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证精华     
颐和胃萎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术来源]衡阳市中医院“颐和胃萎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2例小结”(蒋发瑞.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7):20/刘朝圣博士选评)。[适应病症]慢性萎缩性胃炎。[方术内容]基本方(颐和胃萎汤):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太子参15g,麦冬15g,石斛10g,丹参15g,川芎10g,当归15g,川连5g,蒲公英15g,厚朴12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于餐前1小时服。虚寒甚者去川连,加附片10g,干姜10g;阴虚甚者倍用太子参与麦冬;痞满甚者加法夏10g,枳实10g;湿热甚者加栀仁l0g,连翘10g。[临床疗效]用此法治疗92例,痊愈58例,显效21例…  相似文献   

2.
自拟胃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德忠 《四川中医》2002,20(6):36-37
目的:观察自拟胃萎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以中药胃萎汤为主辨证加减治疗,并对胃镜检查和病检结果及临床症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显效19例,好转2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35%。结论:中药自拟胃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对胃粘膜腺体萎缩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3.
二参芪黄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定益 《四川中医》1998,16(5):25-25
近年来,笔者用自拟二参黄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例均经胃镜和胃粘膜活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者63岁,最小者42岁;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者半年;病变部位在冒窦部8例,胃体部6例,胃窦胃体部4例。肠上皮化生者2例。[治疗方法]二参英黄杨:沙参30g,丹参。玉竹、黄茂各20g,黄连8g,砂仁10g,七叶一枝花15g。加减:胃阴亏盛者,加生地、麦冬、黄精;气虚明显者加党参、白术、获警;血瘀气滞者加川穹、红花、权壳;暖气者加旋复花(布包)、沉香;泛酸…  相似文献   

4.
观察自拟萎平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萎平汤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三九胃泰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疗效,胃镜逆转率、HP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萎平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好,应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 1995年以来 ,应用自拟萎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5 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0例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35例 ,女 15例 ;年龄 2 7~ 5 8岁 ;病程 1.5~ 6年。症状以胃脘部疼痛痞满不适为主 ,胃镜或钡餐透视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1.2 治疗方法。萎胃汤方 :生黄芪 30 g,丹参 2 0 g,金铃子、延胡索、黄芩、石斛各 10 g,黄连、大黄各 5 g,水煎服 ,每日 1剂饭前半小时饮用 ,1个月为 1疗程。辨证加减 :口干、舌红、苔少加沙参、麦冬 ;苔白腻加薏仁、茯苓、陈皮 ;脘胁胀痛、嗳气频多加木香、郁金。1.3…  相似文献   

6.
李红梅 《国医论坛》1998,13(2):10-10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3年来笔者以四逆散加味治疗该病4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病例来自门诊。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21例,胆汁返流性胃炎8例,萎缩性胃炎11例,均无其他器质性病变。2治疗方法药物组成:柴胡12g,仅受10g,白芍20g,陈皮10g,川芎10g,马梅12g,甘草3g。加减:胃粘膜出血糜烂加乌贼骨、白连粉;血瘀痛甚加延胡京、香附;胃寒加炮姜;胃热加黄连;胃酸缺乏重用马梅,并加山碴;胆汁返流性胃炎加大黄、郁金;萎缩性胃…  相似文献   

7.
胃院痛为常见病,以虚寒者为多,治当温补,常用硅中、六君之类。但在临床也可见到属湿热者。笔者从1992~1995年,采用目拟公茵黄连泻心汤加减,治疗25例湿热型胃腺癌,疗效满意。治疗方法及效果基本方:蒲公英309、茵陈209、黄连6g、黄羊10g、生艺仁309、丹参15g、元胡15g、川林子15g、炙甘草sg。随症加减:胃院胀重者加木香、大腹皮、机壳;痛甚者重用生白芍;吞酸者加象贝、海嫖峭、吴茉莫;便结或据而不畅者加大黄、摈榔;食滞者加焦三仙;溃疡或糜烂者加三七、白及;有瘀者加失笑散。煎服法与禁忌:上药加水500ml,浸泡15分钟后煮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抗胃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拟抗胃萎汤治疗,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且治疗组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中药抗胃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李锦成 《四川中医》1998,16(3):27-27
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而且缠绵难愈。笔者应用自拟胃炎散治疗浅表性胃炎118例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18例中,男性53例,女性65例;年龄18一刀岁34例,31-40岁对例,41-50岁24例,sl-70岁11例;病程最短者3例,最长者15例。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胃镇检查确诊,并排除其它类胃病。【治疗方法】药物组成:蒲公英200g,白节。柴胡、积实、香附、黄茂、延胡索50g,白芨60g,木香、檀香各30g。辨证加减:寒邪犯胃加良姜或吴荣英;肝胃横逆去黄茂加怫手片、沉香研胃郁热加左金丸;阴虚胃病去木香、檀香加抄参、…  相似文献   

10.
民间治疗胃痛的单方验方众多。自1995年以来,笔者从中筛选“三木香”与“猪胃鸡”两方为基础,随症加味。试治于慢性胃炎20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0~60岁,平均34.5岁;病程6个月~5年。20例均经胃镜确诊,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2例,萎缩性胃炎5例,糜烂性胃炎2例,胃粘膜脱垂1例。其中巴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中医辨证分型:寒凝5例,湿热10例;瘀滞5例;并发慢性肠炎2例,胃肠神经官能症回例。均经中西医治疗效不佳。治疗方法基本方:红木香10g、白木香15g、青木香10g、金橘根15g、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萎康方2号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萎康方2号加减治疗:党参15 g,茯苓15 g,白术15 g,黄芪20 g,鸡内金15 g,香附10 g,佛手10 g,五灵脂10 g,生蒲黄10 g,丹参15 g,九香虫9 g,甘草5 g.每天1剂,水煎2次,分2次口服,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用萎康方2号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沙参麦冬汤治疗萎缩性胃炎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1993年9月至1997年9月采用沙参麦冬场化栽观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例,效果甚佳,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由纤维胃镜及病理活俭确诊。其中门诊功例,病房24例;男性对例,女性34例;年龄最小四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24年;慢性萎缩缩性胃炎35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1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十H指肠球部溃疡8例,并胃下垂3例,肠腺化生者3例。【治疗方法】基本方为沙参麦冬场: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各159,生扁豆、冬桑叶各109,生甘草6g。加减法:血瘀者加蒲黄、丹参;肝郁气滞者加);!棍子、…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多发病、慢性病,有一定的恶化可能,且治疗上缺乏有效的治疗。笔者自1994年以来,应用自拟参茂仙汤为基本方,对萎缩性胃炎进行辨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观介绍如下。1一股资料全部为门诊病例,均经胃镜及活检,诊断明确。本组30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56岁,病程1~3年,其中伴肠上皮细胞化生者10例。所有病例均经中西药治疗过,服本方时停用所有药物。2治疗方法基本方:黄茂309、太子参309、沙参15g、仙灵脾209'制香附109、炒白术159、生山药209、生鸡内金15g、八月和159、天葵子159、炙甘草6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萎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分为观察组(萎胃汤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西药治疗组)15例。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萎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自拟舒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5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拟舒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5例上海建工医院王惠芳上海市中医医院周福梅(200083)(200041)关键词:自拟舒胃汤,慢性萎缩性胄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近5年来,我们以疏肝和胃、活血化瘀、健脾理气为治则,予自拟舒胃汤加减进行治疗,取...  相似文献   

16.
胃萎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河南省邓州市卫生学院(474150)史正耀刘振东关键词胃萎胶囊慢性萎缩性胃炎笔者应用自制胃萎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34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6例,女18例;年龄33~56岁;病程5...  相似文献   

17.
1一般资料110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50例。两组病例中.男性分别为42例、36例,女性分别为18例、14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60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20年以上。其中伴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临床诊断及疼痛分级:分别按国家中医药待理局内科病证诊断标准和全国中医急症研讨会修订的急症胃痛诊疗规范诊断。2治疗方法治疗组:药用太子参15g,在答、白术、陈皮、机壳各10g,扁豆12g,山药309.砂仁6g。辨证加减:气滞证加甘松10g,天仙藤6g;虚寒证加高良姜10g;胃湿热证加黄连10g;…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慢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6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普瑞博思、金维他等。治疗组58例自拟慢萎汤(太子参18g,黄芪30g,白芍12g,内金15g,炮山甲先煎、丹参各15g,莪术10g,檀香后下1g,九香虫6 g,仙鹤草15g,石斛20g,炙甘草5g),文火煎煮30min,水煎350mL,1剂/d,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6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胃镜检查、不良反应。连续治疗5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3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37.9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慢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疣状胃炎     
[方术来源]“加味消瘰丸治疗疣状胃炎38例疗效观察“(李国安,等.浙江中医杂志.1992;(8):350/湖南省沉陵县人民医院陈龙海选介)。[适应病证]疣状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疮样胃炎、息肉样胃炎)。[方术内容]①基本方:大贝母、玄参、白茯苓、佛手片各10g,生牡蛎、薏苡仁各159,莪术、炙甘草、炒积壳各5g,生白芍30g。②加减法:虚寒者,酌加生姜或干姜、桂枝;脾气虚弱者,加党参、黄芪;阴虚夹热者,选用石斛、天花粉、蒲公英;中焦湿热偏盛者,去白节,减玄参用量,加制半夏、黄芩、黄连;嗳气泛酸明显者,加旋复花、代赭…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60例中,男24例,女36例;病程2~10年56例,10年以上4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4例,糜烂性胃炎3例,胃黏膜脱落2例,慢性胃炎合并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所有病例均为医院胃镜检查确诊病例。2治疗方法2.1通降汤组成柴胡,枳壳,厚朴,元胡,陈皮,生、干姜各15g,制大黄、玄明粉各5~10g,半夏5g。脾胃虚寒加附子、干姜各10g;胃阴不足加沙参、天花粉各15g。2.2和胃汤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石斛、元胡、陈皮、甘草各15g,半夏5g,炙大黄3~5g。肝胃不和者加柴胡、木香各15g;脾胃虚寒者加黄芪20g,附子、干姜各5g;脾胃湿热者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