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17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病因、诊治经过及预后.方法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内科2005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横纹肌溶解症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17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0.4±15.7)岁.17例患者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心房颤动者4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心房颤动、高血脂者10例,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者8例,肺栓塞合并高血脂者1例,主动脉夹层合并高血压者1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冠心病、主动脉夹层、高血脂者1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抑郁症者1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害,血红蛋白下降,以及肌红蛋白尿.住院期间7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5例出现相关神经系统体征,患者均出现消化道症状及肌肉乏力或肌痛症状.使用肾替代治疗者17例,使用呼吸机者14例,经治疗后10例好转,7例死亡.所有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均服用了他汀类药物.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能与心血管内科药物治疗引起横纹肌溶解症有关,横纹肌溶解症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
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9例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受累肌肉疼痛和(或)压痛、肌肉肿胀、尿色改变及少尿或无尿,均有血清肌酶和血肌红蛋白明显升高。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并发症或合并症有急性肾衰竭、电解质和代谢紊乱、肌间隙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等。感染(33.3%)和药物(25.6%)是本组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代谢紊乱(10.3%)、酒精中毒(7.7%)。治疗包括减少肌肉损伤、补液、碱化尿液及并发症的处理,必要时行肾脏替代治疗。总体病死率为15.4%,合并急性肾衰竭(ARF)者病死率为20.7%。MOSF是死亡的预测因素。存活者若无慢性肾功能异常,其肾功能均可恢复或维持正常。结论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合并症多样的综合征,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只要治疗正确、及时,存活者肾功能多有望恢复或维持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横纹肌溶解症(RM)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RM引起AKI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并随访观察预后。结果:34例患者诊断为RM相关AKI,其中热射病9例,剧烈运动6例,肌肉受压4例,外伤3例,降脂药物相关3例,甲状腺功能减低2例,毒蛇咬伤2例,黄蜂蛰伤1例,感染2例,重度低钾血症1例,癫痫持续状态1例。34例患者均发生AKI,其中AKI 1期5例,2期5例,3期24例。28例出现少尿、无尿,尿色呈浓茶色或葡萄酒色;8例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所有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水平升高,同时伴谷丙/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32例患者磷酸肌酸激酶峰值超过5 000U,19例峰值超过10 000U,但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红蛋白水平与血清肌酐无明显相关性。10例仅行水化及对症治疗,24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3例患者死于多器官衰竭或感染;余31例患者预后良好,出院时均摆脱透析。结论:引起AKI的RM病因多样,其中以热射病和剧烈运动最多见。热射病引起的RM病情危重,常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是治疗RM相关的重症AKI的首选,经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并发症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横纹肌溶解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5岁)及老年组(≥65岁),对比两组患者病因分布情况、合并急性肾损伤(AKI)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老年组2种及以上病因导致横纹肌溶解患者(40.3%、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4年8月-2012年4月收治9例的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同期收治的132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9例,发病率6.8%,其中合并隐球菌脑膜炎3例(33.3%),弓形虫脑炎2例(22.2%),结核性脑膜炎1例(11.1%),化脓性脑膜炎1例(11.1%),脑梗死1例(11.1%),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11.1%).7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100个/mm3,2例未测.好转出院5例,自动出院2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在临床中应提高警惕,早诊断,及时治疗可以改善艾滋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重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重症慢性呼吸道疾病(CR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2月在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住院的149例痰或BALF分离出曲霉的CRD患者资料.以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149例CRD患者中共收集16例IPA病例(COPD 11例,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症1例),其中3例确诊,10例临床诊断,3例拟诊.12例在人RICU前使用过大量糖皮质激素,15例使用广谱抗生素.15例临床表现为严重气道痉挛,9例行无创通气失败,14例因严重呼吸衰竭而需有创机械通气.12例X线胸片可见明显渗出影.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在疾病后期迅速增高;早期气管镜检查可见气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气道痉挛,痰液黏稠,后期气道黏膜可出现伪膜;早期真菌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2/12),后期阳性率高(10/12);早期治疗的患者存活率高(4/4),晚期治疗效果差(11/12),由呼吸衰竭迅速进展为多脏器衰竭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 CRD合并IPA并不少见,预后差.根据临床特点进行早期诊断及经验性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横纹肌溶解症是由创伤、酗酒、中毒、感染、缺血、癫痫发作和各种代谢性肌病引起。现报道1例典型的MELAS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乳酸中毒、卒中样发作)并发横纹肌溶解症。  相似文献   

8.
横纹肌溶解症是引起急性肾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肾脏疾病预后及严重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进行早期诊断及病因分析。方法收集2000—2009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和病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共收集7例明确诊断的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男6例,女1例。3例与服用药物有关,1例与长链脂肪酸代谢异常有关,1例与昏迷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关,1例考虑与应用激素有关,1例病因不明。结论横纹肌溶解症病情危重,需要早期诊断。多种原因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临床上除对症治疗外,要积极寻找原因,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儿童Ⅰ型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ONK)并发横纹肌溶解症(RM)、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分析1例儿童Ⅰ型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伴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8 h后患者意识障碍恢复,血肌酸激酶下降,酸中毒纠正,治疗效果显著。结论提高对HONK患者发生RM的认识和常规肌酶谱的动态监测,做好早期诊断以及预防极其重要,是RM合并急性肾损伤治疗的关键,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横纹肌溶解症的表现可能会被T1DM本身严重的病情掩盖而导致临床漏诊,故建议对T1DM患者应常规检测磷酸肌酸激酶以助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呼吸道瘘患者封堵器置入前后肺部感染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呼吸道瘘并行封堵器治疗的住院患者14例, 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原发疾病、合并疾病、呼吸道瘘口部位、封堵器类型、置入前后胸部影像学情况、病原体检测结果、感染指标变化的情况, 比较呼吸道瘘患者封堵器置入前后对影像学及感染病原体的影响。结果 14例患者中气管食管瘘3例(21.4%), 支气管胸膜瘘11例(78.6%)(右侧9例, 左侧2例)。共置入封堵器14枚, 其中室间隔封堵器3例(21.4%), 动脉导管封堵器1例(7.1%), 房间隔封堵器10例(71.4%)。置入前肺部感染13例(92.86%), 气胸9例(64.29%), 胸腔积液10例(71.43%);置入后肺部感染好转率46.15%(6/13), 气胸好转率100%(9/9), 胸腔积液好转率100%(10/10)。置入前痰培养检出细菌3株、真菌1株,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出细菌3株、真菌1株, 胸腔积液检出细菌2株、真菌2株;置入后痰培养检出细菌3株, 胸腔积液检出细菌7株, 置入封堵器前...  相似文献   

12.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横纹肌细胞受损后细胞膜破坏,肌细胞内物质释放进入细胞外液和血循环中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此病病因复杂,本文着重对横纹肌溶解症及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向进行综述,旨在与各位同仁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46例感染中毒症患者血培养致病菌的种类、耐药谱、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我院住院诊断为感染中毒症的46例患者血培养和药敏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感染中毒症患者血培养共分离出致病菌49株革兰阳性菌24株(49.0%),革兰阴性菌20株(40.8%),真菌5株(10.2%)。多种菌株对常用抗生素出现多重耐药。46例患者治愈33例(71.7%),死亡5例(10.9%),自动出院8例。结论随着新型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革兰阳性菌感染中毒症有上升的趋势,并且呈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供者肾移植后受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器官捐献供者中,因横纹肌溶解症导致AKI的供者和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结果:8例供者因横纹肌溶解症导致AKI,供者血肌酸激酶峰值为10 623±3 692 U/L,血浆肌红蛋白峰值为20 618±7 959μg/L,血清肌酐峰值为483±176μmol/L。其中3例接受血浆置换治疗,2例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1例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16例受者,肾移植术后4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4例移植肾功能缓慢恢复,其余8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随访6~46月,人肾均存活。术后6月和12月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65.4±13.5 ml/(min·1.73m2)和71.2±14.3 ml/(min·1.73m2)。结论:接受横纹肌溶解症合并AKI患者供肾的受者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出现AKI的器官捐献供者应该常规行横纹肌溶解症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少症用于评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风险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骨科收治的9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利用胸部CT测量T12椎弓根水平肌肉组织的横截面积(cm~2)。以T12椎弓根水平肌肉横截面积除以患者身高平方计算得到骨骼肌指数(SMI)。采用T12水平SMI截断值42. 6 cm~2/m~2(男性)和30. 6 cm~2/m~2(女性)用于诊断肌少症。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SMI和住院时间及在院期间输血量之间的关系;t检验分析肌少症和非肌少症患者住院时间、输血量、围手术期死亡率及术后1年死亡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96例患者中共有45例诊断为肌少症。SMI对在院期间输血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肌少症患者与非肌少症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住院期间输血量及术后1年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肌少症的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更多的输血量,手术后1年内死亡率也较高,但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死亡率没有明显增加。结论基于SMI诊断肌少症用于评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风险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RM)引起急性肾损伤(AKI)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1例RM致AK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13例出现无尿、少尿及茶色尿;7例出现高钾血症,血肌红蛋白升高,肌酸磷酸激酶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血肌酐升高。经过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17例(81.0%)患者存活,4例(19.0%)患者死于多器官衰竭;存活者出院时均脱离透析,血清酶均恢复正常,15例血肌酐恢复正常。结论 RM病因多样,大多为非创伤性,临床上不易发现,血清肌酶和血生化检测可提高诊断率,早期诊断、充分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和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患者横纹肌溶解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就诊的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患者1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服药后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立即停用,采取补液水化治疗,辅酶Q10 20 mg,3次/d,口服,同时保肝治疗,一周后肌痛明显减轻,查生化全项:谷丙转氨酶51 IU/L,谷草转氨酶56 IU/L,其余指标均正常后出院。结论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要定期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应根据个体状况进行合理谨慎的联用选择,剂量掌握以小剂量为好,以便更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8.
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多种原因导致骨骼肌肌纤维坏死,肌细胞膜破坏,细胞内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等多种物质进入血液,并由此产生肌痛、肌无力、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2]。内分泌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了解内分泌疾病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对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至关重要。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石市中心医院住院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9项病原体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32例住院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住院当天的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感染9项病原体的Ig M抗体。结果 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出阳性者共1166例,占38.46%(1166/3032),其中单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1151例,占98.71%。阳性患者中感染肺炎支原体(MP)占70.28%(809/1151),腺病毒(ADV)占10.69%(123/1151),乙型流感病毒(Flu B)占6.95%(80/115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副流感病毒(PIV)分别占6.60%(76/1151)及3.56%(41/1151),甲型流感病毒(Flu A)仅占1.91%(22/1151)。未发现Q热立克次体(COX)、嗜肺军团菌(LP)和肺炎衣原体(CP)感染者。结论 MP、ADV为黄石地区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非细菌性病原体感染的主要致病原。对疑难病例早期进行9项呼吸道病原体联合检测,可以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选取老年住院患者914例,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疾病,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种类、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详细记录患者感染部位,性别,长期卧床,住院时间≥30 d,白蛋白<30 g/L,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放置尿管、是否吞咽困难、是否有创性操作。对患者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制定基本因素的评估分界点。结果 914例患者院内感染率10.83%(99例),其中呼吸道感染57例,胃肠道感染17例,泌尿系感染21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4例;将其血样送病原学检查,共检出微生物1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革兰阴性菌65株,真菌45株。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占全部院内感染的57.58%,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21.21%),胃肠道感染占17.17%,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占4.04%;根据患者血液病原学检测发现,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检出株数较高。选取性别、是否长期卧床、是否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是否超过30 d、是否放置尿管、血浆白蛋白是否<30 g/L、是否吞咽困难、是否有创性操作为院内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长期卧床、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吞咽困难、是否有创性操作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长期卧床、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吞咽困难、是否有创性操作作为参数,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长期卧床、吞咽困难、有创性操作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较高,其中呼吸道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为多发院内感染类型,而院内感染的发生与长期卧床、吞咽困难,有创性操作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