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归丸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探讨右归丸对膝骨性关节炎是否具有治疗作用。方法 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右归丸低、中、高剂量组和硫酸氨基葡萄糖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Hulth法复制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6周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服蒸馏水,其他4组灌服相应的药物,干预8周后,HE染色法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的形态变化及Mankin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MMP-1、MMP-3、MMP-13、TIMP-1、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软骨Mankin评分显著升高,血清MMP-1、MMP-3、MMP-13、IL-1β、IL-6、TNF-α含量升高(均P0.05);而其血清TIMP-1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高剂量组和硫酸氨基葡萄糖组Mankin评分降低,同时,右归丸高剂量组和硫酸氨基葡萄糖组大鼠血清MMP-1、MMP-3、MMP-13、L-1β、IL-6、TNF-α含量均下降(均P0.05);而其TIMP-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归丸可能是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和炎症因子含量表达来延缓KOA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颗粒高、中、低剂量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关节软骨含水率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肾通络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美洛昔康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予膝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造模,并予药物干预后,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水平,同时光镜下观察关节软骨并检测软骨含水率。结果:实验结束后,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测发现模型对照组大鼠膝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及关节软骨含水率均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肾通络颗粒高、中剂量组与美洛昔康组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补肾通络颗粒高、中剂量组关节软骨含水率亦较模型对照组降低(P0.05),而补肾通络颗粒低剂量组仅IL-1β、TNF-α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补肾通络颗粒低剂量组及美洛昔康组比较,补肾通络颗粒高剂量组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IL-6水平及关节软骨含水率均降低(P0.05),补肾通络颗粒中剂量组仅关节软骨含水率降低(P0.05)。补肾通络颗粒高、中剂量组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及关节软骨含水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络颗粒可能通过调节大鼠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降低关节软骨含水率达到治疗作用,尤以中、高剂量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Wnt经典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在大鼠膝骨关节炎滑膜细胞胞核中的表达,并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大鼠膝骨关节炎(OA)膝关节滑膜细胞胞核中β-catenin和滑膜细胞MMP-7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Hulth法建立大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正常滑膜细胞与OA滑膜细胞。将所培养滑膜细胞分为正常组、OA模型组和补肾活血方组,用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作用OA滑膜细胞48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细胞中MMP-7、胞核β-catenin的蛋白表达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滑膜细胞上清液中MMP-7表达变化。结果:OA滑膜细胞培养成功,WesternBlot结果显示OA滑膜细胞中MMP-7、胞核β-catenin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滑膜细胞,补肾活血方对OA滑膜细胞中MMP-7、胞核β-catenin表达有明显下调作用;ELISA结果显示OA滑膜细胞上清液中MMP-7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滑膜细胞上清液,补肾活血方对其有明显下调作用。结论:①β-catenin在OA滑膜细胞胞核中表达升高,表明Wnt经典信号通路在大鼠膝骨关节炎滑膜中是激活的。②MMP-7在OA滑膜细胞和上清液中表达升高,印证了MMP-7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基因。③滑膜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MMP-7的表达升高可能是导致关节软骨降解,促进骨性关节炎形成的机制之一。④补肾活血方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是其抑制软骨降解,促进软骨修复,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7):1600-1604
[目的]探讨阿利吉仑干预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组织的保护作用和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切开关节囊,而模型组和治疗组按改良后Hulth法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前两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而治疗组给予阿利吉仑。建模成功后,取大鼠血样测量IL-1、IL-6的含量;取膝关节行Masson染色、番红花染色;采用RT-qPCR检测各组软骨组织中Runx2、TNF-αmRNA,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软骨IL-1、IL-6、Runx2、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和IL-6浓度明显增加(P0.05),而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Masson染色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软骨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肥大,而治疗组情况明显改善;番红花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组织切片中软骨细胞面积明显减少,而治疗组的染色面积明显减少。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中Runx2和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中IL-1、IL-6、Runx2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利吉仑能够有效抑制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组织的破坏,显著降低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和软骨中的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紫云英苷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大鼠的保护作用以及对JNK/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塞来昔布组(18 mg/kg)、紫云英苷低(25 mg/kg)、中(50 mg/kg)、高(100 mg/kg)剂量组,每组15只。改良Huith法建立KOA模型,术后灌胃6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膝关节直径,足趾容积仪测量大鼠足趾容积;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膝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软骨组织TGF-β1、MMP-3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JNK、JNK、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表面被破坏,组织层变薄,细胞数量减少且排列紊乱,潮线被大量破坏;膝关节直径与足趾容积明显变大(P<0.05);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以及软骨组织中TGF-β1、MMP-3水平,p-JNK/JNK、p-38MAPK/p38MAPK比值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塞来昔布组与紫云英苷各剂量组软骨组织病变明显减轻;膝关节直径与足趾容积明显缩小(P<0.05);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以及软骨组织中TGF-β1、MMP-3水平,p-JNK/JNK、p-38MAPK/p38MAPK比值显著降低(P<0.05),且紫云英苷各剂量组间具有剂量效应(P<0.05);紫云英苷高剂量组与塞来昔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云英苷可能通过抑制JNK/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减轻炎症反应,改善KOA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早期大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模型,观察尼莫地平对早期KOA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造模成功后的21只早期KOA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只,观察组15只。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 ml/kg灌胃,观察组用尼莫地平悬混液4 mg/kg灌胃。于KOA模型大鼠灌胃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治疗结束后采用改良Mankin’s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软骨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及PGE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理切片改良Mankin’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可下调KOA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及PGE2的浓度,阻断伤害性刺激的传导,对骨性关节炎的病程进展能起到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7.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从关节软骨退化开始,继而发生骨质和滑膜改变的关节疾病,作为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其防治方面尚无针对性的特效药物。现代医学认为,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自由基等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而IL-1、IL-6及TNFα是参与骨关节炎进程的重要介质[1]。本实验采用改良Hulth的造模法[2]制造兔早期膝关节实验性OA模型,通过步态观察及检测关节肿胀度,来观察化痰祛湿剂膝痹康对兔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观察膝痹康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血清及关节液中细胞因子IL-1、IL-6及TNF…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补肾固筋方对膝骨性关节炎实验兔IL-1、TNF-α 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用8月龄左右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成 4 组:A组(正常组),B组(模型组),C组(西药组)、D组(中药组);每组9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用Hulth法造模,观察2周无感染情况根据动物与人之间药物剂量的换算灌药,连续给药8周后,取右后肢膝关节软骨面及滑液制作标本。肉眼观察形态、色泽、硬度、关节液量等变化;David.T关节X线分度法;用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的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研究补肾固筋方对骨关节炎模型动物的关节液中IL-1、TNF-α的影响。结果 1 肉眼观察:C组和D组兔膝关节软骨外观呈蓝白色,滑膜炎性表现明显轻于B组。2 X线表现及HE染色光镜观察:B组与A组比较,B组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变窄,关节面粗糙变形,明显有骨赘形成;光镜下B组存在软骨细胞成簇现象。C组与B组比较,D组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关节面粗糙,关节边缘有轻微骨赘形成;光镜下软骨细胞增生显著,但成簇现象少。D组与B组比较,C组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介于B组和D组之间;软骨表面不甚光滑。3 IL-1、TNF-α的含量测定:与A组比较,B组动物关节液IL-1、TNF-a的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给药8周后,C组和D组动物滑膜液中IL-1、TNF-a的含量明显降低,与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D组和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1 补肾固筋方增进软骨基质的合成,抑制软骨基质的降解,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2 补肾固筋方抑制关节液中IL-1、TNF-α的分泌,促进软骨的修复,延缓软骨的退变,抑制了滑膜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益肾蠲痹丸干预NLRP3/NF-κB/Caspase-1信号通路对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对细胞焦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90只SPF级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益肾蠲痹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空白组不做处理,其他组制备KOA大鼠模型后进行干预治疗。比较6组大鼠干预前后膝关节直径及足趾容积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1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变化;HE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分析Caspase-1相关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及qRT-PCR法检测NLRP3/NF-κB/Caspase-1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KOA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直径与足趾容积明显增大,血清中IL-1β、IL-18及VEGF含量明显升高,软骨组织细胞排列紊乱,出现炎性浸润,细胞凋亡程度增高,NLRP3/NF-κB/Caspase-1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益肾蠲痹丸治疗组大鼠膝关节直径与足趾容积明显减轻,血清中IL-1β、IL-18及VEGF含量下降,软骨组织细胞炎性浸润改善,细胞凋亡程度减轻,NLRP3/NF-κB/Caspase-1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其中益肾蠲痹丸高剂量组显著优于益肾蠲痹丸低剂量组(P<0.01)。结论 益肾蠲痹丸能够改善KOA大鼠关节软骨组织损伤,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和细胞凋亡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LRP3/NF-κB/Caspase-1信号通路减轻细胞焦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膝骨性关节炎( KOA)模型大鼠的实验,观察复方中药骨炎康颗粒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骨炎康颗粒治疗组(C组)、西药对照组(D组)。通过左膝关节腔内注入木瓜蛋白酶,造成骨性关节炎病变模型。木瓜蛋白酶注射结束后2周,开始对C、D组分别予以药物骨炎康颗粒、布洛芬灌胃,8周后处死全部大鼠,取A组双侧膝关节及B、C、D组造模侧膝关节制作病理标本,分别行免疫组化( TGF-β1、IL-lβ)染色,观察血清II型胶原、关节软骨及白介素l(1L-lβ)、转移生长因子(TGF-β1)的改变。结果(1)血清II型胶原结果:骨炎康颗粒能提高血清II型胶原含量;(2)TGF-β1、IL-lβ改变结果:各治疗组均能提高TGF-β1含量,并降低1L-lβ,其中以骨痹颗粒组效果最佳,布洛芬相对较弱。结论骨炎康颗粒可增进软骨基质的合成,抑制软骨基质的分解,促进受损关节软骨的修复。骨炎康颗粒的疗效机理可能在于通过对机体的细胞因子调节,提高血清II型胶原、关节软骨的TGF-β1含量,降低IL-lβ含量,从而直接或间接促进了损伤关节软骨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降低脑死亡大鼠肾脏免疫原性的有效途径.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180~200 g,随机均分3组,脑死亡+SB203580组:诱导大鼠脑死亡时,静脉注射SB203580(1 mg/100 g·Wt);脑死亡组:诱导大鼠脑死亡.脑死亡后机械呼吸6 h,如大鼠血压>80mm Hg(1 mm Hg=0.133 kPa),取肾脏;对照组:正常大鼠麻醉后取肾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脏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仅和白细胞介素(IL)-1β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以及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结果 肾脏TNF-α和IL-1β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脑死亡组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脑死亡+SB203580组比脑死亡组显著下降(P<0.05),但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 SB203580能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减少脑死亡大鼠肾脏磷酸化p38MAPK和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可望成为降低其免疫原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腹腔感染大鼠早期葡萄糖代谢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B组,腹腔脂多糖(LPS)注射组;C组,CLP加LPS注射组;D组,对照组.A,B,C组均为急性腹腔感染模型.检测各组血浆中不同时间点葡萄糖、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HOMA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以此评价胰岛素抵抗(IR)程度.结果 大鼠急性腹腔感染组(A、B、C组)早期血浆中葡萄糖水平及IRI升高,6 h达峰值.IPd变化与TNF-α,IL-6水平的对数值之间呈正相关(r=0.609和0.755).接受LPS注射者(B、C组)IL-6升高较未接受LPS注射组(A组)升高明显.IL-6较TNF-α维持时间延长.结论 急性腹腔感染早期可出现IR;TNF-α和IL-6与IR的程度呈正相关,不同感染模型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存在差异,其作用时间"窗"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楼总皂苷(RPTS)对多发骨折-脂多糖两次打击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1β及IL-6水平的影响。方法:6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按多发骨折-脂多糖两次打击模型标准制模。制模成功后1h,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外各组予以不同浓度的RPTS灌胃,干预后6h采血,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及IL-6浓度。结果:大鼠血清TNF-α、IL-1β及IL-6浓度,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升高(P〈0.001),而RPTS各干预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却明显下降(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楼总皂苷可以降低多发骨折-脂多糖两次打击模型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1β及IL-6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异氟烷对发育期大鼠海马IL-1β mRNA、IL-6 mRNA和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出生7 d的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2组(n=32):对照组(C组)和异氟烷麻醉组(I组).I组大鼠吸入1.5%异氟烷麻醉6 h,C组吸入空气.I组于麻醉前(T0,基础状态)、麻醉2 h(T1)、4 h(T2)、6 h(T3)、麻醉停止后4 h(L)、6 h(T5)、12 h(T6)、24 h(T7)时,C组在对应时点各取4只大鼠,测定海马IL-1β mRNA、IL-6 mRNA及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组各时点海马IL-1β mRNA、IL-6 mRNA和TNF-α m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I组海马T1~5 时IL-1βmRNA表达上调,T2,3 时IL-6 mRNA表达上调,T1~6时TNF-α mRNA表达上调(P< 0.05).结论 1.5%异氟烷麻醉可短暂上调发育期大鼠海马IL-1β mRNA、IL-6 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三七总皂甙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意义。方法将健康大鼠随机分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并相互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三七总皂甙、乌司他丁均可以抑制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其中以两者联合应用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乌司他丁与三七总皂甙联合治疗能有效抑制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对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七氟烷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七氟烷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成年雌性Wistar大鼠42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6)、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组(VCI组,n=18)和七氟烷组(Sev组,n=18).采用永久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模型.Sev组于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持续吸入七氟烷(呼气末浓度1.8%)和氧气0.5 L/min 12 h.S组于干预结束后2 d,VCI组和Sev组于干预结束后2、14、26 d时进行水迷宫实验和穿梭箱实验,记录学习、记忆潜伏期和被动、主动逃避次数.S组于干预结束后12 d,VCI组和Sev组于吸入七氟烷后12、24、36 d时各取6只大鼠,心脏取血后处死,取皮质和海马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和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RT-PCR法测定脑组织IL-1β 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VCI组和Sev组学习潜伏期延长,记忆潜伏期、被动和主动逃避次数降低,脑组织和血清IL-1β和TNF-α的水平升高,脑组织IL-1β mRNA和TNF-αmRNA的表达上调(P<0.01);与VCI组比较,Sev组学习潜伏期缩短,记忆潜伏期、被动和主动逃避次数增加,脑组织和血清IL-1β和TNF-α的水平降低,脑组织IL-1β 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下调(P<0.01).结论 七氟烷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减轻大鼠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及一氧化氮在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病程中表达的变化. 方法 选取SD大鼠(48例)随机分为胶原酶注射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采用关节腔内注射胶原酶诱导骨性关节炎,术后于1周、2周、4周、8周取各组实验动物各6只处死后立即取出腰5/6小关节突,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组织学连续动态改变,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测定关节软骨中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软骨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并利用细胞图像分析仪,对各实验期免疫组化染色后的切片做一氧化氮合成酶定量分析. 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胶原酶诱导骨性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损伤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动物软骨中iNOS含量在术后1周时在软骨浅层有少量染色,术后2周时阳性染色结果明显增多,而在术后4周时阳性染色大量增多并且在软骨中下层有所表达,在术后8周时软骨全层可见大量阳性染色;iNOS的染色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1周时即明显增高,术后2周、4周、8周时,iNOS染色强度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软骨中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表达与对照组明显升高,IL-1β在术后2周时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到8周仍处于较高水平,TNF-α在1周时明显升高,2周时有所下降,4周时明显下降,8周时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 关节腔注射胶原酶诱导骨性关节炎模型实验组小关节退变软骨的病理改变与临床小关节退变患者关节软骨病理改变基本相同,并随着病程的进行,软骨的退变逐步加重;小关节源性IL-1β与软骨的退变程度具有相关性,但不随软骨退变的加重而进一步升高.TNF-α与IL-1β可能在炎症的不同时期发挥作用,其中TNF-α主要作用于炎症早期.退变关节软骨中iNOS含量持续增高,提示NO在骨性关节炎的病程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急性肺损伤(SAP-ALI)中的表达及大黄附子汤的干预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8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n=19)、SAP-ALI组(n=21)、NE处理组(n=20)及大黄附子汤治疗组(治疗组,n=20).假手术组开腹后行空肠造瘘,翻动胰腺数次后关腹;SAP-ALI组在假手术组基础上经胰胆管逆行注入4%牛磺胆酸钠(1 ml/kg),建立SAP-ALI模型;NE处理组造模后静脉输注NE 0.5 U/100 g,其他同SAP-ALI组;治疗组在NE处理组基础上经空肠造瘘管注入大黄附子汤10 m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和血清的NE含量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1ot法分别检测肺组织NE 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观察胰腺和肺组织湿/干重比和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NE处理组BALF和血清NE含量及血清TNF-α、IL-1β含量均较SAP-ALI组大鼠明显增加(P<0.05).NE处理组肺组织NE mRNA表达较SAP-ALI组显著升高.经大黄附子汤治疗后BALF和血清NE含量、血清TNF-α、IL-1β含量及肺组织中NE mRNA表达均较NE处理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NE的过度释放参与了SAP-ALI的发病过程,大黄附子汤可通过抑制NE的释放,降低血清TNF-α、IL-1β含量,减轻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源性肾上腺髓质素(ADM)对肾脏机械性损伤早期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及TNF受体(TNFR)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普通级Wistar大鼠104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8只)、单纯创伤组(32只)、伤前给药组(32只)和伤后给药组(32只);后3组采用自由落体打击仪直接打击大鼠脊肋区制作肾机械性损伤模型.两给药组分别于创伤前、后10min腹腔注射ADM(0.1 nmol/kg).3组肾损伤大鼠平均分为4批分别于创伤后1、6、12和24 h,采用快速心脏采血法处死.迅速解剖动物提取肾脏标本,10%甲醛固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TNFR在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NF-α表达:单纯创伤组在创伤早期(1、6 h)高于正常对照组;伤前给药组创伤后6 h,伤后给药组创伤后1 h均低于同时相点单纯创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NF-β表达:单纯创伤组于伤后1、6 h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给药组伤后1、6 h均高于单纯创伤组同时相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R表达:单纯创伤组于创伤后6 h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伤前给药组伤后1、6 h高于同时相点单纯创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NFR对TNF-α与TNF-β具有动态调节作用且以TNF-α为主.TNF-β在肾脏损伤中主要参与的是抗损伤过程.ADM能降低TNF-α的分泌,在肾损伤早期可以上调TNF-β和TNF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