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SATB1阳性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60例胃癌及20例正常胃组织中SATB1蛋白表达,分析SATB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60例胃癌组织SATB1阳性率为53.3%,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的15%(P0.01);SATB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TNM分期及是否有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或P0.01)。SATB1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OS长于阳性表达者(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ATB1表达状态是预测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 SAT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胃组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P感染、C-myc和P53基因表达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以134例胃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胃炎组32例,胃癌前病变组44例,胃癌组58例,检测各组Hp感染及C-myc基因和P5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和胃癌前病变组Hp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胃癌组与慢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显著(χ~2=9.4313,P0.05);胃癌前病变组与慢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1.6480,P0.05);胃癌组与胃癌前病变组中均有较高的C-myc基因阳性表达,与慢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53基因阳性表达比较,胃癌前病变组与胃癌组均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胃癌前病变组及胃癌组Hp感染阳性者C-myc和P53基因阳性表达均高于Hp感染阴性者(P0.05);经相关性分析,Hp感染与C-myc和P53基因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C-myc与P53基因在胃癌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Hp感染与C-myc、P53基因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可激活C-myc基因,使P53基因失活,三者均可作为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胃癌、胃癌前病变及胃良性病变组织中肥大细胞数目分布,了解肥大细胞与肿瘤形成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胃癌、40例胃癌前病变、39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标记肥大细胞特异性类胰蛋白酶,分析肥大细胞在胃癌(高、中、低分化)组织中的数目及分布,并与胃癌前病变、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胃癌、胃癌前病变组织中肥大细胞数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P均<0.05),胃癌前病变组织中肥大细胞数明显高于胃癌(P<0.05)。将胃癌组和胃癌前病变组分别以肥大细胞数中位数(28、43)分组比较,胃癌、胃癌前病变中肥大细胞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肥大细胞数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Ki-67表达强弱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胃癌、胃癌前病变、胃良性病变组织中肥大细胞差异提示肥大细胞可能参与了早期肿瘤的形成,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的胃癌;肥大细胞与Ki-67的关系提示其促进肿瘤增殖与进展,但是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同时,肿瘤组织中肥大细胞与患者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胃部疾病患者335例分为胃癌组(n=64)、胃癌前病变组(n=143)、良性病变组(n=69)和正常对照组(n=38),比较上述四组血清中和胃粘膜组织中HP IgG抗体检出率.结果:胃癌前病变组、胃癌组、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及胃组织中HP抗体的阳性率依次降低,胃组织HP IgG抗体阳性率虽略高于血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后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可能参与胃癌前病变的发生,血清HP IgG抗体检测可作为胃癌的早期筛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212-4213
目的探讨WEE1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期间200例确诊为三阴性乳腺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WEE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WEE1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WEE1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WEE1表达水平与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P53表达、Ki-67表达相关(P0.05);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Ki-67阳性表达(OR=1.978,95%CI:0.806~1.865)、WEE1阳性表达(OR=1.770,95%CI:1.435~2.183)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WEE1表达水平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WEE1表达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亲环素J(CyPJ)、内质网蛋白质29(ERp29)及CSN5的表达其与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15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癌组织组)及肿瘤旁的正常胃粘膜组织(癌旁正常组织组)。比较CyPJ、ERp29及CSN5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yPJ、ERp29及CSN5与胃癌患者各病理参数的相关性,以Kaplan-Meier生存分析CyPJ、ERp29及CSN5表达对胃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胃癌组织组CyPJ、CSN5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ERp29较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浆膜浸润与胃癌患者CyPJ、ERp29及CSN5表达无相关(P>0.05)。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患者CyPJ、CSN5表达呈正相关,组织分化程度与CyPJ、CSN5表达呈负相关(P<0.05)。ERp29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截至随访结束,115例胃癌患者生存79例,死亡36例,死亡率为31.30%;生存分析显示CyPJ及CSN5(表达阴性)、ERp29(表达阳性)者生存期较长,Keplan-meier生存曲线明显不同(P<0.05)。组织中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ERp29阴性表达、CyPJ及CSN5阳性表达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yPJ、ERp29及CSN5在胃癌组织中呈异常表达状态;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溴结构域蛋白(BRD4)、核抗原Ki-67(简称Ki-67)、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SSBP1)水平与胃癌前病变进展的关系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普外科接受手术切除或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或胃镜活检获得胃组织的26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胃组织包括早期胃癌组织82例,胃癌前病变组织135例,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以上组织BRD4、Ki-67、SSBP1表达水平。结果正常胃黏膜、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组织中Ki-67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胃黏膜、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组织BRD4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胃黏膜、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组织SSBP1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D4、Ki-67、SSBP1水平与胃癌前病变的进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胃癌前病变的潜在指标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患者组织中人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PVT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VT1、Her-2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标本PVT1高表达率、Her-2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较癌旁组织(P<0.05);印戒细胞患者PVT1高表达率(81.25%)、Her-2阳性率(75.00%)明显高于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VT1高表达、Her-2阳性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组织中PVT1、Her-2基因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临床病理有明显相关性,临床可据此为晚期胃癌患者选择合理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王红磊  曹农  朱俊  赵鹏 《中国临床研究》2011,(6):457-459,553
目的探讨Id-1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组织芯片技术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胃癌组织、15例正常胃组织中Id-1和VEGF表达情况,以及Id-1和VEGF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中Id-1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8%和74.5%,正常胃组织则分别为20.0%、26.7%,病例组Id-1和VEGF阳性表达率与正常胃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d-1表达强度和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均<0.05)。VEGF表达强度和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Id-1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25,P<0.01)。结论 Id-1、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和恶性行为有关,检测该指标对预测胃癌预后和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前列腺癌基因表达标志物1(PCGEM1)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行宫颈活检和手术的170例患者宫颈石蜡标本和30例癌旁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46例,设为CINⅠ组;CINⅡ级38例,设为CINⅡ组;CINⅢ级24例,设为CINⅢ组;宫颈癌62例,设为宫颈癌组;癌旁组织设为正常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标本中PCGEM1的表达,并分析PCGEM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宫颈癌组中PCGEM1的阳性表达占比明显高于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及正常组,且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阳性表达占比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GEM1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相关,G2-G3、ⅡA期、有淋巴结转移中PCGEM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G1、IA-IB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宫颈癌患者生存率为51.61%(32/62),中位生存期为61个月,平均生存期43.89个月。PCGEM1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为44.90%,明显低于PCGEM1阴性表达患者(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2-G3、ⅡA期、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G1、IA-IB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病理分级(G2-G3)、临床分期(ⅡA期)、淋巴结转移和PCGEM1阳性表达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IN及宫颈癌患者的PCGEM1阳性表达升高,是影响宫颈癌患者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转移侵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检明确为胃癌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胃癌组织标本取自癌性溃疡凹陷内侧,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为距离肿瘤病灶边缘5 cm以上的非癌性胃黏膜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MMP-11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特征胃癌组织MMP-11的表达情况及MMP-1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的MMP-11阳性表达率(54.1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P<0.05);肿瘤大小、分化程度、Lauren分型、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胃癌组织的MMP-11阳性表达有关(P<0.05),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型与胃癌组织MMP-11阳性表达无关(P>0.05);TNM分期高,浸润深,发生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MMP-11阳性表达率更高;MMP-11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41.54%)明显低于MMP-11阴性表达患者(65.45%)(P<0.05)。结论MMP-11的阳性表达对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侵袭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且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胃癌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基因表达水平,并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胃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DAPK1基因表达,采用半定量评分法评估,分析DAPK1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肿瘤组织标本中,DAPK1蛋白质低、中和高表达分别有52、19、5例,评分为(3.7±1.3)分,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低、中表达和高表达分别为4、15、57例,评分为(9.4±2.1)分,胃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肿瘤组织中DAPK1表达在性别、年龄和不同肿瘤部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对DAPK1表达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肿瘤组织DAPK1表达评分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 DAPK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紧密相关,可作为胃癌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RacGAP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125例胃癌患者,根据有无Hp-L感染分为Hp-L感染阳性组(感染组)和Hp-L感染阴性组(未感染组),另选取胃镜检查为正常胃黏膜,且Hp-L感染阴性的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RacGAP1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中RacGAP1 mRNA的表达情况,并对胃癌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结果 RacGAP1主要表达在胃癌组织细胞核中,感染组和未感染组RacGAP1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组RacGAP 1阳性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RacGAP1 mRNA的表达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感染组>未感染组>对照组;RacGA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瘤体大小、浸润深度、淋巴转移、TNM分期和Hp感染有关;感染组生存率63.6%(49/77),未感染组生存率83.3%(30/36)。未感染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RacGAP1表达显著升高,Hp感染可能导致RacGAP1表达的提高,且RacGAP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微小RNA(miR)-133a-3p和miR-4317表达情况,并探究二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qPCR)技术检测组织样品中miR-133a-3p和miR-4317表达水平,同时分析miR-133a-3p和miR-4317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iR-133a-3p和miR-4317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RTqPCR试验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miR-133a-3p、miR-4317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iR-133a-3p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iR-4317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肿瘤TNM分期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iR-133a-3p高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长于低表达者(P<0.05);miR-4317低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高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短于高表达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miR-133a-3p和miR-4317均表现为低表达,二者有可能作为胃癌预测和预后判定的潜在标志物,为胃癌患者的预测和预后判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食管和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清中cyclinB1、p62、Koc、IMPl和Survivin自身抗体检测及其在癌组织中表达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反应法和肿瘤相关抗原微阵列(包含5个重组的癌抗原蛋白cyclinB1、p62、Koc、IMP1和Survivin)检测376例食管和贲门各级病变患者(正常、癌前病变、癌)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同时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与血清对应的13例食管癌和16例责门癌组织中上述5个相关抗原.结果 在5个抗原中,虽然cyclinB1、IMPI和p62从正常食管到癌前病变、癌患者血清中和p62在正常贲门到癌前病变、癌患者血清中阳性百分率均具有线性升高趋势(P<0.05),但单一抗体对食管和贲门癌的检出率均较低,而当应用多个抗原分析时,即在5个肿瘤相关抗原中至少有一个反应为阳性时,与单一抗体比较食管癌和贲门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提高了3~5倍/3~4倍,并且,癌患者和食管、贲门各级病变患者血清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在癌组织中,5个抗原均有阳性表达,cyclinB1、Koc、IMP1和Survivin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血清抗体的检出率(P<0.05),血清中抗体阳性的抗原在同一患者癌组织中均可测得.结论 肿瘤自身抗体的产生与相关抗原的表达有关.联合应用多个肿瘤相关抗原比应用单个肿瘤相关抗原分析食管和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变化更能提高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2F-1在胃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8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E2E-1表达情况,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E2F-1的阳性表达率为71.25%(57/8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3.75%(P<0.05);E2F-1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E2F-1阳性表达患者2年生存率为47.37%(27/57),低于阴性表达的73.91%(17/23)(P<0.05);Cox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E2F-1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2F-1是胃癌恶性行为的标志之一,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m23-H1和Livin表达对接受铂类药物辅助化疗的晚期胃癌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初治胃癌病人57例,采用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进行一线化疗。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胃癌组织进行nm23-H1和Livin表达的检测。结果 nm23-H1表达阳性率为54.4%(31/57),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Livin表达阳性率为42.1%(24/57),与细胞分化有关(χ2=9.344,P〈0.05),而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关(P〉0.05)。nm23-H1表达阳性胃癌病人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显著长于nm23-H1表达阴性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0,P〈0.05);而Livin表达阴性胃癌病人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显著长于Livin表达阳性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m23-H1表达阳性或Livin表达阴性的病人具有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0.05)。结论 nm23-H1和Livin的表达与术后晚期胃癌病人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预后有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术后晚期胃癌病人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自然杀伤(NK)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7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中NK细胞的表达,采用SAS9.12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在胃癌、胃炎及胃息肉组织中均可见NK细胞的表达,但胃癌组NK细胞的表达[(31.74±15.93)个/HPF]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5.02±2.55)个/HPF]和胃息肉组[(4.84±1.55)个/H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K细胞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复发、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NM分期越高,NK细胞表达水平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K细胞低表达组相比,NK细胞高表达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延长14个月,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8,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与NK细胞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有降低胃癌死亡风险的趋势(RR=0.68,95%CI=0.41~1.23)。结论NK细胞的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胃癌生存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21^ra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53突变蛋白在良恶性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1例胃癌、49例癌前病变、21例萎缩性胃炎和2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p21^ras、EGFR和p53突变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31例胃癌组中,p21^ras、EGFR和p53突变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54.8%和32.3%;49例癌前病变组中,p21^ras、EGFR和p53突变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2%、53.1%和22.4%;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间3种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均为P〉0.05),但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P〈0.05或P〈0.01)。结论胃癌和癌前病变胃黏膜组织中存在多种基因的表达异常,检测胃黏膜中p21^ras、EGFR和p53蛋白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