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利用中医药治疗肾炎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探讨肾炎中医四诊信息的规律性。方法:收集整理中医药治疗肾炎现代临床研究文献,采用频数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文献中四诊信息的规律性。结果: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肾炎四诊信息可以分为四类:疾病诊断相关症状或体征、疾病诊断相关症状或体征的中医特征性描述、疾病诊断不太相关的全身症状或体征、疾病诊断无关的舌脉象。症状出现频率高的是疾病诊断相关症状。运用聚类分析将这28项症状和舌脉象聚类为2类,能分别代表中医气阴两虚、外感风邪和气阴两虚、外感风寒证候类型。若将这28项症状和舌脉象聚为10类,则分别代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辨证过程中证候分类的常见症状或舌脉象的组合。结论:从统计学角度出发,肾炎现代文献中的中医四诊信息具有规律性,同时该规律性与中医学辨证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重症肌无力的证候及四诊信息进行研究。方法收集100例重症肌无力病例,记录症状、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临床证候可分为四类:脾肾亏虚、气阴两虚、脾胃虚损、肝肾亏虚,分析每一类证候对应贡献率不同的四诊信息。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深入研究重症肌无力的证候分类及四诊信息,有助于重症肌无力的规范化诊断,提高辨证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5类常见中医证候舌象脉象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2型糖尿病5类常见中医证候舌象脉象特征.方法根据湖南省内5个调查点所收集的2型糖尿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将其中的热盛伤津,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湿热内蕴5类较常见证候的舌象脉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5类证候共1 433例各证的舌象脉象具有一定的特征.结论2型糖尿病中医各类证候的舌象脉象特征可为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胃脘痛的中医临床证候及四诊信息进行研究。方法收集640例755诊次胃脘痛病例,记录症状、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胃脘痛临床证候可分为六类:脾胃虚寒、肝气犯胃、湿热中阻、脾胃气虚、痰湿内蕴、瘀血停胃,每一类证候对应贡献率不同的特异的四诊信息。结论胃脘痛有特异的证候分类及四诊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深入研究,对胃脘痛的规范化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能提高辨证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因子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研究中医证候分类中的实际意义,为肝炎后肝硬化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中医临床四诊信息采集的基本要求,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采集31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中医四诊信息;应用公因子分析、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与系统聚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可为7个类别:湿热内蕴型55例,湿盛脾虚型74例,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型73例,血瘀湿阻、气阴两虚型40例,气阴两虚型(单纯)16例,阴虚血热型6例及肝郁脾虚型23例.以上共计287例,占全部调查病例的92.58%.其余23例由于中医四诊信息量的限制(属"无症可辨")而难以进行证型分类.结论:公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统计方法的结合应用,能对中医四诊信息较好地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研究文献的分析,总结其常见证候及一般症状的分布特点,探讨乳腺癌证候规范化模式建立。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建库至2019年12月发表的乳腺癌中医证候相关文献,提取证候分型、常见症状及舌苔脉象,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进行二次验证。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47篇,涉及证型29种,主要证候见于冲任失调、肝郁气滞、正虚毒炽、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证;症状及舌脉类别共计86种,按累计频次其症状依次为神疲乏力、烦躁易怒、腰膝酸软、月经改变、抑郁、五心烦热等;舌象依次为舌淡、舌苔薄白、红舌等;脉象依次为弦脉、细脉等。结论 通过文献分析乳腺癌常见证候及一般症状,为乳腺癌辨证分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医药的突出特点和生命力就在于其疗效,即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应用方药的治疗效果。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的研究必须体现中医基本理论,遵循现代医学临床试验设计方法以及利用现代医学关于疾病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标准,应将中医证候相关信息(包括症状、舌象和脉象)纳入临床试验的检查项目之中,开展两次或多次的临床试验,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有效和无效人群的特点,寻求与中医药治疗方案有效结局相关的主观症状、舌象和脉象,从而找到该治疗方案的最佳适应症,形成规范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5类中医证候舌象脉象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分析抑郁症5类中医证候舌象、脉象特征。方法 根据国内8个调查点所收集的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将其中的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痰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5类较常见证候的舌象、脉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抑郁症5类证候共1731例,各证的舌象、脉象具有一定的特征。例如肝郁气滞证的舌象表现以舌质淡红、舌苔白或黄为主,脉象表现以脉弦为主。结论 抑郁症中医各类证侯的舌象、脉象特征可为抑郁症的中医辨证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现代中医医案中失眠的四诊信息,探讨失眠的辨证规律。方法搜集现代中医医案中有关失眠的医案,提取其中医四诊信息,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考察失眠的辨证规律。结果共筛选出293个中医失眠医案,频数分析结果显示眠差、烦躁、眩晕、食欲不振、心悸、神疲、乏力为失眠的主要症状;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失眠的主要证型有心火炽盛证、心胆气虚证、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心肾不交证、胃气不和证、痰热内扰证,每种证型均有简约的辨证要点。结论从现代中医医案得出的失眠辨证规律,可为失眠的辨证规范化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多元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收集了221例中风病急性期病人,进行了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指标内部可靠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和揭示中风急性期的证候特点及其与相关症状,舌象,脉象的关系。从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本组病例症状,舌象和脉象等指标可归属于火证,痰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四类证候,上述结果结果有助于完善中风急性期证侯诊断规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载体,中医语言的特点实际上就表征着中医学术的特质。长久以来,对中医语言的研究,多集中在学术语的准确翻译等规范性的研究,以及古籍校勘、训诂等语义分析为方向的较形式化的实证研究领域。对中医语言本身,尤其是以模糊性为代表的中医语言的内在特质的实证性研究却并不充分。然而中医理论对人体认识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中医理论的一种表述载体,我们对中医语言模糊性的研究是对中医本身科学性的一个新的注解;同时,通过对中医语言的研究,进而阐释中医的模糊理论,这也很有可能成为中医以及现代科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症状多样,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药、针灸及心理治疗等方面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及文献进行综述,并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及中医分型无统一标准的情况进行讨论,提出今后研究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防与调养等方面综述中医药辨证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脂血症(hyperlipidmia,HLP)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与冠心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因此,防治HLP对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中医对防治HLP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近几年来中医药对高脂血症治疗及实验研究作一综述。1临床分型及论治由于病因病机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因此辨证有虚实之分,证型之别。徐安丽犤1犦将高脂血症分为有症状无病状两大类,有症状高脂血症据虚实划分为:①实证:痰浊内阻、瘀血阻滞、湿热内蕴、肝经实火;②虚实杂证:脾虚湿盛;③虚证:肝肾阳虚。也有将其分…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多为七情所伤、饮食不节、劳倦内伤以及外感六淫,导致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升降失常,损伤肠胃。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中医辨证以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相结合,证型常分为肝胃不和(郁热)、脾胃虚弱(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等型。治疗在辨证论治选方的基础上,有单、验方治疗,中成药及单味药治疗,以及针灸、穴位外敷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6.
从俞樾《废医论》引发的对中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茜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866-867,910
中医教学是传承中医理论最主要的途径,其内容和方式一直备受关注。俞樾《废医论》虽对近代废除中医思潮的形成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但文中的论点、论据却从侧面反映了中医的缺点和不足,由此深入思考,在教学中予以改进,传达正确的概念和观点,不仅可以改善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而且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燕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23-24
随着现代医药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主要体现在:许多中医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野生中药资源破坏严重;中医药发展受限,人才匮乏等。这都要求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重要场所的高职中医药院校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体现中医院校的基本特征,巩固以中医药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高职中医药院校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中医脉诊客观化的深入研究、人们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而伴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加,人们发现往往难以通过简单的总结来理解数据中包含的大量信息,从而形成了"资料丰富而知识缺乏"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临床经验和有关文献将中风病的中医药防治归纳为先兆以“防”为主,发作以“治”为首,后期以“复”为要。并依此对近年中风病防治情况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川崎病的中医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临床经验认为川崎病应属温病、为卫分证、气分证和热入营血,邪在卫气治宜疏风清热透邪解毒;气营两燔,痰瘀互现治宜清气凉营,豁疾化瘀;气阴两伤治宜益气养阴,清解余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