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本文通过探讨斜仰卧位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优点.得出结论采用斜仰卧位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也是一种同时利于患者和手术者的术式,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斜卧位与俯卧位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5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34),观察组给予斜卧位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仰卧位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重度不适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4%,两组患者轻度不适与中度不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造瘘管留置时间、术后与术前血红蛋白变化、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结肠损伤发生率、Ⅰ期结石清除率、需Ⅱ期手术例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斜卧位B超引导下PCNL术可有效增强患者手术耐受力,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更安全,更高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斜卧位对肾结石患者同时进行患侧输尿管镜插管和经皮肾穿刺建立通道碎石取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所有经皮肾手术患者均采用截石斜卧位,先通过截石位进行输尿管检查和置管,而后采用B超定位,于患侧11肋间或12肋骨下,腋后线附近进行目标肾盏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进行碎石取石。结果:28例患者采用截石斜卧位进行目标肾盏穿刺碎石取石均获得成功,目标肾盏穿刺成功率100%。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改良截石斜卧位能充分满足经皮肾镜输尿管镜联合碎石术的术前体位准备,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并可减轻医护人员负担,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患者体位的不适感和便于观察及抢救。  相似文献   

4.
王宁  李永贤  罗黔  吕杰  敖建平 《西部医学》2020,32(11):1681-1683+1689
【摘要】目的 对比斜仰卧 低截石位与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7年4月108例复杂肾结石患者资料,根据选择的穿刺体位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65)和对照组(n=43)。实验组患者采用斜仰卧低截石位,对照组患者采用俯卧位,均全身麻醉后彩超引导下穿刺。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肾造瘘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一期结石清除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留置肾造瘘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一期结石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斜仰卧低截石位较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一期结石清除率,治疗复杂肾结石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截石斜仰卧位应用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将80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半截石斜仰卧位(观察组)和传统体位(对照组)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患者体位安置前后以及术中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对体位的耐受性和舒适感。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平稳,在体位安置后和术中均无明显改变;术中躁动少,程度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截石斜仰卧位应用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患者安全舒适,护理配合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斜仰卧位联合改良截石位在配合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优势。方法选取该院54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先取截石位进行逆行插管,之后再取俯卧位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观察组采用斜仰卧位联合改良截石位体位进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对比两组患者体位安置所需时间以及术中舒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位安置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其术中出现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均P 0.05)。结论斜仰卧位联合改良截石位应用于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优势明显,能够明显减少体位安置所需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A组(n=44例)和B组(n=45例)的形式将89例肾下盏结石患者进行分组,其中B组使用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而A组则使用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而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A组经过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6.82%明显低于B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22.22%(P0.05)。结论为了提高肾下盏结石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医护人员需要将经皮肾镜取石术运用到患者疾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对本组84例(92侧)患者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一期治疗效果及手术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皮肾通道并一期碎石,平均手术时间76分,一次取净结石率94.5%(87/92),5侧有结石残留,辅助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排石治疗后治愈。随访1~3个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经B超引导下采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处理上尿路结石具有安全及疗效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斜仰卧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斜仰卧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95例,其中肾结石8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行MPCNL均成功,一期结石清除率82.1%(78/95),有17例结石残余,术后需用ESWL辅助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90min(50-120min),平均住院7.8d(5-9d)。结论:B超引导下斜仰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是安全而有效的,并可防止辐射对术者手术团队及患者的影响,进行微创经皮肾镜手术时,斜仰卧位对术者麻醉师及患者是一个良好的手术体位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截石位联合斜仰卧位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62例肾结石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联合组,两组各有31例患者,联合组在手术中选择侧卧位或俯卧位实施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研究组在手术中选择截石位联合斜仰卧位实施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体位安置时间、手术时长以及一期碎石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体位安置时间、手术时长以及一期碎石成功率均要显著优于联合组(P0.05)。结论在实施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选择截石位联合斜仰卧位进行手术,更有助于术者操作,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长,提高一期碎石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微量泵延长管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于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行一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n=25),2020年8月-2021年12月于本院行一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n=25)。对照组采取注射器注入方式建立人工肾积水,观察组采取微量泵延长管持续注入方式建立人工肾积水。对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医护手术配合满意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人工肾积水注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连接管脱出次数少于对照组,医护手术配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中使用微量泵延长管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人工肾积水形成的时间,减少连接管脱出次数,对促进手术时医护配合意义重大,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1年12月在B超引导下穿刺建立经皮肾镜工作通道,联合气压弹道与超声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16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30-140分钟,单通道取石143例,双通道取石11例,三通道取石6例;结石清除率88.75%(142/160),2次手术取石18例,术中输血2例,术后发热5例,术后延迟出血3例。结论: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清石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斜卧截石位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术前准备与书中护理配合及经验。方法对采用斜卧截石位行经皮肾镜碎石术9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及护理配合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9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术后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在斜卧截石位经皮肾镜碎石取时,良好的术前护理准备与术中护理配合,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预防手术并发症方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失败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182例本院收治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失败肾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91)、对照组(n=91),给予实验组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继续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取石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取石时间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石清除率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失败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别应用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和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9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B组应用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碎石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残石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2.6±14.8)min、(61.5±11.1)mL,住院时间为(7.5±1.3)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出现残石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2.32%(1/47),B组分别为9.30%(4/43)、14.89%(7/43),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一次碎石成功率为95.7%(45/47),高于对照组的81.4%(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与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各有其优势,前者可减轻创伤,显著缩短住院时间,经济负担小。后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一次碎石成功率高,但有一定风险。患者可综合考虑经济情况与疾病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肾微造瘘通道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7例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的。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均建立了Fr16或Fr18的经皮肾通道,经肾镜行气压弹道及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果:37例行I期穿刺并同时碎石,其中28例I期碎石清石成功,7例需Ⅱ期手术碎石清石.2例通过Ⅲ期手术碎石清石。单通道取石32例,双通道取石5例,碎石清除率为91.9%。手术时间60-160min.平均84min,术中均未输血。结论:经皮肾微造瘘通道肾镜治疗肾结石,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的方法、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肾铸型结石病例164例。根据肾铸型结石的大小、类型将其分为A(n=76)、B(n=34)、C(n=52)、D(n=24)共四组,根据实施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软镜组(A软62例、B软13例、C软22例、D软10例)和肾镜组(A肾14例、B肾21例、C肾30例、D肾14例)。软镜组实施输尿管软镜治疗(n=85)或软镜辅助肾镜治疗(n=22),肾镜组实施传统经皮肾镜手术治疗(n=79),分别比较组间治疗效果。结果:四组中,软镜组比肾镜组手术时间长,费用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软镜组、肾镜组治疗后6个月残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中软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肾镜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系统通过不同的手术方式、技巧,能够达到治疗肾铸型结石的目的,且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对于较特殊的软性感染石,提倡应用肾镜术。  相似文献   

18.
何谢夫 《中外医疗》2012,31(28):59-60
目的比较并探讨经皮肾镜取石与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效果、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5月—2011年7月收治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输尿管镜碎石组39例,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治疗,经皮肾镜取石组39例,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红蛋白下降程度、结石清除率、术后辅助体外碎石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结果经皮肾镜取石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输尿管镜碎石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肾镜取石组患者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输尿管镜碎石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镜碎石组与经皮肾镜取石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肾镜取石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输尿管镜碎石组,同时术后辅助体外碎石率明显低于输尿管镜碎石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输尿管镜碎石治疗相比,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结石清除率较高,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同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36-38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和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直径2 cm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2 cm的7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方法,A组30例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B组40例采用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2 cm肾结石。比较并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总结石的清除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 A组和B组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6.67%和60.00%(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径2 cm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疗效相近,但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还具有创伤性小、住院天数短及住院费用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斜仰卧位经皮肾镜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优点及疗效。方法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应用斜仰卧位经皮肾镜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3.2岁。肾铸型结石6例,单发肾盂结石12例,多发肾盂结石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椎管内阻滞麻醉,取患侧垫高向健侧倾斜40度左右体位,在B超定位下作肾穿刺,建立经皮肾取石微通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灌注泵冲洗结合取石钳取石。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3±28)min。Ⅰ期取净结石28例(93.3%),Ⅱ期取净结石2例(6.7%)。2例术后出血较多,经夹闭肾造瘘管压迫止血后出血自行停止。无气胸、结肠损伤或中转开放手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斜仰卧位经皮肾镜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效率高、患者手术难受性好、便于麻醉监测、术者操作舒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