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二巯基丙磺酸钠联用大剂量VitB6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常规治疗基础下应用二巯基丙磺酸钠联用大剂量VitB6解救急性毒鼠强中毒23例,进行疗效观察,并与既往常规治疗的22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丰91.3%,死亡2例;对照组有效率54.5%,死亡10例(P<0.05).结论 二巯基丙磺酸钠联用大剂量VitB6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可佼有效率明显增加,死亡人数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毒鼠强(四次甲基二砜四胺)中毒的疗效。方法:按循证医学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纳入、排除标准及其检索策略。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相关的临床对照研究,用统一的表格提取资料,采用RevMa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359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有18篇。Meta分析结果表明,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毒鼠强中毒能降低死亡率,且有统计学意义[其优势比(OR)0.12,95%CI(0.08~0.20),P〈0.01]。结论:目前资料表明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毒鼠强中毒有效,但是本研究纳入的资料是非随机对照研究.结论的论证强度受到限制,有必要进行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巯基丙磺酸钠驱铜治疗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效果,并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小儿肝豆状核变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青霉胺治疗,治疗组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静脉注射。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50/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44/50),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24h 尿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急性“四二四”(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解毒方法,应用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解救“四二四”中毒12例,并进行疗效观察与总结,所有患者无1例死亡,愈后佳,副作用少,解毒作用显著,提示二巯基丙磺酸钠对“四二四”中毒有显著的解毒作用,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溶栓与直接PTCA对年轻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疗效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以溶栓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年轻人急性心肌梗塞(AMT)的疗效。方法:40岁以下AMT病人50例分为溶栓治疗组(30例)和直接PTCA组(20例),比较梗塞相关血管开通率和出院时左心室功能。结果:尿激酶溶栓治疗组血流达TIMI3级46.2%(14/30),且存在80~95%的残余狭窄,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5%;直接PTCAI且术后血流全部达TIM  相似文献   

6.
严首春  宋祖军  卓佳 《医学争鸣》2007,28(24):2253-2255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HP)联合二巯基丙磺酸钠及大剂量VitB。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分为:A组(n=18),采用常规治疗+二硫基丙磺酸钠治疗;B组(n=20)采用常规治疗+二硫基丙磺酸钠+大剂量VitB。治疗;C组(n=21)采用常规治疗+二硫基丙磺酸钠+大剂量VitB。+HP治疗.结果:①C组与A组及B组相比较疗效更满意,HP联合治疗后血液毒鼠强浓度、心肌酶、APACHEⅡ评分、脑电图评分均有降低(P〈0.01);C组与A组及B组患者比较,相同时期内血液毒鼠强浓度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识转清醒及抽搐停止时间均显著提前(P〈0.01).结论:C组急性毒鼠强中毒疗效优于A组和B组,可作为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584例轻型缺血性卒中(MIS)或(TIA)病人随机分为阿斯匹林(ASA)组301例与对照组283例,随访12-60(平均30.2)月的结果发现:ASA组卒中与死亡率(14.0%)明显低于对照组(20.5%)(P〈0.05)。ASA组卒中与死亡危险性较对照组降低32%(相对危险性(RR)为0.68,95%可信区间为0.46-1.01);ASA组卒中、血管性死亡及心肌梗塞发生率(20.6%)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8.
用二巯基丙磺酸钠对苯硫丹、多噻烷急性染毒小鼠进行保护解救。结果表明:二巯基丙磺酸钠对该两农药急性染毒小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0.05)。本实验填补了以二巯基丙磺酸钠作为首选药物治疗沙蚕毒系现有全部品种急性中毒解毒谱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毒鼠强中毒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疗效。分析36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在初诊后即刻肌注二巯基丙磺酸钠0.125g,30midn后重复原剂量,以后每8h肌注0.125g共3-5次,观察患者强直性惊厥缓解情况,入院时及其后5-7d内血清酶,脑电图变化,结果:36例中经2次肌注后20例惊厥停止,未再发作,14例惊厥明显减轻,经继续治疗,35例惊厥全部停止,1例死亡,升高之血清酶在5-7d内均恢复正常,显示,二巯基丙磺酸钠对毒鼠强中毒有明确疗效,其止惊厥作用迅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另选择同期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7.50%,2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而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丹参酮ⅡA磺酸钠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杀虫单(SCD)的中毒机理及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对琥珀酸脱氢酶(SDH)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SCD组、(Na-DMPS SCD)组。观察三组小鼠肝及心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CD组SDH活力显著下降(P<0.05),LDH明显升高(P<0.001);(Na-DMPS SCD)组SDH活力较SCD组明显升高(P<0.05),LDH显著降低(P<0.001),结论:SCD可抑制线粒体SDH活力,抑制细胞呼吸。Na-DMPS可拮抗其抑制作用,这种拮抗作用在防治SCD中毒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sodium dimercaptosulphonate (DMPS) plus Gandou tablet, DMPS and calcium disodium ethylene diaminotetraacetate (EDTA) on improving liver cirrhosis and liver function of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 patient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rty-six HL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B, C three groups, and treated with DMPS plus Gandou tablet, DMPS and EDTA respectively, the therapeutic course was 8 weeks for three groups. The ultrasonography of liver, electrophoresis of serum protein and excretion of urinary copper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ultrasonography of liver was improved in all groups, the rate of improvement of group A was 54.0%, B was 44.0% and C was 39.1%. The amounts of serum albumin in group A and B increased (P<0.01,P<0.05), and γ-globulin decreased in all groups (P<0.05). The excretion of urinary copper increased obviously in all groups (P<0.01), and group A,B increased more than that of group C (P<0.05). Conclusions: The de-copper therapy could improve liver cirrhosis and liver function. The effect of DMPS plus Gandou table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DMPS and EDTA.  相似文献   

13.
六种金属中毒解毒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金属中毒解毒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HL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 85 2例HLD随机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组 (GSH组 )、二巯基丁二钠组 (DMS组 )、依地酸钙钠组 (EDTA组 )、二巯基丙磺酸钠组 (DMPS组 )、青霉胺组 (PCA组 )及二巯基丁二酸组 (DMSA组 )等六个治疗组 ,对各组治疗前后的尿铜等元素、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后尿排铜量对比GSH组无显著变化 ,其他各组由高到低依次为DMPS组 ( 4 8.68± 2 0 .67) μmol·2 4h-1、PCA组 ( 3 0 .0 4± 10 .5 1) μmol·2 4h-1、DMS组 ( 2 4.3 0± 8.60 ) μmol·2 4h-1、DMSA组 ( 18.2 5± 7.73 ) μmol·2 4h-1、EDTA组 ( 10 .5 8± 4.67) μmol·2 4h-1,均较疗前有显著增高 (P <0 .0 1)。上述解毒药对HLD的锌、铁、钙元素代谢亦有一定影响。治疗后各组的有效率依次为DMPS组 ( 78.9% ) >DMS组 ( 74.5 % ) >PCA组 ( 71.3 % ) >DMSA组 ( 69.1% )>EDTA组 ( 5 3 .7% ) >GSH组 ( 2 8.8% ) ,组间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χ2 =73 .5 ,P <0 .0 1)。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 :PCA组 ( 4 4.5 % ) >DMPS组 ( 4 3 .8% ) >DMS组 ( 4 2 .2 % ) >DMSA组 ( 4 1.2 % ) >EDTA组 ( 3 9.8% ) ,与GSH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χ2 =3 3 .6,P <0 .0 1)。常见的  相似文献   

14.
二巯基丙磺酸钠和维生素B6对毒鼠强中毒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在治疗毒鼠强中毒中的作用 ,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 4 9例病人按不同用药方法分为A(n =2 4 )和B(n =2 5 )两组进行治疗 ,两组均进行中毒常规治疗 ,B组加用二巯基丙磺酸钠和维生素B6治疗。观察两组死亡、治愈率的变化。结果B组治疗后治愈率明显增加 ,死亡率显著降低。结论综合早期洗胃、排毒、有效抗惊厥、抗毒鼠强毒性作用 ,应用特异性的解毒药物 ,尤其是二巯基丙磺酸钠的使用 ,可使治愈率明显增加 ,死亡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巯丙磺钠(Na-DMPS)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暂时性阻断两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测试其被动回避能力及脑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icv Na-DMPS可延长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避暗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并降低脑内MDA的含量。结论:Na-DMPS可通过抑制脑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而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毒鼠强中毒治疗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在治疗毒鼠强中毒(ATI)中的作用,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统计近十年问我院67例ATI患者的治疗及住院情况,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C三组,对比分析其死亡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三种治疗方法中,C法死亡率最低(13.33%),B方法(55.56%)死亡率高于C法但低于A法(28.00%),三者间有明显差异。结论 综合早期洗胃排毒、有效抗惊厥、抗毒鼠强毒性作用、应用特异性解毒药物,尤其是二巯基丙磺酸钠的使用,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二巯基化合物对杀菌剂402急性中毒的解毒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杀菌剂402中毒的有效解救方法,采用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和二巯基丁二酸钠(Na-DMS)对杀菌剂402急性中毒动物进行实验性治疗。结果:Na-DMPS及Na-DMS对杀菌剂402急性中毒均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并对杀菌剂402致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混合孵育后给予,解毒作用显著(P<0.001),提示Na-DMPS与杀菌剂402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口服二巯基丙磺酸钠( D M P S)的体内分布并观察其驱汞效果。方法:用 H P L C分离,荧光检测器测定了 D M P S在血和尿中含量,用配有冷原子发生器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尿汞含量。结果:口服 300m g D M P S后4 h 血液中达到高峰, D M P S主要以和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口服 D M P S后 9 h,大部分 D M P S以结合成二硫化合物的形式从尿中排出。对龋齿作充填者,口腔科技师,含汞皮肤洗剂生产者口服 D P M P300 m g 进行驱汞试验,3 组不同的接汞人群无论投药前还是投药后,尿汞排泄量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龋齿作充填者,口腔科技师,含汞皮肤洗剂生产者用药后尿汞排泄量比投药前分别增加了 24、87 和 44 倍。结论:口服 D M P S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驱汞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豆汤Ⅱ号干预治疗Wilson病患者肝纤维化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我院经验方-肝豆汤Ⅱ号治疗对Wilson病(W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其它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LN、PCⅢ、C-IV)以及肝功能的影响,进一步阐释该方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61例WD患者分为DMPS组(30例)和DMPS+肝豆汤Ⅱ号组(31例)。DMPS组单纯予DMPS驱铜治疗8个疗程,DMPS+肝豆汤Ⅱ号组予DMPS驱铜同时,口服肝豆汤Ⅱ号治疗8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IASA法检测血清MMP-1、TIMP-1;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HA、LN、PCⅢ、C-IV;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等肝功能指标。结果DMPS组治疗前后所有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而DMPS+肝豆汤Ⅱ号组治疗后血清TIMP-1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MMP-1/TIMP-1的比值明显升高(P<0.01);ALT等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P<0.05)而血清HA、LN、PCⅢ水平仅略有下降(P>0.05),血清C-IV、MMP-1亦仅略有升高(P>0.05)。结论WD患者短期内单纯驱铜治疗并不能改变血清MMP-1、TIMP-1等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及肝功能,而联合应用肝豆汤Ⅱ号治疗可以改善肝功能,并且通过抑制TIMP-1的表达,提高MMP-1/TIMP-1的比值,即间接通过提高MMP-1对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活性,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青霉胺和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驱铜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更好地选择排铜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3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青霉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排铜量、临床表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尿铜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尿铜水平[(1375.98±582.0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016.05±444.11)μg/L](t=2.106,P〈0.05)。观察组治疗中出现皮疹3例,食欲减退2例,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发热各1例;对照组出现皮疹8例,食欲减退6例,白细胞降低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可采用二巯基丙磺酸钠以加速铜的排泄,减轻游离铜对组织器官的损害,青霉胺口服治疗作为后续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