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是脑出血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本文通过研究我院2005--2009年住院脑卒中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脑出血与HAP的关系,以利于提高脑卒中的临床救治水平,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神经内科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不同时间发生的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病原体构成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时间差异。方法在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回顾调查2004年1月-2006年5月间痰培养致病菌阳性HAP病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相关因素及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并比较早、中、晚发HAP的相关因素、病原体构成及其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差异。结果共有93例患者入选,入院时间≤5d发病者(早发)23例,6~14d发病者(中发)54例,≥15d发病者(晚发)16例;不同时间发生的HAP的高危因素有所差异,以昏迷和气管切开为主要高危因素;分离出致病菌225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5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3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7株)、鲍曼氏不动杆菌(25株)、阴沟肠杆菌(21株)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8株)为最多见的前6位致病菌;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同发病时间的HAP中铜绿假单胞、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早发性HAP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最常见(20.0%),阴沟肠杆菌(13.3%)占有一定比例,而晚发性HAP以铜绿假单胞菌(43.7%)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9.86%)为主;HAP病原体药物敏感性受发病时间影响明显,在早发敏感性较高,而晚期重症HAP病原菌的敏感性低。结论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不同发病时间HAP的病原体构成具有明显差别,早发病例中药物敏感菌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52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合并HAP患者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吞咽困难的发生几率分别为33.85%、43.08%、30.77%、49.23%、27.69%显著高于脑卒中未合并HAP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侵入性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合并H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侵入性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吞咽困难与脑卒中合并HAP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检测,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降低HAP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羟基磷灰石/魔芋葡甘聚糖复合材料,分析两者间的结合机制以及羟基磷灰石和魔芋葡甘聚糖复合性能最佳时的工艺条件。 方法:实验于2007-03/06在昆明理工大学组织工程支架与多孔催化载体实验室完成。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复合材料。对不同pH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仪物相分析。KBr压片法制样,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的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样品表面喷金后,用扫描电镜观察样品的形貌和微观结构及进行电子能谱分析。 结果:复合材料中的无机相为部分碳酸根取代的呈弱结晶状态的HAP, KGM分子链上乙酰基中的羰基是HAP的成核位点。pH值是影响HAP和KGM间交互作用的关键因素,HAP和KGM的原料比对复合性能有明显影响。当pH=9.0和10.7、原料比为w(HAP/KGM)=30/70时,HAP和KGM复合良好。 结论:实验制备的HAP/KGM复合材料是一种潜在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pH值和HAP/KGM原料比是影响HAP和KGM 复合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CA-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在颅脑损伤病人院内获得性肺炎(HAP)预测建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12月至2017年11月开颅手术治疗的108例颅脑损伤的相关临床数据,建立PCA-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PCA-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发现影响病人HAP发生的重要临床指标,经ROC曲线评估PCA-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预测HAP结局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灵敏度为83.9%,特异度为94.8%,曲线下面积为0.949。结论 PCA-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可以有效的挖掘颅脑损伤后的临床变量,可建立HAP的预测模型,不规范的肠外营养营养支持可能是影响HAP发生的重要临床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HAP1)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BDNF)胞吞的相关性和可能的机制。方法神经营养因子(NGF)诱导分化PC 1 2细胞,将荧光质粒HAP1A-CFP和(或)mBDNF-ds-red转染进入细胞,培养4 8 h后在含有BDNF或p7 5NTR抗体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利用小鼠皮层神经元(正常型和HAP1基因敲除型)在生物素标记mBDNF的培养基中孵育6 0 m in,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皮层神经元免疫荧光的效果。结果共转染HAP1A-CFP和mBDNF-ds-red质粒的细胞,2种荧光蛋白存在部分共定位3 4%。共转染的细胞在抗BDNF培养基孵育下,或者单转染HAP1A-CFP质粒的细胞在mBDNF-ds-red荧光蛋白+抗BD-NF/抗p7 5NTR培养基孵育下,2种荧光蛋白几乎没有共定位现象。单转染HAP1A-CFP质粒的细胞在mBDNF-ds-red荧光蛋白培养基孵育下,mBDNF与HAP1蛋白的共定位比例高达9 3%。正常新生小鼠皮层神经元内可见内吞的mBDNF免疫荧光,HAP1基因敲除小鼠的皮层神经元内未见。结论 mBDNF的胞吞必需HAP1的表达和参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治疗期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14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中37例患者行气管插管,其中24例在插管后行气管切开术;4例直接行气管切开术.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将患者分为早切开组(损伤时间≤7 d,18例)和晚切开组(损伤时间〉7d,10例).所有患者出院时行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统计治疗期间HAP的发生率,分析影响重型TBI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气管早切开与晚切开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 114例患者中,23.7%(27/114)诊断为HAP.经治疗后73.7%(84/114)的患者预后较好(GOSⅢ-Ⅴ级),26.3%(30/114)预后不良(GOS Ⅰ-Ⅱ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合并肺部疾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伴有颅内感染及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伤后行气管早切开组的患者在颅骨骨折比例、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方面显著优于晚切开组(均P〈0.05).结论 既往合并肺部疾病、气道方面操作、颅内感染及弥漫性轴索损伤可增加重型TBI患者HAP的发生率,且损伤后7d内行气管切开术,可减少患者的颅骨骨折比例、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对脑梗死后内皮细胞损伤和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初发脑梗塞患者分为单纯脑梗塞组(24例)和脑梗塞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组(16例)。健康对照13例。脑梗死发病后第1、3、5、7、14、21天分别采血。血栓调节蛋白(TM)检测采用ELISA法。TNF-α检测采用放免法。结果:1血栓调节蛋白(TM):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后第1周、14天TM与单纯梗死组相比下降(P<0.05);21天与单纯梗死组无统计学差异但高于健康对照组。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纯脑梗死组与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组第1天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脑梗塞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第1周和14天TNF-α明显增高,高于单纯脑梗死组(P<0.05);21天虽然HAP已控制TNF-α仍高于单纯梗死组(P<0.05)。3脑梗死合并HAP组TM与TNF-α有相关性。随着TNF-α增高,血栓调节蛋白有下降趋势,两者相关关系以Gompertz曲线拟合满意,在高浓度TNF-α时TM降低较快,而低浓度TNF-α时TM降低较慢。结论:脑梗塞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后血浆TNF-α增高,可能导致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抗凝机制的抑制,表现为血栓调节蛋白的下调。这可能是获得?  相似文献   

9.
藏药是精神病人对抗治疗的常见方法。深入研究精神病人藏药心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措施,使患尽快达到顶期治疗效果,对减轻病人家庭经济负担,提高医院病床周转率,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毅民  李玉卿 《四川精神卫生》1995,8(3):189-189,193
246例服毒自杀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及干预对策的探讨四川省绵阳精神卫生中心(621000)赵毅民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李玉卿自杀是通科医院常见的急症之一,服毒是最多选用的方式。笔者调查了一所通科医院5年间因服毒自杀住院的病例共246例,就其社会心理因素作一...  相似文献   

11.
躯体疾病与抑郁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抑郁症作为常见的情绪障碍已引起全球关注,其复杂性已超出精神医学范畴。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抑郁障碍患者并不鲜见,且躯体疾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本文就躯体疾病与抑郁障碍的关系、几种常见的躯体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情况及综合医院的医师如何识别抑郁障碍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综合医院中的精神障碍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中的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但是得到诊断和处理的比例较低,本文主要对综合医院中常见的几类精神障碍、精神科医师会诊情况及如何提高发现精神障碍的能力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消化系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常见、最重要的疾病之一,这些病人急性期常在医院治疗,恢复期出院后,离开了医院的正规治疗和护理,若遇劳累过度、情绪紧张、生活不规律等,常导致病情复发。因此,进行出院指导至关重要。自2002年来,我们加强对消化内科病人的出院指导,改变其不科学的生活方式等综合防治措施,可使消化系疾病的复发率下降40%~  相似文献   

14.
注射后晕厥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或静脉注射术是医院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护理治疗技术,在注射过程中发生晕厥并非少见。本文总结了我院1998~2000年30例注射后晕厥患者的资料,并提出预防措施,旨在探讨这类患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5.
由于其尺寸效应,纳米颗粒(NPs)可以结合细胞内大分子,从而引起细胞坏死或凋亡。而目前针对纳米颗粒的生物安全性,缺乏对颗粒致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目的:从细胞及分子水平上探讨纳米颗粒致细胞凋亡的机理,为纳米颗粒的安全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完成以下相关实验。材料:原代培养大鼠巨噬细胞,并在300W/40KHZ的超声条件下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HAP NPs)的悬浮液(30-80nm)。方法:为探讨纳米陶瓷颗粒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凋亡机制,本研究应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表征;AnnexinV-EGFP/PI双染检测凋亡结果;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调控相关基因P53的表达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凋亡率及P5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EM 观察单核巨噬细胞经HAP NPs作用后具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并且细胞的凋亡与NPs的浓度呈正相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00 µg/ml HAP NPs引起P53表达显著上调。 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HAP NPs颗粒能够通过蛋白磷酸化上调P53蛋白,从而能够启动下游相关基因,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同时也可以认为,P53是用来进行纳米陶瓷颗粒安全性评价较为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监护患者治疗中,患者出现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4-2014-04在我院接受神经重症监护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入院后对其痰液进行菌种培养,阳性比例不断上升,第5天全部呈现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革兰阴性菌中数量最多为铜绿假单胞菌48株,革兰阳性菌中72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导致神经重症监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同时患者住院期间,要格外重视由革兰阳性菌导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  相似文献   

17.
自杀死亡482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自杀原因,为减少和预防自杀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收集本市范围内区县级以上医院,抢救过的自杀死亡的482例的详细资料,对自杀原因及有关项目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482例中,男139人,女343人,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年龄以20-、30-年龄组较多;季节以春夏两季较多;自杀原因以心理社会因素最多,服毒是自杀的常见方式。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是自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脑中风1000例CT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中风1000例CT和临床分析邵永良王金林赵忠新施增儒肖湘生作者单位:313000浙江省湖州市第三医院放射科(邵永良);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影像科(王金林施增儒肖湘生),神经内科(赵忠新)脑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是颅脑CT检查和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行为障碍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解放军常州市第一0二医院南京军区精神医学研究所(213003)徐晶精神分裂症是常见而严重的精神病,其行为障碍常危害他人和自身安全,也导致病室管理上的困难。为了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为精神科临床护理提供有益的资料,我们观察...  相似文献   

20.
老年抑郁症的结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老年抑郁症的结局湖北省襄樊市安定医院(441050)曹德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030)高之旭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2.4~14.7[1],有关其结局的研究,国外报道颇多。本文复习有关文献作一综述,以期对老年抑郁症的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