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逆散首见于张仲景之《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全方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组成。原方为阳郁厥逆证而设,但究其病机不离肝气郁结,故四逆散现多用于肝胆气郁、肝脾不和所引起的胸胁胀满,脘腹胀满疼痛等病症。笔者取其疏通气机之功,灵活化裁,临床用于治疗男性乳腺增生,颇有收获,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四逆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君柴胡,臣白芍,佐枳实,使甘草,用于治疗少阴病湿郁阳陷,肝郁气滞所致四肢厥逆、腹痛、泄利下重等。随着对中医的深入研究,结合临证所得,笔者认为凡湿郁阳陷、肝郁气滞所致之疾病,皆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从经典论述四逆散《伤寒杂病论.少阴病》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  相似文献   

3.
四逆散是张仲景《伤寒论》之名方,由柴胡、枳实、白芍和炙甘草四味中药组成,《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主之"。本方功能透邪解郁,疏肝理脾,是疏肝解郁之祖方,后世名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均是在本方基础上加减而成的。四逆散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消化系统各类疾病治疗,笔者仅就本方近年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四逆散由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组成。为《伤寒论》少阴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之主方。张仲景用本方治疗少阴病肝郁气滞,热邪传里,阳郁不伸而形成的四肢厥逆等证。后世扩大其应用范围,作为调理气机的基本方。近年来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等科,辨证使用均获良效。笔者以四逆散为主加减治疗小儿外感热厥、泄泻.腹痛、夜啼、黄疽等证,疗效颇显,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肖霞 《光明中医》2012,27(6):1261-1262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用于治疗少阴病四逆证,"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笔者临床应用四逆散化裁治疗肝脾不和所致的头痛、胃脘痛、咳嗽、便秘等病有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案1 李某,男,33岁.2010年8月21日初诊. 主诉:头部胀痛1个月. 患者1个月前因工作紧张,出现头部胀痛,以两侧为主,伴烦躁易怒,夜寐欠安,入睡困难,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  相似文献   

6.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治疗胁痛、阳痿、三叉神经痛、胃痛及慢性胆囊炎每获显效,附以验案5则以佐证。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篇318条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本方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宣达郁滞之功,除治疗以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外,笔者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胁痛、阳痿、三叉神经痛、胃痛、慢性胆囊炎等疑难杂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运用四逆散方证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四逆散的核心是认清方药组成及基本功效即疏肝解郁、调理气机,解读四逆散主治与"少阴病"之间的内在演变关系是指导应用四逆散的切入。作者权衡张仲景论"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的症状表现与肺、心、肾膀胱、肝脾、大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病变本质,临床运用四逆散的关键是审明病变证机与随证加减用药,如审明病变证机运用四逆散辨治室性心动过速、慢性支气管炎、膀胱炎、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 近来四逆散广泛用于肝郁气滞诸证,是移伤寒方以治杂病。按原文所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从原文中可明确看出,四逆散并非专治肝郁气滞诸证,本文追寻原意,试抒己见,求正同道。  相似文献   

9.
何敏婉 《河北中医》2010,32(5):690-691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该方用药精炼,组方有度,运用广泛,疗效卓著。兹举四逆散治疗癌症的疼痛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古今学者大都认为,四逆散列于《伤寒论》少阴病篇,并冠以"少阴病",但不是用来治疗真正的少阴阳虚证,  相似文献   

11.
四逆散载于《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指出本方可用于气郁所致种种病证,体现了疏郁通阳,宣达气机的治法。笔者通过学习《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在其基础方上辨证加味,治疗淋证数例,效果确凿,现介绍于下。基本方药:柴胡15克,白芍15克,枳实10克,  相似文献   

12.
曲万利 《河南中医》2012,32(9):1126-1126
四逆散原治少阴阳虚体质肝郁气滞证,症见"四肢逆冷,其人或咳,或悸,或腹中痛,或小便不利,或泄利下重者"。笔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急性乳腺炎、痤疮、更年期综合征等证属肝郁气滞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张健 《光明中医》1999,14(3):32-33
四逆散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四药组成。载于《伤寒论》318条之下;原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本人根据该方具有疏肝解郁、调理气机的特点,在临床上用于各种杂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特报道如下:一治...  相似文献   

14.
<正>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各等分组成,具有透邪达表、宣通郁阳的作用,为治疗阳郁厥逆和肝脾不和的常用效方。笔者以四逆散与射干麻黄汤、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及石韦汤组成合方,治疗内、外科多种疾病,取得良效。兹摘录验案4则,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石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1):697-697
四逆散为《伤寒论》方,原书主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等.近年来,笔者用其治疗肝经痛证取得显著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四逆散临床运用举例陈同琴(新疆哈密铁路医院河东门诊部839001)四逆散,系《伤寒论》方,由炙甘草、枳实、白芍药各十分组成。是治疗少阴病,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的有效方剂。笔者在临床上以此方为基础,灵活加减变通,治疗不少觉...  相似文献   

17.
四逆散由柴胡、枳实、白芍、甘草组成,始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第318条,原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该方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的功效,现收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九册(WS3-B-1724-94),临床主要用于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和妇科疾病等。本方仅四味药,但选药精炼,配伍严谨,被后世赞誉为疏肝之祖方,历来备受医家青睐;而四逆散类方多达456首,功用12种之多。  相似文献   

18.
<正> 四逆散源于《伤寒论》318条,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四味组成。四逆散证,原文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可见原文或见证中治咳作用是首肯的,据此启示,笔者在临证中应用四逆散加减治疗某些久咳病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张燕  刘敏 《新中医》2014,46(10):230-232
<正>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原文318条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由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组成,有疏肝解郁、透达郁阳、理气和营、通利三焦之功。笔者习用四逆散,凡符合肝经气机郁滞基本病机之病症,诸如肝炎胁痛、胃脘痛、腹痛、胆囊炎、乳腺小叶增生、颈颌下淋巴结炎、便秘等,常以此方加减化裁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以下略举几例,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20.
何赛萍临证运用四逆散的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散被认为疏肝之祖方,始见于《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该方由甘草、枳实、柴胡、芍药组成,原文用治少阴病传经热邪,阳郁不伸的四逆证。何老师宗仲景本旨,并在后世医家运用四逆散的不断完善中寻求发展,现已成熟运用四逆散加减于临床各科疾病,临床效果显著,并创立了三花四逆散、枣仁四逆散等诸多良方。我有幸待诊于侧,受益颇多,现将其学术思想及临床运用四逆散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