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gA肾病肾病综合征临床病理特点及肾脏病理危险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肾脏病理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987年~2006年经肾活检确诊IgA肾病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11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按肾脏病变轻重分为A组(n=34,包括Lee氏分级Ⅰ级、Ⅱ级)、B组(n=84,Ⅲ、Ⅳ、Ⅴ级),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多因素分析影响肾脏病理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A、B两组高血压分别占11.8% vs 63.1%;肾衰竭分别占15% vs 41.7%;A、B两组尿蛋白≥6g/24h者分别占58.8% vs 32.1%;尿红细胞满视野分别为14.7% vs 50%。A组高血压、肾衰竭、镜下尿红细胞满视野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尿蛋白≥6g/24h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平均动脉压、血肌酐明显低于B组(P〈0.01);而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显著高于B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肾脏病理损害重的危险因素有平均动脉压、尿蛋白〈6g/24h、镜下尿RBC〉5.0×10^7/L(0R值分别为1.048,3.227,6.578;P值分别为0.034,0.047,0.002),血红蛋白是保护性因素(OR=0.723,P=0.035)。随着平均动脉压的升高、血红蛋白的降低、镜下尿红细胞数的增多,肾脏病理损害程度加重(P〈0.01)。结论: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病理表现存在差异,高血压、血红蛋白水平、24h尿蛋白排泄量、镜下尿红细胞程度有助于判断肾脏病理损害轻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肾脏活体组织检查(简称:肾活检)时肾功能异常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我院经肾活检确诊的190例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其患者血肌酐(SCr)130μmol/L为界分为2组:肾功能正常组(SCr〈130μmol/L)128例和肾功能异常组(SCr≥130μmol/L)62例。同时对其肾脏病理进行半定量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且通过回归分析与其肾功损害相关的因素。结果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肾功能异常组男性比例明显增高(72.6%1;L28.9%,P〈0.01),年龄更大[(34±10)岁比(30±9)岁,P〈0.01],病程更短[(11±17)]个月比(20±41)个月],同时收缩压更高[(141±19)比(123±17)mmHg,P〈0.01],24h尿蛋白定量增多[(3.31±2.70)g比(2.25±2.19)g,P〈0.01]。同时其患者肾脏病理反映慢性病变的指数均明显增高。多因素分析还显示,与肾活检时肾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增大,收缩压增高,24h尿蛋白定量增多,以及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指数增高。结论肾活检时肾功能异常的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改变均明显加重,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指数增高与IgA肾病患者肾活检时肾功能异常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主要观察霉酚酸酯(MMF)联合激素对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病理确诊为IgA肾病,尿蛋白量(24h)≥1.0g,Scr〈265μmol/L,年龄14-70岁,1个月内未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排除标准:(1)既往曾对本药严重过敏;(2)白细胞〈3×10^9/L;(3)妊娠或可能妊娠;(4)Scr〉265μmol/L;(5)继发IgA肾病;(6)有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激素间歇冲击及小剂量维持治疗中度蛋白尿IgA肾病(1.0~3.5g/d)的疗效,我科对47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对照研究。总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住院并经肾活检证实的47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使用ACEI药物(洛汀新10mg/d);实验组(26例):在此基础上口服泼尼松0.5mg/kg,隔日给药,治疗12个月。并在治疗的第1、S、5个月分别给予甲基泼尼松龙0.5g/d,冲击Sd,疗程1年后激素逐步减量至停用;血压均控制在125/75mmHg左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5例伴有贫血的IgA肾病(IsAN)的临床特点。方法:经肾活检明确诊断的原发性IgA肾病11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正常组55例,B组:贫血组55例,比较两组临床和病理的差异。结果:B组与A组比较,其SBP、DBP、Scr、BUN、uA、Tc、TG、24hupro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IgAN病理分级为Lee氏分级Ⅱ一Ⅲ级伴贫血患者进行分组比较,B组较A组相比,患者的系膜增殖、节段损害、血管壁增厚、小管萎缩、间质浸润、间质纤维化、小管间质损伤相对严重,其病理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可加重IgAN患者的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足细胞阳性的IgA肾病患者不同蛋白尿水平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原发性IgA肾病尿足细胞阳性患者41例,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尿蛋白水平分成3组:组1(≤0.5 g/24 h)(n=9),组2(〉0.5 g/24 h,〈1.0 g/24 h)(n=14),组3(≥1.0 g/24 h)(n=18),比较3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临床特点:组1患者收缩压、eGFR、UA均较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些指标在三组间随蛋白尿水平呈现递进表现.组2和组3仅在收缩压、UA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特点:组1在节段性肾小球病变比例及间质炎细胞浸润方面较组3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在节段性肾小球病变比例及节段损伤积分方面较组2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和组3两组病理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足细胞阳性的IgA肾病患者中,尿蛋白水平仍然是肾脏病轻重的一个指标,与临床病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经肾脏活体组织检查诊断为IgA肾病82例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资料。根据病程中血压状况分为高血压组(A组)33例;非高血压组(B组)49例。比较2组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A组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占同期IgA肾病的40.24%。A组贫血、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B组(P〈0.05),24h尿蛋白定量大于B组(P〈0.05),而水肿、血尿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A组IgA肾病病理损害重度者的比例高于B组,病理类型以MsPGN为主,占60.61%。肾小球硬化和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肾间质病变程度较重(P〈0.05),新月体形成率较低(P〈0.05)。结论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24h尿蛋白量大,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伴高血压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临床及病理结果特征。方法经肾活检确诊的117例IgA肾病患者,分为高血压组(A组)与非高血压组(B组),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特征。结果A组中伴有高血压者占28.21%,患者蛋白尿、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1)。其病理改变也较重,肾小球Lee’s分级:Ⅳ型占48.49%,Ⅴ型占21.21%;肾小管间质病变:中度占45.45%、重度占24.25%,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肾血管病变占78.79%,中度病变为24.24%,重度病变为15.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其临床表现和肾脏病变较重,高血压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3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伴蛋白尿患者肾脏病理及尿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了解该类患者肾脏病理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将23例确诊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且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均行右侧肾脏活组织病理检查,所有病例肾脏体积大小正常,血肌酐〈132umol/L。同时留尿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RBP)、H2微球蛋白(132-MG)、蛋白肌酐比值(PCR)、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乙酰p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渗透压(尿渗量)、尿蛋白电泳(UPEP)、可滴定酸(TA)、铵(NH4+)检测,对照组做相同指标检测。结果①肾活组织病理检查:23例患者中,合并不同程度的系膜增生者15例(占65.2%),其中10例伴有IgA沉积(Lee分级Ⅱ级7例,Ⅲ级3例),5例系膜增殖性肾炎;8例光镜下肾小球无异常改变,均有间质、小管、血管轻微病变,炎细胞浸润较少见。②PCR、ACR病理异常组较病理正常组及对照组高(P〈0.05),病理正常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12例PCR〉1000mg/g的患者中,11例肾脏病理有异常;11例PCR〈1000mg/g的患者中,仅4例肾脏病理异常,且病变较轻,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5)。③尿蛋白电泳:病理异常组〈33KDA/70KDA、160KDA/70KDA、〉160KDA/70KDA比值均较病理正常组及对照组高(P〈0.05);病理正常组〈33KDA/70KDA、160KDA/70KDA比值均较对照组为高,〉160KDA/70KDA比值无表达。④尿NAG、RBP、H2一MG肾脏病理异常组和肾脏病理正常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脏病理异常组和肾脏病理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TA、NH4+、渗透压三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伴蛋白尿患者中,有65.2%患者合并肾脏病理异常,均存在肾小管损伤,以近端。肾小管为主,病理异常者较重;尿蛋白肌酐比值〉1000mg/g和(或)大分子量蛋白尿的存在可作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肾脏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IgA肾病(kAN)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时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患者行常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包括总GFR和分肾GFR),同时行肾活检按Lee氏分级标准将肾脏病理改变分级,Katafuchi积分标准对患者的肾脏病理损害,包括肾小球损害、肾小管间质损害和血管损害进行积分,将积分与上述显像指标(GF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随着病理分级增高,GFR趋于降低,各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相关分析示GFR与肾脏病理总积分、肾小球损害(尤其是节段损害和全球硬化)、小管间质(尤其是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及血管损害呈负相关(P〈0.05或P〈0.01);在临床指标方面,GFR与血清肌酐和尿蛋白定量及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通过^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获得的GFR与IgA肾病肾脏病理学改变及临床指标关系密切,其在IgA肾病患者病情监测、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等量短程糖皮质激素和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在中等量蛋白尿IgA肾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比较两组治疗蛋白尿的临床有效率。方法:患者均为临床和病理确诊的IgA肾病,24h尿蛋白定量在1-3.5g,血清肌酐正常或轻度升高(〈177μmol/L),病理诊断符合Hass分型标准(Ⅰ-Ⅱ型),分为激素组和雷公藤组,两组分别给予中等量短程糖皮质激素(参照意大利方案)和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1mg·kg^-1·d^-1)治疗6个月,同时给予降血压等治疗。完成治疗及随访共59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变化以及肾功能等指标,以尿蛋白定量减少程度作为是否有效指标,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蛋白尿治疗有效率(尿蛋白减少〉50%)分别为59.4%和44.4%,但无统计学差异;病理类型为Ⅰ型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7%和43.8%,病理类型为Ⅱ型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0.0%和45.5%,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诊断明确的中等量蛋白尿、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且肾脏病理为Ⅰ-Ⅱ型(Hass分型)的IgA肾病患者,采用中等量短程糖皮质激素或常规剂量的雷公藤多苷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且两者在有效率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2.
IgA肾病患者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高血压的相关因素。方法经肾脏活体组织检查确诊的IgA肾病患者12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gA肾病患者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IgA肾病患者中伴有高血压患者39例(占32.5%)。单因素分析发现,24h尿蛋白定量≥2.0g、尿素氮(BUN)≥8mmol/L、血肌酐(SCr)≥133μmol/L、肾小球率过滤(GFR)〈60ml·min^-1·(1.73m^2)^-1、高尿酸血症、贫血、肾小球慢性病变指数≥4分、肾间质炎症细胞侵润〉25%、肾小管萎缩和问质纤维化〉25%、肾小动脉管壁增厚、Lee分级Ⅳ~Ⅴ级与IgA肾病患者高血压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蛋白尿程度、GFR水平为IgA肾病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32.5%的IgA肾病患者伴有高血压,蛋白尿程度、GFR水平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原发性IgA肾病中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2.0g/24h)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临床与病理特点,并进行危险因素及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1999年--2005年我院肾内科70例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而肾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性IgAN的住院病人.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病理损伤的危险因素评估,秩和检验分析免疫球蛋白沉积情况与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1)按Hass病理组织分类:Ⅰ级6例(占8、57%),Ⅱ级7例(占10%),Ⅲ级21例(占30%),Ⅳ级26例(占37.14%),Ⅴ级10例(占14、29%)。蛋白尿(OR=9、24,95%CI:2.44~56.56,P〈0.05),和高尿酸血症(OR=11、54,95%CI:1.22~108.04,P〈0.05)是病理损伤重(HassⅢ~Ⅴ级)的危险因素,随着蛋白尿的增多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其病理损伤有加重趋势。(2)免疫荧光分型:IgA型14例(20%),IgA+IgM型41例(58.57%),IgA+IgG型1例(1.42%),IgA+IgM+IgG型14例(20%),以IgA+IgM型多见,不同免疫球蛋白沉积类型在病理分级上无明显差异(P〉0.05)。70例中,免疫球蛋白同时沉积于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者18例(25.71%),Hass病理分级集中Ⅲ~Ⅴ级,其中Ⅳ级多见;单纯系膜区沉积52例(74.29%),病理分级多集中在Ⅰ~Ⅱ级。不同免疫球蛋白沉积部位在病理分级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gA肾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者其病理损伤均较重,蛋白尿和高尿酸血症是病理损伤偏重的危险因素;免疫球蛋白沉积类型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免疫球蛋白同时沉积于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者其Hass病理分级较单纯系膜区沉积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 IgA 肾病肾功能正常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为褪黑素用于治疗 IgA 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为健康对照组(n =22)及 IgA 肾病肾功能正常组(n =4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浆褪黑素水平及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A 肾病肾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浆褪黑素降低[(64.05±29.23)ng/ L vs.(80.54±35.12)ng/ L,P 〈0.05],而血浆 MDA 水平升高[(45.17±26.47)U/ ml vs.(31.14±26.00)U/ ml,P 〈0.05],血浆 SOD 水平下降[(76.25±19.34)U/ ml vs.(86.71±18.55)U/ ml,P 〈0.05)。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IgA 肾病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与 MDA 水平呈负相关(r =-0.308,P 〈0.05),与 SOD 水平呈正相关(r =0.321,P 〈0.05)。结论:IgA 肾病肾功能正常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较健康人降低,血浆 MDA 水平随血浆褪黑素水平降低而升高,血浆 SOD 水平随血浆褪黑素水平降低而降低。提示血浆褪黑素水平的降低引起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下降,进而参与了 IgA 肾病的进展。补充外源性褪黑素可能为治疗 IgA 肾病具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IgA肾病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IgA肾病患者蛋白尿、血肌酐(SCr)、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探讨针灸对IgA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IgA肾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针灸联合激素组15例,接受针灸联合口服泼尼松龙治疗;针灸组15例仅接受针灸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测定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SCr、血浆ET浓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SCr、血浆ET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针灸联合激素组降低的幅度显著高于单纯针灸治疗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IgA肾病有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此可能与降低血浆ET水平有一定关系,针灸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针灸。  相似文献   

16.
少量蛋白尿IgA肾病(24 h尿蛋白<1 g)的患者既往认为长期预后良好,且肾活检比例低,普遍未予积极有效的治疗。近年来陆续有研究表明,少量蛋白尿IgA肾病患者长期预后并不乐观,因此需提高对少量蛋白尿IgA肾病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的认识及理解。本文将对少量蛋白尿IgA肾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治疗及预后4个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不同性别成人IgA肾病患者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成人原发性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科1996年3月至2009年11月经肾活检确诊为kAN的成人患者192例,对比分析男性和女性患者各临床表现和病理积分特点。结果成人IgAN患者中,不同性别患者的病程、发病年龄、血胆固醇、清蛋白、血IgA、血C3、尿红细胞计数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男性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及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显著。男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24h尿蛋白定量〉1g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男女患者的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血管积分及慢性病变、活动性病变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中度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尿酸血症(r=9.146,95.0%CI:2.322-36.026,P〈0.01)、总积分(r=2.772,95.0%CI:1.709~4.496,P〈0.01)、肾小球积分(r=0.522,95.0%CI:0.287-0.952,P〈0.05)。结论成人IgAN患者肾活检时男女患者间的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改变并无明显差异,但男性患者相关临床病变重,血压、血肌酐、血尿酸及24h尿蛋白定量高,需积极干预延缓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激素与足量激素治疗IgA肾病的短期与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方法 研究人群 18~65周岁,纳入标准 eGFR≥30 ml?min-1?(1.73 m2)-1且24 h尿蛋白量>0.5 g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所有入选患者经计算机随机进入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激素组(LEF组)和单用激素组(激素组);研究的主要终点为:(1)进入ESRD或透析治疗;(2)Scr升高超过基线值的50%;次要终点为蛋白尿缓解。 结果 完成随访的患者共90例,LEF组40例,激素组50例,基线24 h尿蛋白量LEF组和激素组分别为2.00(1.10,2.88) g和1.87(1.13,3.08) g,两组患者尿蛋白在治疗6个月[分别为0.30(0.11,0.93) g,0.30(0.14,1.33) g]和12个月[分别为0.30(0.09,0.82) g,0.32(0.14,0.66) g]时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5)。激素组治疗后eGFR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80.39±28.56)、6个月(87.12±28.70)、12个月(88.20±30.26) ml?min-1?(1.73 m2)-1,P<0.05],LEF组eGFR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87.63±27.35)、6个月(86.91±32.45)、12个月(90.06±30.00) ml?min-1?(1.73 m2)-1,P>0.05],但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两组间比较尿蛋白、血肌酐、eG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LEF组9/40例,激素组11/5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79个月发现两组肾脏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提示基线血肌酐及肾脏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是IgA肾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激素对进展性IgA肾病的疗效与足量激素相当,治疗期间未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血清、尿液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过敏性紫癜(HSP)患儿50例,按有无肾脏累及分为HSPN组(30例)和HSP无肾受累(NO—HSPN)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尿液sVCAM-1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主要临床指标(包括24h尿蛋白、尿红细胞)的关系。结果:HSPN组和NO-HSPN组的血清sVCAM-1水平[分别为(809.79±173.32)ng/ml、(623.44±67.27)ng/ml]均高于对照组(494.79±59.84)ng/ml,P〈0.01,HSPN组的血清sVCAM-1水平高于NO—HSPN组(P〈0.01)。HSPN组的尿液sVCAM-1水平(121.24±110.83)ng/ml高于对照纽(20.61±16.76)ng/ml和NO—HSPN组(19.37±12.93)ng/ml,P均〈0.01,NO—HSPN组的尿液sV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SPN患儿中,蛋白尿组高于无蛋白尿组(P均〈0.01),肾病蛋白尿组高于蛋白尿组(P均〈0.05)和无蛋白尿组(P均〈0.01);肉眼血尿组的血清sVCAM-1水平高于无血尿组,与镜下血尿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镜下血尿组的血清sVCAM-1浓度高于无血尿组(P〈0.01);镜下血尿组和肉眼血尿组的尿液sVCAM-1水平明显高于无血尿组(P均〈0.05),镜下血尿组和肉眼血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SPN患儿的血清和尿液sVCAM-1水平均与24h尿蛋白量和尿红细胞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均〈0.01)。结论:VCAM-1可能参与了HSPN的发生、发展过程;尿液sVCAM-1的检测在监测肾脏损害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肾炎康复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生化指标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模型组)、肾炎康复片治疗组(中药组)、氯沙坦钾治疗组(西药组)。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并予药物干预。分别观察不同时期各组大鼠血糖、24h尿蛋白定量,12周末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水平、Scr、BuN及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2周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Podocalyxin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24h尿蛋白定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12周末用药组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同期模型组(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血糖水平略低于同期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蛋白定量、BUN、Scr水平显著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能够上调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水平,对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