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开颅瘤颈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各50例。分别记录2组术前相关影响因素及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与性别、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的关系。结果:开颅瘤颈夹闭组与介入栓塞组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P=0.766)。开颅瘤颈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的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与预后不良相关(均P<0.05),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是影响开颅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术前Fish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均是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的预后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前的一般状况、手术时机、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出院时的GOS分级评估等资料,对可能影响动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 (1)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预后良好率为77.78%,死亡率为3.17%;(2)早期手术组在Hunt-HessⅠ~Ⅱ级组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中期组与延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机对Hunt-HessⅢ、Ⅳ、Ⅴ级三组之间的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3)术前不同Hunt-Hess、Fisher分级之间恢复良好率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颅内动脉瘤伴高血压、术前血糖水平偏高的患者恢复良好率明显低于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示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分级及术前Fisher分级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885、1.596、1.674(P<0.05)。结论外科手术妥善夹闭动脉瘤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式;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开颅夹闭术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ACA)患者动脉瘤破裂(IAR)的瘤顶、瘤颈、瘤体破裂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23例ACA患者(动脉瘤135个)的临床资料,术中40例患者(动脉瘤共41个)出现IAR现象。分析IAR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以探讨影响IAR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IAR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动脉瘤直径、术中是否使用临时阻断夹以及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对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而术前Hunt-Hess分级、术中的破裂点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1)。术前Hunt-Hess分级、术中不同破裂点均是IAR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影响因子(P0.01)。结论 ACA夹闭术中不同破裂点会显著影响IAR者的预后,且瘤颈部破裂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患者196例行血管内介入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术后3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估预后,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196例患者中,致密栓塞177例(90.31%),瘤颈残余16例,部分栓塞3例,均痊愈出院。预后良好158例(80.61%),预后不良38例(19.39%)。介入治疗:高血压(β=1.412,OR=4.005)、Hunt-Hess分级(β=1.513,OR=3.016)、Fisher分级(β=1.642,OR=4.091)、既往动脉瘤破裂史(β=1.832,OR=1.502)、手术时机(β=1.512,OR=1.515)是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有效,合并高血压、既往动脉瘤破裂史、手术晚、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高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行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其早期临床评估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SAH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32)和预后良好组(n=88),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以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并赋值,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偏大,多发性动脉瘤患者更多,Fisher分级以及Hunt-Hess分级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多发性动脉瘤、Hunt-Hess分级是颅内动脉瘤性SAH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259、1.353、1.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多发性动脉瘤以及Hunt-Hess分级的SA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风险加大,临床要高度重视并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在创伤性脑出血血肿引流术后表达水平,并分析各指标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89例行血肿引流术治疗的创伤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分为预后预后良好组(n=163)与预后不良组(n=26).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 d的HbA1c、CRP、NSE、PDGF-D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并分析HbA1c、CRP、NSE、PDGF-D与NIHSS评分、GC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分析HbA1c、CRP、NSE、PDGF-D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A1c、CRP、NSE、PDGF-D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术后1、3 d,预后不良组HbA1c、CRP、NSE、PDGF-D水平高于本组术前;预后不良组HbA1c、CRP、NSE、PDGF-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预后良好组NSE水平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低于术前,且术后3 d低于术后1 d;预后良好组GCS评分高于术前,且术后3 d高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GC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3 d的HbA1c、CRP、NSE、PDGF-D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将NIHSS、GCS评分控制后,术后1、3 d的HbA1c、CRP、NSE、PDGF-D均为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5).术后1 d,HbA1c、CRP、NSE、PDGF-D预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7、0.683、0.713、0.787;术后3 d,HbA1c、CRP、NSE、PDGF-D预测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39、0.777、0.833、0.824.术后1、3 d,各指标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78、0.947.结论 创伤性脑出血血肿引流术后监测HbA1c、CRP、NSE、PDGF-D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临床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意识状态,且各指标联合在预测患者预后转归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其预后情况,同时进行血清GSP、HbA1c水平检测,分析血清GSP、HbA1c水平和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 95例患者经治疗后,基本治愈23例,显效40例,将其纳入预后良好组;有效19例,无效13例纳入预后不良组;预后不良组血清HbA1c、GSP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bA1c、GSP水平升高可能是造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Hb A1c、GSP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2,0.864(均0.7),诊断价值较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bA1c、GSP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可定期检测患者血清Hb A1c、GSP水平,评估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经翼点入路夹闭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构建预测患者预后情况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71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均采用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预后,Ⅰ~Ⅲ级纳入预后不良组,Ⅳ~Ⅴ级纳入预后良好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采用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风险。结果预后不良组共12例(16.90%),预后良好组共59例(83.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IL-6、NLR、改良Fisher评分、Hunt-Hess分级是预测经翼点入路夹闭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子建立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区分度(AUC=0.916)和校准度(χ2=9.125,P=0.362),能够准确预测经翼点入路夹闭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结论列线图可以精确预测采用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风险,有助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介入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治疗的92例破裂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行开颅夹闭手术,试验组实施介入治疗,比较两组预后、并发症差异及术前hunt-hess分级同GOS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预后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梗塞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hunt-hess分级和GOS预后负相关,hunt-hess分级越低,GOS评分越高(P0.05)。结论破裂脑动脉瘤行介入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hunt-hess分级同GOS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该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ASTEMI患者2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60例)和预后良好组(155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MCP-1、SFRP5水平,分析MCP-1、SFRP5水平与ASTEMI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6个月的随访时间内,A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27.91%(60/21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SFRP5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而血清MCP-1水平、支架置入数、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率、Killp分级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ASTEMI患者血清MCP-1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44,P0.001),而SFRP5与LVEF呈正相关(r=0.523,P0.001);ASTEMI患者血清MCP-1水平与Killp分级呈正相关(r=0.384,P0.001),而SFRP5水平与Killp分级呈负相关(r=-0.36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P-1(OR=1.789)、冠状动脉多支病变(OR=3.049)及Killp分级(OR=1.628)是A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SFRP5(OR=0.634)是其保护因素(P均0.05)。MCP-1、SFRP5水平预测A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4、0.821,MCP-1联合SFRP5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02,高于二者单独预测。结论血清MCP-1、SFRP5均可较好地反映ASTEMI患者心功能损伤程度,且二者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二者联合检测可为ASTEMI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与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感染、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50例DFU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DFU严重程度进行分级:Wagner分级1级32例,2级39例,3级45例,4级34例。按照DFU感染严重程度分级,无感染23例,轻度感染42例,中度感染48例,重度感染37例。根据患者6个月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03例与预后不良组4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感染程度、Wagner分级、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及血脂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DF-1α、CXCR4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DF-1α、CXCR4对DFU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DFU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DFU患者血清SDF-1α、CXCR4水平随着感染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危险因素,探讨围术期防治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CVS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未继发CVS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围术期医疗因素,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查术后继发CVS的危险因素。两组随访3个月,观察近期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动脉瘤直径、吸烟和酗酒史、高血压病史、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患者预后(prognosison admission of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PAASH)分级、既往动脉瘤破裂次数、术前Hunt-Hess分级、术前Fisher分级、栓塞程度、真假性动脉瘤、术后血压波动范围、介入手术时机、术后使用"3H"疗法为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CVS的影响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动脉瘤直径≥15 mm、既往动脉瘤破裂2次、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术前Fisher分级≥3级、非致密栓塞、假性动脉瘤、术后血压波动30 mm Hg是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CVS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72 h以内)介入栓塞、术后使用"3H"疗法是其保护因素。两组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量表显示,观察组近期预后较对照组差(P0.05)。结论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CVS患者病死率高、总体预后差,针对患者术后继发CVS的可控危险因素实施良好的控制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76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5例HbA1c≥6.5%为观察组,41例HbA1c6.5%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3、6、12个月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分析其与HbA1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合并糖尿病24例,对照组合并糖尿病1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6、12个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PCI术后3个月总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术后6、12个月总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8.57%、42.58%)高于对照组(7.32%、14.63%)(P0.05),且观察组PCI术后12个月总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42.85%)高于术后3个月(14.29%)(P0.05)。结论冠心病PCI预后与患者HbA1c水平有关,HbA1c水平较高者预后较差,控制HbA1c水平,尤其是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unt-Hess Ⅰ~Ⅳ级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三亚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120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Hunt-Hess分级I~IV级。患者均接受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治疗,患者和/或家属知晓本研究潜在风险和收益后,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将65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72 h内接受手术者设为A组,将55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72 h后接受手术者设为B组。两组围手术期护理均相同,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Clasgow outcome score,GOS)评估两组及不同Hunt-Hess分级患者的手术疗效,术后均随访6个月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05);A组恢复良好率83.08%高于B组6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4,P0.05);A组Hunt-Hess分级I~II级恢复良好率(88.24%)略高于B组(8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3,P0.05);但A组Hunt-Hess分级III~IV级恢复良好率(80.65%)明显高于B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4,P0.05)。两组术后均出现动脉瘤再破裂、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其中A组Hunt-Hess分级I~II级,III~IV级总并发症率分别为5.88%,6.45%,与B组14.29%,22.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1.838,P0.05),A组总并发症率(6.15%)低于B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6,P0.05)。结论:Hunt-Hess I~IV级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早期(出血≤72 h)接受显微镜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率和改善预后,尤其以Hunt-Hess III~IV级患者获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预后的相关冈素。方法回顾性研究51例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颅内血肿、动脉瘤破裂次数等可能影响预后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和颅内血肿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瘤的手术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和是否伴有颅内血肿可以粗略估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P-selectin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00例(高血压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脑出血组)及健康人员100例(对照组),均检测血浆P-selectin表达水平并比较。脑出血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亚组和预后不良亚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的血浆P-selectin水平具有组间差异(P<0.05),其中脑出血组的血浆P-selectin水平高于高血压组,高血压组的血浆P-selectin水平高于对照组。预后不良亚组的P-selectin表达水平、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并发脑疝比例、发生肺内感染比例、消化道出血比例及合并糖尿病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P-selectin表达水平高、入院GCS评分低、出血量大、并发脑疝及合并糖尿病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selectin表达水平可能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凝溶胶蛋白(GS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变化及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4例为观察组,将观察组患者根据其神经系统损害情况分为轻度(19例)、中度(42例)、重度(23例)亚组。将同期80例来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选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亚组患者血清中HMGB-1、GSN、IGF-1和MIF水平,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MGB-1、MI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01)。观察组患者的GSN、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01)。轻度、中度、重度亚组的脑出血患者血清中GSN、IGF-1、HMGB-1和MIF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轻度亚组患者血清中GSN、IGF-1的水平最高其次为中度亚组最低为重度亚组的患者。轻度亚组患者血清中MIF、HMGB-1水平最低其次为中度亚组最高为重度亚组的患者。观察组患者中预后良好的患者46例,预后较差的患者38例。预后良好患者的HMGB-1和MIF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的患者(P0.001);而GSN和IGF-1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的患者(P0.001)。结论 IGF-1、GSN、MIF、HMGB-1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检测上述指标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脑桥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急性脑桥梗死患者98例纳入研究,根据发病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 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0和预后不良组28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急性脑桥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后早期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对急性脑桥梗死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的年龄较大,糖尿病史患者比例较高,入院当天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PTX3水平较高(均P0.05),其他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FBG、HbA1c、PTX3均是急性脑桥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入院早期血清PTX3水平预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71%、74.29%。结论:急性脑桥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入院当天收缩压、入院当天舒张压、FBG、HbA1c、PTX3等,其中血清PTX3对近期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依据血糖结果分为糖尿病前期组56例和糖代谢正常组109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临床特征,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发病后1年的预后情况。结果 脑出血预后不良与年龄、血肿量、破入脑室、血肿扩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发感染、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有关。与糖代谢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前期组除了入院后的HbA1c外,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糖尿病前期组更容易出现血肿量增大、NIHSS评分升高、破入脑室及并发感染状况。糖尿病前期组脑出血预后不良发生率为71.43%,高于糖代谢正常组的3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前期脑出血患者病情更重,预后更差,临床需关注糖尿病前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微小RNA-92a(miR-92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内皮抑素(ES)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CHD合并T2DM患者纳入观察组,本院同期收治的65例单纯CHD患者纳入单纯CHD组,同期于本院行体检的7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3组miR-92a、HbA1c、ES表达水平,并对比分析;同时随访1年,依据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将84例CHD合并T2DM患者分为两个亚组,即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miR-92a、HbA1c、ES表达水平;此外,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miR-92a、HbA1c、ES 3项指标单独与联合诊断预测CHD合并T2DM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观察组miR-92a、HbA1c、ES分别为(1.89±0.45)、(11.78±2.12)%、(44.59±4.35)ng/mL高于单纯CHD组(1.23±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