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克鲁根勃瘤是指胃肠道癌转移至卵巢而言,其中胃癌占40%~95%.本病以卵巢充满粘液的印戒细胞为明显组织学特征,并伴卵巢间质肉瘤样增生的卵巢腺癌,克鲁根勃瘤占卵巢转移癌的3%~8%,我们自1989~2001年,诊治本病11例,对该病的诊断治疗 ,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库肯勃氏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4例卵巢库肯勃氏瘤进行治疗诊断分析。结果库肯勃氏瘤系由胃肠道或乳腺的肿瘤转移到卵巢的继发性肿瘤,为晚期肿瘤,预后差。结论提高库肯勃氏瘤的术前诊断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库肯勃瘤(来源于胃)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92—2001年收治的库肯勃瘤(来源于胃)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库肯勃瘤平均发病年龄为41.2岁,以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57.8%),双侧性肿瘤多见(84.2%),从确诊至转移到卵巢的时间多小于2年(36.8%),大多数患者于1年内死亡(78.9%)。结论库肯勃瘤并不多见,且预后不良,综合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对库肯勃瘤的转移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陈志辽  张睿  陈勍  周晖  王丽娟  林仲秋 《广东医学》2007,28(9):1460-1461
目的 探讨卵巢转移癌(库肯勃氏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5年来收治的10例库肯勃氏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库肯勃氏瘤属于卵巢转移癌,一旦发现均属晚期,化疗效果预后较差,本组10例中0.5年内死亡2例,大于0.5年死亡8例.结论 年龄超过40岁的妇女做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时,同时切除双侧卵巢,有利于避免发生库肯勃氏瘤.  相似文献   

5.
库肯勃瘤及其原发灶胃癌的癌基因表达(6例免疫组化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肯勃瘤是卵巢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 ,多为全身恶性肿瘤的卵巢转移所致 ,且以消化道肿瘤转移居多。笔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我院 1997~ 1998年 6例转移灶库肯勃瘤及其胃癌原发灶手术切除标本癌基因 p5 3、p2 1、nm2 3、p170、PCNA表达情况进行研究 ,探讨胃癌与库肯勃瘤癌基因表达的关系。1 临床资料1.1 病例标本  6例胃癌及其相应库肯勃瘤标本 ,均为我院存档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 ,标本作连续切片 ,分别进行 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1.2 方法 石蜡切片常规脱蜡水化 ,3%过氧化氢 10 m in,常规 SP法免疫组化染色 ,按…  相似文献   

6.
腹膜假黏液瘤为腹腔内较少见的继发性肿瘤,多数由于腹腔和盆腔器官产黏液的肿瘤向腹腔扩散种植而致.最常见的原发病灶是阑尾肿瘤破裂.其他还有大肠黏液(印戒)细胞癌和卵巢黏液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0.1%~0.3%,所有软组织肉瘤的5%[1],过去胃肠道间质瘤一直被认为基本上属于平滑肌性质的肿瘤,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及电子显微镜的应用,现多认为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肌壁间质Cajal细胞的肿瘤,其恶性潜能未定。结  相似文献   

8.
转移性卵巢癌是由德国学者Krukenberg于1896年年首先提出,故称之为Krukenberg瘤,其特点是肿瘤大体保留卵巢原形,表面光滑,无粘连,常为双侧性,含有黏蛋白、小周边核的黏液细胞-印戒细胞。常见于胃肠道肿瘤转移至卵巢,预后极差。临床上以  相似文献   

9.
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是一种原发于肾脏的少见的良性肿瘤.以往命名混乱,如肾盂囊性错构瘤、成人中胚层细胞肾瘤[1]、带有卵巢间质样的多囊性肾瘤等[2].直到1998年由Micha1等[3]提出"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的命名.2004年WHO将其正式命名为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4],但没疾病编码,该命名最好的包含了该肿瘤的特点.本文报道近两年本院遇到两例MES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S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组织化学观察8例SSI、并复习文献。结果:SST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其典型组织学特征为致密胶原纤维和疏松水肿区分隔富细胞区呈假小叶结构,瘤细胞形态多样,较具诊断价值的是透明或泡沫样细胞及印戒样细胞。免疫表型:vimentin(6/6)、actin(6/6)、PCNA(6/6)、ER(6/6)、PR(6/6)阳性,而EMA、CK阴性;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udanⅢ染色灶性阳性,AB/PAS染色阴性。但其中1例肿瘤间质中可见:PAS阳性小体存在。结论:SST切除后不复发,预后良好。需与卵泡膜纤维细胞瘤、高度卵巢水肿、卵巢印戒细胞间质瘤、卵巢Krukenberg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以krukenberg瘤为首发表现的胃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转移性卵巢癌是由德国学者Krukenberg于1896年年首先提出,故称之为Krukenberg瘤,其特点是肿瘤大体保留卵巢原形,表面光滑,无粘连,常为双侧性,含有黏蛋白、小周边核的黏液细胞-印戒细胞。常见于胃肠道肿瘤转移至卵巢,预后极差。临床上以卵巢癌为首发表现的胃癌较少见,以致临床上常将其误诊为卵巢原发肿瘤。我院从2000~2008年问共收治22例以Krukenberg瘤为首发表现的胃癌患者,本文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在库肯勃瘤,卵巢上皮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3例库肯勃瘤,28例卵巢上皮性肿瘤,15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MMP.9、VEGF、Ki-67检测,并对13例库肯勃瘤和28例上皮性肿瘤进行随访。结果:MMP-9、VEGF、Ki-67在库肯勃瘤和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1);MMP-9、VEGF、Ki-67在库肯勃氏瘤组织中表达高于卵巢上皮性肿瘤(P〈0.05);MMP-9、VEGF、Ki-67表达程度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MMP-9、VEGF、Ki-67在库肯勃瘤,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临床分期和评估预后的主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3.
转移性卵巢癌是由德国学者Krukenberg于1896年年首先提出,故称之为Krukenberg瘤,其特点是肿瘤大体保留卵巢原形,表面光滑,无粘连,常为双侧性,含有黏蛋白、小周边核的黏液细胞-印戒细胞。常见于胃肠道肿瘤转移至卵巢,预后极差。临床上以卵巢癌为首发表现的胃癌较少见,以致临床上常将其误诊为卵巢原发肿瘤。我院从2000~2008年问共收治22例以Krukenberg瘤为首发表现的胃癌患者,本文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Liu Q  Wang CF  Zhao DB  Gao JD  Bai XF  Xie YB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4):3124-3126
目的 比较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65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和166例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情况.结果 两者在性别、肿瘤大体分型、术前CEA水平、肝转移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发病年龄、肿瘤部位、脉管瘤栓、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AJCC分期、术前肠梗阻、根治手术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6.7%、31.6%,其中印戒细胞癌组3年、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1%、14.8%、24.0个月;黏液腺癌分别为64.1%、36.6%、41. 5个月,两组生存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类型是影响两组生存差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较黏液腺癌具有恶性程度更高的生物学行为,患者生存状况更差.  相似文献   

15.
转移性卵巢癌的原发部位很广,可来自胃肠道、乳房、肺、子宫等,其中以原发于胃肠道者为最多。自1896年Krukenberg首次报导以来,含有印戒状癌细胞并且以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转移性卵巢癌,传统的称为库肯勃氏瘤。1979年以来我科遇到二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Krukenters瘤是指卵巢内见含有粘液的印戒细胞、管状腺样结构和间质增生构成的转移癌。其原发癌多来自胃肠道,也可以来自胆囊、胰腺及乳腺等处。据统计70%来自胃癌,15%来自结肠癌,5%来自乳腺癌。近4年来我们遇到7例Krukenterg瘤,有5例原发癌在胃,1例在结肠,1例在直  相似文献   

17.
库肯勃氏瘤1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内任何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卵巢统称为转移性卵巢肿瘤,其中胃、肠道癌转移至卵巢的肿瘤则称为库肯勃氏瘤。其在临床较少见,作者从1987年5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该类患者16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13年8月13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进行组织形态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研究。结果 13例患者发病年龄为4~73岁,平均年龄30.72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5例,其中1例伴有不孕,盆腹腔包块4例,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3例,性早熟1例。本组病例肿瘤均为单侧发生,左侧5例,右侧8例,肿瘤合并子宫腺肌症2例、子宫平滑肌瘤3例、同时合并子宫平滑肌瘤和子宫内膜宫内膜样腺癌2例。8例患者行肿瘤标志物检测,糖类抗原19-9(CA19-9)及糖类抗原125(CA125)各有1例略高于正常值;5例患者行性激素检测,其中3例性激素水平紊乱。镜下病理组织学特点为典型的假小叶结构,小叶内可见上皮样细胞、短梭形细胞及特征性的印戒样瘤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alretinin弥漫阳性(13/13),α-inhibin阳性(13/13),Vimentin弥漫阳性(13/13), Actin弥漫阳性(13/13), SMA弥漫阳性(13/13), Desmin阳性(11/13);CEA、P-CK均阴性;空泡/印戒样细胞苏丹Ⅲ灶性(+)、PAS(-)。网状纤维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被网状纤维围绕。结论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好发于20~30岁女性,在诊断上要与卵巢Krukenberg瘤及卵巢其它间叶源性肿瘤相鉴别,治疗采用手术切除,术后预后好,多无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附件肿瘤误诊为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9例经超声诊断为盆腔包裹性积液的附件肿瘤病史、超声图像特征等,与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图像特征进行比较。结果9例经超声诊断为盆腔包裹性积液的病例经手术确诊为各种良恶性附件肿瘤。其中,卵巢浆液性囊腺癌l例;库肯勃氏瘤1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3例;卵巢恶性梭形细胞肿瘤1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1例;1例左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右卵巢黏液性囊腺瘤;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例。结论对于不典型的附件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进行超声诊断时要仔细观察,加用彩色多普勒,结合病史及各种检查结果如肿瘤指标如CA125等,一侧卵巢未显示时,应高度警惕是否该侧的囊性占位来源于卵巢,有助于与盆腔包裹性积液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酶联亲和一步法标记库肯勃瘤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表明:胃源性库肯勃瘤ER阳性率(60%)明显高于大肠源性库肯勃瘤(23.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1)。胃癌比大肠癌更易转移到卵巢,胃源性库肯勃瘤生存期较大肠源性生存期要短。提出对双侧卵巢肿瘤患者应仔细对胃肠道等其它部位进行检查,以达到术前确诊,且对ER、PR阳性患者给予内分泌治疗,以求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