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AF(atlasfixation)系统是最近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椎弓根螺钉技术在有关生物力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由国内邹德威等人[1]研制并应用临床的新型脊椎短节段后路内固定系统。主要用于脊椎胸腰段及腰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作者从1997年2月至1998...  相似文献   

2.
齐天军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669-3670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的方法恢复脊椎压缩性骨折后椎体的高度,能够减少病残率。方法 25例脊椎胸腰段骨折脱位病人中,全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均在医护人员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随访25例,时间6-12月,对方案实施之前2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保守治疗患者调查回访,约80%患者有腰背痛,约85%压缩椎体高度不能完全恢复。回访采用UPASS脊椎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25例,1例内固定棒脱出,其余固定位置正确、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无明显腰背痛症状,治愈率>96%。结论脊椎骨折患者在手术复位固定的基础上,通过早期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能早日完全康复;术中神经松解能够有效恢复损伤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脊椎脱位是指脊柱的椎体与椎体之间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分离或错位。颈椎的上、下小关节面都接近水平位,活动范围最广,所以颈椎脱位占脊椎脱位的首位。在临床实践中,颈椎脱位多见于前脱位和旋转脱位,也有侧脱位,少有后脱位,且常见于第5~7颈椎[1-2]。本人曾治疗1例第3~4颈椎后脱位病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王某,男,63岁,农民,因下楼梯不慎致颈部外伤伴头颈部活动受限半天入院。查体:血压  相似文献   

4.
佚名  叔其 《健康文摘》2006,(1):47-47
不健康的脊椎有很多种表现。虽然脊椎矫正医生需要凭借多年的训练和老练的分析技术经验才能发现脊椎半脱位,但你仍可通过以下一些简单的检查对照,判断你的脊椎是否健康。  相似文献   

5.
张艳丽 《现代养生》2014,(10):138-138
笔者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就脊柱脊髓损伤、脊椎骨折、脱位等病情进行及时必要的合理救护,可以避免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从而降低脊柱脊髓损伤的程度,等同于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争取了第一治疗效果。本文对脊柱损伤患者的急救和科学的护理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刘云  李晶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1):176-178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节段数日的多少对严重的胸、腰椎脱位-骨折复位程度和维持稳定性能力的影响,以确定对这类损伤治疗时合理的固定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严重的胸、腰椎脱位-骨折患者的治疗结果,其中12例用4枚椎弓根螺钉(2椎体植钉)固定,11例用6枚螺钉(3椎体植钉),22例用8~9枚螺钉(4~5椎体植钉)固定.比较4枚螺钉固定和6~9枚螺钉固定方法在复位程度和中、远期维持脊椎稳定能力的差别. 结果 12例用传统的方法即4椎弓根枚螺钉固定的患者脱位均未纠正,术后随访5月~2年发现内固定均断裂松动及后凸畸形,并且有2例出现侧方脱位加重.而用改进的方法即6~9枚椎弓根枚螺钉复位固定的33例患者不论足前后脱位还足侧方脱位均达到完全纠正,随访2~5年见3例内固定物断裂,复位无丢失,无后凸畸形. 结论 对严重的胸腰椎脱位-骨折患者应采用6~9枚椎弓根螺钉复位同定,以增强复位能力和维持脊柱稳定性的能力从而确保恢复脊柱的正常排列和牢固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及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依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脱位者15例,三部分骨折脱位者29例,四部分骨折脱位者21例;T型钢板固定54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1例,术后及早功能锻炼。结果T型钢板固定54例,随访时间1.0~5.0年,平均2.5年,采用黄公怡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二部分骨折脱位优良率100%;三部分骨折脱位优良率79%、肱骨头坏死率25%;四部分骨折脱位优良率60%、肱骨头坏死率53%。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1例,随访0.5~5.0年,平均1.5年。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SSMH)评估,结果平均25.6分,27分以上1例,24~27分8例,18~23分2例,<18分0例,优良率达82%;11例患者疼痛方面平均得分9.0分、功能方面平均为8.2分、肌力和运动方面平均为7.5分。结论T型钢板用于二部分骨折脱位可获得满意疗效,对于三、四部分骨折脱位满意率低,肱骨头坏死率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尤其是三、四部分骨折脱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低截瘫患者足下垂发生的方法。方法选择脊椎骨折、脱位导致截瘫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防足下垂护垫配合肢体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木箱置床尾配合肢体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足下垂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足下垂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防足下垂护垫可以预防截瘫患者足下垂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脊椎骨折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脊椎椎体节之间连续性、稳定性完全或不完全性中断。多为车祸伤、坠落伤及重物砸伤等引起,临床上轻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行走活动困难或障碍,重者可致截瘫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所以对脊椎骨折患者进行术前术后防治并发症的护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的DR片,分析其X射线征象。结果 男3例,女1例,年龄26~38岁。不伴腕关节骨折的单纯月骨周围脱位2例,1例伴桡骨茎突骨折,1例伴桡骨茎突骨折、尺骨茎突骨折、舟骨骨折及三角骨撕脱骨折。结论 熟悉腕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解剖,掌握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特点,作出正确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及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依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脱位者15例,三部分骨折脱位者29例,四部分骨折脱位者21例;T型钢板固定54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1例,术后及早功能锻炼。结果T型钢板固定54例,随访时间1.0-5.0年,平均2.5年,采用黄公怡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二部分骨折脱位优良率100%;三部分骨折脱位优良率79%、肱骨头坏死率25%;四部分骨折脱位优良率60%、肱骨头坏死率53%。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1例,随访0.5~5.0年,平均1.5年。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SSMH)评估,结果平均25.6分,27分以上1例,24~27分8例,18~23分2例,〈18分0例,优良率达82%;11例患者疼痛方面平均得分9.0分、功能方面平均为8.2分、肌力和运动方面平均为7.5分。结论T型钢板用于二部分骨折脱位可获得满意疗效。对于三、四部分骨折脱位满意率低,肱骨头坏死率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尤其是三、四部分骨折脱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在工伤、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中,脊柱常可受到暴力作用,发生骨折和脱位。脊柱骨折、脱位与身体其他部位发生骨折、脱位不同,它是人体的“大梁”,椎管内有功能重要却又十分娇嫩的脊髓和神经。一旦受伤脊髓和神经失去保护便可能受到错位椎骨或碎骨片的压迫,引起功能障碍,发生不同程度的瘫痪。  相似文献   

13.
病历介绍男,27岁。诊断右股骨头骨折,游离骨片,髋后脱位。脊椎麻醉下切开复位游离骨片取出术。术前肌注鲁米那0.1克,阿托品0.5毫克。血压120/80毫米汞柱,脉搏92次/分。右侧卧位,腰3~4间隙穿刺,操作顺利,脑脊液流出通畅,没有混血。缓慢(13秒)注入1∶1∶1溶液3毫升(内含丁卡因7毫克,麻黄素30毫  相似文献   

14.
骨折脱位整复器的研制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的骨折脱位整复器,适用于四肢或脊柱骨折脱位的整复。它集石膏床与多种单一功能的肢体整复器之功能于一体,提高了复位固定的质量及延长骨折脱位后手术疗法的时限。该器械设计新颖,整复方法完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同力学实验结果、整复、骨折愈合和临床统计相一致,达到比较好的临床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数字化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以下简称DR)提高对肘关节外伤性骨折、脱位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68例肘关节外伤性骨折、脱位病人的DR平片。结果:肘关节骨折246例(91.80%)、肘关节脱位22例(8.20%)。肘关节周围软组织异常征象出现率为100.0%。结论:DR摄像可通过观察肘关节周围软组织征象的变化,来诊断骨折、脱位,对于避免肘关节细微骨折的漏诊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前路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Ⅱ型骨折12例,Ⅲ型骨折5例,伴寰枢关节前脱位。均行经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结果寰枢关节及骨折复位满意,动力位X线片显示无寰枢椎不稳。16例均达到齿状突骨性愈合,1例不愈合行二期寰枢关节融合。结论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救治方法与效果。方法通过183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急救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通过有效、正确的急救处理措施,控制了并发症及继发损伤的发生。结论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救治中必须重视每一个救治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下颈椎骨折脱位疾病的患者,在接受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择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患有下颈椎骨折脱位疾病并在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的46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采用常规骨折手术护理模式的46例患有下颈椎骨折脱位疾病的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对下颈椎骨折脱位疾病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在骨折疾病的围手术期治疗阶段出现的不良反应、骨折手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和颈椎生理功能术后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下颈椎骨折脱位疾病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疾病的围手术期治疗阶段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手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和颈椎生理功能术后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下颈椎骨折脱位疾病的患者在接受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吴幼香 《现代保健》2009,(29):100-101
颈椎骨折伴脱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颈椎解剖学的特殊性,枢椎与环椎不易发生压缩性骨折,但易发生环椎骨环断裂、枢椎齿状突骨折或脱位,其他颈椎易发生脱位或交错。由于骨折碎片、断裂的韧带、椎体或附件的移位而挤入椎管,可导致颈椎全部或部分被撕裂或切断。也有由于硬膜外或实质的血肿,使颈椎受压,形成损伤平面以下的截瘫,在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病例中,视损伤轻重或颈椎损害程度小而预后不同,严重者甚至立即死亡。  相似文献   

20.
何谨  贺兰  丁元放 《工企医刊》2001,14(6):36-37
牙脱位及牙槽突骨折在口腔颌面外伤中较常见。笔者自1993年来,对36例脱位牙采用固定矫治装置固定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用固定矫治装置治疗36例前牙外伤脱位或脱位伴牙槽突骨折患者,其中男23例,女13例,成人12例,青少年24例,单个牙脱位22例,多个牙脱位伴牙槽突骨折14例,多个牙最多为4枚前牙。 1.2 方法 (1)检查复位:术前常规摄片,检查患者是否属于上前牙脱位,或伴有牙槽突骨折,X光片显示无牙槽突较大破坏,全脱位的年青恒牙可进行再植,脱落牙按常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