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通市通州区艾滋病疫情流行特点、变动趋势,分析防治效果,为制订、调整艾滋病检测、发现方案及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取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6年南通市通州区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49例,经性传播途径占95.99%,其中同性传播占33.24%;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青年人群占86.25%、男性占83.09%、农民占37.25%、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者占67.34%;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服药不正常影响治疗效果。结论南通市通州区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同性传播比例逐年上升;感染人群以中青年、男性、农民居多。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大高危人群的干预力度,提高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从而降低艾滋病发病率和病人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13-2015年艾滋病流行特点,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历史卡片,获取深圳市2013-2015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者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2015年深圳市新发HIV/AIDS病例6 432例,其中HIV感染者4 377例,AIDS病人2055例.男女性别比为8.5:1;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的青壮年,占87.8%,平均年龄(33.2±10.1)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54.8%;流动和暂住人口占86.2%;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占93.8%,其中同性性接触传播的感染比重逐年上升(P<0.000 1),且在2014年同性性传播比例首次超过异性性传播比例,达到48.8%.结论 深圳市HIV/AIDS人群以流动和暂住人口占绝大多数,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同性性传播已超过异性性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近期的控制策略为加强对MSM人群和流动人口的防治力度,深入研究和探讨针对MSM人群的综合有效的干预措施,遏制经性途径传播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9—2011年艾滋病流行特点,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2009—2011年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1年深圳市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2982例,其中HIV感染者2139例,AIDS病人843例。男女性别比为4.8:1;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组,占77.7%,平均年龄(32.9~0.6)岁;初中、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人群占68.9%;流动和暂住人口占86.5%;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占76.6%,其中同性性传播的占31.9%,且异性性接触传播和同性性接触传播的感染比重均逐年上升(P〈O.01)。结论深圳市HIV/AIDS人群以流动和暂住人口占绝大多数,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性性传播应给予关注。近期的控制策略为遏制经性途径传播的速度,预防二代传播,加强对男同性恋人群和流动人口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994年—2013年江西省艾滋病病例报告的感染途径及其病例特征,为调整艾滋病防治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病例报告历史卡片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4年—2013年江西省累计报告的5979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74.48%;其次是同性性传播和注射毒品传播,分别占12.73%和9.83%。报告病例的感染途径经历了由注射途径传播为主向性传播为主的转变,且经不同途径感染的病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结论性传播已成为江西省艾滋病报告病例疫情的主要传播途径,且呈逐年增长趋势,经不同途径感染的病例特征不同,应针对性调整艾滋病防治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成都市成华区艾滋病(HIV/AIDS)现状及流行态势,为进一步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2007~2014年全国HIV/AIDS综合信息网络直报中,现住址为成都市成华区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HIV/AIDS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止到2014年,成华区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1 435例,其中,HIV/AIDS期病人571例,死亡134例;男性感染者1 301例,占90.66%;病例以25~44岁的青壮年为主,占全部报告病例的62.58%;经性传播病例累计1 366例,占95.19%;病例发现途径以住院及门诊检测、自愿咨询检测为主;流动人口1 017例,占70.87%.结论 成华区HIV/AIDS疫情逐年上升;男性青壮年为主要感染人群,低年龄段人群比重上升;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比例明显增加;感染者以流动人口为主.应加强对男男同性人群、青年学生及流动人口的宣传干预,以遏制HIV/AIDS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省2012年艾滋病疫情及流行趋势,为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及防治工作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历史卡片下栽”处下载截至2012年底四川省累计报告HIV/AIDS数据库,用Excel软件对疫情数据按现住址、终审日期进行整理并做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年四川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13468例,其中艾滋病患者4902例,死亡报告3252例。主要分布在凉山州、成都市、达州市、资阳市4个市、州,共占全省今年新报告疫情的64.39%。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2.64:1。年龄分布以20~49岁年龄段为主。民族分布以汉族、彝族为主,汉族,占63.12%;彝族占35.46%。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59.82%;其次注射吸毒传播占27.32%;同性传播占10.51%。结论四川省新报告HIV/AIDS及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流行严重。青壮年是主要感染人群,老年感染者占一定比例,且呈上升趋势。男性为主,女性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性传播、注射吸毒为主要传播途径,异性传播、同性传播上升明显,注射吸毒传播出现下降。要遏制艾滋病疫情,应在加强监测检测早发现HIV/AIDS的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创造性的采取综合干预、治疗、关怀措施,减少传播从而减少新发感染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99例HIV感染者及艾滋病初治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资料.HIV感染者及艾滋病初治患者中男∶女为3.7∶1,20 ~ 40岁为主;新增病例中民工占较大比例;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8.4%,其中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婚内性接触感染者均为女性;无症状就诊者占55.8%,肺部感染为最常见临床表现.本地区HIV感染者及艾滋病初治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为主,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外来流动人口成为感染的主要人群及重要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州市番禺区2004-2013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流行特征,提出番禺区艾滋病疫情防控对策。方法对广州市番禺区2004-2013年艾滋病常规和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番禺区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共计601例,其中AIDS病人245例,死亡88例,近年HIV抗体阳性报告数明显增多。年龄以20~49岁为主,占86.02%,50岁以上者占11.15%。男女性别比为3.45∶1。传播途径由注射毒品为主逐渐变为性传播途径为主,总报告病例中性传播途径占78.20%,男男同性传播途径占22.96%。结论艾滋病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经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应进一步扩大艾滋病推荐检测工作,扩大检测覆盖面,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南山区2006年艾滋病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玲荣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2304-2305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流行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6年艾滋病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南山区HIV/AIDS病例37倒,较去年同期(11列)增加236%。病例分布:20—39岁人群占94.6%;男性占70.3%;传播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占54.1%,其次为性传播占35.1%。结论应加大监测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州市天河区1995-2010年艾滋病(AIDS)疫情,探讨防控策略。方法根据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的信息,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天河区的艾滋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天河区199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至2010年底累计共报告HIV感染者223人,AIDS病人110人,死亡17人。近3年报告数增加较快,共报告201例,占总报告数的60.4%;全区21个街道均有HIV/AIDS报告,以棠下街最多,占14.7%(49/333);年龄最小3岁,最大99岁,以青壮年为主,占91.9%;男性251人,女性82人,性别比为3.07:1;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36.3%(121/333),男男同性传播占25.2%(84/333),注射毒品占16.2%(54/333);户籍以广东省为主,占53.5%(178/333)。结论天河区艾滋病报告数近3年呈快速增加,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重庆市1995-2015年HIV感染/AIDS患病(HIV/AIDS)状况及流行特征,以便为重庆市制定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相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的相关资料,对重庆市1995-2015年HIV/AIDS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重庆1995-2015年HIV/AIDS累计报告32 589例,其中男性24 792例(76.07%),男女比例3.18:1.20 ~ 49岁的中青年占大部分(64.84%),≥5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文化程度以初中学历者所占比例最高(35.72%),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构成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职业以农民构成比最高(28.21%),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和同性性传播为主(分别占65.62%和20.55%),且呈上升趋势,而以注射毒品途径感染的构成比则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者被发现途径以检测咨询为主(25.02%).结论 重庆市HIV/AIDS报告疫情和传播途径近20年来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老年人群、高学历者、农民、男男同性人群的报告的比例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1-2010年横县艾滋病检测、监测结果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横县艾滋病检测、监测及流行病学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横县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2 160例,其中艾滋病病人(AIDS)553例,已死亡253例,男女性别比例为3.7∶1;2001-2006年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毒品为主,占65.0%以上;2007-2010年以异性性传播为主,由2007年的45.59%升至2010年的79.57%;90%的感染者文化程度为初中及小学以下;感染者以农民为主占58.69%。结论横县艾滋病流行态势由传入期进入播散期,AIDS流行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蔓延,其传播途径主要经性接触传播。预计今后重点人群中HIV感染者将大幅度增长,需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明许昌市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许昌市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1995~2009年期间报告的实验室确认病例,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SPSS13.0进行统计。结果许昌市1995年报告首例HIV感染者,截至2009年底共报告HIV/AIDS 1 090例。8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禹州市疫情报告数为527例,占全市总报告数的48.35%。男女性别比为1.39:1。以25~54岁青壮年为主,占77.80%。农民887例,占总病例的为81.38%。感染途径2004年前以采供血为主,2005年以后以性传播为主。结论许昌市艾滋病疫情处于HIV/AIDS低流行期与局部地区特定人群集中流行并存的局面,感染途径从采供血为主转变为性传播为主,部分病例到了发病死亡高峰,抗病毒治疗减缓了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鹤山市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流行特征,为我市制订有效的 HIV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鹤山市人民医院2005至2013年间HIV抗体初筛阳性并送检艾滋病确诊实验室确诊为 HIV感染病例的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至2013年共发现HIV感染病例103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33例,男女性别比为2.12∶1,≥50岁病例所占比例由2009年始逐年升高;文化程度以初中、小学及文盲为主,占79.61%;职业以工厂务工人员为主,占45.63%,其次为农民,占19.42%;户籍分布以省外流动人口为主,占58.25%,本地户籍占35.92%;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76.70%;病例发现途径以住院病例为主,占53.41%,门诊病例主要就诊于普通门诊,占21.36%。结论:我市艾滋病的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感染人群虽以青壮年为主,但近几年HIV感染有向年龄两极发展的趋势。 HIV 感染途径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其他途径并存。我市应合理整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改进VCT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我市艾滋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南宁口岸出入境各种人群中HIV感染的分布情况 ,为在口岸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宁口岸 1988~ 2 0 0 1年的HIV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检测各类出入境人员 736 96人次 ,检出HIV感染者 18例 ,检出率 2 4 4 万 ;2 0 0 1年检出人数最多 ,感染率为 8 5 5 万。性别分布 ,男性 16例 ,占检出总数的 88 89% ;女性 2例 ,占检出总数的 11 11%。年龄分布 ,2 0至 2 9的年龄组的感染人数最多 ,占 5 0 0 0 % ;其次是 30至 39年龄组 ,占 33 33%。感染人群以涉外婚检为主 ,占 33 33% ;其次是外籍留学生 ,占 2 7 78%。外籍人员 (含港澳台 )感染者较中国大陆高 ,占 5 5 5 6 %。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 ,占 72 2 2 % ;其次是静脉吸毒 ,占 2 2 2 2 %。结论 :出入境人员HIV的感染呈增长趋势 ,应加强对他们的监测 ,防止HIV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6.
2000-2009年北流市艾滋病监测结果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沛 《医学动物防制》2010,(10):889-891
目的分析2000-2009年北流市艾滋病监测结果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北流市艾滋病监测及流行病学管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9年北流市累计报告艾滋病毒(HIV)感染者15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AIDS)63例,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6∶1;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毒品和性接触感染为主,分别占0.7%和72.54%。49.67%的感染者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其中94.77%为常住人口,以性接触途径感染为主,占72.54%,部分是HIV抗体阳性配偶或性伴侣间感染,占11.76%。2000-2009年共完成重点人群监测166 780人,检出HIV抗体阳性148例,阳性率为0.09%。结论北流市艾滋病流行态势由传入期进入播散期,AIDS流行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蔓延,并已造成家庭内传播。预计今后重点人群中HIV感染者将大幅度增长,需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998~2010年永胜县艾滋病疫情变化趋势。方法对1998~2010年报告的永胜县辖区的HIV/AIDS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永胜县1998~2010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109例,其中HIV感染者96例,AIDS患者13例。109例中男77例,占70.64%,女32例,占29.36%。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2006年以后,经性传播的病例数明显增加,经静脉吸毒传播而感染的比例明显下降。结论永胜县艾滋病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已处于控制艾滋病流行和蔓延的关键时期,必须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开阳县2003-2016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对开阳县2003-2016年报告的HIV感染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开阳县2003-2016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21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53.09/10万,死亡率0.62/10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2.61∶1;病例主要集中在19~43岁组,占总数的63.85%,其次是46~68岁组,占总数的32.39%;全县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主要以城关镇高发;职业以农民为主,占38.50%,其次是家务及待业,占37.09%;文化程度主要以初中、小学为主,占70.89%;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占44.60%;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2.49%;接触史以异性性接触为主,占84.98%,其次是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占11.27%。结论开阳县HIV感染者疫情呈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严峻。应加强HIV感染者病例管理,加大监测与检测力度,加强高危人群的宣教和干预措施等综合性防控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00-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群艾滋病的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艾滋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自2000年3月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截止2012年底发现艾滋病患者及HIV感染者计103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2例,HIV感染者71例.发病、感染者年龄主要在21~50岁,占83.5%;职业以家政、待业、民工、工人为主,占61.2%;男71例,女32例,男女比2.22∶1;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共85例,占总发病82.5%,其中异性传播65例(占76.5%),其次为男男性行为(MSM)传播20例(占23.5%);2010-2012年发现病例数65例,占总数63.1%,其中MSM人群发现20例,占3年总发病数的30.8%,占2000-2012年MSM总发病数的100%.结论 艾滋病流行形势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播散,重点控制艾滋病的性传播途径,加大对暗娼及MSM人群的干预力度,并进一步扩大检测覆盖面,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干预,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0年艾滋病病毒-1型(HIV-1)毒株亚型在深圳市的流行情况,为预防和控制HIV在本市的流行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收集2010年深圳市HIV-1确认为阳性的样本150例,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对该样本膜蛋白基因(env基因)和核心蛋白(gag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共有128份样本获得分型结果,其中CRF01_AE重组株占63.3%(81/128),B’亚型占14.1%(18/128),CRF07_BC重组株占13.3%(17/128),CRF08_BC重组株占7.0%(9/128),C亚型占0.8%(1/128),A1亚型占1.6%(2/128);CRF01_AE重组株以吸毒传播、异性性传播和同性性传播为主,分别占其感染人群的23.5%、45.7%和30.9%,CRF07_BC、CRF08_BC重组株以异性性传播和同性性传播为主,分别占各感染人群的41.2%、58.8%和66.7%、33.3%%,B’亚型主要分布在性传播、献/输血和母婴传播人群。本文首次在吸毒人群中发现A1亚型。结论 2010年深圳市的HIV-1是以CRF01_AE重组株、B’亚型、CRF07_BC和CRF08_BC重组株为主要流行毒株,也存在A1和C亚型;CRF01_AE重组株是各传播途径人群中的主要流行株,并且CRF01_AE重组株在各人群中所占的比例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