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镜在幽门管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幽门管癌的临床、胃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胃镜检查疑为幽门管癌者经病理检查符合率为100%,且H.pylori感染率达61.54%。结论:胃镜检查,尤其是胃镜结合病理检查是确诊幽门管癌的最为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爱军  越飞  范锦芳 《当代医学》2011,17(21):64-65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3月广东深圳葵涌人民医院内镜诊断的幽门管溃疡45例的临床症状和内镜表现,探讨幽门管溃疡的临床诊治。方法对经内镜确诊的45例幽门管溃疡从临床诊治、内镜表现、病理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幽门管溃疡患者36例(80%)表现为腹痛,饥饿痛24例(53.3%),内镜下观察溃疡活动期38个(70.4%),部位多位于小弯侧(55.6%),病理学均为良性病变,45例患者中HP阳性42例(93.3%)。结论幽门管溃疡易于其他消化系溃疡相混淆,且并发症较多,临床诊断中需行内镜鉴别,其发病与HP感染有关,临床上经抑制胃酸、抗HP治疗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67例复发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沈阳二四五医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67例复发消化性溃疡,分析导致复发消化性溃疡的原因。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富士88型电子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132例,胃溃疡56例,十二指肠溃疡76例,男性106例,女性26例。所有病例均应用尿素酶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100%为阳性。明确诊断后给患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果胶铋抗幽门螺杆菌治疗2周,后继续口服质子泵抑制剂4周。6周后复查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随访观察。结果治疗6周溃疡愈合125例,愈合率94.69%。幽门螺杆菌根除113例,根除率85.60%。67例2年内复发,胃溃疡24例,十二指肠溃疡43例,复发率50.75%。复发病例幽门螺杆菌检测均阳性,26例长期口服NSAID,12例长期吸烟及饮酒。结论消化性溃疡治愈率高,该病复发率亦高,幽门螺杆菌,NSAID,饮酒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852例胃溃疡胃镜检查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溃疡的的发病情况及内镜下性质。方法回顾性分析852例胃溃疡的胃镜检查资料。结果胃溃疡(GU)的胃镜检出率为17.5%,其中,良性溃疡(IU)占90.7%,恶性溃疡(MU)占9.3%,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直径≤2cm的溃疡占82.5%。结论胃镜下钳夹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胃溃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王兴寿 《右江医学》2001,29(6):528-529
我院 1992年 6月~ 1999年 12月间胃镜诊断幽门管溃疡 36例 ,现对其临床特点和内镜下表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我院 7年间胃镜检查 5 6 39例 ,诊断出胃溃疡 483例 ,其中幽门管溃疡 36例 ,占胃溃疡的 7.45 %。 36例中男性 2 8例 ,女性 8例 ;年龄 15~ 84岁 ,平均 45岁 ;病程最短 1周 ,最长 15年。2 .临床表现 腹胀 2 3例 ,占 6 3.89% ;呕吐 15例 ,占41.6 7% ;呕血或 /和黑便 14例 ,占 38.89% ;幽门梗阻 14例占 38 .89% ;餐后腹痛 13例 ,占 36 .11% ;返酸 8例 ,占2 2 .2 2 %。3.内镜表现 ①溃疡大小及部位 :36例中有 6例发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三联”方案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服药疗程长短与溃疡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4年来,经电子胃镜第一次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并有详细记录资料的病例共638例,其中治疗4~6周复查溃疡愈合立即停药终止治疗190例为对照组。治疗4-6周胃镜复查溃疡愈合后仍继续给抗复发治疗2~4周448例为治疗组。结果消化性溃疡在治愈后立即停药者(对照组),溃疡复发率明显高于溃疡愈合后继续抗复发治疗2~4周(治疗组)者。结论消化性溃疡治愈后继续抗复发治疗2~4周,半年后一年内的溃疡复发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迄今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后的复发仍是尚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试用雷尼替丁与替硝唑合用进行预防复发的研究,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从门诊及病房中选择胃镜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胃幽门杆菌(HP)(+),经4~6周治疗后,溃疡已愈合,但HP仍(+)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3~62岁。12 治疗方法 雷尼替丁150mg每晚1次,口服;替硝唑20每周1次,口服;1个月后停药。治疗前后均做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六个月后复查胃镜,若症状明显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十二指肠溃疡的胃镜特点和临床特征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经胃镜检查确诊的55例小儿十二指肠溃疡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十二指肠溃疡发生于球部的53例,占96.4%(53/55),球后溃疡2例,占3.6%(2/55)。溃疡发生部位与成人相似。HP感染阳性率为65.5%(36/55)。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4例占25.5%(14/55)。结论:小儿十二指肠溃疡以球部溃疡占多数。与胛感染密切相关。好发于学龄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主要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对提高小儿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治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十二指肠溃疡的内镜下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4例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胃镜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83例胃镜检查患儿中,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的204例(9.34%)。溃疡以6岁以上儿童多见,占91.67%(187/204);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65.68%(134/204);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比例为22.06%(45/204);HP感染率71.35%(137/192);胃镜前不能确诊者占38.24%(78/204);胃镜复查率为13.73%(28/204)。溃疡以球部多见,占88.24%(180/204);球降交界占8.83%(18/204);球后溃疡占2.95%(6/204)。溃疡形态多样,以霜斑样溃疡多见32.36%(66/204);幽门变形、水肿者占53.92%(110/204);球腔变形、狭窄占26.96%(55/204)。结论儿童十二指肠溃疡在临床较为常见,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引起误诊漏诊,应引起儿科医生的重视。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溃疡的首选方法,快捷可靠,但溃疡患儿的胃镜检查有一定难度,要求临床医师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霜斑样病变转归的影响。方法:检测胃镜诊断的霜斑样病变患者胃窦HP;把愿意接受胃镜复查者随机给以抑酸(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4周治疗与抗HP(雷尼替丁枸橼酸泌400mg,克拉霉素50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1周疗程后以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3周治疗,结束时重复胃镜观察。结果:42例霜斑样病变中HP感染率为92.9%(39/42);其中26例HP感染者治疗4周重复胃镜检查;雷尼替丁组14例HP仍然阳性,抗HP组12例HP转为阴性(P<0.05);前者5例存在霜斑样病变(其中1例形成溃疡),后者无霜斑样病变及溃疡(P=0.0425)。结论:清除幽门螺杆菌利于霜斑样病变愈合。  相似文献   

11.
陈浩  郑君杰 《广西医学》2003,25(6):912-914
目的:研究短程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胃镜病理检查证实十二指肠单发溃疡活动期(A期)伴Hp感染的患分为一周组及维持组,均予三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一周组治疗一周后即停止一切药物治疗,维持组则继续抗酸治疗四周,之后停药。两组均于治疗结束后四周及一年后复查胃镜及病理检查,了解所有患溃疡的愈合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结果:经三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结束后一年复查胃镜及病理检查,一周组溃疡愈合率83%,幽门螺杆菌根除率75%;维持组溃疡愈合率94%,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0%。两组愈合率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相比较,差异无显性。经三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结束后一年,Hp根除组溃疡愈合率96%,Hp未根除组溃疡愈合率64%,差异有显性。结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预防复发,关健是根除Hp而不是长期抗酸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溃疡Ⅱ号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活动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溃疡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来笔者所在医院行胃镜检查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溃疡Ⅱ号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治疗与观察时间相同.治疗结束后观察HP根除情况,进行胃镜检查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溃疡复发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经治疗后症状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胃镜疗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1年内溃疡复发率治疗组(27.8%)低于对照组(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两组结果,治疗后两组胃镜疗效对比无明显差异,溃疡Ⅱ号治疗后可降低活动性溃疡患者1年内溃疡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胃间质瘤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分析2001-2005年胃间质瘤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以黑便最为常见,有10例(其中1例伴呕血);上腹疼痛3例;3例行胃镜检查时发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证实;10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其中5例行近端胃大部分切除+幽门成形术,5例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3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3例行病灶楔形切除术。术后均存活,7例失访,胃镜随访9例(2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诊断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将83例胃镜诊断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组,观察溃疡愈合及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结果,甲氰咪胍与庆大霉素治疗组42例中溃疡愈合32例(76%),甲氰咪胍对照组41例中溃疡愈合30例(73%);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清除23例(55%),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清除5例(13%);幽门螺杆菌清除者溃疡愈合30例(54%).1年后复查,幽门螺杆菌清除者溃疡复发3例(12%);幽门螺杆菌未清除者复发11例(36%).口服庆大霉素对清除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疗效,而幽门螺杆菌清除者溃疡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季之颖  李铭  张丽荣  郝静 《北京医学》2009,31(12):720-721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腹型的临床和胃镜特点,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其关系,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因过敏性紫癜腹型住院的450例3~18岁患儿的临床及胃镜检查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临床表现:433例(96.2%)伴有腹痛,以脐周痛为主,167例(37.1%)伴呕吐,97例(21.6%)伴便血,75例(16.7%)伴呕血。胃镜下361例(80.22%)伴十二指肠黏膜改变。幽门螺杆菌感染42例,占9.33%。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腹型临床表现以脐周痛最为多见。胃镜下主要侵犯十二指肠黏膜,胃黏膜次之。本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明显相关性。胃镜检查是诊断过敏性紫癜腹型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佑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41-134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0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胃镜检查,对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A类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278例,诊断符合率为79.66%(278/349);B类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219例,诊断符合率为87.25%(219/251),两类患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检查下以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临床上更应该重视其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0年12月的通过纤维胃镜确诊的98例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经过2周的治疗,该98例患儿中有95例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其中有62例病症痊愈,另外33例患儿的溃疡逐步缩小,有效率达到96.9%.本组资料中有3例患儿经诊治症状不见好转,其中有2例经纤维胃镜检查的患儿发现其溃疡面增大,另外1例患儿急性穿孔,通过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在出院时痊愈.结论 成人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在小儿患者中没有发现,患儿大部分属于十二指肠溃疡,其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有着密切联系,若能及早发现其症状,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幽门管溃疡52例均由胃镜检查确诊.均行尿素酶试纸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48例(92.31%)。采用8周治疗方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三联抗Hp,丽珠得乐抑酸、修复溃疡.强化治疗5周后.雷尼替丁、硫糖铝巩固治疗2周停用抑酸菌.单服硫糖铝1周。结果52例全部愈合,Hp转阴50例,均在1周内控制症状,幽门管溃疡首选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19.
黄军 《右江医学》1996,24(1):11-12
本文分析经纤维胃镜诊断并经病理活检证实的48例胃高位溃疡,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胃高位溃疡病例的58.33%。40%的病例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检查发现溃疡多见于小弯侧。认为纤维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主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120例老年PU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胃镜检查特点、Hp感染率;对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单独口服,对Hp阳性患者给予传统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胃溃疡66例(55%),十二指肠溃疡42例(35%),复合溃疡12例(10%);Hp阳性98例(81.7%);经奥美拉唑或传统三联疗法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93.3%,Hp根除率为90.8%。结论老年PU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以胃溃疡发病率高,胃体中上部溃疡和巨大溃疡常见,且伴发病多、并发症发病率高。在临床上应高度重视,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