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病因与机制均比较复杂,临床特征为咳喘反复发作或者持续性发作,对患儿身心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研究的逐步深入,治疗方法越来越多,主要包括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文在概述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基础上,阐述其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与治疗,人们逐渐认识到炎症在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美国卫生研究院早在1992年即刊发了一些国家的支气管哮喘研究人员讨论的结果,学者们认为支气管哮喘是慢性气道的炎症,这种炎症主要参与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及T淋巴细胞,炎症增高了气道的反应性。并导致了可逆性的支气管狭窄。然而,目前对支气管哮喘又有了新的认识,认为是在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的全科医疗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过去数十年来传统治疗一直把支气管解痉剂作为支气管哮喘的首要治疗原则,但是这种治疗方法非但没有降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反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提示以支气管解痉剂为主的治疗原则可能有误。现代医学证实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进一步说明这种治疗原则是不妥的。支气管哮喘的全科治疗不仅提出了抗气道炎症治疗应是哮喘治疗的首要原则这一重大改革方案,还提出了缓解期治疗三级预防措施及哮喘的阶梯治疗,加强病人…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与由此所导致的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而非传统认为哮喘是支气管痉挛为特征的疾病,因此,治疗哮喘的重点由解除支气管痉挛转变为防治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5.
戴丹  谢颖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883-3885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全球慢性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对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认为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是由气道慢性炎症病变引起的支气管高反应性,在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因素触发下而导致广泛的、可逆的气道狭窄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因此在应用平喘药物的同时还应当注意针对病因的抗炎治疗,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吸入疗法等。  相似文献   

6.
抗白三烯药物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的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患病率有升高的趋势。它是以可逆性气道阻塞、支气管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复杂的临床综合症。气道炎症的形成和扩展有多种因素参与,其中多种细胞产生的介质起着重要的作用,白三烯(LT)则是参与哮喘发病的重要炎症介质之一。  相似文献   

7.
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重新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慢性炎症导致哮喘发病的病理基础。抗炎治疗是哮喘治疗的基本原则,强调支气管哮喘治疗的长期性,而缓解期的抗炎治疗是哮喘的第一线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报道对现行的哮喘治疗药物进行了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8.
乐镅 《华夏医学》2007,20(1):141-142
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治疗困难易复发。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是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本院近5年来用西米替丁与酚妥拉明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5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气道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基础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在支气管中增多、渗出和浸润,支气管黏膜水肿,气道分泌物增加。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机制与异常的免疫应答有关,主要包括辅助性T (Th)细胞1 (Th1)/Th2和Th17/调节性T (Treg)细胞的免疫失衡。本文系统阐述了哮喘气道炎症损伤中的免疫失衡机制,旨在为哮喘气道炎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丽红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6):146-14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大部分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规治疗后,可在较短时间内终止哮喘。但难治性哮喘的病因复杂,治疗也较为棘手,病情进一步发展易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联合治疗,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难治性哮喘取得良好疗效,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哮喘持续状态(SA)现已证实,由变应原、病毒、细菌、理化因素等引起的气道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学基础。气道炎症所致的气道高反应性和通气障碍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主要原因。而SA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广泛而持续的气道平滑肌痉挛、粘膜水肿和桔深栓塞,使支气管广泛而严重的阻塞,产生明显的通气障碍。现将诱因、诊断、治疗及副作用做以下综述。l诱因1.l抗炎治疗不充分。临床相当一部分患儿因哮喘反复发作,发作期抗炎药物应用不当,疗程不足或根本未作抗炎治疗,使气道炎症不能有效控制,病情恶化引起SA。l·2变应原持续刺激。过敏…  相似文献   

12.
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抗气道炎症药物,在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研究显示,大剂量皮质激素静脉应用是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有效方法之一[1]。目前国内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报道较少,且对甲基强的松龙的剂量,疗程尚无...  相似文献   

13.
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吸入治疗是哮喘治疗的最有效方法,但由于疗程较长,患者家长对治疗方法缺乏足够认识,病人依从性均较低,为了使吸人疗法能更容易、更广泛地应用到临床中,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以GINA方案及中国哮喘防治指南为理论基础,拟订了哮喘控制简易方案(EAM)。根据我科应用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对于哮喘的治疗,除扩张支气管外,更重要的是消除气道的炎症。2000年1月~2003年7月对251例儿科哮喘门诊的儿童哮喘采用气雾剂吸入疗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以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阻塞为其主要特征。我们对9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和加重,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解。支气管哮喘如贻误诊治,随病情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因此,合理的防治至关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早在二千多年前人们即认识到,支气管哮喘死亡率及病死率的增高似与支气管解癌药的销售量成正比[1],因而开始对几十年来以β肾上腺受体兴奋剂(β-Aa)和茶碱类为代表的支气管扩张药物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首选药物的概念发生了怀疑。近年来,气道炎症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上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2],随之对治疗药物的选择和给药途径也出现了新的动向,引发了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策略性转变即给予抗炎症治疗。1抗炎症治疗的理论基础1)近年的研究发现,气道炎症贯穿于支气管哮喘的始终[‘j,支气管哮喘时支气管壁有明显的炎症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鲍新莉1徐玉敏2王秀珍3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气道炎症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关气道炎症在支气管哮喘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机制日益受到重视〔1〕。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概念,这些新观点和概念将使支气管哮...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治疗研究的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佩韶 《医学综述》1999,5(7):333-336
<正>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认为,支气管哮喘(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下引起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所致的气道高反应性(AHR)性疾病。AHR是哮喘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而气道炎症是AHR形成的关键原因。因此消除气道炎症并辅以支气管舒张等治疗是当代治疗哮喘最佳方案。本文就近晚哮喘治疗研究近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哮喘是一种以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喘息症状主要源于气道口狭窄,继发于抗原过敏的慢性气道炎症。是一种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由此提出了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新概念”。强调气道的慢性炎症是哮喘发病的病理基础.抗炎治疗是哮喘治疗的基本原则,强调支气管哮喘治疗的长期性,而缓解的抗炎治疗是哮喘的第一线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