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依达拉奉预处理组,各15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再灌注前12h,预处理组给予依达拉奉3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腹腔注射。脑缺血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bcl-2、Bax表达及凋亡细胞。结果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术后24h原位末端标记(TUNEL)、bcl-2、Bax阳性细胞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术后24hTUNEL、Bax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术后24hbcl-2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凋亡机制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性损伤的过程,依达拉奉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应激耐受性保护和神经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依达拉奉预处理组,各15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再灌注前12h,预处理组给予依达拉奉3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腹腔注射。脑缺血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hsp-70表达及凋亡细胞。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比较,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术后24h原位末端标记(TUNEL)、hsp-70阳性细胞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术后24h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术后24hhsp-70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凋亡机制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性损伤的过程,依达拉奉可能通过上调hsp-70蛋白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应激耐受性保护和神经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Epo低、中、高剂量组和缺血再灌注组,4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血流2 h再灌注24 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开始时Epo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Epo 1000 U/kg、3000U/kg、5000U/kg,缺血再灌注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Epo各剂量组凋亡细胞均少,Bcl-2表达较高,Bax表达较少,Bcl-2/Bax比值变大.Epo各剂量组间Bax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Epo组对Bcl-2表达和Bcl-2/Bax比值影响最大;中剂量Epo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最为显著;低剂量Epo对Bcl-2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最小,对Bcl-2/Bax比值的影响与中剂量相同.结论:不同剂量的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不完全相同,3000 U/kg可能最接近最佳应用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线栓法所致大脑中动脉缺血损伤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建模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尼膜同组及丹参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等5组,每组10只,假手术大鼠10只设为对照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行为学、脑梗死率、脑含水量、脑指数及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结果丹参注射液高、中剂量组可以升高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行为学评分,降低脑梗死率及脑含水量,降低血清MDA含量,升高SOD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高剂量的丹参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各种效应与尼膜同组相似。结论丹参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研究美洛宁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选用成年Wistar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美洛宁治疗组、假手术组。每组又分别划分成缺血再灌注后1、3、6、12、24、48、72及168h等8个时相组,另取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美洛宁治疗组经致伤后,给予腹腔注射美洛宁30mg/(kg·d),直至各时相点处死;脑缺血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作为对照。各组均在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取材进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另取48只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美洛宁治疗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水迷宫测试。③结果 美洛宁能够使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高峰明显下调,使水迷宫测试的潜伏期明显缩短。④结论 美洛宁能够有效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改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茶多酚对p38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的表达及对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26只雄性健康清洁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IR,n=42),假手术组(PO,n=42),茶多酚干预组(TP,n=42)。经典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P组给予腹腔注射茶多酚200mg/kg,时间在全脑缺血再灌注结束之后,其余两组则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入。各组均在再灌注后2、6、12、24、48、72h处死大鼠,提取脑组织制备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结构的改变;TUNEL染色计算阳性细胞凋亡指数。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细胞在海马CA1区PO组少量表达,IR组显著表达(P<0.05),TP组凋亡细胞表达在各时间点介于IR组和PO组之间(P<0.05);与PO组比较,IR组在再灌注后各时点p38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TP组较PO组表达增强但较IR组表达减弱(P<0.05)。结论:茶多酚可抑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p38蛋白活性,进而减少海马椎体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尼莫地平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尼莫地平组,后两组按时间分成再灌注1、3、6、12、24、36、48、72h和7d组。制作MACO动物模型致大鼠形成局灶性脑缺血,记录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TUNEL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缺血组各时间点同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干预后可以显著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细胞数量(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以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包括缺血90 min和缺血90 min再灌注12 h两个亚组)、治疗组(亦包括缺血90 min和缺血90 min再灌注12 h两个亚组),每组6只。治疗组于缺血前和缺血后即刻经腹腔注射EGb761溶液(每次20 mg/kg),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均于相同时限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各组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并结合电镜观察缺血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对照组缺血90 min再灌注12 h缺血半暗带可见大量凋亡细胞,凋亡细胞计数为21.2±3.8,较药物治疗组缺血90 min再灌注12 h缺血的9.1±2.3显著增加(P<0.01)。对照组缺血90 min再灌注12 h鼠脑组织电镜检查可见神经元细胞核染色质边聚,呈团块状,线粒体可见絮状结构改变;相同时限药物治疗组脑组织神经元细胞核染色质分布比较均匀,胞质内线粒体及其它细胞器基本正常。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EGb761具有显著的缺血后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车鸣  刘保江 《中外医疗》2010,29(13):128-128,13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肾保护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用动脉夹夹闭大鼠双侧肾蒂45min再灌注6h方法制成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基因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较假手术组肾小管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Bcl-2、Bax表达均增强,Bax/Bcl-2比值增高;瑞芬太尼各剂量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Bcl-2表达进一步增强,而Bax表达减弱,Bax/Bcl-2降低。结论瑞芬太尼可能通过上调Bcl-2基因表达,下调Bax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氢石蒜碱(dihydrolycorine,DL)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1 h再灌注24 h。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DL低、中、高剂量组,于大鼠脑缺血后即刻及复灌后11 h及23 h DL组腹腔注射DL(10,20,40 mg.kg-1)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注射生理盐水对照。观察不同剂量DL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状态、脑梗塞面积、脑水肿程度和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后给予DL可明显降低缺血侧脑梗死及脑水肿程度,使神经病学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MPO的活性(P<0.05)。结论:D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脑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治疗效应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除假手术组10只外,其他大鼠均采用4-血管阻断法复制VD模型,存活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14只,尼莫通组13只,模型组13只;电针组针刺“百会”和“大椎”两穴,尼莫通组以12 mg/kg灌胃给药,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未予任何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治疗20d后各组大鼠在学习记忆方面的变化,并检测血红素氧化酶(HO)的蛋白表达和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HO-1蛋白表达、HO-1 mRNA表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尼莫通组逃避潜伏期、HO-1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H0-1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电针组与尼莫通组比较,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尼莫通治疗相仿,两法均可能与减少海马和皮质神经元细胞HO-1蛋白表达及H0-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当归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中药当归通过作用于脑保护多个环节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雄性Wl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尼莫通组及中药组。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建立可再通脑缺血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相同时间注入上述药物或生理盐水,于脑蚨血3h和48h分别行神经功能评分;存活48h后,测定脑血流;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测定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神经功能、脑血流和脑梗死体积方面,当归组有明显改善。在三组中,当归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线粒体中SOD活性最高。结论中药当归具有通过多途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甲钴胺与尼膜同联合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尼膜同片,观察组患者口服尼膜同片及甲钴胺片,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CA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甲钴胺与尼膜同联用可有效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其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尼膜同。  相似文献   

14.
孟红旗  全亚萍 《吉林医学》2010,31(22):3623-3624
目的:评估尼莫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尼莫同组32例,给予尼莫同10mg,1次/d静脉滴注,8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28例,给予胞二磷胆碱1.0g+0.9%NaCl溶液250ml,1次/d静脉滴注,8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及临床症状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尼莫同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肖智勇 《黑龙江医学》2010,34(5):382-383
目的观察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组和对照组,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组中,主要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组中,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而对照组中,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经过统计分析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较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尼莫地平(商品名:尼莫通)注射液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颅内压的即时影响。方法:神经内科患者22例,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例,常规行腰椎穿刺术,在监测腰池脑脊液压力下,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加等渗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独应用等渗盐水。记录输液前、后30min的腰池脑脊液压力。统计两组输液前后脑脊液压力差。结果:两组患者静脉输液30min后腰池脑脊液压力均有轻度升高,尼莫地平治疗组脑脊液压力升高为(0.12±0.11)kPa,明显低于对照组(0.26±0.20)kPa,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于静脉滴注时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颅内压升高,相反能部分缓解因输液导致的颅内压的暂时性升高,因而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远期学习记忆及海马锥体神经元的影响,以及尼莫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7日龄Wistar大鼠 34只,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8% 氧气 2小时,然后随机取13只立即给予尼莫通160μg/kg 腹腔注射,共5天;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至生后80~90天时进行Y迷宫分辨学习和记忆保持百分率的检测,然后取脑进行神经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缺氧缺血显著降低大鼠Y迷宫分辨学习能力(32.86±8.22, P<0.01) 和记忆保持百分数 (59.00±21.32%,P<0.05) ,并且使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数密度显著减少 (5.25±1.3×10-4μm-3, P<0.01)。尼莫通对缺氧缺血大鼠 Y迷宫分辨学习能力有显著提高 (20.69±7.96,P<0.01),而对记忆保持无明显效果;并且尼莫通使缺氧缺血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数密度增加 ( 9.0±1.5×10-4μm-3, P<0.01)。结论尼莫通可有效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坏死,提高 Y迷宫分辨学习能力,但对记忆保持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联合尼莫同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的29例A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石杉碱甲联合尼莫同治疗组。治疗8w后应用临床记忆量表,比较两组记忆改善情况。行头部SPECT评价脑血流灌注状况,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石杉碱甲联合尼莫同治疗组治疗8w后总有效率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石杉碱甲联合尼莫同能广泛改善AD患者脑区血流灌注。治疗组患者的大脑各叶局部脑血流灌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杉碱甲联合尼莫同对治疗老年性痴呆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ATP酶活性变化和自由基损伤方面研究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及其配伍而成的川芎参麦注射液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护作用的机制 ,为防治脑梗塞提供依据。方法 :老龄 ( 2 0月龄以上 )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尼莫通组、川芎嗪组、参麦组、川芎参麦组 (川芎参麦注射液 ) ,观察大鼠全脑缺血 3 0分钟再灌注60分钟后脑组织中ATP酶和SOD活性及MDA、Ca2 + 、Na+ 、K+ 含量。结果 :Ca2 + 离子水平和Ca2 + ATP酶活性老龄模型组高于老龄对照组 (P <0 0 5 ) ;川芎嗪组和参麦组及川参组Ca2 + 离子低于老龄模型组 (P <0 0 5~ 0 0 1) ,并接近老龄对照组 (P >0 0 5 ) ;川芎嗪组Ca2 + ATP酶的增高和参麦组的降低均较老龄模型组差异显著 (P <0 0 5 )。川参组Na+ 低于老龄模型组 (P <0 0 1)。老龄模型组脑组织SOD水平的降低和LPO/SOD比值的增高均较老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参麦组SOD水平高于老龄模型组 (P <0 0 1) ;川芎嗪组和参麦组及川参组LPO/SOD比值均低于老龄模型组 (P <0 0 1) ,接近老龄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与钙超载和自由基损伤有关。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及其配伍均能拮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钙超载以保护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法时下肢缺血模型大鼠外周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20只,模型组20只,假手术组10只.中药组和模型组均采用右下肢股动脉结扎及分支剔除术复制大鼠下肢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股动脉但不结扎股动脉及其分支.中药组术后按0.5 g·kg-1·d-1剂量灌服柴胡疏肝散合大黄座虫丸煎剂,连续7 d.检测各组术前1 d、术后第1、3、7天4个时间点大鼠外周血酶学指标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变化及双荧光阳性细胞[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比例.[结果]术后模型组外周血酶学指标AST、CK、LDH、HBDH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显著上升,术后第3、7天中药组各项酶学指标水平较模型组及术后第1天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中药组和模型组反映EPC变化的CD34+、VEGFR2+双荧光阳性细胞比例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5),且中药组升高较模型组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疏肝活血法可有效地改善下肢缺血状态,其作用可能与其能增加外周血EPC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