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椎间盘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我院骨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疗效、术前术后2周VAS评分及术后1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激酶(CK)、IL-6、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近(P>0.05),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2周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均<0.05),其血清LDH、CK、IL-6、CRP、ESR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对机体CRP、TNF-α、IL-6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子宫肌瘤并行手术治疗患者,根据其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以及开腹手术组,每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术前术后的CRP、TNF-α、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但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前TNF-α均明显高于正常值,术后90min两组CRP、TNF-α、IL-6水平均达到最高峰,腹腔镜手术后CRP、TNF-α、IL-6指标于术后第3d恢复正常,而开腹手术组患者术后第7d才恢复至正常水平,且手术开始后90min、术后第1、3d两组患者CRP、TNF-α、IL-6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所带来的创伤更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而其可能与腹腔镜手术所导致的机体抗炎因子分泌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手术(VAMT)治疗胸部肿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1年间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52例患者(VAMT组)和常规开胸手术48例患者(常规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的清扫数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分析两组术前12 h和术后6 h、12 h和24 h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变化。结果 VAM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MT组和常规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MT组和常规组患者在术后6 h、12 h和24 h血清中CRP、IL-6和IL-8浓度均显著性高于术前12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VAMT组术后6 h、12 h和24 h血清中CRP、IL-6和IL-8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VAMT治疗胸部肿瘤术后急性炎症程度较轻,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TC)根治术对患者机体应激反应、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腔镜组,每组各41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腔镜组患者采用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24h疼痛评分;术前24h、术后24h、术后72h的血清白介素-6、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WBC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腔镜组患者的血清CRP、WBC升高程度少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WBC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腔镜组患者的血清IL-6、WBC、CRP升高程度少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至出院,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腔镜下TC手术能减轻患者的机体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感,减少出血量、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动态水平变化及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9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LC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n=50)和OC组(开腹胆囊切除术,n =48),两组麻醉、术后处理一致.分别于术前24h与术后3d、7d动态监测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并评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7d IL-4水平依次显著降低,而术后3d IL-2、TNF-α、CRP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5),均显著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术后7d IL-2、TNF-α、CRP水平均明显回落(P<0.05),但OC组术后7d IL-2、TNF-α、CRP水平仍明显高于术前,仍略高于正常范围,而LC组则明显低于术前,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内(P<0.05),且LC组术后3d、7d IL-4水平降低幅度明显小于OC组,术后3d IL-2、TNF-α、CRP水平升高幅度显著较OC组小,术后7d IL-2、TNF-α、CRP水平降低幅度显著较OC组大(P<0.05).LC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固体食物进食时间均显著较OC组短(P<0.05).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固体食物进食时间与术后7d血清IL-2、TNF-α、CRP水平呈负相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LC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可一定程度降低机体因手术操作、疾病而产生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肥胖(BMI≥28 kg/m2)患者腰椎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者为开放组(20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TESSYS)者为椎间孔镜组(16例)。按照VAS评分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从症状和体征方面评定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术后均获随访12~20个月,平均13.6个月。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低于开放组(P值均<0.01)。两组患者术前腰痛、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痛、腿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两组间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痛、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开放组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0.0%(18/20);椎间孔镜组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14/1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3/20)和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TESSYS治疗肥胖患者腰椎盘突出症时,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腰腿疼痛缓解等方面较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与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组织损伤及加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4-5或L5-S1)患者,其中14例患者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14例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突出节段、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检测肌酸激酶(serum creatinekinase,CK)、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三个时间点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进行随访,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均超过3个月。两组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PTED组优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CK、CRP、IL-6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并有统计学差异,CK组间比较术后第1、2、3天均有统计学差异,PTED组低于FD组,CRP、IL-6在术后第1、2天有统计学差异,PTED组低于FD组,术后第3天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相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VAS及ODI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组间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FD与PT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PTED具有对组织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加速康复,可作为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13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4)例和观察组(n=59).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治疗后12h应激反应因子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2h两组患者IL-6、CRP、TNF-α因子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而观察组术后12hIL-6、CRP、TNF-α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通过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治疗安全有效,对患者创伤小,且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剖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高血压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LC)和剖腹胆囊切除组(OC)。术前和术后24、72 h采集外周静脉血,评估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结果 LC组患者术后4、24、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OC组(<0.05)。两组患者术前CRP、IL-6和IL-10术前无明显差异(>0.05),而术后24 h均有显著增多(<0.05),且OC组CRP、IL-6和IL-10水平均高于LC组。术后72 h LC组及OC组CRP、IL-6和IL-10均有所下降,且LC组CRP、IL-6和IL-10均降至术前水平(>0.05),而OC组72 h时CRP、IL-6和IL-10对比术前和OC术后72 h组均增多(<0.05)。结论与OC相比,LC对高血压患者可能通过小的手术创伤,使创口局部细胞因子释放减少,进而减少痛觉信息从外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及中长期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资料,其中49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67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微创手术组的术后短期及中长期VAS的评分都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同期的传统手术组.微创手术组的短期及中长期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2.5%和85.1%,传统手术组的短期及中长期疗效优良率分别为77.6%和63.3%,2组间疗效的优良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ACTH、COR、IL-6及CRP在小儿围手术期麻醉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对小儿上腹手术用骶管麻醉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3g/L罗哌卡因以1.25mL/kg单次骶管阻滞并复合全麻者7例为实验组;单纯全麻下完成手术者8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麻醉前、切皮后5、60min、术毕及术后24h分别抽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血浆ACTH、COR、IL-6的含量以及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的含量。结果 ①两组患者在术中各时点血浆ACTH浓度与麻醉前相比,切皮后5和60min差异显著(P<0.05),术华时差异十分显著(P<0.01),术后24h恢复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术中各时点血浆COR浓度与麻醉前基础相比,切皮后5和60min无差异(P>0.05),术毕及术后24h差异显著(P<0.05);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在术中各时点血浆IL-6浓度与麻醉前基础相比,切皮5和60min无差异(P>0.05),术毕时差异十分显著(P<0.01),术后24h差异显著(P<0.05);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④两组患者在术中各时点血浆CRP浓度与麻醉前基础相比无差异(P>0.05),术后24h差异十分显著(P<0.01);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按照一定时间要求监测围手术期细胞因子和应激激素血浆的变化,有利于判断手术创伤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单节段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40例单节段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 18~52岁,平均 32 岁。病变节段:L3/4 4例,L4/5 29例,L5/S1 7例。腰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按照Lee分型标准,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21例,Ⅳ型9 例。40例患者均接受PELD ,其中采用椎间孔侧入路34例,椎板间入路6例。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1个月及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6个月复查MRI了解有无髓核再脱出情况,并采用MacNab 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9~72.0(59.8±12.5)min,术中出血量均<18 mL。术后椎间孔侧入路手术患者出现椎间隙感染1例,椎板间入路手术患者出现症状残留1例。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8.2±2.7)个月。术后第1天、1个月、6个月疼痛VAS 评分分别为(2.3±0.7)、(0.8±0.3)、(0.3±0.1)分,ODI分别为21.3%±3.4%、11.9%±2.9%、3.1%±1.5%,均低于较术前的(7.2±1.3)分、62.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812、8.750, P值均<0.05)。术后6个月复查MRI,1例椎板间入路手术患者存在脱出髓核残留,其余患者均未见髓核残留及复发。术后6个月按MacNab 标准评定疗效,优36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5.0%。结论 PELD治疗单节段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但头、尾端高度脱垂移位的患者对手术者来说仍是一项挑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局部麻醉下行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对照组全身麻醉下行次全切开椎板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评价患者腰、腿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6个月,使用腰椎Macnab评定标准对腰椎功能进行评分,比较腰椎Macnab评定优良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腰、腿VAS的差异.结果: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腰椎Macnab评定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优良率为75.0%,研究组腰椎Macnab评定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比较对照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切口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腰部、腿部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腰部、腿部VAS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效果好,患者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 方法 通过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4例老年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使用VAS评分、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 结果 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83±0.48),明显低于术前(7.67±0.82)。术后末次随访ODI指数为(14.42±2.04)% ,明显低于术前 (69.83±2.82)%。改良Macnab疗效评价为:优 20 例,良 3 例,可 1 例。术后患者腿痛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良好,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 87例多发伤患者按治疗过程中有无发生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伤后第1、2、3、5、和7天血清IL-6和PCT的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的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多发伤患者血清IL-6、CRP和PCT水平伤后早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其中PCT水平升高最早;与非MODS组比较,MODS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IL-6、CRP和PC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6、0.854和0.914。PCT对严重多发伤后发生MODS的诊断价值高于IL-6和CRP。结论 PCT是严重多发伤后预测MODS发生的较好辅助诊断指标,其诊断价值优于IL-6和CR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后再手术解剖学优势及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严格按纳入标准选择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脊柱外科2011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患者25例。根据患者住院ID号尾数的奇偶分为2组:微创组13例,行侧后路椎间孔镜微创髓核摘除术;开放组12例,行后路开放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的差异,以及采用ODI和VAS评分评价术后3个月、1年的疗效。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2.3±1.1)h,长于开放组的(1.9±0.8)h,术中出血量微创组(40±15)mL也少于开放组的(340±150)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32, 5.466, P值均<0.05)。2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微创组1例随访仅6个月),末次随访时微创组患者临床疗效优11例、良2例,开放组临床疗效优9例、良2例、可1例。2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随访时的ODI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内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ODI、VAS评分均较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采用的是侧后入路,与首次手术时后路术式非同一解剖入路,针对来自神经根腹侧的复发致压突出物,无需牵开神经根硬膜囊即可摘除突出物。椎间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对脊柱生物力学影响小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IL-10的表达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 选取22例SLE患者及24名健康人作为对照,根据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将SLE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0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18.11±6.97)ng/L]相比,IL-10在SLE活动期组[(78.54±5.62)ng/L,P<0.01]及非活动期组[(30.36±10.98)ng/L,P<0.05]均有所增高,活动期组增高更为明显(与非活动期组相比,P<0.05).IL-10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SLE活动期,r=0.77,P<0.01;SLE非活动期,r=0.84,P<0.01),IL-10的水平与抗dsDNA抗体(r=0.71,P<0.01)、CRP(r=0.63,P<0.01)和CH50(r=-0.56,P<0.05)均相关.结论 IL-10在SLE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在疾病活动时更为明显,IL-10能反应疾病活动的程度,可以做为临床观察SLE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组与对照组(正常健康者)脂蛋白a(Lp-a)与脂代谢水平的比较,分析RA患者血清中的Lp-a水平与系统性炎症进展的风险相关性.方法 选取30例RA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与30例正常健康者,年龄为25~80岁,性别分布相同,采集血样并检测其脂代谢水平(Lp-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与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A患者组的血清Lp-a水平显著增高(P<0.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TC、TG、LDL-C与VLDL-C水平则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RA患者组的TNF-α、IL-6及CRP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且TNF-α与Lp-a水平的升高有相关性(r=0.753,P<0.001).结论 RA患者常伴有高水平的Lp-a,且Lp-a水平的升高与RA患者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增强具有相关性,Lp-a水平可作为RA患者的风险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posterior 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分析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术42例(微创组)及同期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50例(传统组)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临床疗效。 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肌酸激酶水平、术后3月ODI评分及术后1 d、术后3月VAS评分比较,微创组均低于传统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X线照射次数,微创组多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患者出现1例术后背根神经节激惹症状;传统组出现1例术中硬膜撕裂,1例术后切口浅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及末次随访ODI、VAS评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与PLIF手术比较,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病变具有创伤小、近期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评价采用中性大孔径吸附树脂的直接血液灌流(DHP)早期辅助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DHP组与对照组,最终69例完成本研究。入选患者均予脓毒症集束化治疗,DHP组患者在入组后即予DHP治疗。采用美国Baxter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和HA330血液灌流器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每次治疗2.5 h,每隔24h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28天监测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氧合指数(OI)、平均动脉压(MAP)、C反应蛋白(CRp)、血清IL-6和IL-10水平、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浓度(Hb)和血小板计数(PLT),并观察患者28 d病死率、多巴胺用量、机械通气时间、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治疗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入选患者均能耐受DHP治疗,无并发症发生。DHP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48.6% (17/35)比73.5% (25/34),P<0.05],且ICU停留时间[(13.8±3.7)d比(19.3±4.2)d]、机械通气时间[(141.7±67.0)h比(180.4±86.8)h]、CRRT治疗时间[(73.3±17.0)h比(90.9±18.0) h]也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后3d、7d,DHP组的APACHEⅡ评分、多巴胺用量、CRP及血清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OI和MAP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清IL-10水平、WBC、Hb及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4d、28d,两组间APACHEⅡ评分、OI、MAP、CRP、血清IL-6和IL-10水平、WBC、Hb和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HP早期辅助治疗脓毒症患者可降低28 d病死率,缩短ICU停留时间,减少机械通气及RRT治疗时间,并可降低循环中炎性介质水平,有效改善脏器功能,有利于脓毒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