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抗精神病药物与体重增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抗精神病药物常引起体重增加和肥胖 ,尤其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这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与不同受体的亲和性有关 ,同时体内内分泌代谢可能也参与其中。现对抗精神病药物与体重增加的关系、可能的机制及防治对策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综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除了治疗精神分裂症外,还用于治疗心境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强迫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精神障碍.研究较多的不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及血脂、血糖、催乳素水平升高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药物作用和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对近年来文献中报道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以齐拉西酮、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奎硫平、洛沙平等为代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先后被研制并用于临床。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齐拉西酮由于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安全性均高,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程治疗,可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应用;氯氮平因其有粒细胞减少症,需经常作血细胞计数监测而成为二线药物。低剂量的洛沙平可作为一线抗精神病药使用。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阴性症状,认知功能障碍、敌意和情感症状的疗效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预防复发及难治性患者均有一定疗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较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减少了EPS及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缺点: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最初阶段或急性激越状态,不如经典抗精神病药物起效快;缺乏长效制剂及短作用的肌注制剂;如奥氮平等因引起肥胖有不同程度的体质量增加。低剂量洛沙平更具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特点,大剂量使用时仍有EPS不良反应出现。  相似文献   

4.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作用,检索国外有关文献中临床试验的数据,比较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之间,及各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之间不良作用的差异.非典型药物致锥体外系综合症(EPS)、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发生率均低于典型药物;一般非典型药物血中催乳激素增高低于典型药物.其他不良作用的发生率可能与典型药物相同.非典型药物引起患者体重增加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非典型药物之间,不良作用发生的类型、严重程度均有差异,临床医生选择用药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5.
李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56-2457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对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分别于入院时、3个月和1年后测量体重,并计算Quetelet指数.结果: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患者体重明显增加、Quetelet指数升高(P<0.05);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体重增加.结论:体重增加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期间做好心理及饮食护理,注意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6.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在临床疗效、安全性、耐受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本文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舍吲哚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运用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的方式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总结。结果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被广泛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虽然对双相情感障碍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仍然缺乏对药物的有效研究,因此,无法替代标准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引起体重增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所致的体重增加不良反应.方法:根据关键词检索出1993~2009年的文献,根据入选排除标准入选合格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以体重增加≥7%以RR作为效应指标进行系统评价,与对照组相比较,不同试验药物发生体重增加的风险不同,布南色林最低,奥氮平最高.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伊潘立酮...  相似文献   

9.
《家庭药师》2009,(8):7-7
据英国路透社2009年4月21日报道。阿尔茨海默病病人服用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也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后,会出现体重增加、血脂紊乱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3年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应用状况和变化趋势。方法以2013年收治的2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病历作为研究对象,拟定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疾病临床特点与药物使用情况等资料。结果2013年中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片剂依次为喹硫平片179136粒、舒必利片92948粒、氯氮平片69160粒、奋乃静片59069粒、利培酮片48489粒、氟哌啶醇片11295粒;注射类药物为氟哌啶醇注射液347支、舒必利注射液154支。患者治疗期间应用最多的是喹硫平片,对比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显著差异,可见随着药物治疗的发展,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有朝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发展的趋势。同时,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单一使用剂量逐步加大,远大于药物联用时的剂量,差异显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片的使用剂量排列第三,因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时易发生不良反应,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结论2013年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逐步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转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喹硫平片的使用量相对较大,在日后仍旧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