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与其分期分级在儿科急重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入小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36例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的危重患儿,按SIRS 4项诊断标准与SIRS临床分期、定义分级进行分组。[结果]136例患者中,符合2项(Ⅰ期-早期;脓毒症)36例(占26.5%),符合3项(Ⅱ、Ⅲ期-中期;严重脓毒症)70例(占51.5%),符合4项(Ⅳ、Ⅴ期-中期;脓毒性休克)30例(占22.0%)。总病死率为11.7%,随着SIRS病情的逐渐加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例逐渐增多,病死率不断增高。两组MODS发生率分别为7.1%和83%( P<0.01),病死率分别为7.1%和36.6%( P <0.01)。[结论]SIRS诊断标准和临床分级相结合对SIRS患儿进行评估,可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其与SIRS/MOD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初步探讨SIRS及MODS的发生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室(PICU)住院患儿86例,用IMMULITE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测定入院1、3、5d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TNF—α、IL-1β和IL-6在SIRS组、MODS组及死亡组均较非SIRS组、非MODS组及非死亡组明显升高,且SIRS组、MODS组及死亡组TNF—α、IL-1β和IL-6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组内比较,1、3、5d有逐渐升高趋势,TNF—α、IL-1β和IL-6与MODS及死亡有一定程度相关关系。结论 TNF—α、IL-1β和IL-6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其中TNF—α是较敏感的指标,可为探讨细胞因子在SIRS/MO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依据,为SIRS/MODS的辅助诊断指标,并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创伤及感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其病死率居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I)中的首位。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严重创伤、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及MODS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其中中性粒细胞(PMN)在肠内的激活、趋化、聚集、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等系列反应,  相似文献   

4.
重症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征。方法比较重症脓毒症合并MODS病例与非重症脓毒症合并MODS病例。结果在根据同一入选标准入选的MODS病例中,重症脓毒症合并MODS者较非重症脓毒症合并MODS者的住院病死率与ICU病死率高,平均年龄大,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长,APACHEII分值高,呼吸机的使用频率高,体温高,呼吸频率快,血压低(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快,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血红蛋白浓度高,血糖浓度高,白蛋白浓度低,动脉血氧分压低,氧合指数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高,功能障碍器官个数多,MODS评分分值高,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以上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脓毒症合并MODS者平均年龄大,病情更重,住院病死率和住ICU病死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0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60例危重儿中符合SIRS诊断标准150例(57.7%),最终发展为MODS70例(46.7%),死亡26例,病死率为37.1%。病死率明显高于非MODS组。结论 SIRS和MODS在危重新生儿中发生率、病死率较高,而且围生因素严重影响其预后,必须提供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到脓毒性休克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34  
脓毒症 (sepsis)是由感染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发热或低热、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等 〔1〕。由严重的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脓毒症迄今仍然是世界范围内非心脏病重症监护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2〕。据统计 ,在美国 ,每年有逾 4 0万例脓毒症患者 ,病死率可达35 %以上 〔3〕。预计未来脓毒症的发生将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下面试就脓毒症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取得的一些新理论和新进展进行综述。表 1  SIRS、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定义名称定义SIRS符合以下 2个以上条件 :体温 >3 8℃或 <3 6℃ ,心动过速 (心率 >9…  相似文献   

7.
张阿情  张娅娟 《全科护理》2016,(25):2694-2695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是机体修复和生存而出现过度应激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当机体受到外源性损伤或感染毒性物质的打击时可促发初期炎症反应,同时机体产生的内源性免疫炎性因子而形成“瀑布效应”.SIRS、脓毒症(sepsis)、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确切感染过程的SIRS称为脓毒症,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的脓毒症称为重症脓毒症,其中具有心血管功能障碍(如顽固性低血压)的脓毒症称为脓毒性休克.我科对1例包裹性脓气胸并发SIRS脓毒性休克病人成功地进行了诊断、治疗、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质刚 《中国血液净化》2006,5(9):650-651,658
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 人们早已认识到,损伤一应激反应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 C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发展过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严重创伤、感染等损害后序贯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可逆性功能障碍及衰竭,当MODS发展到体内多系统器官功能严重受损以致出现衰竭综合征称为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failure,MOF)。SIRS—MODS—MOF是一个逐渐发展、动态变化的过程,MODS及MOF是一组独立的综合征,而MODS和MOF则是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其差别仅在于损害程度不同而已。脓毒症(Sepsis)是全身炎症反应加上感染,即具备SIRS的诊断标准加上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证据。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是合并器官衰竭的脓毒症。脓毒型休克(sepsis shock)是其他原因不能解释的,以低血压为特征的急性循环衰竭状态。  相似文献   

9.
263例烧伤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治疗以及对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转归的影响。方法:根据美国胸科医生学会(ACCP)和危重病医学会(SCCM)制定的标准诊断,同时参照APACHEⅡ评分系统、烧伤严重程度、全身感染情况等确定SIRS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分为烧伤休克的治疗、全身治疗和创面治疗3部分进行。结果:263例中,轻、中度SIRS135例(51.3%);重度SIRS128例(48.7%),APACHEⅡ评分均>10分。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41例(15.6%),其中并发MODS18例,占并发症发生率的43.9%;死亡19例(7.22%),128例重度SIRS中死亡17例,占死亡总数的89.5%。结论:严重烧伤后由于二次打击因素的存在,SIRS发生率高,与MODS的发病和预后密切相关。高度重视SIRS向MODS转变过程中的高危因素,阻断或消弱二次打击是防治SIRS最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指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组全身过度性广泛炎症反应综合征。根据美国危重病协会1992年制定SIRS的诊断标准HJ,其主要发病机制为炎症介质过度释放引起炎症失控和免疫紊乱。研究E2j表明,组织损伤→应激反应→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一个动态变化、逐渐发展的过程,因此早期确诊SIRS并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防治MODS,同时准确评估SIRS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从SIRS的评估及防治方面对SIRS进行简单综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70例蝮蛇咬伤患者血清酶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蝮蛇伤病情严重程度,及与SIRS、MODS发生的关系,分析蝮蛇伤患者血清酶学的变化对疾病的病情及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 根据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按患者入院时中毒的程度设轻型、重型、危重型,比较各型之间血清酶水平的差异性;根据ACCP/SCCM提出的SIR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IRS组与非SIRS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清酶水平的差异性;根据MOD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MODS组与非MODS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清酶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轻型、重型、危重型患者血清酶结果,与轻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ODS组与非MODS组血清酶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IRS组MOD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SIRS组与非SIRS组MODS的发生率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X^2=19.73,P〈0.001)。结论 蝮蛇咬伤患者病情程度越重,其血清酶学升高得越明显;蝮蛇咬伤患者血清酶学水平与SIRS、MODS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及危重病医学会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这一概念 [1 ] ,SIRS实际上是机体炎症反应和抗炎反应失衡的一种表现 ,如果这种炎症反应继续失衡恶化 ,最后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危重患儿由于机体代偿性抗炎症反应能力降低及代谢功能紊乱 ,易发生SIRS,并可进展至 MODS。现将我科 1999- 10~ 2 0 0 2 - 0 6收治的387例危重患儿中并发 SIRS的 2 3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小儿 SIRS及 MODS诊断标准为 1996年第二届世界儿科危重医学大会提出标准 [2 ,3 ] ,危重病评估参考 1995年中华儿科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ICU中患者严重多发伤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特点、不同程度SIRS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以及对进展为MODS的防治。方法:根据SIRS的诊断标准及参照APACHE评分系统、创伤严重程度、全身感染等指标确定SIRS的严重程度,明确SIRS向MODS发展的渐进过程及分析不同程度SIRS与MODS的关系。结果:EICU中患者严重多发伤364例中轻、中、重度SIRS分别为163例、120例和81例。其中,中、重度SIRS患者MODS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受累器官中,呼吸功能障碍最多见,患病率达27.7%;随着受累器官增多,病死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EICU中患者严重多发伤后SIRS患者由于二次打击因素的存在,MODS发生率明显升高。SIRS的程度与MODS的发病和预后密切相关。高度重视SIRS向MODS演变过程中的高危因素,削弱或阻断二次打击,早期支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是防治MODS、降低病死率最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其与SIRS/MOD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病患者66例,在入院第1、3、5天分别测定其外周血PCT、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血清PCT、IL-6及TNF-α在SIRS组、MODS组及死亡组均较非SIRS组、非MODS组及非死亡组明显升高,且SIRS组、MODS组及死亡组PCT、IL-6及TNF-α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组内比较,第1、3、5天血清PCT和IL-6有逐步升高趋势,提示PCT和IL-6与MODS和死亡组比TNF-α更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结论血清PCT是一个新的较为敏感的反映SIRS/MODS严重程度的指标,并能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11,他引:1  
脓毒症是世界范围内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的第一死因,美国每年约70万脓毒症患者中死亡约21万。近年的报道,脓毒症的发生率呈每年1.5%~8.0%的上升趋势。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和危重病医学会(SCCM)将脓毒症定义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加感染。但脓毒症很难和其他引起SIRS的原因区别开来。在SIRS患者中,尽可能早地区别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对正确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不适当的抗感染治疗对机体是有害的。诊断脓毒症除了临床特征外,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检测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现就近年来脓毒症早期诊断中出现的一些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自从上世纪90年代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及危重病学会(AC-CP/SCCM)联合提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之广为接受.并对SIRS的病因,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等多方面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了SIRS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婴儿SIRS临床特点,现将我科1997年1月~2003年8月收治的458例危急重症婴儿308例发生SIRS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环氧化酶-2(COX-2)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5年6月广州中山大学属第一医院EICU、SICU与急诊观察区患者符合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SIRS和MODS诊断标准的患者28例,其中SIRS13例,MODS15例;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区配的健康正常对照组11例。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IA)检测PBMCs的COX-2与p38MAPK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BMCs中COX-2与p38MAPK的mRNA的表达。用方差分析和简单相关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ODS组患者PBMCs的COX-2与p38MAPK含量及两者的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IRS组(P均〈0.05),正常对照组与SIR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患者高于存活患者(P〈0.05);三组PBMCs中COX-2与p38MAPK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663,P〈0.01)。死亡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氧合指数与存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糖、血肌酐则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二氧化碳总含量(TCO2)、pH明显低于存活患者(P〈0.01)。结论COX-2与p38MAPK参与了MODS的发病过程,而且可作为判断SIRS与MODS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恶性阻塞性疸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关系的认识,探讨MODS的防治策略。方法:分析152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SIRS的临床资料,患者至少符合2项SIRS诊断标准,包括发热,体温过低,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或白细胞计数异常。结果术前出现SIRS者58例,发生率38.1%,其后MODS发生率36.2%,死亡13.8%,MODS中胃肠功能衰竭最常见,随着SIRS标准项目的增加MODS的比例也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早期诊断SIRS,积极调控机体炎症反应,是改善亚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在急性感染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在急性感染患病情严重度,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的关系,进一步观察SIRS评分对患预后的价值。方法:126例患分别予以SIRS评分,APACHEⅢ评分,MODS评分及死亡率统计,并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SIRS评分≥2组,APACHEⅢ评分,MODS病情严重度评分增高显,与SIRS评分=0/1组比较P<0.05,死亡组病人SIRS评分显增高(P<0.01)。入院第一天,APACHEⅢ评分、MODS病情严重度评分与SIRS评分明显正相关(P<0.001)。SIRS评分=0/1组患无一例死亡;SIRS≥2时,死亡人数逐渐增高,以SIRS评分为4时最高。结论:SIRS评分与病情严重度密切相关,尤其SIRS评分≥2分与病情及死亡率关系更为密切,支持SIRS评分是一个简单、独立、有价值的预后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20.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7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认识。方法:分析379例SI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9例SIRS患者中T〉38.0℃和〈36.0℃者236例(62.3%),HR〉100次/min者263例(69.4%),R〉20次/min者342例(90.2%),WBC〉12.0×10^9/L或〈4.0×10^9/L者254例(67.0%);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者86例。病死率随符合SIRS标准的项数增加而增高,相邻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2项与4项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动态观察SIRS,是日常临床护理中的重要工作;也是早期认识SIRS的重要环节。对阻断其发展、防止发生MODS、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