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波杀菌机理研究:微波照射与水浴加热杀菌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微波照射与水浴加热对白色葡萄球菌与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悬液在作用相同时间升高到相同温度条件下,杀灭率差别显著。此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杀菌除热效应外,当还有非热效应。  相似文献   

2.
经试验比较,同样作用5~15分钟,微波照射对干燥状态白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38.29%~88.93%)明显高于只用干热处理者(14.32%~51.51%).此结果再次表明,微波杀菌除热效应外,尚有非热效应.  相似文献   

3.
微波场对微生物DNA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波场对微生物DNA的作用,了解微波杀菌机理。方法用免疫电泳法和基因扩增法对经微波照射处理悬液内指标菌DNA进行检测,观察其损伤情况,并与普通煮沸加热法作平行比较。结果经微波加热沸腾和非沸腾状态处理的微生物,总DNA条带出现弥散或缺失。微波场铜网屏蔽和煮沸加热处理的微生物,总DNA条带无缺失现象。微波场照射处理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和大肠杆菌,在温度升至72℃时,非连续处理后DNA条带无损伤现象;在温度上升到85℃时,非连续处理后DNA条带明显减弱。结论微波场对微生物DNA有损伤作用,温度升高或作用时间延长微波对微生物DNA的破坏作用增加,提示微波场对微生物的作用存在非热效应,也存在热效应。  相似文献   

4.
微波杀菌机理研究:对细菌通透性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表明,经微波照射的白色葡萄球菌,其260nm波长紫外线吸收物漏出量显著高于同温度水浴加热组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DPA的漏出亦呈同样结果。此外,微波照射对氯化钠耐受性的影响亦高于水浴加热。上述结果说明,微波杀菌除热效应外,还有非热效应。  相似文献   

5.
微波杀菌作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微波对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已早为人知。其杀菌机理,有主张热效应说者〔1~3〕,亦有提出综合效应说者〔4~7〕。虽然在杀菌机理方面尚有争议,但关于其良好的杀菌作用却经多方实验证明,众说一致。近年不断发表有关微波在消毒与灭菌方面实用研究的报告,现将所...  相似文献   

6.
微波组织凝固对肿瘤的杀伤及免疫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微波组织凝固 (microwavetissuecoagulation ,MTC)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癌手段 ,因其具有热效率高、凝固范围可靠、疗效确实、副作用小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青睐和推崇 ,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疗效不断提高。此外 ,随着研究的深入 ,MTC治癌的机制也有了新的进展。1 微波热效应与肿瘤组织凝固1.1 微波热效应的机制及影响因素微波对生物组织的加热作用 ,主要基于两个方面 :一是极性分子 (偶极子 )的介质损耗。生物组织主要由水和蛋白质等极性分子组成 ,在微波电场力矩的作用下 ,极性分子沿着外电场的…  相似文献   

7.
<正> 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莱顿瓶放电,让放电产生的快速交变电流通过一根导线,产生了赫兹波,这实质是一种分米波频段的电磁波辐射,从而开创了现代微波技术的起点。本世纪30年代发明了连续波发生器和空腔谐振器等,微波技术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美国和苏联工作者分别提出了微波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学说。目前临床上主要是利用热效应诊治疾病。一微波的物理特性及生物学特性通常称频率300—300,000MH_2,波长1mm-1m 范围的高频电磁波为微波。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频率为2450MH_2。Petersen谓微波每个光子能量在10~(-3)ev 以下,不能产生电离作用。它具有某些类似光学性质的特  相似文献   

8.
微波的杀菌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由于微波具有良好的杀菌效能,作用快速,处理后不遗留有害物质等优点,因而在半个世纪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将微波应用于消毒。近年来,对其研究与应用日益增多,并逐渐由食品工业扩展到医疗卫生用品。可以认为,它已在卫生防疫及医院消毒中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对微波的杀菌机理迄今仍存在不同的解释。为便于进一步对微波杀菌机理的研讨,现将收集到的有关报告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微波与化合物协同对细菌芽胞杀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不同化合物对微波杀灭细菌芽胞的协同效果相异,对不同细菌芽胞的杀灭效果亦不尽一致。其杀菌效果随作用时间延长,微波输出功率增大而上升。并且,其杀菌效果明显优于化合物加热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微波灭菌柜对废弃物消毒效果影响的因素。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某微波灭菌柜杀菌影响因素进行观察。结果细菌芽孢染菌载体放置时间不影响微波杀菌效果。微波灭菌柜内物品装载量增加,杀菌效果也增加。微波灭菌柜开机运行时间延长可增强消毒效果。结论微波灭菌柜物品装载量和开机运行时间对消毒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波被服消毒机杀菌效果及消毒相关性能。方法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仪器检测法对微波消毒机杀菌效果及物理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微波消毒机输出功率30kW、内置2.5kg棉制品负载条件下,照射1个工作周期(12min),双层被褥中央的中心点和两边共3点平均温度分别为118.2℃、122.5℃、125.5℃。微波消毒机在工作期间,其外表面各处的微波漏能为0.00~0.01mW/cm2。将菌片置于双层被褥中央的中心点和两边共3点启动微波消毒机照射12min,对载体上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均>3.00。对30件被褥现场试验表明,微波消毒机照射1个工作周期对被褥表面的自然菌杀灭对数值均>1.00。结论该微波消毒机对包裹在被褥中心的人工污染细菌和被褥表面自然菌均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微波照射期间环境中漏能泄出量符合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微波产生的热效应能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增生、产生栓塞,并可诱发动物蛋白变性凝固。因此利用微波产生的热效应使病变组织凝固或气化,可治疗消化道出血、息肉和肿瘤。我院从1986年11月至1987年6月应用内窥镜-  相似文献   

13.
B超引导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治疗是经皮导入肿瘤中直接凝固,产生的热效应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还能增强化疗、放疗的抗肿瘤效应和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微波的非热效应,也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效应。我科于2005-06~2006-11使用WZR-2G2A微波刀经皮肝穿刺固化治疗肝癌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本组男46例,女6例;年龄36~74(平均46.5)岁,均经B超、CT、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原发性肝癌。1.2材料采用美国Acuson128xp/4及HDI5000型彩超仪,配有相应穿刺导向器。微波仪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10~80W,配有2~4路20G热电偶测温针及…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实验室内测定了微波对熟盐水鸭的保鲜作用。测试的熟盐水鸭装于聚丙烯-聚酯复合薄膜袋内。微波炉频率为2450MHz。样品经微波处理后立即封口,恒温保存,定期检测细菌含量。试验中使用了两种功率处理,一为650W,一为2000W。经照射不同时间杀菌  相似文献   

15.
微波对医用矿物油类物质灭菌效果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载体定性杀菌试验方法,观察了微波灭菌器对液体石蜡油和凡士林油膏及油纱条的杀菌效果。结果,液体石蜡油和凡士林油膏经650 W微波灭菌器照射20 min和25 min,可全部杀灭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分别照射25 min和30 min,可全部杀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微波对凡士林油纱条照射50 min,仍不能全部杀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微波照射对液体石蜡油和凡士林油膏可达到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法观察了微波对化验单的杀菌效果。结果,将菌片放于单层干布袋和保鲜膜袋内,炉内放置一烧杯水(50~60ml),用675W微波照射5min,干布袋和保鲜膜袋装的杀菌效果与双层湿布袋装基本一致;用675W微波照射8min,对前两种包装内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的平均杀灭率为99.73%~99.89%(对干布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为100%),而双层湿布包内的3种菌杀灭率均达到100%。用675W微波照射5min,对干布袋和保鲜膜袋内化验单上自然菌的杀灭率达到100%。菌片经过4℃冰箱保存24h对微波杀菌效果无影响。结果说明,微波对化验单消毒可采用干布袋包装或保鲜膜袋包装。  相似文献   

17.
微波与苯扎溴铵复方消毒剂协同杀菌影响因素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作者采用正交设计安排试验 ,观察了微波与苯扎溴铵复方消毒剂协同杀菌的影响因素。经载体定量杀菌试验表明 ,6 50W、 2 4 50MHz微波与 50ml含 0 2 %苯扎溴铵的碳酸盐溶液协同作用 3min ,对放于装有外科器械之塑料盒内的不锈钢片表面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率达 10 0 %。在试验范围内 ,杀菌效果受作用时间影响显著 ,受盒内外科器械量影响接近显著 ,受菌片上小牛血清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鼻炎微波治疗的疗效。方法 使用EBC-Ⅳ型微波综合治疗仪治疗1639例慢性鼻炎患者,其中单纯性鼻炎623例,肥厚性鼻炎1016例,输出功率为40W左右,治疗时间120s,将微波辐射探头紧贴/插入肿,肥大的下鼻甲组织/内,然后用脚踏开关控制输出微波时间,使微波辐射探头周围组织凝固变白,并有一定的治疗深度,不断转换治疗部位,使肿/肥大之下鼻甲不断缩小至正常。结果 单纯性鼻炎治愈586例(占据94.06%),肥厚性鼻炎937例(占92.24%),单纯性鼻炎好转37例(占5.94%),肥厚性鼻炎好转79例占(占7.76%)。结论 微波治疗不同于电凝,冷冻和激光治疗,微波治疗作用主要是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有效控制微波剂量,适当的治疗广度与深度是微波治疗疗效好坏的关键。特征:损伤部位边界清楚,无焦痂,也无即刻反应。只要在辐射场中,同一组织损伤几乎是一致的,而后三者对组织有一个热和冷的传导过程,导致组织近治疗部位损伤重远侧轻。故微波治疗鼻炎的疗效优于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19.
医疗垃圾微波处理设备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波照射对医疗垃圾中污染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对微波照射吸湿性医疗废物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以10.8kW微波处理设备一次照射20kg医疗垃圾,作用5min,对置于垃圾上下层菌片上大肠杆菌杀灭率均达到100%;对菌片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率为99.94%,每次杀灭率均达到99.9%以上。结论微波照射对吸湿性医疗垃圾中污染微生物具有较强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近年来微波治疗技术和微波物理学治疗效应的研究进展颇多。微波产生的热效应,经络疏通和穴位刺激作用,微波辐射效应及其热凝固效应使之广泛应用于许多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1994-01/2004-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微波,治疗”,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选择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标准:①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试验包含平行对照组,该组未用微波进行治疗性干预。③治疗组用微波进行治疗性干预。排除标准:①未设随机对照组。②病变的急性期与慢性期并存。③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干预方法存在两种以上差异。资料提炼:共收集38篇关于微波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25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3篇试验中,11篇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2篇为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25个试验包括3586例患者,分别对应用微波治疗与相应的对照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①非致热性低强度微波辐射具有杀菌和促进组织修复作用。②利用温热效应的非介入性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较好。③热凝固效应可用于体内肿瘤的切除,是目前微创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