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至12月就诊于苏北人民医院及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CKD5期患者228例,体检中心正常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铁调素浓度,并测定铁代谢指标: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CKD-MBD相关指标: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及25-(OH)D;分析铁调素与铁代谢、CKD-MBD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KD5期患者血清中铁调素、i PTH和磷的水平明显升高,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KD5期患者血清铁调素和血清磷和i PTH水平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169,P=0.01;r=0.170,P=0.01)。但血清铁调素水平与血清钙及25-(OH)D并无相关性(r=0.073,P=0.269;r=0.111,P=0.094)。结论 CKD5期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明显升高;铁调素可能参与钙磷代谢的调节;CKD-MBD与高铁调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透析患者维生素D治疗前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等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在连云港市东方医院肾内科住院病情稳定的非透析CKD3~5期[按照肾小球滤过率(GFR)分期]患者66例,平均年龄53.4岁(22~76岁)。所有患者给予临床常规骨化三醇治疗,治疗剂量参照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治疗标准,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0、60、90d时血清中25(OH)D,FGF-23,PTH,钙(Ca),磷(P)等水平。结果 CKD3~5期患者服用骨化三醇治疗后,血清FGF-23、25(OH)D、Ca水平明显升高,治疗30、60、90d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90d时与治疗30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d时与治疗60d时比较,CKD5期患者25(OH)D水平和CKD3~5期患者Ca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KD3~5期患者FGF-23水平,CKD3~4期患者25(OH)D水平无明显变化。血清PTH、P水平明显降低,治疗30、60、90d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90d时与治疗30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d时与治疗60d时比较,CKD3~4期患者PTH和CKD3~5期患者P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KD5期患者PTH水平无明显变化。CKD3~5期患者治疗前后影响血清FGF-23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logFGF-23与P、logPTH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5;r=0.815,P0.05),与GFR呈负相关(r=-0.765,P0.05),与Ca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KD3~5期患者骨化三醇治疗可以补充体内维生素D,刺激血清FGF-23水平升高,有助于降低CKD3~5期患者血清PTH、P水平,升高Ca水平,减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纠正Ca、P矿物质代谢紊乱,降低CKD3~5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缓CKD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149例CKD患者,依据我国慢性肾功能衰竭分期方法分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慢性肾功能衰竭组、尿毒症组,另选取25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TH水平和生化指标差异,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CKD各组血清PTH、尿素氮(BUN)、肌酐(Cr)、胱抑素C(CysC)、磷(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CKD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而血清钙(Ca)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TH与BUN、Cr、CysC、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2、0.616、0.563、0.376,P0.01),与Ca呈负相关(r=-0.332,P0.01)。结论 PTH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KD的进展,监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PTH水平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进展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血钙、血磷的关系。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检测151例CKD 1~5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和14名健康对照组全段FGF-23和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的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肌酐(CREA)、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尿酸(UA)、甲状旁腺素(PTH)等指标,分析FGF-23与各指标的关系。结果 (1)CKD 1期、CKD 2~3期、CKD 4~5期者血清FGF-23水平逐渐升高,CKD 2~3期、CKD 4~5期与对照组比较,CKD 4~5期与CKD 1期、CKD 2~3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KD 1~5期患者血清FGF-23与CREA、P、PTH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71、0.650、0.536,均P<0.01);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1,25(OH)2D3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78、-0.586,均P<0.01)。(3)多元回归结果显示:CREA、1.25(OH)2D3、PTH是血清FGF-23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KD1~5期患者血清FGF-23显著升高,CREA、P、1.25(OH)2D3、PTH可能是血清FGF-23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活性维生素D与尿微量白蛋白(MAU)及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96例CKD1~4期非透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分别检测尿MAU、血清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钙(Ca)、磷(P)、甲状旁腺素(PTH)等指标。结果 MAU组的尿MAU、血清Cr、TC、TG及FBG水平高于非MAU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非MAU组(P<0.05),CKD3期组的血清25(OH)D水平低于CKD1~2期组,尿MAU水平高于CKD1~2期组,CKD4期组的血清25(OH)D水平低于CKD3期组,尿MAU及血清PTH水平高于CKD3期组(P<0.05),血清25(OH)D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正相关,与尿MAU呈负相关(P<0.05)。结论 CKD1~4期非透析患者存在活性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并与eGFR及尿MAU密切相关,应重视活性维生素D在CKD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内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6例CKD患者(CKD组)和2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并根据治疗情况对18例CKD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亚组分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内IL-37水平,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血液中性粒细胞数(NE#)、淋巴细胞数(LY#)和单核细胞数(MO#),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EA)、尿酸(UREA)和胱抑素C(Cys-C),分析CK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内IL-37水平变化及与血液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KD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内IL-3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7,P<0.05);CKD组血液NE#、MO#、CRP、BUN、CREA、UREA和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内IL-37水平与MO#(r=0.3964,P<0.05)、NE#(r=0.3435,P<0.05)和CRP水平(r=0.5076,P<0.05)呈正相关。治疗后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内IL-37水平低于治疗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0,P<0.05);治疗后组血清CRP、BUN、CREA和UREA水平低于治疗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内IL-37水平在CKD患者体内升高,与其炎性指标有相关性,经治疗后水平下降,对CKD治疗有辅助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血脂水平特点以及与肾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247例CKD患者(3期64例,4期34例,5期149例),记为CKD组。另选取7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记为对照组。比较不同分期CKD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并归纳血脂异常构成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KD患者血脂水平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关系。结果:CKD 3~5期患者血清T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CKD分期增加,血清TG、HDL-C水平逐渐下降(P<0.05),CKD 3期血清TG、HDL-C高于CKD 5期,CKD 4期血清HDL-C水平高于CKD 5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 3~5期血脂异常率59.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86%(P<0.05)。CKD3期、4期、5期血脂异常率分别为59.38%、61.76%、59.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3~5期患者血脂异常类型以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主,分别占17.41%、32.79%,且随CKD分期增加,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比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KD 3~5期患者血清TG、HDL-C水平与血清Scr水平均呈负相关(r=-0.436、r=-0.850,P<0.05),与GFR均呈正相关(r=0.472、r=0.717,P<0.05)。结论:CKD3~5期患者血脂异常率较高,血脂异常类型以高TG、低HDL-C为主,且随CKD分期增加,低HDL-C愈发明显,血清TG、HDL-C水平与肾功能进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和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11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收治的CKD患者57例(CKD组)和NS患者13例(NS组)作为研究对象,并将CKD组分为CKD 1期组、CKD 3期组和CKD 5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夹心法检测血浆IL-37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KD组和NS组血浆IL-3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 1期组、CKD 3期组和CKD 5期组血浆IL-3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组和NS组治疗后血浆IL-37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患者血浆IL-37水平与白细胞、淋巴细胞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CKD和NS患者血浆IL-37呈高水平表达,对CKD和NS具有很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4~5期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未透析患者骨代谢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肾内科CKD4~5期并发肾性骨病的未透析患者,临床确诊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组39例,非糖尿病肾病组40例,同期健康对照组40例。测定血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清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等骨代谢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组基本特征,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肾病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H、P、ALP升高,Ca、25-(OH)D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ALB(P=0.036)、PTH(P=0.004)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Ca(P=0.029)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KD4~5期患者应加强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监测,未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更易并发低转运骨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慢性肾脏病(CKD)5期与5D期患者血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MBD)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液透析情况将患者分为CKD5期组(非透析)和CKD5D期组(已透析),比较2组血清矿物质及骨代谢相关指标(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等),评估血钙、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的达标情况。结果CDK5D期组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校正血钙、钙磷乘积、血清白蛋白高于CKD5期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CKD5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5期组、CDK5D期组患者高磷血症发生率分别为83.75%、91.25%,低钙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1.25%、17.50%,高钙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88%、30.00%,高甲状旁腺激素发生率分别为37.50%、63.75%。结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伴有严重的钙、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指标异常,CKD5期患者突出表现为高磷、低钙和高甲状旁腺激素。CKD5D期患者的CKD-MBD状况并未因血液透析而得到改善,反而变得更加严重,突出表现为高磷、高钙和高甲状旁腺激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慢性肾病(CKD)患者血1,25-二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D3)水平异常与肾功能受累程度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150例健康对照者和101例CKD患者,检测其血维生素D3、甲状旁腺素、钙、磷、肌酐、清蛋白及尿素氮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第4~5期患者的血维生素D3水平显著降低(P<0.05),第3~5期患者的血甲状旁腺素(PTH)、肌酐及尿素氮(BUN)水平显著升高(P<0.05),第4~5期患者的血磷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期CKD患者的清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仅第5期CKD患者的血钙浓度显著降低(P<0.05).血维生素D3水平与血PTH、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呈负线性相关关系,与血钙、清蛋白及GFR水平呈正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第4~5期CKD患者缺乏维生素D3,说明只有当肾功能受损严重时,CKD患者血维生素D3水平才会出现明显异常.此外,本研究还表明CKD患者血维生素D3水平与其他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检测慢性肾脏疾病 (CK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CKD 6 6例。正常对照组 2 0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 - 2水平。常规检测其他相关临床指标。分析血清IL - 2水平与肾功能、心血管病变及其他临床资料 (包括血脂、钙磷等 )的关系。结果 :(1)肾功能 3、4、5级患者血清IL - 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肾功能 2级显著升高 (均P <0 .0 5 )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CKD患者血清IL - 2水平与Scr呈显著正相关 (r=0 .4 4 5 ,P <0 .0 5 ) ,与Ccr呈显著负相关 (r =- 0 .30 1,P <0 .0 5 ) ;(2 )有心血管病变组血清IL - 2水平显著升高于无心血管病变组 (P <0 .0 0 3) ,高血清IL - 2组心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清IL - 2组 (P <0 .0 1) ;(3) 4 0例肾功能 2~ 5级的CKD患者血清IL - 2水平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磷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与血钙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与年龄、病程、血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白蛋白无显著相关 (P >0 .0 5 ) ,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示血清IL - 2水平依次与血钙、内生肌酐清除率、甘油三酯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CKD患者血清IL - 2水平升高 ,这可能与肾功能减退时严重代谢紊乱 (包括高脂、低钙等 )引起的T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水平与促炎性趋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神木市医院肾脏病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CKD Ⅱ~Ⅴ期患者和50例老年健康体检对照组纳入研究,分析受试对象血液和尿液中的生化指标。用ELISA技术测量FGF23水平,通过Milliplex技术检测分析促炎细胞因子,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KD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和白介素(IL)-12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5,4.087,4.956,均P<0.001)。 CKD患者的FGF23水平与尿清蛋白排泄(UAE)、磷酸盐、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钙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纤维蛋白原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FGF23水平与RANTES和IL-12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KD组中IL-8,IFN-γ和TNF-α与FGF23水平无相关性(P>0.05)。CKD患者的FGF23与GFR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66(95%CI:-0.78~0.62),P<0.001],随着GFR水平的降低,FGF23的浓度显著增加。结论 CKD患者处于炎症状态。FGF23水平与钙磷代谢、促炎性细胞因子、肾功能恶化程度相关,可作为预测病程进展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院诊治的MHD患者105例,根据使用透析膜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35例.A组采用B-16H型空心纤维血液透析器透析,B组采用F15型空心纤维血液透析器透析,C组采用CA-HP-150型血液透析器治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进行抑郁评分测定,比较三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磷(P)、钙(Ca)及血清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 三组治疗前SAS、SD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A、B组(P<0.05);C组治疗后CRP、IL-6、AGEs及PTH、P水平显著低于A、B组(P<0.05);C组治疗后Ca及ALb和Hb水平显著高于A、B组(P<0.05).[结论] MHD患者采用CA-HP-150型血液透析器治疗效果理想,其能改善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测定COPD急性加重期(急性期组30例)、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组30例)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30例)血清IL-18、MCP-1浓度,并同时测定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肺功能指标[1秒钟用力肺活量(FEV。),用力呼气1秒率(FEV,)/用力肺活量(FVC)%],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18、MCP.1浓度高于稳定期[IL-18分别为(69.29±16.14)、(53.15±14.74)ng/L,MCP-1分别为(123.95±32.06)、(96.46±18.24)ng/L],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IL-18(37.53±14.55)ng/L,MCP-1(60.86±17.2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975,18.101,P均〈0.01);急性加重期血清IL-18、MCP-1、CRP之间呈正相关(r=0.688,P〈0.05;,=0.663,P〈0.05;r=0.825,P〈0.01),与FEVI、FCVI/FVC%呈负相关(r=-0.732,P〈0.01;r=-0.586,P〈0.05);稳定期血MCP-1与IL-18呈正相关(r=0.674,P〈0.05),与CRP亦呈正相关(r=0.719,P〈0.05),与FEV.、FCV1/FVC%呈负相关(r=-0.512,P〈0.05;r=-0.557,P〈0.05)。结论血清IL-18、MCP.1可作为COPD患者的炎症性标志物之一,与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常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D)、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两百色市人民医院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稳定MHD患者48例,随机分为HD组16例、HFD组16例和HD+HP组16例.3组患者分别在首次治疗前后,以及治疗3个月后透析前,通过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t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清含量,同时测定20例健康志愿者CRP、IL-6、TNF-α血清含量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3组MHD患者共48例治疗前的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3个月后CRP、IL-6、TNF-α均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首次治疗后CRP、IL-6、TNF-α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CRP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HP组首次治疗后CRP、IL-6、TNF-α均下降,其中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CRP、IL-6、TNF-α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HD+HP组的CRP、IL-6、TNF-α值低于H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HP组下降百分比高于H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HFD和HP可以降低CRP、IL-6、TNF-α水平,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HP可能优于HFD.3个月治疗并不能完全纠正微炎症状态,需进一步观察更长时间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参照Gensini积分评分标准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根据Gensini积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硬化组、中度硬化组及重度硬化组。另选择同期于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全部研究对象血清CRP、SAA、PCT、IL-6水平,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60例冠心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轻度硬化、中度硬化、重度硬化患者分别为21、19、20例。重度硬化组血清CRP、SAA、PCT、IL-6水平高于中度硬化组、轻度硬化组、健康对照组(P<0.05),中度硬化组以上指标水平高于轻度硬化组、健康对照组(P<0.05),轻度硬化组以上指标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与血清CRP、SAA、PCT、IL-6水平呈正相关(r=0.905、0.857、0.828、0.827,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RP、SAA、PCT、IL-6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以上指标可能参与了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考虑将其用于冠心病患者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指导疾病的早期防控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