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体部γ刀是以提高疗效、降低放射损伤为目的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方法:体部γ刀作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用于全身实质器官的治疗。结果: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上获得了局控率高、副作用小的好结果。结论:体部γ刀选择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例,可提高局部剂量,近期疗效好,局部控制率高,放射反应轻。  相似文献   

2.
移动式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式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系统(以下简称移动式X刀)是放射治疗的最新技术。本文简要介绍移动式X刀的基本原理,综述了移动式X刀在肿瘤临床治疗方面的初步应用情况和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Cyberknife的系统构成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Cyberknife(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平台)的系统构成、临床应用、技术优势及其发展趋势。应用横向对比的方法,通过对3种设备Cycberknife、X刀、γ刀在临床应用上的比较,证明了CyberKnife具有治疗无创伤、无出血、无感染、无麻醉、患者痛苦小、治疗时间短等特点,健康组织暴露于射线下的比率最小,治疗精确,尤其对颅内重要功能结构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放射治疗技术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精确放疗技术成为越来越多的放疗中心的常规技术。精确放疗技术就是以“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为特征的高能X线新的放射治疗技术的统称,它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主要包括X刀、γ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  相似文献   

5.
γ刀、X刀和粒子刀系三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及肿瘤等治疗,本文主要对γ刀、X刀及粒子刀三种放射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性价比做一比较,其中包括设备价格、安装操作难易程度、放射生物效应、对正常组织的损害程度及临床治疗效果等,为临床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保健医苑》2013,(1):62-63
<正>质子治疗具有精确度高、副作用小、治愈率高、可弥补其他治疗方法不足等优势,与常规放射治疗相比可以使治疗的剂量提高20%~30%,大大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有适合放疗的肿瘤患者都是质子治疗的适应人群。尤其对于早期肿瘤患者,质子治疗的五年生存率达到80%以上。由于儿童放射  相似文献   

7.
浅谈计算机在X(γ)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X(γ)刀的学名称为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tereotacticRadiosurgery,SRS) ,1951年由瑞典神经外科学家LarsLeksell提出 ,计算机技术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监测评价新建无迷道陀螺刀机房的放射防护性能。方法 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68-2005)进行监测、评价。结果 新建无迷道陀螺刀机房项目放射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结论 新建无迷道陀螺刀机房的各项放射防护指标、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年附加剂量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我区某医院新进的一台γ刀进行放射防护验收检测.方法 依据(GBZ168-2005),基于放射防护三原则,利用审查资料和现场查看的方法对机房放射防护设施和放疗工作人员的资质进行监督审查,利用辐射临测仪对机房辐射泄漏进行监测;利用剂量仪和专用头模对.γ刀治疗设备与防护有关的剂量学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γ刀安全联锁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 该医院γ刀机房防护设施合格,机房周围辐射水平满足标准要求,γ刀治疗设备与防护有关的剂量学性能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γ刀有多种安全联锁系统.但检查中发现个别工作人员还未取得大型设备上岗相关资质.结论 该医院γ刀机房防护和设备性能符合放射防护相关法规标准,准予发<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但放射工作人员应提高新设备的操作水平,加强质量保证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姑息治疗晚期胰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Ⅲ期胰腺癌行γ射线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治疗后3、6个月复查CT,评价肿瘤消退情况。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黄疸缓解率为92%,疼痛缓解率为81.08%,中位生存时间7.5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24.32%、10.81%。结论采用γ射线立体定向放疗治疗Ⅲ期胰腺癌,疗程短,原发肿瘤控制好,放射反应轻,可获得较满意的姑息效果,是Ⅲ期胰腺癌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技术和临床应用的自然延伸,是一种在精确图像引导下的大剂量低分次的放射治疗方法。体部伽玛刀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放疗设备,把伽玛射束治疗从头部延伸至体部。在近15年的技术发展和临床实践中,体部伽玛刀沿用了传统的体部框架定位模式,由于缺少足够定位精度,限制了其作为SBRT设备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近年来,图像引导定位技术开始应用于体部伽玛刀,将为体部伽玛刀SBRT规范治疗开启崭新一页。本文介绍了体部伽玛刀图像引导定位的原理、方法、试验和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量γ刀焦点计划剂量与实测剂量的相对偏差,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探讨提高放射治疗剂量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使用PTW公司UNIDOS型剂量仪、31010型0.125cc电离室、60019型半导体探测器及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制的RTP-H1型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检测模体,按照《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82-2017)中的测量方法对1台奥沃公司生产的头部γ刀焦点计划剂量与实测剂量的相对偏差进行测量。焦点计划剂量与实测剂量的相对偏差在±5.0%以内的评价为合格。结果 该γ刀4个准直器焦点计划剂量与实测剂量的相对偏差为:-0.31%(18#准直器)、-1.58%(14#准直器)、-0.48%(8#准直器)和0.45%(4#准直器)。结论 所检测的该γ刀4个准直器焦点计划剂量与实测剂量的相对偏差全部符合行业标准要求。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483号技术报告,使用电离室探测器测量吸收剂量时,电离室探测器有效收集体积的边界和被测照射野边界的距离应满足侧向带电粒子平衡的距离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现场测量和防护估算,对采用医用加速器性能检测模体时,医用加速器治疗室防护效果进行分析,为职业照射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积累放射防护屏蔽实验数据。方法 分别在加装与未加装检测模体条件下,采用X-γ剂量率仪测量加速器机房内关注点的辐射水平,并利用NCRP 151号出版物提出的方法对剂量水平进行符合估算,分析6MV医用加速器治疗室的防护效果。结果 结果表明,医用加速器性能检测模体的采用,增加了治疗室出入口和迷路内的杂散X射线剂量水平。同时,治疗室出入口处杂散X射线剂量水平与加速器机房迷路的辐射防护设计、射线投照方向密切相关。结论 进行医用加速器治疗室的职业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时,应关注模体对治疗室防护效果的影响,选择适宜的评价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使用非常规分割的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肿瘤的疗效,并介绍所采用分割方案的放射生物学模型和剂量转换方式。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伽玛刀大分割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1 215例患者(头部327例,体部888例)为研究对象。治疗计划的剂量曲线完成对病灶区域的包绕后,按照给定的总剂量和治疗次数,使用自编软件确定大分割的分次剂量,根据随访记录统计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1 215例患者按病种的随访成功率大部分高于80%。头部病灶的治疗情况好于体部肿瘤,其中良性肿瘤的生存情况与随访成功率接近,肝血管瘤、脑动静脉畸形的随访成功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4.7%、77.3%和94.7%、72.7%。总体治疗效果与一般单位报道数据相似,治疗副反应临床可以接受。结论伽玛刀SRT治疗瘤疗效确切,使用该软件计算非常规分割的放射治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照射条件下医用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X射线辐射水平。方法 参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规范第2部分:放射治疗装置》(GBZ/T 220.2-2009)以Synergy型10 MV加速器为研究对象,使用451B电离室型X、γ剂量率仪,分为等中心处放置模体组和无模体组,分别在四种不同的机架角度(0°、90°、180°、270°)测量机房四周屏蔽墙及防护门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等中心放置模体组中,机架90°时,西墙外X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大于其他角度;270°时,东墙外X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机架270°时防护门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高于其它角度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不放置模体组比较,放置模体组防护门处周围剂量当量率明显增高,且270°时剂量率是不放置模体的1.5倍,但四周屏蔽墙周围剂量当量率却无显著差别。结论 医用加速器机房四周屏蔽墙及防护门口X射线辐射水平随机架角度的变化而不同;检测门口辐射水平时,应设置模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γ射线对人外周血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的影响,探索线粒体DNA4977bp缺失作为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3名健康人外周血进行离体照射,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射线照射后外周血细胞中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的发生情况。结果 发现0~8Gy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mtDNA49bp相对缺失量有增加的趋势,使用Origin7.5统计软件进行拟合,建立了以人血细胞mtDNA4977bp缺失为指标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方程Y=1.2693+1.0660X+0.0198X2结论 不同剂量γ射线对人外周血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的有一定的影响,且线粒体DNA4977bp与受照剂量有一定的效应关系,因此,线粒体DNA4977bp缺失在生物剂量估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某医院PET/CT检查过程中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分析,提出最优化的防护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采取现场调查和检测,确定工作场所的放射性危害因素、辐射水平和防护效果情况。结果该项目采取的放射防护设施及措施基本合理,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最大估算结果为1.04mSv。结论该项目产生和存在的主要放射性职业病危害为1射线、x射线外照射等,放射防护设施和管理制度较为完善,但需进一步补充或改进。  相似文献   

18.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已经专门为治疗癌症诞生了一百多年。放射治疗是利用各类加速器所产生的不同能量的X射线、电子、中子、质子、重离子以及放射源释放出的伽玛射线(如钴60治疗机、头、体部伽玛刀)来杀灭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手术室C形臂X射线机的辐射剂量率水平分布及为保护工作人员所采用的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资料调查、现场实验测量的方式。结果受手术室空间布局及手术设施的影响,C形臂X射线机发射射线所致剂量率水平衰减按距离的2.278次方反比近似;防护屏风后、相邻手术室和外走廊射线衰减为本底水平;射线发生器水平、垂直照射影响手术室内剂量率水平空间分布,从而影响放射工作人员在手术室各位置接受的辐射剂量。结论手术过程中按规定进行操作和个人防护,能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员所受的辐射风险,更好地保护个人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