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制剂质量是制剂现代化的关键,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需要,必须严格要求。笔者在实践中对中药制剂质量不稳定因素有所认识,其主要包括:药材因素、提取方法、剂型与制备工艺等方面影响制剂质量。1 药材因素1.1 药材基源对制剂质量的影响 历代本草著作对中药品种应用混乱的情况均有记载,故应对制剂处方中的药材进行鉴定真伪优劣,所用药材应以“地道药材”为主,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药材基源,  相似文献   

2.
中药,千百年来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保健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在今天仍为广大患者所欢迎。但近几年病人普遍反映,药效不如早些年那样明显。病情诊断无误,药也下的对,为何药效不理想?究其原因,药材质量下降、是不容置疑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普遍认为,中药质量好坏,本在基原,标在加工炮制、管理等方面。目前中药的现状,这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药材基源因素。药材基源是影响中医临床疗效最基本的因素之一。药材基源一般是指药物的来源、即药物的科属种。作为药材,中药向来讲究其产地、生境、生长期和药用部分的采集时间、这是保证药物质量的必要条件。今天,在商品经济浪潮中,药材质  相似文献   

3.
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为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动、植物和矿物。由于我国土地辽阔,自然地理状况十分复杂,再受到基源、产地、采收季节、加工炮炙、贮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的含量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中药的有效成分是防治疾病的基础。中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药的临床疗效,这已成为临床医师极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药质量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阻碍着中医的发展。要解决中药的质量问题.应该找准影响中药质量的原因.分析影响中药质量的相关因素。本文着重从中药的命名、基源、产地、采收、炮制、配方、煎制、贮运和其它等九个方面论述了影响中药的有关因素。认为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非常之多.涉及的面很广,有历史的原因、有管理方面的原因、有从业人员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其它有待研究需要加以克服的原因......。提高中药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此我们应该要有足够的认识,要加强中药质量的研究,改善管理,为振兴中医,脚踏实地地做好"稳定中药质量"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药几个常用品种的混用问题及对药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小华 《中草药》1998,(12):833-835
对4种中药常用品种的基源进行了考证,提出药材基源不同,势必造成有效成分不同,功效有异,应区别使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施小华 《中草药》1998,29(12):833-835
对4种中药常用品种的基源进行了考证,提出药材基源不同,势必造成有效成分不同仁堂药店,功能有效异,应区别使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中药鉴定是一门集药物植物、采收加工、中药化学、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为一身的综合性学科,掌握每种中药的基源及科、属、种之间的共性和特性,对甄别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逢祥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2):878-879
通过对目前中药饮片质量的分析,探明影响中药饮片内在质量因素与中药材基源、种植、加工炮制、贮藏保管、质量标准等有关,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中药材质量下降,伪劣药材与日俱增,不能不引起广大中药工作者的密切关注。针对目前中药质量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及时抓住机遇,制定对策,保护中药,提高中药质量。现把几年来在中药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剖析如下:1 中药材的质量问题1.1 随意引种,基源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10种植物基源相同的傣药与中药。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及临床使用调查,对这10种植物基源相同的傣药与中药,从药用部位、药性、功效、主治上进行比较。结果这10种药中,中药的药用部位单一,傣药的药用部位较丰富,在药性、功效、主治上既有相似,又有不同。结论:通过比较,可为我们今后充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植物类中药功效与基源分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药学》教材中植物类中药,共计283味,计算其contingency coefficient,探究植物类中药功效与基源分科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ontingency coefficient=0.809,P=0.000。结论证实中药功效与基源分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药名、基源植物中名及学名与其基源植物在《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的中名及学名。方法:对我国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某些中药名及基源植物的中名、学名与其在《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基源植物的中名及学名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2015年版《中国药典》某些中药名及其基源植物的中名与其在《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植物中名存在混淆和交叉混淆,及其学名不一致的4种情况:一是《中国药典》部分中药的基源植物中名与其在《中国植物志》的植物中名不一致;二是《中国药典》的部分中药基源植物的学名与其在《中国植物志》植物的学名不一致;三是《中国药典》部分中药的基源植物中名及学名与《中国植物志》或《Flora of China》上植物中名和学名不一致;四是《中国药典》某些中药名与《中国植物志》其他植物中名相同。结论:《中国药典》的中药名、基源植物的中名及学名与《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的中名及学名应保持一致性,才有利于人们进行中药种植、采购、销售、生产、研究,同时也将有利于我国中药在国际上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几种常见中药混伪品的基源鉴别与处方应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0):670-671
对五加皮、木通、防己、桑寄生、天仙子等中药常用品种的基源进行考证,提出中药正品,即法定品种,指国家及相关药品标准收栽的品种及特定药用部位。药材基源不同,势必造成有效成分不同,功效各异。特别是药材毒性的差异,极易给患者造成危害。故在临床使用时,应当严格执行法定标准,依法书写药名,依法应配处方.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红腺忍冬藤茎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银花为常用中药,在我国分布广泛。全国有近20种忍冬属植物的花蕾作金银花入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收载了金银花和山银花。从文献研究可知,山银花基源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红腺忍冬的干燥花蕾作为山银花的来源之一,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但其化学成分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有必要对山银花基源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为全面评价金银花类药材的质量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美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中药鉴定中传统鉴定方法、显微鉴定方法、理化鉴定方法和基源鉴定方法的内容与美学的关系,以期发掘中药鉴定的美学内涵,促使中药鉴定向更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桂皮类中药中草酸钙晶体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讨桂皮类中药中草酸钙晶体的形态及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10种不同基源的40件桂皮样品中草酸钙晶体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基源相同的样品中草酸钙晶体的形态变化不大,有一定的规律,但晶体的数量、大小及超微特征常常受多种因素影响。结论:草酸钙晶体的形态及分布规律完全可作为桂皮类中药鉴别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湿毒清胶囊由黄芩、白鲜皮、丹参等9味中药组成,属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皮肤过敏等症,对湿疹疗效尤为显著。有关湿毒清胶囊各组分药材的基源、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已有报道,但对于湿毒清胶囊整体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报道甚少。对湿毒清胶囊及其各味中药材的植物基源、化学成分、抗菌和抗炎等药理学研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日本汉方药制剂GMP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日本制药工业的规定,汉方制剂的质量关键在于生药的质量及提取工艺的技术标准。因此,本文对这两方面作重点介绍。1 生药原料质量管理的GMP1.1生药原料的质量规格 质量规格的根本依据是日本的国家法定文件。一些汉方药厂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更为严格、细致的质量规定,以保证汉方药的质量。1.1.1生药基源规格:中药多为天然产物,要保证其内含成分的质量,关键在于要明确基源。因此日本汉方药厂为保证生药成分含量稳定,对其基源作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原则上选用那些在中日历史上使用最悠久、文献记载最古老的品种作为基源的标准。1.1.2生药理化实验规格:《日本药典》及其它生药规格文件对某些生药的某些理化性质及含量作了规定,但远无法适应生产高质量汉方药的要求,因此日本汉  相似文献   

19.
中药毒副反应的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病用药与之同理,药能治病,亦能致病,中西药物概莫能外。我国历代医学家体“药毒”早有一定认识,并告诫人们:“凡药三分毒。”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药源性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中药应用中所出现的毒副反应,也引起了重视。1药材品种1.1品种混乱中药来源复杂,一些药物其基源往往有多种甚至数十种,药物基源品种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毒性也不同,中药因品种混乱或误服伪品而引起的毒副反应者甚为多见。如五加科植物细往五加和萝摩科植物杠柳之根皮均称五加皮(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中药骨碎补与其混伪品普通凤丫蕨进行对照鉴别,以期为中药骨碎补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从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鉴别四个方面对骨碎补和普通凤丫蕨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骨碎补和普通凤丫蕨在基源植物的叶型、叶柄,根状茎的断面特征,维管束数目与排列方式,鳞片着生方式及是否有锯齿,标识成分柚皮苷含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