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侧卧位与俯卧位机械通气联合震动排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侧卧位机械通气联合震动排痰(LP+VS组),俯卧位机械通气联合震动排痰(PP+VS组),各30例。监测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吸入氧浓度(PaCO_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和气道痰液引流量数值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体位改变后对HR、MAP、CVP、PaCO_2无影响(P> 0.05),而SpO_2、PaO_2、PaO_2/FiO_2、痰液引流量有不同程度升高,组间比较LP+VS组与PP+V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讨论侧卧位、俯卧位机械通气联合震动排痰短期内均可提升患者氧合,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俯卧位机械通气联合震动排痰治疗氧合改善明显优于侧卧位机械通气联合震动排痰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后,加用PEEP(5~8 mm Hg)机械通气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以及血气指标如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50例患者经PEEP机械通气治疗后,其中40例在1 d内,呼吸困难改善,发绀明显好转,肺部湿啰音基本消失,仅肺底残留少许固定湿啰音,HR减慢(P<0.05)、RR减慢(P<0.05)、Sa O2上升(P<0.05),Pa O2/Fi O2明显升高(P<0.05),低氧血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气指标显示Pa O2上升(P<0.05),p H有所改善(P<0.05),但Pa CO2在PEE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因严重脓毒性休克,循环衰竭,治疗无效而死亡。PEEP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总有效率为80%。结论 PEEP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快速且有效的方法 ,可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9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呼吸机治疗组则给予常规治疗药物联合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转归效果;症状改善的时间、住院治疗天数、病死率;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PaO_2、PaCO_2指标情况。结果呼吸机治疗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有效率为44例(97.78%)(显效36例,有效8例),高于常规治疗组的31例(68.89%)(显效19例,有效1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呼吸机治疗组症状改善的时间、住院治疗天数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呼吸机治疗组病死率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PaO_2、PaCO_2指标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呼吸机治疗组血气指标PaO_2、PaCO_2指标情况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肯定,可以改善患者血气指标PaO_2、PaCO_2情况,缩短治疗的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伴发呼吸衰竭患儿的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7月安顺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伴发呼吸衰竭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和无创呼吸机组30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情况,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患儿治疗前后,两组PH值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呼吸频率、心率、PaO_2、Pa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呼吸频率、心率、PaCO_2均低于治疗前,PaO_2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PaCO_2均低于对照组,PaO_2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肺炎伴发呼吸衰竭患儿,可以降低呼吸频率、心率、PaCO_2,提高PaO_2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利用率(O2UC)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依次调节PEEP为0、5、10、15和20cmH2O五种不同压力水平,分别采动静脉血查血气并计算O2UC,记录心率及平均动脉血压(MBP)等变化。同时抽取30例健康人动静脉血(1次)查血气计算O2UC作为对照。结果(1)ARDS患者五种不同水平的PEEP,其O2UC与健康人O2UC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2)在PEEP为15cmH2O时,O2UC值显著低于PEEP为0cmH2O时的02UC(P〈0.05);PEEP为20cmH2O时,O2UC则非常显著地降低(P〈0.01)。PEEP为5、10cmH2O时,O2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EEP为0cmH2O时比较,P〉0.05)。(3)当PEEP在15cmH2O及20cmH2O时,MBP明显下降(P〈0.05或P〈0.01),HR却明显上升(P〈0.05或P〈0.01)。结论过高PFEP会导致ARDS患者氧利用率的进一步下降,不能真正纠正患者体内组织细胞的缺氧状态,必须寻找最佳PEEP,并适当增加血容量及有效心输出量,才能真正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h、治疗后72h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 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HR、RR、Pa O2、Pa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观察组的HR、RR、Pa O2、Pa 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对照组的HR、RR、Pa O2、Pa CO2水平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治疗后72 h,两组的HR、RR、Pa O2、Pa 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顾怀金  方杰  王建斌 《安徽医药》2015,36(8):963-965
目的 探讨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进行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淮北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8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容量控制通气,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每隔1 h递增PEEP,PEEP从0 cmH2O增加到15 cmH2O(能承受者),根据不同的PEEP水平分为4组(PEEP 0 cmH2O组,PEEP 5 cmH2O组,PEEP 10 cmH2O组,PEEP 15 cmH2O组),在不同的PEEP水平下进行被动抬腿试验(PLRT),记录PLRT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及心脏指数(CI)。观察不同水平的PEEP对进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影响。 结果 2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基础PEEP水平为(8.3±2.8)cmH2O。随PEEP升高,PLRT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均逐渐升高,但不同PEEP组间CVP变化值(Δ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PEEP升高,CI逐渐下降,但不同PEEP组间CI变化值(ΔCI)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机械通气使用外源性PEEP的感染性休克患者,CVP作为评估其容量反应性的指标不可靠,CI作为容量反应性评估的指标相对可靠,且随PEEP增高,其容量反应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病历摘要患者男,42岁,在矿井下工作时被巨石砸伤5小时入院。诊断为创伤性休克、脑震荡、双侧多发肋骨骨折、胸腰椎骨折、右股骨干骨折、右肩关节脱位、肾挫伤。在矿医院扩容后血压升至90/60转我院。即作血气分析,pH7.36,PaO_257.3,PaCO_230.6,BE-7.3。吸氧5L/分,输血1200ml后血压平稳,胸片无明显血气胸。次日呼吸急促加重,38次/分,血气pH7.51,PaO_242.6,PaCO_225.1,BE-3.7,增大氧流量8L/分,PaO_250.5,ARDS诊断成立。即作气管插管,应用Engstrom人工呼吸机控制性机械呼吸,吸纯氧PaO_2168.9。加用肝素12,500μ24小时点滴,地塞米松40mg/天。伤后第二天,FiO_21,PaO_2105.1,乃作气管切开,应用PEEP,FiO_2O.8,  相似文献   

9.
目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ARDS患者,在对其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压、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Pa O2/Fi 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46例ARDS患者经过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通气状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Sa O2、Pa O2、Pa O2/Fi O2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呼吸频率、心率、血压、Pa CO2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RDS可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血压与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193-19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定向引流术后呼吸机纯氧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高血压脑出血行定向引流术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定向引流术后给予常规治疗以及集束化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呼吸机纯氧治疗,统计学处理并比较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变化,血液酸碱度正常率,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预后。结果治疗前,两组Pa O2以及PaCO_2水平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酸碱度正常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 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CO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酸碱度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定向引流术后常规治疗以及集束化管理基础上给予呼吸机纯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调节Pa O2、PaCO_2水平,提高血液酸碱度正常率,对患者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发挥了临床的治疗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严重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保护性通气治疗,对临床上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ARDS疗效的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60例重症胸外伤合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都在Drager Evita4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保护性肺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通气治疗;观察记录通气治疗24 h后动脉血气分析Pa O2、Pa CO2和氧合指数(Pa O2/Fi O2),与通气前进行比较;同时对各组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治疗效果(有效和无效)及死亡例数做好记录。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共发生死亡10例,其中观察组2例,对照组8例。治疗前Pa O2比较t=0.4922(P=0.6244);Pa CO2比较t=0.3442(P=0.7319);Pa O2/Fi O2比较t=0.1325(P=0.8951)不具统计学意义;治疗24 h后Pa O2比较t=6.9906(P=0.0000);Pa CO2比较t=6.2008(P=0.0000);Pa O2/Fi O2比较t=5.7598(P=0.0000);时间比较t=4.3212(P=0.0001);总有效率比较χ2=4.7316(P=0.0296);总无效率比较χ2=4.7316(P=0.029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护性通气治疗对重症肺部创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具有操作简便、降低了对肺的机械性损伤、能有效提高患者氧合功能以及提高治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肺复张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7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仰卧位肺复张组和俯卧位肺复张组,分别使用不同的肺复张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复张后5 min、1 h,两组患者的HR、CI、MAP与复张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张后5 min的CVP与复张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张后1 h与复张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张后5 min、1 h的Pa O2/Fi O2高于复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肺复张组复张后5 min、1 h的Pa O2/Fi O2与仰卧位肺复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复张前后无一例患者出现气胸、皮下气肿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复张后5 min、1 h的胃黏膜p H与复张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张后5 min、1 h的胃黏膜p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肺复张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氧参数和呼吸功能,且俯卧位肺复张的效果稍显优势,需结合临床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刘显峰 《江西医药》2014,(5):413-41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h患者180例,根据48h内有无发生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各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ARDS的发生率为16.11%(29/180);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原因、气管切开率、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率、SAPS评分、呼吸频率、红细胞计数、肌酐、血糖、APTT、pH值、PaCO2及PaO2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DS组呼衰指数、肺顺应性、呼吸峰值及PEEP均明显高于非ARDS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衰指数、肺顺应性、呼吸峰值及PEEP均为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呼衰指数、肺顺应性、呼吸峰值及PEEP是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这一特点给予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通气方法对老年全麻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俯卧位下行腰骶椎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65~75岁,体重50~80 kg,体重指数≤25 kg/m2;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20例:C组(Vt:10 m L/kg)、LV组(Vt:6 m L/kg)和LV+PEEP组(Vt:6 m L/kg,PEEP:5 cm H2O)。记录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仰卧位机械通气10 min(T1)、气管插管后俯卧位机械通气10 min(T2)、气管插管后俯卧位机械通气60 min(T3)、气管拔管后脱氧30 min(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力学指标。结果三组患者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V组同时点比较,C组及LV+PEEP组机械通气期间Ppeak、Pmean较高(P<0.05),但LV+PEEP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组及LV+PEEP组Cldyn明显高于同时点C组(P<0.05),但三组患者Cldyn均随着通气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其中LV组与LV+PEE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点,LV+PEEP组Pa O2/Fi O2明显高于C组及LV组,A-a DO2低于C组及L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6 m L/kg+5 cm H2O PEEP)通气能够有效改善全麻俯卧位脊柱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氧合,提高肺的顺应性,有利于此类手术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而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羊水污染的动脉血气。方法:选取温州中心医院2 014年1月~12月分娩的新生儿,I度污染100例、Ⅱ度污染96例、Ⅲ度污染80例,与正常120例对照其血气分析结果。结果:III度羊水组pH、BE、PaO_2、PaCO_2值均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度羊水组pH、BE、PaO_2、PaCO_2值均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度羊水组中PH、BE值与正常组无统计意义(P0.05),PaO_2、PaCO_2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I度和III度羊水污染的动脉血气有差异,指导不同的产科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BiPAP无创通气对高龄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某院2008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2例急性左心衰竭的高龄患者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均给予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另联合应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h动脉血SaO_2、PaO_2、PaCO_2,观察HR(心率)、RR(呼吸)、MAP(平均动脉压)及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R、MAP、RR、SaO_2、PaO_2等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PaCO_2均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高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早期应用BiPAP无创通气辅助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新生儿肺炎早期使用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接收的86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患儿氧合指数、精度均值(MAP)以及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平均动脉压(MAP)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_2、PaCO_2、MAP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氧合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可增强患儿肺部呼吸功能,明显改善患儿氧合指数,临床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间歇通气呼吸暂停联合低PEEP通气在肥胖患者输尿管软镜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肥胖患者40例(28kg/m20.05),HR慢于恢复呼吸后D组(P<0.05),MAP低于恢复呼吸后D组(P<0.05),F组PaCO2水平低于恢复呼吸后D组(P<0.05),PaO2高于恢复呼吸后D组(P<0.05),F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早于D组(P<0.05),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早于D组(P<0.05),F组出现肺不张、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呼吸相关并发症的总比例显著少于D组(P<0.05).结论 在肥胖患者输尿管软镜手术全身麻醉中,间歇通气呼吸暂停联合低PEEP(5cm H2O)通气可以维持肥胖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提高肺通气与换气功能,促进肥胖患者麻醉恢复,减少呼吸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辅助呼吸对撤机困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ICU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撤机困难患者予以吸氧、抗感染、止咳祛痰、解痉平喘以及使用激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撤机困难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心率、p H、Pa O_2、Pa CO_2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插管率、插管时间、VAP发病率、住院费用、病死等主要观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Pa O_2、Pa CO_2等血气指标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Pa O_2、Pa CO_2等血气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次插管率、插管时间、VAP发病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机械通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辅助呼吸对ICU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患者有明显作用,且安全、有效,可以协助尽快撤机,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对不同肺部病变重症患者腹内压(IA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72例,按照肺部病变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组及无胸肺部疾患组各24例,观察患者在平卧位时PEEP分别为0、3、6、9、12和15 cmH2O(1 cmH2O=0.098 kPa)条件下的IAP、肺顺应性(CL)、总顺应性(CT)及胸廓顺应性(CTH)的变化,并分析IAP与PEEP、CL、CT、CTH的关系.结果 PEEP对不同肺部病变重症患者IAP的影响:ARDS组<无胸肺部疾患组<COPD组(P<0.05);各组患者肺顺应性:ARDS组<无胸肺部疾患组< COPD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IAP与PEEP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r=0.92,P<0.01),IAP与CL、CT、CTH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r=0.83、0.64、-0.56,P均<0.05).结论 不同肺部病变状态下PEEP对IAP的影响不同,其中COPD患者影响较大,而ARDS患者影响较小;影响的大小与肺顺应性大小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