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饮食及生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在本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药物治疗和基本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饮食及生活护理干预以及自我血糖监测指导等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由干预前(11.25±2.18)mmol/L、(18.94±3.15)mmol/L和(9.42±1.16)%降低至干预后的(6.35±1.42)mmol/L、(8.56±2.08)mmol/L和(6.72±0.78)%,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由干预前(11.28±2.31)mmol/l、(19.03±3.42)mmol/l和(9.38±1.23)%降低至干预后的(9.16±1.84)mmol/l、(12.92±2.34)mmol/l和(7.25±0.91)%,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及生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血糖水平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3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糖尿病病史>10年,其中平均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及平均餐后血糖水平<11.1 mmol/L者35例,为第1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及平均餐后血糖水平≥11.1 mmol/L者38例,为第2组;检测2组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第2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第1组[(287.80±35.60)vs(162.50±20.30)mg/24 h,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对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大于空腹血糖,积极控制餐后血糖,可能对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2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使用722系统进行调整血糖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护理效果。结果42例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佩戴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后,有41例很好地完成了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5.0~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6.0~10.0mmol/L,HbA1c≤7.0%,很好的控制了血糖。结论通过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的使用,本研究发现它的优越性毋庸置疑,不仅很好地控制了患者的血糖;也能帮助医护人员更精确、细致化地做好医疗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波动.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40例空腹血糖<6.5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7%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天血糖监测.结果 本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18例(占45.0%)发生低血糖(血糖<2.8 mmol/L.),其中2例有低血糖反应的症状,15例(占83.3%)低血糖发生于凌晨1:00-4:00.20例(占50.0%)餐后血糖>11.1 mmol/L,其中10例发生于晚餐后.结论 对于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lc判断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可发现有高血糖和无症状性低血糖存在.  相似文献   

5.
李元  董伟杰  秦世炳 《北京医学》2015,37(11):1081-1083
目的 探讨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血糖控制及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手术治疗的38例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情况,术后切口愈合、植骨融合及结核复发情况.结果 38例患者,男14例,女24例;年龄22~82岁,平均(58.6±13.2)岁.血糖控制情况:术前空腹血糖(7.5±1.7) mmol/L,餐后血糖(9.3± 1.4)mmol/L;术后空腹血糖(8.3±1.7)mmol/L,餐后血糖(9.4±1.5) mmol/L;术中血糖(9.6±1.3) mmol/L;围术期空腹血糖范围5.8~10.0 mmol/L,餐后血糖范围7.9~10.9 mmol/L.36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愈合时间7~10d,平均(8.2±0.8)d,2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38例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35例患者植骨融合,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3.9±0.8)个月,2例患者植骨吸收;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5.0±1.8)个月,37例患者均未发生结核复发现象,1例失访.结论 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空腹血糖控制在5.8~10.0 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7.9~10.9 mmol/L,术中血糖控制在(9.6±1.3)mmol/L,行骨科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吴海燕 《西部医学》2011,23(2):378-379
目的总结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与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干部科16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动态血糖监测有效时间为68.3-71.9小时,平均(69.68±1.64)小时,葡萄糖均值5.5-9.7mmol/L,平均(7.52±1.33)mmol/L,空腹葡萄糖均值4.8-9.9 mmol/L,平均(6.5±1.7)mmol/L,餐后2小时葡萄糖均值5.8-12.8 mmol/L,平均(9.02±1.98)mmol/L。高血糖时间比(〉7.8mmol/L)21%-84%,平均(61.75±7.54)%。结论 CGMS能全面、客观地反映病人各时段血糖水平,可用于指导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对香溪镇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管理的效果。方法:对香溪镇的607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60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303例患者,观察组有30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定期为其进行血糖监测,为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由(7.5±3.1)mmol/L下降至(6.3±1.5)mmol/L,空腹血糖的达标率由34.5%上升至65.7%。餐后2小时的血糖由(11.6±2.5)mmol/L下降至(9.7±1.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的达标率由37.3%上升至58.6%。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由(7.5±2.8)mmol/L下降至(7.4±3.3)mmol/L,空腹血糖的达标率由33.8%上升至35.1%。餐后2小时的血糖由(12.1±3.5) mmol/L下降至(11.1±3.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的达标率由36.1%上升至37.7%。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的达标率、餐后2小时的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管理的效果显著,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2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lc)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6.08±0.92)mmol/L、餐后2h血糖(9.13±1.27)mmol/L、HbA1c(5.63±1.15)%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7.16±0.86)mmol/L,(11.58±1.81)mmol/L,(6.78±1.24)%,(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够在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时,保证其血糖指标的稳定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黄家鹏  陈慧 《中外医疗》2013,(23):109-110
目的探究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1月来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体重。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患者皮下注射1次/d,并在餐前口服二甲双胍;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周,治疗中采用动态血监测仪监测患者血糖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低血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分别为(13.0±1.2)mmol/L,(16.8±2.1)mmol/L,(61.7±5.6)kg;对照组分别为(13.2±1.2)mmol/L,(17.1±2.1)mmol/L,(61.9±5.6)kg;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分别(7.4±1.1)mmol/L,(10.1±1.6)mmol/L(63.3±6.2)kg,15.0%;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9.3±1.4)mmol/L,(12.1±2.1)mmol/L,(65.9±7.4)kg,31.7%。结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血糖药控制血糖的效果要比预混胰岛素的效果要好,接受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后患者体重增加幅度小,治疗安全性高,治疗中患者1次以上低血糖发生率低,因此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中医辨证治疗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30例,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在西医分期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辩证分型论治,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行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血脂、肾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C、TG及24h尿蛋白分别为(4.13±0.86)mmol/L、(1.46±0.32)mmo/L与(0.54±0.11)g/24h,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下降,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空腹血糖为(4.52±0.42)mmol/L,餐后2h血糖为(6.42±1.02)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51±0.27)%,空腹胰岛素为(16.3±5.2)m U/L;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5.41±1.32)mmol/L,餐后2h血糖(7.42±1.41)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83±0.52%,空腹胰岛素为(18.93±6.62m U/L。结论:营养护理干预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联合个案化护理措施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思维导图联合个案化护理。护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视力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参照生活质量量表(SF-36)]及眼底水肿、出血、渗出的发生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5.13±0.15) mmol/L、(7.39±1.02)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8±0.45) mmol/L、(9.54±1.71)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视力水平为(0.57±0.09),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糖耐量正常(NGT)者血糖水平变化特征.方法 纳入50例NGT(男、女各25例)受试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分析日内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餐后血糖峰值(PP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三餐PPGE的均值(MPP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血糖波动的时间百分比. 结果 受试者血糖水平呈波动性变化,夜间及3餐前是血糖较低时段,日内血糖高峰多于餐后1~2 h显现,尤以中、晚餐后为甚,且老年人群午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最大;本组NGT者MBG (5.9±1.2) mmol/L,MAGE (1.7±0.7) mmol/L,LAGE (4.4±1.9) mmol/L,PPG (8.7±1.7) mmol/L,MPPGE (2.3±1.6) mmol/L,MODD (0.75±0.79) mmol/L;78%(39例)的受试者血糖波动>7.8 mmol/L,10%(5例)的血糖波动<2.8 mmol/L,血糖波动于4.1~8.8 mmol/L所占的日内时间百分比为95%(77%~100%).结论 成都地区NGT受试者存在血糖波动,CGMS有助于观察血糖波动并及时发现高血糖和无症状的低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内容基本同对照组,但采用专科小组护理模式。结果对照组空腹血糖为(7.89±1.02) mmol/L;餐后2 h血糖为(12.32±1.33)mmol/L;观察组空腹血糖为(6.12±1.14)mmol/L;餐后2 h血糖为(11.02±1.09)mmol/L;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病情监测,安全管理和心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4.
袁芳 《当代医学》2016,(15):149-150
目的 探究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卡波糖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药物治疗.定期测定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和体质指数.结果 对照组的空腹血糖从(11.55±0.33)mmol/L降至(7.28±1.13)mmol/L(P<0.01);餐后血糖从(15.39±2.02)mmol/L降至(11.88±2.06)mmol/L(P<0.01).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从(11.17±0.43)mmol/L降至(6.83±1.72)mmol/L(P<0.01);餐后血糖从(15.59±2.42)mmol/L降至(9.85±3.72)mmol/L(P<0.01).2组患者的HbA 1 c均有显著降低,分别降低0.88%和1.45%.2组患者在C肽和体重指数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HbA1c时,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阿卡波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注射和给药方法对合并肺部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合并肺部感染2型糖尿病患者275例,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9例)、B组(68例)、C组71例)和D组(67例)。A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皮下注射;B组给予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C组给予人胰岛素R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人胰岛素N睡前皮下注射;D组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泵注射。4组患者均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给予抗生素治疗,于治疗3 d时对肺部感染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测定4组患者空腹及早餐后2 h血糖水平;记录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A、B、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8%、94.1%、87.3%和89.6%,B组疗效优于A组(P<0.05)。治疗前A、B、C、D组患者空腹血糖分别为(10.9±2.4)mmol/L、(12.4±3.6)mmol/L、(11.1±3.3)mmol/L和(12.2±2.6)mmol/L,早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7.4±2.0)mmol/L、(16.5±1.8)mmol/L、(16.3±3.5)mmol/L和(16.3±2.7)mmol/L,经过1周治疗后A、B、C、D组患者空腹血糖分别为(6.4±0.9)mmol/L、(5.2±2.0)mmol/L、(5.6±0.8)mmol/L和(5.1±1.1)mmol/L,早餐后2 h血糖分别为(8.3±1.4)mmol/L、(9.0±5.0)mmol/L、(10.0±3.8)mmol/L和(10.0±3.8)mmol/L,4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B、C、D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显著低于A组(P<0.05);4组患者治疗后早餐后2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之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皮下注射方案降低空腹血糖效果较差,不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血糖波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动态血糖波动特征.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根据连续2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选取稳定人群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12例,单纯餐后血糖受损(IGT)组19例,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低减(IFG/IGT)组1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组21例,正常对照(NGT)组18例,分析其各项临床指标和CGMS动态血糖数据.结果 (1)日内血糖波动:NGT、IFG、IGT、IFG/IGT至T2DM组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MBG)和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依次升高.IGT组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3.2±1.2)mmol/L较NGT组(1.6±0.5)mmol/L高,较T2DM组(5.2±1.9)mmol/L低(P<0.05);IFG/IGT的有效血糖波动频率(FGE)(5.5±2.5)次/d较NGT组(6.1±3.4)次/d低,较T2DM组(4.8±1.8)高.糖尿病前期3组间IGT组MAGE(3.2±1.2)mmol/L最高,FGE(4.9±1.8)最低.(2)日间血糖波动:与NGT组(0.8±0.3)mmo/L相比,IGT组(1.1±0.4)mmol/L、IFG/IGT组(1.2±0.4)mmol/L和T2DM组(2.0±1.0)mmol/L的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依次升高(P<0.05).(3)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血糖波动特征:IFG组空腹血糖受损程度最重,餐后高峰以IFG/IGT组为著.血糖水平曲线由低至高依次为NGT、IGT、IFG/IGT、IFG、T2DM组.(4)不同HbAlc水平的血糖波动:受试者HbAlc<7%时,空腹血糖曲线几乎重合,餐后血糖曲线略微分开;HbAlc7.0%~7.9%时,餐后高峰明显上升;HbAlc≥8%时,空腹曲线明显上移,餐后波动继续升高.结论 (1)随着糖调节受损程度的加重,日内血糖波动及日间血糖波动逐渐增加.(2)正常人血糖波动幅度小,频率高;T2DM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大,有效波动频率低;(3)IFG组的血糖波动特征最接近于NGT,而IGT组最接近于T2DM;(4)在糖尿病前期阶段餐后血糖受损明显早于空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工作在泌尿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各37例.常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方式,优质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抗感染护理等优质护理.结果 优质组患者术后空腹血糖为(5.4±2.8)mmol/L,术后餐后2h血糖为(8.9±2.7)mmol/L;常规组术后空腹血糖为(8.8±2.1)mmol/L,术后餐后2 h血糖为(13.8±3.3)mmol/L.优质组术后血糖情况均优于常规组( <0.05).优质组患者术后并发感染发生率为2.7%,常规组为18.9%,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均能降低泌尿外科疾病和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水平,优质护理能更好地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4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为(6.23±0.51)mmol/L、餐后2 h血糖为(8.01±0.84)mmol/L、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7.06%、剖宫产率为23.53%同对照组患者的(9.15±1.11)mmol/L、(13.56±2.81)mmol/L、76.47%和5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11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的改变。结果:胃转流术后,患者平均空腹血糖(FBG)由术前的(12.4±2.6)mmol/L降至术后的(6.3±1.4)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由(16.1±3.7)mmol/L降至(8.5±3.2)mmol/L,6个月后HbA1c由术前的(7.9±1.5)mmol/L降至术后(6.8±0.6)mmol/L,IRI由(6.6±0.9)mmol/L降至(3.2±0.4)mmol/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11例患者中,治愈8例(72.8%),好转3例(27.2%)。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经过长期的非手术治疗后效果不佳者,可考虑行胃肠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登记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1例的健康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饮食控制、药物指导、预防低血糖、自主锻炼及合并症处理和心理护理、知识宣教等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结果:干预组空腹血糖(4.05~6.35mmol/L),餐后2h血糖(6.50~8.20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7.20~11.35mmol/L),餐后2h血糖(8.45~14.67mmol/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血糖水平控制良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