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E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28例子宫内膜增殖症,8例不典型增生和5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和Cyclin E的表达情况。并比较PTEN蛋白和Cyclin E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EN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00%(10/10)、89.29%(25/28)、87.5%(7/8)和55.56%(30/54),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增生子宫内膜(P=0.0087,〈0.01)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0.002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有关。Cyclin E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Cyclin E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阳性率分别为10.00%、57.14%、37.5%、77.78%,Cyclin E表达与内膜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有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与Cyclin E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PTEN及Cyclin E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密切相关,PTEN及Cyclin E有望成为未来内膜癌治疗的靶蛋白及判定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DNA含量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8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包埋组织的DNA含量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DNA异倍体率为72.4%,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P〈0.05)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DNA异倍体率为40%,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常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DI值与SPF值逐渐增高(P〈0.05)。结论从正常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DNA含量逐渐增高,提示DNA含量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 TVS)、宫腔镜( HS)及TVS联合HS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306例患者的病理诊断包括内膜癌12例(3.92%),内膜增生59例(19.28%),内膜息肉73例(23.86%),粘膜下肌瘤44例(14.38%),正常118例(38.57%)。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灵敏度(96.28%)、特异度(88.98%)、阳性预测值(93.30%)、阴性预测值(93.75%)和诊断符合率(93.46%)均最高,其次为阴道超声,宫腔镜检查则最低。阴道超声、宫腔镜、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在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和正常周期性内膜方面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9.791、10.489、14.902,均P<0.05),其中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测阳性率均最高,3种检查方法在子宫内膜癌和粘膜下肌瘤方面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667、3.036,均P>0.05)。非绝经组和绝经组子宫内膜病变构成不同,绝经组子宫内膜癌构成比显著高于非绝经组(χ2=108.524,P<0.05),而正常周期性内膜显著低于非绝经组(χ2=5.337,P<0.05),两组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构成比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485、0.420、0.538,均P>0.05)。结论 TVS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首要检查方法,对于可疑子宫内膜癌或粘膜下肌瘤的患者可结合宫腔镜检查,二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ER2和p1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FIGO分期、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子宫内膜癌46例、不典型增生1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HER2和p16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ER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表达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明显增强(P〈0.05),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强(P〈0.05)。p1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非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明显减弱(P〈0.01),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明显降低(P〈0.05)。HER2和p16表达呈负相关性(r=-0.4213,P〈0.01)。结论HER2和p1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指导子宫内膜癌术后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erbB-2、PCNA在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66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肌层浸润相关性。结果cerbB-2、PCNA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与到子宫内膜癌的表达逐渐升高,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分别与子宫内膜癌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29、30.66、15.93、5.98,均P〈0.05);随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erbB-2、PCNA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0—2008年我院行手术切除或门诊刮取的子宫内膜癌165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2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1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分别检测各类子宫内膜标本组织中的HIF-1α与MTA-1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条件下二者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癌中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9.156,P〈0.01);HIF-1α蛋白随着肌层浸润深度的加深和淋巴结的转移其阳性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MTA-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肿瘤间质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癌中MTA-1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32.782,P〈0.01);随着病理分级增加和肌层浸润深度的加深,MT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增高,且其增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TA-1和HIF-1α表达进行相关系数分析,二者呈正相关(rs=0.659,P〈0.01)。结论:HIF-1α与MTA-1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作为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标志,并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华蟾素(cinobufagin)对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芳香化酶和雌二醇(estradiol,E2)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30例原代培养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30例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分别取自2007年至2008年因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而在本院诊刮和因子宫内膜癌在本院手术治疗患者。其组织学检查分别确诊为增生期内膜和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体外(invitro)培养正常子宫内膜细胞(A组,n=30)和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再将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纳入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组(B组,n=30),一部分用华蟾索干预后,纳入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华蟾素干预组(C组,n=30),应用RT—PCR检测芳香化酶表达,发光免疫法检测雌二醇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细胞(A组)不表达芳香化酶mRNA(aromatasemRNA),不合成雌二醇,细胞凋亡率为(8.02±0.93)%;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B组)表达芳香化酶mRNA,可合成雌二醇,细胞凋亡率为(1.08±0.21)%,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P〈0.05)。华蟾素干预(C组)后,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芳香化酶mRNA的表达和雌二醇的合成均下降,细胞凋亡率为(27.14±4.12)%,高于B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可利用芳香化酶合成内源性雌二醇,华蟾素可抑制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芳香化酶mRNA的表达和雌二醇的合成,抑制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NET-1在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16例)、子宫内膜增生(24例)及子宫内膜腺癌(66例)中NET-9.2%)、及子宫内膜癌(100%)中的阳性表达率不同(X^2=11.88,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ET-1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及单纯型增生组织(X^2=36.14,10.86,P〈0.01),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NET-1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X^2=5.29,P〈0.05)。NET-1阳性表达程度与内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55,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病理分级中NET一1阳性表达程度不同(X^2=11.04,P〈0.01),NET.1阳性表达程度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406,P〈0.01),手术病理分期中NET-1阳性表达程度不同(X^2=11.04,P〈0.01),手术病理分期与NET-1阳性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558,P〈0.01);NET-1阳性表达程度在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不同(Z=-3.74,P〈0.01)。肌层浸润程度中NET.1阳性表达程度不同(x。=15.90,P〈0.01),NET-1的阳性表达程度与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0.479,P〈0.01),NET-1阳性表达程度在子宫内膜腺癌与子宫内膜腺癌伴鳞状细胞分化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绝经者与未绝经者的NET-1阳性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P〈0.01)。结论NET-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过表达,而NET-1阳性表达程度与病理分级、病理分期、手术病理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浸润与转移,NET-1是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评估预后的指标及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王植红 《现代保健》2012,(20):145-145
目的:探究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9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以及21例良性子宫肌瘤患者的标本,经石蜡包埋后,对其进行染色,观察经过染色的三组切片中GPR30的阳性表达情况,并观察其病理切片特点。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的死亡情况并计算其5年生存率。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的组织切片中GPR30的阳性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正常组(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死亡数:Ⅰ期〈Ⅱ期〈Ⅲ期(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Ⅰ期〉Ⅱ期〉Ⅲ期(P〈0.05)。结论: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医生判断患者预后和5年生存率的一项指标,分化程度越高的患者,GPR30的阳性表达率则越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E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28例子宫内膜增殖症,8例不典型增生和5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和Cyclin E的表达情况。并比较PTEN蛋白和Cyclin E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EN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00%(10/10)、89.29%(25/ 28)、87.5%(7/8)和55.56%(30/54),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增生子宫内膜(P=0.0087,<0.01)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0.002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有关。Cyclin E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Cyclin E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阳性率分别为10.00%、57.14%、37.5%、77.78%,Cyclin E表达与内膜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有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与Cyclin E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PTEN及Cyclin E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密切相关,PTEN及Cyclin E有望成为未来内膜癌治疗的靶蛋白及判定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Annexin A1、P16及CDK4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1例单纯型增生过长、29例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过长、3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66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Annexin A1、P16及CDK4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子宫内膜增生症(单纯型增生过长、腺瘤型增生过长、不典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Annexin A1(χ2=50.421,P=0.000)、P16蛋白(χ2=25.929,P=0.000)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K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19,P=0.000)。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显示不同肌层浸润组、不同手术病理分期、不同组织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组的AnnexinA1、P16及CDK4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nnex-inA1阴性、P16阴性并CDK4阳性者的比例随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6,P=0.013,χ2=8.071,P=0.018)。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nnexin A1和P16蛋白在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895,P0.001);Annexin A1和CDK4蛋白在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935,P0.001);P16和CDK4蛋白在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912,P0.001)。结论:Annexin A1、P16及CDK4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相关,An-nexin A1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癌变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程炜  米鑫 《现代保健》2010,(25):5-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组织中AKT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KT蛋白表达,并对AKT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AKT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而非典型增生组与子宫内膜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3) (2)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AKT的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而与是否绝经无明显相关 (3)AKT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存在正相关性(P=0.001).结论 AKT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性子宫内膜样腺癌、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7和bF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的MMP-7和bFGF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不典型增生组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2.MMP-7和bFGF的阳性率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手术-病理分期中,Ⅱ期和Ⅲ-Ⅳ期合并后与Ⅰ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中分化腺癌(G3-G2)与高分化腺癌(G1)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浸润程度>1/2组和浸润程度≤1/2组合并后与无肌层浸润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MP-7和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7,P=0.010)。结论 MMP-7与bFGF蛋白的联合检测可能作为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和评价预后的有效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BAG-1和VEGF-C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1例子宫内膜癌和45例增生性子宫内膜组织中BAG-1和VEGF-C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中BAG-1和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性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4.571,2=0.23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AG-1和VEGF-C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肿瘤分化、肌层浸润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子宫内膜癌中BAG-1和VEGF-C表达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BAG-1和VEGF-C在子宫内膜恶变过程中存在差异性表达,两者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侵袭浸润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组织中ER、PTEN和P16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变的关系和早期诊断及评判预后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60例内膜腺癌组织中ER、PTEN、P16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TEN及P16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PTEN蛋白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与腺癌、不典型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不典型增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与正常子宫内膜及腺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甾体激素受体ER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与不典型增生及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TEN、P1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有关(P0.05)。结论:ER、PTEN、P16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的癌变过程相关,三者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癌变及评判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对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NE)、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AH)及4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EC)中的ILK表达进行检测。并评价其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LK在NE、AH、E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25%、71.1%。EC组表达明显高于NE组。ILK的表达随肿瘤的分化降低而增加。分析ILK在随子宫内膜腺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发展,其表达均显著增加。结论 ILK在EC中呈明显阳性表达。为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过度表达预示着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EZH2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ZH2基因在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21例增生子宫内膜、2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4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ZH2 mRNA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ZH2 mRNA在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326±0.163、0.548±0.291、0.817±0.126,呈逐渐增高趋势,统计学分析显示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中EZH2表达水平与临床各病理参数密切相关,随着组织分化程度降低、肌层浸润加深和手术-病理分期增高EZH2表达逐渐增加(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EZH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EZH2的过表达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它的检测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恶性程度的判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LeY、FUT1、FUT4在正常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单纯与复杂增生及正常增值期内膜LeY、FUT1、FUT4的表达。结果:FUT1、FUT4、LeY在正常子宫内膜不表达,在单纯与复杂增生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腺癌中过表达,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细胞膜和(或)胞浆;LeY寡糖抗原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过表达,并与组织学分级有关,与临床手术病理分期无关。结论:FUT1、FUT4、LeY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