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韩娟 《国际呼吸杂志》2016,(18):1399-1402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2例,分为常频机械通气组(n =41)和高频震荡通气组(n =41)。常频机械通气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高频震荡通气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治愈率、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PaCO 2、PaO 2、吸入氧浓度和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治疗后1、6、12、24 h高频震荡通气组 PaO 2明显高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 值均<0.05),PaCO 2、吸入氧浓度和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 值均<0.05);高频震荡通气组住院时间、上机时间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频机械通气组(P 值均<0.05);2组患儿最主要的并发症为新生儿硬肿症和肺炎,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能明显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 CMV)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MAS患儿随机分为CMV组与HFOV组各30例,动态监测两组患儿48 h 内的pH 值、氧气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等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结果两组患儿上机前(0 h)的pH 值、PaO2、PaCO2、FiO2、OI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上机后在2、12、24、48 h 时间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两组患儿在平均上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97,P =0.002);两组患儿上机后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043,P =0.044);两组患儿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 =0.038)。结论 HFOV 治疗重症MAS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黄石市中心医院2010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上机前均常规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2、24、48 h 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平均动脉压(MAP)、氧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 O2)。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455,P=0.324)。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p H值、Pa O2、Pa CO2及治疗12 h Pa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24、48 h p H值、Pa O2高于对照组,治疗24、48 h 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MAP、OI、Fi O2和治疗12、24 h OI及治疗12 h 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24、48 h Fi O2低于对照组,治疗48 h OI低于对照组,治疗24、48 h 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儿100例,随机分为高频振荡通气组(A组)和常频通气组(B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A组患儿行高频振荡通气,B组患儿行常频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6 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吸入氧浓度(FiO_2)〕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死亡情况。结果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6 h后两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6 h后心率低于机械通气前(P0.05)。机械通气前两组患儿PaO_2、PaCO_2、SaO_2、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6 h后A组患儿PaO_2、SaO_2高于B组,PaCO_2、FiO_2低于B组(P0.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6 h后PaO_2、SaO_2高于机械通气前,PaCO_2、FiO_2低于机械通气前(P0.05)。A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患儿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优于常频通气,可更有效地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90例肺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则联合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前两组患儿Pa O_2、Pa C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6h两组患儿Pa O_2、Pa CO_2水平均较通气前明显改善(P0.05),通气后24h则较通气后6h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儿通气后各时间段Pa O_2、Pa CO_2水平改善幅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儿通气时间、肺出血停止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HHFN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NRDS患儿61例,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HHFNC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2 h、24 h、72 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和氧合指数,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2 h、24 h、72 h PaO_2和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24 h、72 h两组患儿PaO_2均高于治疗前,PaCO_2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SaO_2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 h、24 h、72 h SaO_2及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 h、24 h、72 h两组患儿SaO_2和氧合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儿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9.6%,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HHFNC治疗NRDS患儿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氧合状态,缩短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开始母乳喂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频通气治疗,此外给予两组患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上机12 h、24 h的血气分析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上机时间显著缩短,对照组的气胸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存活率、肺出血、IVH及BPD的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上机12 h后及24 h后血气分析显著优于对照组,吸氧浓度及氧合指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对其SP-D(肺表面活性物质D,Pulmonary surfactant D)、AQP-5(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Lung tissue water channel protein 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9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无创高频(noninvasive high-frequency ventilation,N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onstant frequency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组。NHFOV组予NHFOV治疗,CMV组给予CMV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在治疗前、治疗12、24、48、72h监测两组患者的呼吸动力学、血气指标以及血清SP-D、AQP-5水平。结果NHFOV组的有效率为93.61%,显著高于CMV组(7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NHFOV组的气漏、呼吸相关性肺炎、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显著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CMV组(P0.05);两组患儿的Pa O_2、Pa CO_2、Pa O_2/Fi O_2、OI、RI、p H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的血气指标、呼吸动力学在各时间点均明显改善,均显著优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P-D、AQP-5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0.05),在治疗24h内两组患者的SP-D、AQP-5水平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各时间点NHFOV组的血清SP-D、AQP-5水平显著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FOV治疗新生儿ARF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氧合功能,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通气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RD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23例,分别采用HFOV治疗和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HFOV治疗组患儿在治疗2 h时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动脉二氧化碳(PaCO_2)出现改变,经治疗6h后,氧浓度(FiO_2)、氧合指数(OI)显著下降,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_2)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MV组在治疗6h后PaO_2、PaCO_2和OI等指标,与开始治疗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与CMV组治疗至同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FO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肺气漏并发症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IV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儿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HFOV组比CMV组为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组能更快、更好地改善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通气效果、病程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优于CMV组,早期应用于RDS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机械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重症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各33例,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治疗0h时,HFOV组和CMV组的FiO_2、PaO_2、PaCO_2测定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h、4h、8h、12h时,HFOV组的FiO_2、PaCO_2水平均低于CMV组(P0.05),PaO_2水平高于CMV组(P0.05);治疗0h时,HFOV组和CMV组的MAP、p H、OI指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24h时,HFOV组的MAP、OI水平均低于CMV组(P0.05),pH水平高于CMV组(P0.05);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CMV组(P0.05)。结论 HFOV治疗重症RDS患儿较CMV能够更加及时改善患儿的通气及血气水平,有利于患儿的救治。  相似文献   

11.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HFOV和常频机械通气(CMV)对4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种通气方式对患儿的肺通气氧合功能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PaO2/PAO2)在机械通气0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治疗后1、6、12、24、48 h PaCO2、FiO2、OI低于CMV组,PaO2/PAO2高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FOV组气胸、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率低于CMV组(P<0.05),两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安全、有效,并能更好、更快地改善呼吸衰竭患儿的肺通气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小儿麻疹肺炎合并重度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小儿麻疹肺炎合并重度ARDS常频通气(CMV)治疗失败后行HFOV治疗,设置相应的参数。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h、24h、48h通气-氧合指标变化、循环指标的变化及患儿存活情况。结果 HFOV治疗后12h、24h、48h通气-氧合指标均有改善,Pa CO2降低,Pa O2/Fi O2值升高,OI值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治疗12h、24h、48h心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治疗前后各时间段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儿存活20例,死亡10例(33.3%)。结论HFOV对CMV治疗无效的重度ARDS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改善通气及气体交换,对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可作为小儿麻疹肺炎合并重度ARDS的重要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雾化吸入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机械通气患儿氧合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MAS患儿5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联合吸入组和常规组。联合吸入组采用乙酰半胱氨酸混悬液(NAC)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BUD)雾化吸入。常规组采用和联合吸入组等容积、相同治疗频率的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比较两组各时间点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平均气道压(MAP)、氧合功能(OI)变化;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炎症指标改变;以及撤机时间、氧暴露时间、胸片炎症吸收时间、并发症、撤机后二次上机率、病程等。结果两组治疗后8h PaO_2、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h、24h PaO_2、PaCO_2、MAP、OI比较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24h两组PCT、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两组PCT、IL-6、hs-CRP炎症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撤机时间、氧暴露时间、胸片炎症吸收时间、病程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二次上机率、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雾化吸入治疗MAS机械通气患儿,可迅速改善患儿氧合功能及炎症指标、减少并发症,早撤机、缩短病程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常频呼吸机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72例RDS患儿,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均采用常频呼吸机并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36例患儿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观察组36例患儿给予大剂量氨溴索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疗效、血气指标、临床相关指标及肺炎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48 h两组PH、Pa O2、Pa O2/Fi 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 CO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P0.05)。两组平均吸氧时间、机械通气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肺炎患儿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频呼吸机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RDS疗效与PS联合呼吸机基本相同,但费用较低,可减轻患儿家庭负担,及降低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氨溴索联合机械通气的多种通气模式的疗效区别。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1月-2018年1月之间就诊于本院的7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患者,所有患儿均随机进入不同机械通气模式组,其中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为36例、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为39例。两组患者自治疗开始均联合静脉氨溴索(剂量为30mg/kg)治疗。结果 HFOV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1、12、24h后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体积分数(PaO_2/FiO_2)、氧和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比(a/APO_2)的改善均明显优于CMV组(P0.05)。两组之间死亡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并发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氨溴索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对改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和肺呼吸功能优于常规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内源性与外源性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ALI患儿,根据病因分为内源组和外源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并联合机械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2 h、24 h、48 h和拔管前肺顺应性、氧合指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病死率。结果外源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 h、24 h、48 h及拔管前肺顺应性均高于内源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拔管前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源组患儿治疗2 h、24 h、48 h氧合指数低于内源组(P0.05)。外源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内源组,病死率低于内源组(P0.05)。结论较之内源性新生儿ALI,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外源性新生儿ALI的治疗效果更好,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的改善效果更佳,更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7.
黄慧 《山东医药》2014,(25):59-60
目的:探讨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新生儿MAS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PS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0、24、48 h的肺顺应性值( C值)、氧合指数( OI)、呼吸指数( RI),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后24、48 h的C值、OI、RI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以观察组降低明显(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P均<0.05)。结论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PS治疗新生儿MAS可改善患儿的肺氧合能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MAS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儿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19例、B组27例和C组26例。A组患儿予以经湿化瓶头罩给氧治疗,B组患儿予以HHHFNC治疗,C组患儿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3组患儿均连续治疗4~7 d。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 h血气分析指标,气促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观察B、C组患儿鼻部损伤和气漏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儿pH值、血氧分压(PaO_2)、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 h,B、C组患儿pH值、PaO_2高于A组,PaCO_2低于A组(P0.05)。B、C组患儿气促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患儿鼻部损伤和气漏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HHHFNC治疗新生儿MAS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气促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且不易导致鼻部损伤和气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ARDS右心功能的变化以及米力农早期临床干预的意义。方法 2018年01月至2020年03月南通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ARDS患儿共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早期予以米力农干预治疗。分别于米力农治疗前、干预治疗后24h、48h、72h动态监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PAP、N-BNP、Rv-Tei等指标。结果米力农干预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PAP、N-BNP、Rv-Te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力农干预治疗后24h、48h、72h PAP、N-BNP、Rv-Te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0h、24h、48h、72h时间点比较PAP、N-BNP、Rv-Tei呈明显下降趋势(P均0.05),对照组0h、24h、48h、72h PAP、BNP、Rv-Te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PHN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ARDS患儿早期存在右心功能损害,米力农早期治疗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心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O吸入联合高频通气用于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中的可行性。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选患儿治疗后1、6、24h的PaO_2、pH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PaCO_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6、24h的FiO_2、O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A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24h的MA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平均住院时间、上机时间、吸入NO平均有效浓度、时间分别为(21.3±11.6)d、(124.8±53.2)h、(10.2±2.6)ppm、(40.6±9.7)h;76例患儿中,治愈56例,死亡20例,治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3.7%、26.3%;血小板计数下降12例,气胸2例,持续肺动脉高压1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84%(28/76)。结论 NO吸入联合高频通气用于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提升患儿的治愈率,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安全有效可行,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