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兰 《社区卫生保健》2008,7(2):127-128
目的了解本社区儿童单纯性肥胖及超重情况,为早期干预婴幼儿肥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身高标准体重法对2007年本社区12所幼儿园2372名儿童单纯性肥胖和超重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73名儿童中,肥胖儿童118名,总肥胖率4.97%。≤2岁、3~4岁、5~6岁3个年龄段组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超重儿童388名,总超重率16.35%,各年龄段组间超重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的增大,本社区儿童肥胖率逐渐上升,5~6岁儿童肥胖率(9.35%)已超过全国水平(8.1%),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正> 单纯性肥胖是排除各种器质性疾病,而由于摄入食物量和消耗热量之间不平衡引起体内脂肪储积的一种疾病。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这种疾病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来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儿童单纯性肥胖首要的危险因素是遗传因素。据有关资料报告,父母双亲肥胖,其子女肥胖率占70%,父母单方肥胖,其子肥胖率为40%,父母均不肥胖,其子女肥胖率占10%。还有学者认为,母亲肥胖较易导致子女肥胖。这很有可能是由于母亲在孕期或哺乳期对子女有直接影响所致。因而,儿童单纯性肥胖表现出明显的家庭倾向性。我国专家表明,进食较多也是导致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原因之一。经调查发现单纯性肥胖的儿童,食欲较好,进食较快,在较短时间内胃肠道摄入了大量的食物,由于不能及时代谢,致使食物进入体内后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有学者研究表明,喜吃高脂肪、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2004年4~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4年福州市4~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部分幼儿园4~7岁儿童,并利用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对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福州市4~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率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χ_趋~2=30.638,P<0.05),而且男性的肥胖率高于女性(χ~2=10.306,P=0.026),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因素有家族肥胖史、食欲好、偏食肉类和甜食。结论通过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和加强体育锻炼来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时至今日,人们对肥胖的原因与机理尚未完全搞清。医学界常把查不出任何病理原因的身体脂肪过多状态称之为“肥胖”或“单纯性肥胖”。社会越发展,经济越繁荣,肥胖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无论对成人还是儿童,肥胖都不利于健康。在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不仅成年人肥胖发生率很高,而且有10%~20%的儿童少年超重或肥胖。在我国,虽然肥胖还没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但近年来儿童肥胖率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古美社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及超重情况,为早期干预婴幼儿肥胖提供依据。方法:对古美社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和超重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863名儿童中,超重513名,超重率为17.92;肥胖186名,肥胖率为6.50%。超重者中0~2岁168名,占23.30%;3~4岁203名,占15.64%;5~6岁142名,占16.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者中轻度肥胖142名,占4.95%,其中0~2岁27名,占3.75%;3~4岁36名,占2.77%;5~6岁79名,占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儿随着年龄的增大,肥胖率逐渐上升,5~6岁肥胖率超过全国水平,因此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张翎 《大众健康》2006,(3):64-65
肥胖是指因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聚集过多,导致体重超常的情况。我们将肥胖分为病理性肥胖和单纯性肥胖,其中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的肥胖者为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占肥胖总数的95%左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发生率日趋增加,目前成人的肥胖发病率占15%左右。据有关资料统计,北京地区7~8岁儿童肥胖率高达12%。儿童时期肥胖成年后有将近80%的人为肥胖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儿童肥胖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999-2002年,美国6~19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肥胖率分别升至31.0%、16.0%。2006年,我国7胡岁男、女生超重率、肥胖率也分别上升至25%、17%。2010年全世界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已达到1990-2003年的2倍。伴随儿童超重、肥胖率的持续上升,所凸显出来的不仅有健康问题,还有经济问题鲫。肥胖不仅影响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儿童肥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肥胖是指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 ,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 ,导致体重超常的病症。近年来 ,儿童肥胖发生率显著增加 ,在全国 30个省、市最新调查的资料表明 ,1985 - 1995年 10年 ,7~ 18岁的男生超重与肥胖率从 2 72 %上升到 8 65 % ,城市男生的超重与肥胖率高达 12 0 3%。而很多成人肥胖来自于儿童 ,肥胖儿童发展为成人肥胖的危险度 :婴儿为14% ,7岁儿童为 4 1% ,10~ 13岁儿童为 80 % [1] 。因此 ,儿童单纯性肥胖日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儿童肥胖的病因十分复杂 ,发生原因及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但已确定主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1 …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嘉兴市南湖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现况。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参考人群值评价儿童的身长/高别体重≥标准值的120%为肥胖。结果各年度学龄前儿童总体肥胖率下降;城区肥胖率下降;乡镇学龄前儿童肥胖率上升。城区男童的肥胖率和女童的肥胖率在下降,但男童的肥胖率均大于女童;乡镇男童的肥胖率和女童的肥胖率在上升,但男童的肥胖率均大于女童。结论肥胖的治疗应采用多种干预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疗,健康教育应贯穿于肥胖治疗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率不断上升,1985年与1995年比较,我国城乡7-18岁学生超体重及肥胖率男生从2.75%上升到8.65%,女生从3.38上升为7.18%,尤其是城市男生高达12.03%。儿童期肥胖症不但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还是成人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期的肥胖可延续至成年后,儿童肥胖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已受到社会的普遍  相似文献   

11.
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探讨3—6岁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16所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4051名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对检出的单纯性肥胖儿童及其对照组正常儿童进行肥胖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检出单纯性肥胖儿童209人,检出率5.2%,男女比例1.68:1。随着年龄增长肥胖程度及肥胖率上升,6岁年龄组达高峰。肥胖与父母亲体重、身高,出身体重和饮食行为等有关。[结论]幼儿期是肥胖症早期防治年龄。  相似文献   

12.
张静  金健 《现代保健》2009,(17):134-135
肥胖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儿童单纯性肥胖。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活动量的减少等原因,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显著升高。我国城市儿童的肥胖率较欧美等发达国家低,但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肥胖对生长发育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肥胖除影响生长发育及性发育外,同时还引起一系列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惯心病和动脉硬化发生率已提前至20—30岁,对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笔者所在医院青春期门诊2002—2008年,肥胖儿童2800人,轻度肥胖40%,中度肥胖52%,重度肥胖8%。其中仅有10%是来看肥胖的,20%是检查其他病时发现,另外有70%是来看生殖器发育的,由此可见家长对肥胖并不重视。因此对肥胖儿童的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我中心学生常见病督导检查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来分析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将1000例调查对象分为干预组500例以及对照组500例,干预组进行干预,对比干预后两组对象单纯性肥胖情况。结果干预组进行干预后肥胖率不断下降,而对照组(未进行干预)肥胖率有所上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饮食习惯、遗传因素以及运动因素等方面,其中饮食习惯出现频率最高,为78.42%。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能从一定程度上控制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特别是对饮食习惯以及运动因素等进行干预将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算相应人数各为2.0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为30.0%,肥胖率为12.3%,儿童肥胖率为8.1%,与1992年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北京市有20%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成肥胖,居国内最高水平。肥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995、2005年山东省中小学生肥胖流行趋势,对肥胖儿童的体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进行肥胖筛检,参照《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及标准》对肥胖儿童体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995-2005年的10年间,山东省7~18岁城市男生肥胖率由5.28%上升到14.48%,城市女生由3.22%上升到6.81%,乡村男生由0.56%上升到7.09%,乡村女生由0.22%上升到4.72%。肥胖学生的体质较差,肥胖男生体质在中等以上者仅占4.51%,中等以下者占64.98%;肥胖女生体质在中等以上者仅占7.29%,中等以下者占47.57%。[结论]山东省儿童少年肥胖率快速增长,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儿童体质较差,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16.
肥胖大致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绝大多数的肥胖者都属于单纯性肥胖,是指无内分泌疾病或找不出引起肥胖原因的肥胖症。2002年的数据表明,我国有3亿人超重或肥胖,其中18岁以上的成年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1992年到2002年的10年间,我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其中成年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40.7%和97.2%。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肥胖儿童四年监测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城区肥胖儿童高发幼儿园近几年监测和管理情况,方法:以上海城区一幼儿园连续四年(1996-1999)的生长监测资料为基础,以NCHS/WHO身高的标准体重指标评价该幼儿园儿童的生长和肥胖发生趋势,结果:96-99年儿童肥胖率分别为7.6%、10.5%、10.1%和9.7%(P>0.05)。96年肥胖率有性别差异,男童高于女童,98-99年,3-4岁学龄儿童中,肥胖率上升为5.4%-5.8%,与日本同年龄组儿童(5.05)肥胖率相近,大班6岁儿童,中重度肥胖比例逐年降低。结论:上海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已成为一个主要的保健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幼儿园在防治儿童肥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监督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状况,为预防和减少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开福区10所小学和深圳市南山区5所小学作为调查的研究现场。收集所有6~9岁学龄儿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计算儿童肥胖的检出率,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为3.59%,其中男生的检出率为5.38%,女生的检出率为1.61%,男生高于女生;深圳市儿童肥胖标准化检出率高于长沙;6~9岁儿童肥胖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上升。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状况与性别、年龄及地区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早期社区干预,积极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方法:每年5-8月对辖区内散居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根据2006年WHO推荐的身高别体重参考值标准对所获儿童身高、体重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2006-2008年本辖区内散居儿童肥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1岁以内为肥胖患病率较高时期.结论:通过对造成儿童肥胖的因素及肥胖对儿童的影响的总结,提出早期对儿童肥胖进行合理、耐心的社区干预,可以达到预防和降低儿童肥胖率的目的.文章通过对2006年-2008年社区内71名散居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干预,使52名儿童肥胖度下降至正常,证明早期对儿童肥胖进行合理、耐心的社区干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1992至2002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目的 分析我国居民1992至2002年间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为制订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92年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78704人)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9849人)的资料,比较10年间我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根据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别体重Z评分判定7岁以下儿童的超重和肥胖,采用2003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年龄别性别体重指数标准判定7至17岁人群的超重和肥胖,采用卫生部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判定≥18岁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结果 10年间我国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38.6%和80.6%,其中0~6岁、7~17岁、18-44岁、45-59岁和960岁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31.7%、17.9%、66.7%、45.2%和43.7%。不同性别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增长不同,0~6岁组女孩超重率和肥胖率上升幅度大于男孩,7岁以后各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增长幅度均为男性大于女性。农村居民男女性的超重和肥胖增长幅度均高于城市居民。10年间估计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人,其中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分别增加了7000多万和3000多万。结论 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均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超重和肥胖已经影响到我国近2亿6千万人,21世纪初期是我国肥胖干预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