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病人化疗周期长,消耗大。后期病人一般病情较重,输液量大且时间长。外周静脉因化疗药物、高渗透性药物的刺激,导致脆性增加,循环差,易造成重复穿刺、外渗等。随着静脉留置针技术的开展,减轻了肿瘤病人因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了静脉;减轻了护理人员因反复穿刺所致的无效工作量;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我科自2000年1月开展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英简称:PICC)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是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人,沿血管走向最终到达上腔静脉,头端送达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近年来PICC置管术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3.
对1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断裂移位至心腔和肺动脉内的患者行双侧股静脉穿刺,置入5F-PIG导管及导丝,先将PICC的一端拉入下腔静脉内,再置入鹅颈套圈套取PICC,自血管鞘拉出体外.PICC成功取出,穿刺点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临床上广泛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制品、血标本采集、静脉高营养,肿瘤病人的周期性化疗以及老年病人与新生儿患者.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许多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和刺激性,而且患者需要多次化疗.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适用于长时间静脉滴注抗生素、刺激性药物和化疗药物,控制疼痛,完全胃肠外营养,病情不稳定需要随时用药的病人,其优点是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及难度,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并发症相对其他中心静脉置管少,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理想通道.本科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行PICC术的213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制定的护理流程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将导管送入上腔静脉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技术。临床上广泛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制品、血标本采集、静脉高营养及化疗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临床观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头皮针在静脉输液中穿刺换针总频次及并发症。方法 240例患考,随机分甲组和乙组,甲组用头皮钢针,乙组用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结果 甲组120例病人共穿刺688次,平均每人穿刺5次;乙组120例共穿刺128次,多数病人穿刺一针。静脉炎:甲组有67例(55.8%),乙组有11例(0.9%),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外周静脉炎,甲组静脉炎明显高于乙组(P=0.001)。结论 甲组病人穿刺换针频次明显多于乙组,静脉炎发生率也高于乙组(多与针头和药物刺激有关)。乙组病人输液时活动方便,导管保留时间长,明显优于甲组。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PICC于198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在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9.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普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y inserted central cathcte,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它简化了中心静脉的穿刺过程,降低了中心静脉的穿刺风险和感染机率,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无需麻醉、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并可由护士独立操作完成等优点,广泛在临床中应用.普外科危重患者多,大手术多,临床补液量大,部分患者术后需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穿刺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与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比较,PICC安全、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可有护士操作,在直视血管下穿刺,避免了盲穿引起的血胸、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经患者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将PICC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大剂量化疗.结果 108例患者中102例一次穿刺成功,6例第二次穿刺成功.导管留置时间58~192d,化疗过程中共发生静脉炎4例,无1例出现渗漏性损伤.结论化疗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患者痛苦,而护患双方的共同参与才是PICC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杨凤妹 《右江医学》2006,34(1):108-108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还可用于NICU的患者[1]。PICC有许多优点,近年来,经临床护理和观察研究,发现PICC可以作为连续外周静脉穿刺的第一选择置管[2]。操作简便,不良反应低,患者易于接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54例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9例。年龄36~78岁,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或两者以上同时合并发生,恶性肿瘤占9例。2.操作方法①选用美国B-D公司PICC穿刺包一套,…  相似文献   

13.
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周中心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其材质大多为硅胶,柔软、有弹性,且与组织相容性好,对血管刺激性小.  相似文献   

14.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其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一种导管置入术。PICC作为血管通道之一,以其痛苦小、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广泛用于临床,随着导管留置时间延长,以导管静脉血栓、导管异位、导管阻塞、导管断裂等并发症曾有了报道。据报道,PICC导管断裂的发生率为0.67%~3.5%[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收住NICU的78例极低体重儿随机分为置入PICC导管49例(PICC组)及行外周静脉穿刺留置外周静脉导管29例(PIV组),统计两组患儿需输液天数、静脉穿刺次数、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局部、全身感染及静脉炎发生率,观察导管并发症:如堵管、渗漏、移位。结果PICC组与PIV组基本情况、需输液天数差异无显著性,而静脉穿刺次数差异有显著性,脑室内出血两组尽管无统计学差异,但PIV组发病率较高,病情相对较重。两组全身感染率、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IV组局部感染率高,PICC组无局部感染者。PICC组49例因堵管拔管3例,静脉炎、导管破裂拔管4例,死亡2例,81.63%按计划拔管。结论PICC为极低体重儿建立了通畅的静脉通道,减少了过多的疼痛刺激和护理操作,保证了生理稳定,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减少,而感染无增加,并发症少,临床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不同穿刺部位置入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PICC指征的9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经肘部静脉穿刺置入PICC,观察组经腋静脉穿刺置入PICC,其余护理方法相同.比较2组的穿刺时间、送管时间、导管尖端正位率、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时间(1229.16±209.63)s,送管时间(51.35±126.38)s,导管尖端正位率86.67%,留置时间(24.16±11.81)d,PICC堵管7例,导管尖端培养阳性率12.00%,脱管1例;对照组的穿刺时间(1447.31±426.70)s,送管时间(95.71±115.41)s,导管尖端正位率86.67%,留置时间(23.76±15.41)d,静脉炎3例,PICC堵管8例,导管尖端培养阳性率21.74%.观察组的穿刺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2组送管时间、导管尖端正位率、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除肘部静脉外,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将腋静脉作为PICC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用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技术对其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恶性肿瘤实施PICC的15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0例患者在其肘部静脉处实施盲穿法将PICC导管置入;治疗组80例患者在贵要静脉处进行穿刺,通过超声的引导将PICC导管置入。观察两组患者置入PICC导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置入PICC导管其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1%,(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应用超声引导,可使患者置入PICC导管后静脉血栓形成减低,临床应用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方法 108例肿瘤患者采用两种化疗路径,PICC组(A组)54例和一般周围静脉留置针组(B组)54例,分别观察两组留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ICC组无一例出现静脉炎及导管堵塞,留置时间长,对照组9例出现静脉炎,6例发生导管堵塞,留置时间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组穿刺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是肿瘤患者长期化疗首选静脉输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3):232-233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有传统置管和超声引导下置管2种方法.本观察比较了2种置管方法的导管异位、穿刺成功率、置管后1周及1个月发生静脉炎、患者舒适度方面的差异.1临床资料1.1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行PICC置管的癌症患者140例.按照置入PICC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  相似文献   

20.
肿瘤患者PICC用尿激酶疏通2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晓林 《重庆医学》2008,37(21):2503-2504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穿刺技术易掌握等特点[1].该技术已运用于临床,特别是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已经广泛应用.导管留置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除感染外,则为导管堵塞.为了减少再次插管的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本科对20例PICC导管堵塞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