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认知功能障碍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由于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非药物干预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非药物干预在配合改善认知功能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甲基-D-天冬氨酸拮抗剂)治疗的同时,不仅可以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加认知储备,还可使患者的生活充实有意义。非药物干预手段以认知训练为主,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逐渐成为发展新趋势,其具有训练难度自适应、减轻工作量、远程居家训练和及时反馈等优点。其他方法包括运动干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太极等)、神经调控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等)、中医非药物干预(针刺治疗和推拿疗法等)、饮食干预、怀旧疗法和音乐疗法等。本研究对认知功能障碍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认知功能障碍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记忆力、执行力、语言、学习、思维等不同认知领域的损害。认知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和非药物干预,药物联合非药物干预能更好地改善认知功能。本文将结合目前研究成果,对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认知功能的机制和特点进行概述,为认知障碍患者选择适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艺  储静 《上海护理》2023,(2):73-75
轻度认知障碍是介于正常衰老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能力受损状态,早期识别轻度认知障碍并尽早干预对延缓认知功能进一步受损非常必要,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发展为痴呆。目前,药物治疗对于认知功能改善的疗效有限,且其不良反应、药物用量等也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综述轻度认知障碍的认知训练方法,旨在为轻度认知障碍的非药物干预实践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认知功能障碍(CI)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而目前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疗效不佳,故研究和阐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给予早期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组织损伤后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其相关评定、干预方法日益受到关注。认知训练是对认知障碍进行干预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不同认知域和认知加工过程进行训练来提升认知功能、增加认知储备。近年来,在传统认知训练治疗基础上,认知训练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新型认知训练工具,包括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训练、远程认知功能训练、虚拟现实训练、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音乐疗法等,不同的认知训练方法各有特点,为认知障碍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利于个体化治疗、精准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医院—社区—家庭干预模式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116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医院—社区—家庭干预模式进行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训练及管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认知功能、ADL及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ADL及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可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ADL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认知功能障碍(CI)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1],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而目前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疗效不佳[2],故研究和阐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给予早期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已知血管性因素即慢性脑缺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大[3-5].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金华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病率,分析患病相关因素,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采用筛查和确诊两阶段法进行调查,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对916名社区老人进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相关问题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社区老年人MCI患病率为17.2%。年龄、文化程度、睡眠状况、饮茶、社交活动和学习是影响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的因素。结论金华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较高;经常喝茶、学习、参加社交活动、良好睡眠以及较高文化程度是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高龄是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共进行5周,干预前和干预期满后用MMSE评定认知功能、FMA评定运动功能、BI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MMSE、FMA、B1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干预较常规治疗护理方法更能促进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卒中后失语症及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发病后常见的高级神经功能受损,二者的发病和转归均有众多因素参与其中。这些因素包括与脑卒中相关因素以及与患者自身相关因素等。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识别和干预,对于降低卒中后失语及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以及改善其预后十分必要。然而受限于目前的认知评估工具,使得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成为卒中后认知研究领域的一个盲点,而相关因素的报道更为少见。因此,通过对卒中后失语及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二者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比较,可为后续卒中后失语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汇总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证据。方法 根据“6S”证据资源模型,自上而下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网站中关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管理的临床决策支持、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进行证据提取和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2篇,包括指南6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4篇。总结的证据包括认知功能的评估、危险因素的识别、危险因素的非药物干预和危险因素的药物治疗干预4个方面,共28条推荐意见,其中A级推荐17条,B级推荐11条。结论 医护人员应在临床实践和循证证据的基础上,早期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干预,以预防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轻度认知障碍是介于正常衰老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能力受损状态,早期识别轻度认知障碍并尽早干预对延缓认知功能进一步受损是非常必要的,以避免患者发展成痴呆。目前,改善认知功能药物治疗的疗效有限,且鉴于药物治疗的不良影响及用量等存在很大争议。本综述旨在通过回顾轻度认知障碍认知训练方法,为临床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情况,分析影响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收治的106例脑卒中患者,记录所有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情况,对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有无合并疾病、卒中类型、卒中次数、病变部位、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简易神经状态量表(MMSE)、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认知功能的脑卒中患者上述资料差异,分析影响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106例患者脑卒中后无认知功能障碍50例(47.16%),MMSE评分≥27分,有认知功能障碍56例(52.83%),MMSE评分27分。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SSS、MMSE、BI评分情况优于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0.05);年龄45岁、文化程度小学或以下、合并疾病、多发、复发卒中、存在脑白质疏松以及病变部位为额叶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合并疾病、多发性脑卒中、年龄45岁,脑白质疏松、病灶位置在额叶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结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有较高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对于有合并疾病、多发性脑卒中、年龄在45岁以上,脑白质疏松、病灶位置在额叶的患者进行早期全面干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跑运动对睡眠障碍大学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睡眠障碍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给予慢跑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2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认知功能进行客观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干预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和睡眠质量指数显著提高,睡眠效率提高,睡眠障碍状况明显好转。干预后,干预组Pz、Cz位点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干预组Pz、Cz位点的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慢跑有助于改善睡眠障碍大学生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陈进英  徐习 《护理研究》2008,(1):102-103
从认知功能障碍、社会功能缺陷、性别及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社会环境及个性差异方面阐述了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并介绍了心理、药物、针刺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心理社会因素及其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进英  徐习 《护理研究》2008,22(2):102-103
从认知功能障碍、社会功能缺陷、性别及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社会环境及个性差异方面阐述了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并介绍了心理、药物、针刺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将20例术后老年POC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系统的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早期诊断,积极对症、对因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控制,以及系统的护理工作,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骨科老年患者术后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其原因主要在于年龄、麻醉方式及使用药物、心理状态、睡眠状态等,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状态,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特征及其与甲状腺功能、焦虑症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剑桥成套神经认知测试工具(CANTAB)对37例惊恐障碍或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74例对照组进行视觉持续注意力、视觉空间认知记忆、空间工作记忆及执行功能的评估。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严重程度。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T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视觉持续注意力、视觉空间认知记忆、空间工作记忆及执行功能各项认知功能均较差(P0.05)。其中空间工作记忆随着TH水平增加而降低,而认知损害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损伤,且这些损伤与TH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相关研究,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数据库,回顾文献,对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情况进行概述,并归纳和总结其测评工具、影响因素、负性影响以及干预措施。结果当前成熟量表用于测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有帕金森病睡眠量表、Epworh嗜睡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RBD筛查量表。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帕金森病病情严重程度、夜间运动症状、夜间非运动症状、药物使用、合并原发性睡眠障碍,且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存质量,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运动疗法、认知行为干预、光线疗法、针灸疗法等。结论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负性影响。需根据帕金森病患者个体化情况、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睡眠情况。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PD)患者可能出现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能力减退以及焦虑、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当前,PD患者伴行为精神症状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相结合治疗,改善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生命,适当护理不但可以提高药物疗效,还可以增加患者治疗自信心,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从而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本文就PD的精神症状表现及护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