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肺鳞状细胞癌中Holliday交叉识别蛋白(Holliday Junction Recognition Protein, HJUR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从美国TCGA肿瘤数据库中,下载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基因表达和临床特征数据,分析HJURP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进一步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74例肺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进一步验证HJURP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采用GSEA基因富集通路研究HJURP的相关生物学机制。结果 HJURP基因在人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表达随着病理分级的恶性程度的升级而增高,与肺鳞状细胞癌的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HJURP组患者,预后明显比HJURP组患者差(P=0.032)。我院临床样本进一步验证发现HJURP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HJURP高表达预示患者更差的生存期(P=0.026)。GSEA富集分析发现HJURP高表达样本富集至G1 pathway, ATM pathway, cell cycle pathway及ERK pathway通等信号通路集。结论 HJURP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表达升高,是一个预后不良因素,其可作为肺鳞状细胞癌的潜在临床诊治靶点及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腺素β4(Tβ4)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因素及一线含铂类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94例晚期的老年NSCLC患者病理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Tβ4的表达水平,分析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化疗效果,进行生存随访。分析Tβ4的阳性表达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在94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Tβ4的高表达率为39.4%(37例/94例)。相关性分析表明,Tβ4的高表达与性别、分化程度、病理类型、TNM分期、化疗方案及T分期等因素无关(P<0.05),与化疗疗效(r=0.327,P=0.001)、PFS(r=0.387,P=0.002)及OS(r=0.404,P=0.001)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β4表达为NSCLC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Tβ4表达水平是化疗反应率及PFS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Tβ4的高表达与老年晚期NSCLC一线含铂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相关。Tβ4对于老年晚期NSCLC一线含铂化疗方案的疗效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凌  程宇  任静  吕莉萍 《临床肺科杂志》2020,25(7):1008-10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鳞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24例肺鳞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影响患者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性别、临床分期、M分期、ECOG评分、手术、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与PFS相关(χ~2=4.354~20.808,P0.05);确诊方式、临床分期、T分期、M分期、ECOG评分、手术、CYFRA21-1、SCCA、血红蛋白(Hgb)与OS相关(χ~2=3.730~18.00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性别、临床分期、手术、SCCA是影响肺鳞癌患者PFS的独立因素(P=0.012,P=0.048,P=0.042,P=0040);手术、ECOG评分、SCCA、Hgb是影响肺鳞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P=0.005,P=0.031,P=0.009,P=0041)。更重要的是,SCCA及手术是肺鳞癌患者PFS(P=0.040,P=0.042)及OS(P=0.009,P=0.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鳞癌患者预后较差,应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SCCA可能成为肺鳞癌患者预后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预后营养指数与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的Ⅲb期及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9例,根据首次化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及预后营养指数,分为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组(2.97)和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组(≥2.97),低预后营养指数组(45.95)和高预后营养指数组(≥45.95)。分析潜在的预后因素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预后营养指数、性别、年龄、组织类型、转移部位数、化疗次数、化疗方案等。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无进展生存期:P=0.015,总生存期:P=0.018),预后营养指数(无进展生存期:P=0.012,总生存期:P=0.006)、年龄(无进展生存期:P0.001,总生存期:P0.001)及化疗次数(无进展生存期:P0.001,总生存期:P0.001)是影响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2.97及预后营养指数45.95预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或总生存期较短。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预后营养指数均是预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高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及低的预后营养指数与患者预后差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内镜和CT评估病变程度在分析胃癌患者疗效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06年5月至2014年5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189例,开展内镜和CT疗效评估,统计分析胃癌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CT和内镜疗效评估有效者分别为54例(28. 6%)和93例(49. 2%)。内镜有效者OS和PFS显著高于CT有效者(P 0. 0001 vs P=0. 01; P 0. 0001 vs P=0. 008)。在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中上述结果更加显著(P 0. 0001 vs P 0. 05; P 0. 0001 vs P0. 05)。多变量生存分析显示,与CT无效者相比,内镜无效者为独立的预测因素,内镜无效者OS更差。结论内镜评估可有效预测胃癌化疗患者预后,有效性高于C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AB1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课题组2013~2015年收集的126例确诊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RAB1A的表达量,并根据其表达量高低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RAB1A表达量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生存期之间的关系;通过过表达RAB1A的表达后检测其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RAB1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量高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0.0113±0.0194 vs.0.0071±0.0098,P=0.0123);RAB1A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家族肿瘤史(P=0.002)、饮酒(P=0.005)、体质指数(P=0.001)、分期(P=0.024)、淋巴结转移(P0.001)、远端转移(P0.001)及分化程度(P0.001)相关;RAB1A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P0.001)。RAB1A过表达后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F=151.9,P0.001)、transwell迁移(100.4±14.2 vs.51.2±10.6,P=0.009)、划痕实验迁移距离[(655.0±43.9)μmvs.(320.7±115.2)μm,P=0.0003]和transwell侵袭(79.2±13.4 vs.46.2±17.6,P=0.0014)。[结论]RAB1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且高表达将缩短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期,过表达RAB1A能够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质网氧化物蛋白(endoplasmic reticulum oxidoreductin-1-like protein,ERO1L)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内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对象,收集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ERO1L mRNA,分析ERO1L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ERO1L mRNA的表达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O1L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T分期、复发有关(P0.05)。ERO1L低表达与ERO1L高表达患者预后生存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及ERO1L表达水平是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ERO1L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有表达,ERO1L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T分期及ERO1L表达水平是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癌组织中BANCR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BANCR在92例ES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BANC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BANCR在67.4%(62/92)的ESCC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其相对表达量为2.046±0.160,癌旁组织相对表达量为0.447±0.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ANCR的高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P=0.015)、肿瘤大小(P=0.022)、淋巴结转移(P=0.032)有关;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远处转移等无关;BANCR高表达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较BANCR低表达组缩短(PFS,P=0.006;OS,P=0.040)。结论 BANCR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BANCR的异常表达与肿留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BANCR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提示其可能参与ESCC的进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未手术的老年局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病人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实现对病情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未手术的老年局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病人,对影响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入选的139例病人第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7. 2%、17. 8%,无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1. 6%、2. 6%,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9. 9%、7. 2%。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初期体质量减轻、T分期、N分期及治疗方式是影响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初期体质量减轻、治疗方式是影响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单纯化疗是影响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HR=6. 466,P=0. 000);单纯化疗(HR=1. 708,P0. 05)、ECOG评分(HR=0. 525,P0. 01)和初期体质量减轻(HR=0. 364,P0. 01)是影响远处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未手术的老年局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病人行单纯化疗更易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ECOG评分、初期体质量减轻与发生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基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预后(EPSILoN)评分与免疫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含铂双药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112例为研究组,同期仅接受含铂双药化疗的NSCLC患者120例为对照组。根据EPSILoN评分将患者分为好组(0分)、中间组(1~2分)及差组(3~5分)。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因素与免疫联合化疗治疗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PSILoN分组差、有肝脏转移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4为影响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EPSILoN分组差、NLR>4为影响NSCLC患者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0.05)。研究组中EPSILoN评分好组、中间组及差组PFS和OS均依次降低(P<0.001)。结论 EPSILoN评分与晚期NSCLC患者接受免疫联合化疗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呈负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69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影响生存期的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探讨性别、病理类型、吸烟史、PS评分、原发部位、转移部位、转移灶数目等因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14)、PS评分(P=0.002)、是否发生脑转移(P=0.021)和全身化疗(P=0.01)与患者预后有关;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S评分(P=0.001)、是否发生脑转移(P=0.007)和全身化疗(P=0.021)与预后有关,而性别与预后无关(P=0.074)。结论晚期肺癌中体力状况较好且接受全身化疗的非脑转移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Ⅲ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CIN)出现时间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行Ⅲ期胃癌D2根治术并接受含奥沙利铂或多西他赛辅助化疗至少2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IN发生于化疗第1~3周期101例(早期组),发生于化疗第4~6周期109例(晚期组),比较两组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结果早期组DFS为16.3个月、OS为36.6个月,晚期组分别12.0、28.0个月,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IN时间是影响胃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Ⅲ期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早出现CIN者预后优于晚出现者,监测CIN出现时间有利于进行早期预后评估及调整化疗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159例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99例合并COPD。根据ROC曲线确定NLR、RDW-CV的最佳截点,分析NLR、RDW-CV与合并COPD的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合并COPD的NSCLC患者NLR水平显著高于不合并COPD的患者(P=0.003),而RDW-CV水平与是否合并COPD无关(P=0.83)。高NLR与淋巴结情况(P=0.001)、TNM分期(P=0.019)、吸烟(P=0.040)显著相关,高RDW-CV与肿瘤大小(P=0.047)显著相关。高NLR(P0.001)与高RDW-CV(P=0.024)与患者的总生存期(OS)缩短相关,而且高NLR(P=0.022)、高RDW-CV(P=0.017)、肿瘤大小(P=0.004)、淋巴结情况(P=0.009)、是否吸烟(P=0.043)、FEV_1/预计值%(P=0.005)是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NLR与高RDW-CV与合并COPD的NSCLC患者术后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炎症指数(AL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70例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诊断为NSCLC的患者,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及生存分析等方法评估ALI、NLR和LMR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ALI、NLR和LMR的截断值分别为18.83、4.53和3.14。ALI≤18.83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4月和17月;ALI 18.83的患者分别为10月和19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LR4.53和NLR≥4.53的患者PFS分别为14月与4月(P0.01);OS分别为18月和11月(P0.01)。PFS和OS在LMR≤3.14的患者中分别为8月与14月;在LMR3.14的患者中分别为14月与18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ALI≤18.83是晚期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P0.01)。结论 ALI是有价值的生物学预测指标,低ALI患者预后不良,可为临床化疗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化疗患者胃癌组织中ITIH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qRT-PCR检测224对胃癌及癌旁组织中ITIH3的表达水平,评估ITIH3表达与晚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ITIH3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01)。ITIH3表达与肿瘤分级有关(P=0.04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TIH3高表达是预测晚期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86,95%CI:1.160~2.448,P=0.006)。结论 ITIH3是晚期胃癌化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患者核糖体S6激酶4(RSK4)的表达及其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0例肾细胞癌组织中RSK4的表达进行检测,并通过对患者随访,探讨其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肾细胞癌患者中RSK4阳性表达27例,且RSK4阳性表达与Fuhrman分级、TNM分期、集合系统受累、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等因素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RSK4(P=0.001)、Fuhrman分级(P=0.001)、TNM分期(P=0.001)、集合系统是否受累(P=0.001)、淋巴结是否转移与患者生存期长短有关;患者性别(P=0.428)、年龄(P=0.060)、肿瘤直径(P=0.621)、病理类型(P=0.335)与生存率无关;Cox回归模型显示,仅RSK4、Fuhrman分级、病理TNM分期、集合系统受累、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生存期相关。结论 RSK4可以成为肾细胞癌的潜在的独立预后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免疫学标记的预后价值,以及利妥昔单抗对免疫组化标记预后意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2年10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168例初治DLBCL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国际预后指标(IPI)评分,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73例及免疫化疗组95例,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将两组患者分别分成GCB亚型和non-GCB亚型,比较免疫学亚型、bcl-2、ki-67、IPI评分等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的预后意义。结果 (1)化疗组及免疫化疗组5年OS率分别为50.7%、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免疫化疗组中non-GCB亚型5年OS率显著优于化疗组non-GCB亚型(P=0.01),但两组GCB亚型5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4)。(3)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ki-67、IPI评分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4)生存分析显示,化疗组non-GCB亚型中bcl-2阳性组较bcl-2阴性组预后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而其他各亚型bcl-2阳性组与bcl-2阴性组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种免疫标记的结合能够协助评价DLBCL预后,并指导治疗。利妥昔单抗可以显著提高non-GCB亚型伴bcl-2阳性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老年晚期卵巢上皮癌 (AEOC)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和化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了 1986~ 1997年我院治疗的年龄≥ 70岁及以上的AEOC患者 2 8例 (老年组 ) ,同期 32 0例非老年 (年龄 <70岁 )AEOC患者为对照。Log 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 ,Cox逐步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老年组中位生存时间 17个月 ,对照组为 2 4个月 ;老年组 3年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2 6 7%和 2 6 7% ,对照组为 35 7%和 17 7%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老年组残癌1cm和 >1cm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6 1、12个月 ,差异有显著性 (χ2 =16 6 0 ,P <0 0 0 1) ;有、无腹腔化疗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2 7、12个月 (χ2 =3 4 5 ,P =0 0 6 33)。考虑年龄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残癌大小、分期、复发性腹水、子宫肌层肿瘤累及等 4个因素和预后有关。 结论 老年AEOC患者与非老年AEOC患者生存期无显著的差异 ,不应该放弃积极的治疗。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化疗应因人而异 ,不强调足够疗程的全身化疗。腹腔化疗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应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接受二线方案化疗后晚期肺鳞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接受二线化疗的晚期肺鳞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各亚组生存率,采用Cox比例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二线化疗的客观有效率5.6%,疾病控制率57.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3.0个月,中位生存期8.0个月。1年生存率为29.2%。生存分析显示,ECOG 0分、一线或二线治疗后疾病控制、双药组的患者有更长的PFS和OS,而二线基线TNM分期ⅢB期的患者有更长的OS。结论二线化疗疗效、二线基线TNM分期是影响二线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与标准单药方案比较,双药方案能进一步提高晚期肺鳞癌二线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