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排空和胃内食物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排空、胃内食物分布情况及其与消化不良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核素标记试餐SPECT检测F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HC)胃排空功能及胃内食物分布情况,并对60例FD患者的症状进行分级评分.结果:23例(38%)FD患者的固体及液体排空时间同时延迟,40例(67%)FD患者至少存在一项胃内固体食物分布参数异常,液体食物近端胃半排空时间较对照组延长,而在远端胃内的分布两组十分相似.胃排空正常和延迟的FD两组之间各症状积分相似,而在餐后胃内食物分布异常的FD组,恶心和早饱两种症状积分明显高于胃内食物分布正常的FD组.结论:部分FD患者存在胃排空和/或胃内食物分布异常,其中胃内食物分布异常与消化不良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腹胀与胃排空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腹胀症状与胃液体排空的关系。[方法]对152例伴腹胀FD患者和56例不伴腹胀的FD患者,分别进行胃B超液体排空试验,通过测量胃窦(远端胃)和胃底体交界(近端胃)切面面积,计算胃液体排空率,从而判断液体排空情况。[结果]腹胀组152例,排空延迟130例,非腹胀组56例,排空延迟39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胀组130例胃排空延迟患者中,远端胃104例,近端胃116例,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患者腹胀症状与胃液体排空延迟有关;近端胃液体排空延迟较远端胃多见。  相似文献   

3.
胃排空障碍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胃排空障碍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双核素标记试餐SPECT技术检测了22例FD患者的液、固体食物胃排空和食物胃内分布,并以实时超声检测了72例FD患者在西沙必利治疗前后的液体胃排空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与症状积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68.2%的FD患者存在胃排空障碍,以固体胃排空延迟为主,单纯液体排空障碍较少;摄食后比对照组有更多的食物滞留于远端胃内,然而,延迟的胃排空和改变了的固体食物胃内分布与FD的主要症状无显著相关性。西沙必利明显缩短FD患者的液体胃排空时间,改善其中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而另一部分患者的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西沙必利改善FD症状并非完全依赖于其促排空效应,胃排空障碍与FD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它们可能是同一病生基础的两种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运动和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13例Hp阳性FD和9例Hp阴性FD患者接受SPECT胃排空检测,获得液体、固体食物的胃排空和胃内分布参数;另外47例Hp阳性FD和21例Hp阴性FD患者在进食10%葡萄糖500ml后采用B超胃窦面积法检测其胃窦收缩幅度(A)、收缩频率(F)、胃窦运动指数(MI)、半排空时间(T(50))和全排空时间(T)。结果:进食lO%葡萄糖500ml后,Hp阳性患者的胃窦收缩幅度(O.29±0.05)、收缩频率(3.9±1.7)、胃窦运动指数(44.7±7.2min)与Hp阴性FD患者无显著差异(A:0.29±0.07;F:3.7±104;MI:0.54±0.24;T_(50):22.9±4.1;T:44.2±6.8;P值均>0.05)。固体和液体食物的半排空时间及胃内分布在Hp阳性和Hp阴性的FD患者中也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Hp感染不影响FD患者的胃运动和排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胃黏膜Ghrelin的表达与血糖水平、胃排空的关系.方法 收集30例DGP患者并按近1周空腹血糖控制水平分为A组(<9 mmol)和B组(≥9 mmol);收集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作为对照组(FD组),分别采用核素法与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患者的胃液体排空功能及胃黏膜Ghrelin表达.结果 A组平均胃半排空时间为24.57 min,明显快于FD组的32.86 min(q=6.32,P<0.01);B组平均胃半排空时间为41.92 min,较A组与FD组明显减慢(q=14.58,P<0.01;q=9.22,P<0.01).A、B两组胃黏膜腺体内Ghrelin阳性染色均较FD组明显变淡,部分腺体呈空泡状,其积分吸光度较FD组显著降低(q=8.80,P<0.01;q=10.25,P<0.01).其中B组胃黏膜大部分腺体呈空泡状,肉眼观其腺体内Ghrelin含量较A组减少,积分吸光度也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03,P>0.05).A、B两组患者血糖水平与Ghrelin积分吸光度均呈负相关(r=-0.378,P<0.01;r=-0.155,P<0.05).结论 DGP患者胃黏膜Ghrelin表达主要与血糖水平有关,而与胃排空异常无关.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硬化病患者的食物胃排空和胃内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无消化道症状的系统性硬化病(SS)患者的胃排空功能,以双核素标记试餐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技术检测了11例无消化道症状的SS患者之液体与固体食物的胃排空和胃内分布,对照组为17例健康志愿者。结果:SS组液体和固体食物的近端胃排空和全胃排空均慢于对照组(P值<0.05);液体和固体食物的近端胃半排空时间均与它们的全胃半排空时间之间存在正相关(P值分别<0.02和0.01)。9例患者固体半排空时间延迟,其中8例伴液体排空障碍。在食物的排空过程中,远端胃内的活性变化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提示:尽管缺乏胃轻瘫的主观症状,但该组患者也存在明显的胃排空障碍,这可能与其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近端胃的紧张性收缩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患者液体食物胃中分布情况,了解其胃动力障碍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52例 PDS 患者和1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胃排空检查,在空腹,最大饱腹感,餐后30、60、90和120 min 分别计算近端胃与远端胃面积和容积,近端胃与远端胃面积比率和容积比率,近端胃和远端胃排空率。统计学处理采用 t 检验、卡方检验。结果空腹、餐后120 min时,PDS 组近端胃容积分别为(9.06±7.88)和(24.72±24.02)cm3,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96±2.13)和(19.48±12.32)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37、-0.875,P 均<0.05)。在最大饱腹感时,PDS 组近端胃与远端胃面积比率为1.63±0.42,健康对照组为2.33±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4,P <0.05)。在空腹时,PDS 组近端胃与远端胃容积比率为0.60±0.38,健康对照组为0.46±0.19,而在最大饱腹感时,PDS 组为0.91±0.27,健康对照组为1.30±0.48,差异有统计意义(t=-1.505、3.970,P 均<0.05)。在餐后30、90 min 时,PDS 组近端胃排空率分别为(28.10±25.03)%和(68.80±16.14)%,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4.97±14.41)%和(75.86±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87、1.718,P <0.05);两组远端胃排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PDS 患者液体食物分布在最大饱腹感时远端胃容积大于近端胃容积,这可能是导致其近端胃排空率下降的原因,近端胃对PDS 患者胃动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棋I号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及对大鼠胃排空的影响.方法收集FD患者68例,随机分为胃祺I号方治疗组(中药组37例)和西沙比利对照组(西药组31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同时观察该方对大鼠酚红胃排空的影响.结果胃祺I号方和西沙比利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9%和83.87%,无统计学差异(P>0.05);该方能改善FD各主要临床症状,且无不良反应;随访无一例复发,显著优于西药组(33.33%,P<0.05).该方能促进大鼠胃酚红排空,较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祺Ⅱ号方能有效改善FD各主要症状,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可靠,且无不良反应.该方能显著促进大鼠胃排空,改善胃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动力障碍与消化不良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核素法检测症状严重程度不同的FD患者的固体食物排空及餐后胃内食物分布情况,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 症状轻微和症状严重的F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胃排空时间的延长,但两组FD患者胃排空时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症状轻微的FD患者与对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祺Ⅱ号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和对大鼠胃排空的影响.方法收集FD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西沙比利对照组(31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同时观察该方对大鼠酚红胃排空的影响.结果胃祺Ⅱ号方和西沙必利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9%和83.87%,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方能改善FD各主要临床症状,且无不良反应;随访中药组无一例复发,显著优于西药组(复发率33.33%)(p<0.05).该方能促进大鼠胃酚红排空,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祺Ⅱ号方能有效改善FD各主要症状,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可靠,且无不良反应.该方能显著促进胃排空,改善胃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应用双核素标记试餐和SPECT检测12例健康志愿者液体、固体食物排空及排空过程中胃内食物分布情况。摄食后液体很快在胃内分布,液体的近端胃排空及远端胃内容量与排空时间均有相关性,排空曲线呈指数相,无延迟时间存在;而固体的胃排空有个体差异,摄食后常在近-远端胃之间形成一局部收缩带,影响固体的分布。与液体排空相似,固体的近端胃排空及远端胃内容量与排空时间亦有相关性,排空曲线呈双相性,即先缓慢后快速排空,存在延迟时间。液、固体半排空时间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罗马Ⅲ标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定义作了更新和修订,相应FD患者人群亦发生改变。目的:研究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的固体胃排空功能,以及新的FD症状谱和分型与固体胃排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和32名健康志愿者行^99Tc固体胃排空试验。比较不同症状分型FD患者的固体胃排空功能,分析固体胃排空功能与罗马Ⅲ标准中FD症状的相关性。结果:10例(27.8%)FD患者固体胃半排空时间超过正常上限,9例(25.0%)2h残留率高于正常上限。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上腹痛综合征(EPS)和PDS+EPS型FD患者固体胃半排空时间分别为(150.3±40.2)min、(118.3±25.1)min和(150.5±51.2)min,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餐后饱胀不适症状与固体胃半排空时间和2h残留率均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1.5(P=0.043)和0.045(P=0.040)。结论:本组27.8%的FD患者存在固体胃排空延迟。PDS和PDS+EPS型FD的固体胃半排空时间有长于EPS的趋势。FD患者的餐后饱胀不适症状与固体胃排空延迟有关,固体胃排空延迟是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胃动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胃动力检测系统检测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门诊30例FD患者餐后胃动力,同步提取胃阻抗信号和胃电信号,并对FD患者进行症状评分,多潘立酮10 mg每日3次治疗1周后,复查餐后胃动力并再次症状评分.结果 经多潘立酮治疗后FD患者腹胀、腹痛、早饱、嗳气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5),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组症状改善较明显(P<0.05).胃电主功率百分比治疗后[(58.03±8.05)%]较治疗前[(52.07±7.01)%]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PDS组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组主功率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DS组主功率百分比[(46.50±4.08)%]显著高于EPS组[(41.99±3.10)%](P<0.01);PDS和EPS两组各频段功率百分比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潘立酮可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异常的胃电活动,阻抗胃动力紊乱并未完全恢复正常;经多潘立酮治疗后PDS组较EPS组阻抗胃动力紊乱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年龄对胃排空、胃中间横带(MTB)和胃内食物分布的影响。方法 50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不同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进食99mTc-DTPA标记的试餐后利用双探头SPECT采集图像,通过计算机产生的像素将胃的每帧影像划分为近端胃、MTB、远端胃,分别测定、计算半排空时间、90 min胃内残留率、不同时相胃各部分面积、计数/像素比等。结果老年组近端胃半排空时间较青年组、中年组缩短(P<0.05),远端胃90 min胃内核素残留率较青年组、中年组增多(均P<0.05);老年组近端胃60、90 min时相面积较青年组、中年组明显减少(P<0.05)。30、60、90 min时相老年组远端胃面积较青年组、中年组明显增加(均P<0.05);在30、60、90 min时相老年组远端胃计数/像素比较青年组、中年组增加(P<0.05)。老年组0、30、60、90 min MTB面积较青年组、中年组增宽(P<0.05)。结论胃排空并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改变,但老年人进食后存在胃内食物分布异常,可能与MTB增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病人胃排空及小肠运动时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糖尿病病人液体和固体混合餐后胃排空及固体食物在小肠的运行情况。方法 采用双核素标记液体和固体后 ,用SPECT探头采集感兴趣区图像 ,计算胃排空和小肠运行时间指标。结果 糖尿病病人固体全胃半排空 近端胃半排空 远端胃最大计数时间均较正常人明显延迟 ,4 0 %~ 4 4 %病人超过正常范围 ,延迟相时间均数变化不明显 ,但 4 8%超出正常范围 ,液体排空各指标变化不明显。而小肠运行时间在糖尿病病人延迟明显。结论 糖尿病病人固体食物胃肠运行时间延迟 ,而液体胃排空无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是否存在胆囊功能障碍及胆囊功能与胃运动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对16例FD患者及8名健康人进行了B超下胆囊功能测定及核素胃排空检查.结果显示:FD患者2小时胃排空率为56.38±14.93%,半排空时间为104.72±22.73min,正常人胃排空率为70.75±11.44%,半排空时间为83.60±19.99min.FD组的胃排空明显延迟(P<0.001).FD组胆囊排空率<30%者较正常人明显增多(P<0.05),而将FD组进一步分为胃排空异常及胃排空正常组后发现胃排空正常的FD病人胆囊功能与健康人无差异,而胃排空延迟的FD病人的胆囊排空率亦明显降低,与正常人及胃排空正常的FD病人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胆囊排空功能的减弱,这种减弱与胃排空功能障碍有关,其相关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代梅  曹泽伟 《山东医药》2011,51(52):58-60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中药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PDS型FD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n=40)给予健脾理气中药加伊托必利,B组(n=40)单纯应用伊托必利,C组(n=38)单纯应用中药,疗程均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餐后腹胀和早饱症状改善情况,并应用13C-辛酸呼气试验检测治疗前后胃排空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餐后腹胀和早饱症状总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胃半排空时间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3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健脾理气中药联合伊托必利治疗PDS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单纯应用伊托必利,并能有效改善患者胃排空。  相似文献   

18.
和胃胶囊对运动障碍样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胃胶囊对运动障碍样功能性消化不良(DFD)患者胃排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DFD患者12例,设西药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以核素法动态测定DFD患者和胃胶囊治疗前后近端胃、远端胃及全胃的排空情况,并计算近端胃、全胃的半排空时间(T1/2)。结果:DFD患者近端胃、远端胃及全胃的排空速度均较正常人明显减慢(P<0.05-0.01),近端胃、全胃T1/2比正常人延长(P<0.05-0.01);和胃胶囊治疗后,近端胃、全胃排空速度明显加快,全胃T1/2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和胃胶囊能明显促进DFD患者的胃排空,是治疗DFD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液体排空和胃感觉阈异常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液体排空和胃感觉阈,以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超声法测定68例FD患者和29例正常对照者饮水500ml后的胃体-底前后径变化,以了解胃液体排空情况;同时记录受检者摄入温水后出现上腹不适感觉时的饮水量以表示胃最小感觉容量(感觉阈).结果FD患者的胃液体半排空时间较正常人明显延迟(FD患者31.06min±10.29min,正常人24.63min±4.86min,P<0.001),胃感觉阈显著下降(FD患者412.50ml±94.47ml,正常人478.33m1±35.78m1,P<0.001),50%(34/68)的患者胃感觉过敏.胃感觉阈与胃液体半排空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胃感觉阈越低,排空延迟越明显(P<0.05).结论FD患者不但存在胃排空延迟,还存在胃感觉过敏,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阻抗式胃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组)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组)临床症状和胃动力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57例FD患者行症状分型和评分、检测餐后胃电和胃阻抗,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治疗2周和4周后,再次评分并复查胃动力。结果治疗2周后,PDS组和EPS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4周后除PDS组上腹烧灼感和EPS组早饱感、上腹痛外余症状均进一步改善(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及4周PDS组和EPS组的胃电中频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S组治疗2周后胃阻抗中频百分比较治疗前显著提高,4周后进一步提高(P0.05);治疗4周后,EPS组胃阻抗中频百分比显著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P0.05)。结论多潘立酮治疗4周后FD患者的临床症状、胃电和胃阻抗显著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后2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