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平  闫慧  易玲  张洋 《中医正骨》2012,24(10):64-65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后截瘫合并高热的护理方法。方法: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采用基础护理、降温、预防感染和饮食护理等措施,对7例颈椎骨折后截瘫合并高热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本组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18~60岁,中位数36岁;均于截瘫1~7 d后出现高热,体温39.2~39.7℃者3例,40~40.3℃者4例。护理后观察降温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时间12~37 d,中位数25 d。1例患者失访,其余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7个月。护理后患者体温37.2~37.4℃者3例,37.5℃者3例,37.7℃者1例。1例患者入院时存在浅Ⅱ度压疮,经烤灯局部照射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无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科学规范的护理有助于缓解颈椎骨折后截瘫患者的高热,预防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曲池穴局部封闭治疗高热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高热往往会给机体带来不良后果 ,尤其是超高热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降温措施 ,极易引起抽风、惊厥 ,甚至死亡。目前应用的单纯性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对某些疾病不很理想 (如急性白血病、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擦浴后会加重皮下出血 ) ,或体温降而复升。笔者在护理患者过程中 ,采用柴胡注射液行双侧曲池穴封闭 ,通过 8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疗效较为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80例 ,男 5 0例 ,女 30例 ;年龄 3个月~ 70岁 ;治疗时患者体温 38.6~ 39℃者 36例 ,39~ 4 0℃者36例 ,4 2℃以上者 8例。2 操作方法先取患者双…  相似文献   

3.
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多因受外来巨大暴力,软组织挫伤大,污染重,加上治疗不当,引发骨髓炎,导致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自1996年以来,收治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的患者23例,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17~56岁;部位:股骨干骨折3例,足部骨折5例,髌骨骨折3例,胫腓骨骨折12例;临床表现为全身畏冷,发热,伤口红肿热痛,患肢活动障碍。2 护理体会2.1 高热护理 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早期往往表现寒战高热,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用温水或50%酒精擦浴,热甚时遵医嘱予药物降温,每隔30min测T、P、R各1次,密切观察患…  相似文献   

4.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不同原因急性高热2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 3月~ 1999年 10月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高热 2 0 0例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标准  ( 1)临床特征为急性发热 ,腋下体温在 37.5℃以上 ;( 2 )发热时间≤ 3天 ;( 3)中医辨证含外感发热、肺胃热盛或心肺热盛 ,部分为内伤发热的气虚气郁发热及湿郁发热。1.2 一般资料 符合上述标准的急性高热患者2 0 0例。 2 0 0例患者中 ,男性 76例 ,女性 12 4例 ;年龄 15~ 60岁 ;轻度 (病情程度分级 ,以体温高低为分级标准 :属轻度≤ 38.5℃ )、中度 ( 38.6~39.5℃ )、重度 ( >39.5℃ )发热者分别为 32、68、10…  相似文献   

5.
在内科临床工作中 ,各种疾病所致的发热较多见。按常规治疗有相当一部分发热很难奏效 ,尤其是病毒所致的高热往往疗效较差 ,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笔者根据中、西医对发热的认识和退热的处理原则 ,拟定了中药外用快速退热法 ,经临床应用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1 处  方板蓝根 6 0 g、知母 6 0 g、葛根 6 0 g、柴胡 6 0g。2 制  法将上药分别浸泡于 1 0 0 0mL食醋和 5 0 %酒精中 ,3d后过滤去渣备用。3 用法及疗效低热 :用醋浸泡液放入喉头喷雾器中喷咽、鼻、喉 ,3次 /d ,一般喷 2~ 3次即可退热。高热…  相似文献   

6.
儿科常将灌肠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中。如高热降温 ,镇静 ,局部治疗 ,解除便秘 ,减轻腹胀 ,灌出大便送检等。传统的灌肠方法是将患儿取仰卧位 ,用肛管插入 8~ 1 0 cm。小于 6个月患儿液体量约为 5 0 ml,6个月~ 1岁患儿约为 1 0 0 ml,1~ 2岁患儿约为 2 0 0 ml,2~ 3岁患儿约为 30 0 ml。高热降温用 2 8℃~ 32℃灌肠液。但这种灌肠方法灌肠液保留时间太短 ,且容易污染病床 ,并且不利于操作。通过实践 ,我院对传统灌肠方法进行了改进 ,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2 0 0 0~ 2 0 0 2年 6月收治的 1 35例患儿 ,其中细菌性肠炎 5 0例 ,…  相似文献   

7.
随着剖宫产术的扩大施行和抗生素的滥用 ,孕妇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强 ,剖宫产术后感染致发热的患者日趋增多。自 1 994年~ 2 0 0 1年 ,笔者应用自拟清热祛瘀汤治疗本院妇产科剖宫产术后发热的患者 4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8例产妇年龄 2 3~ 2 9岁者 34例 ,30~ 37岁者 1 4例 ;发热 1~ 2天者 1 2例 ,3~ 4天者 2 8例 ,5天以上者 8例 ;中等度发热者 37例 ,高热者 1 1例。治疗方法予自拟清热祛瘀汤 :炒川柏 2 0 g,红藤 30 g,败酱草 30 g,蒲公英 30 g,地丁草 30 g,益母草 30 g,蒲黄炭 (包煎 ) 1 2 g,赤芍 1 2 g,炒丹皮 6g。…  相似文献   

8.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 ,并担负着发热患者的筛查和外宾SARS患者救治工作。为此 ,我院根据病情和流行病学资料对留观的发热患者实施分级隔离 ,按级别实施防护和消毒 ,以减少疑似或确诊SARS患者与非SARS发热患者交叉传染的几率。 2 0 0 3年 4— 6月我院共接诊发热患者 3439例 ,其中留院观察 35 1例 ,转诊疑似 2 3例 ,确诊SARS 11例 ,无受感染病例 ,患者无投诉 ,现报道如下。1 分级隔离原则到发热门诊就医的大多是高热的患者 ,经影像学检查肺部有阴影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低者要留隔离病区观察 ,疫情高发期可多达 2 0人。为了减少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脑血管意外所致中枢性高热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意外后并发中枢性高热58例患者,随机分为物理降温护理组和药物降温护理组各29例,分别予物理降温护理与药物降温护理,对比降温效果。结果物理降温护理组短期降温效果优于药物降温护理组(P<0.01),远期降温效果与药物降温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物理降温能够快速有效地发挥对中枢性高热患者的降温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发热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症状,可见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高热可引起患者机体消耗过度,重要器官的损害,因此治疗发热十分重要.于2009年2月-2011年6月,我们对218例发热患者使用双氯灭痛栓直肠给药,观察降温效果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影响冰毯降温效果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7年使用北京市康诺技术发展公司生产的 KN- 0 4型降温毯 ,以其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制冷速度快等优点成为护士的得力助手 ,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但有时也会出现降温效果不尽人意的时候 ,为给同道们提供有益的经验 ,笔者对使用冰毯效果欠佳的原因进行以下分析。1 临床资料本文资料来源于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11月在我科住院因各种原因引起体温 (以下均指腋温 )在 38.5℃以上的患者共 2 2 8例次 ,其中男 139例 ,女 89例 ,年龄2 6~ 79岁。病毒性脑炎 32例 ;脑出血 6 3例 ,其中 ,中枢性高热 2 8例 ,合并肺部感染 2 5例 ,合并…  相似文献   

12.
高热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必有的症状,体温常高达40℃以上,多呈稽留热,可持续1~3周,发热越高,病情越重,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及时有效的降温处理是乙脑患者护理的首要任务,我们用中药敷脐控制乙脑高热,取得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杨颖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2):139-140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并发高热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针对小儿烧伤发热原因,采用加强创面处理、物理降温、饮食护理和消除环境影响等方法控制发热。结果:312例烧伤发热惠儿无l例因高热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对烧伤发热惠儿进行及时、正确、妥善的护理是促进烧伤创面早日痊愈及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控温毯在高热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科接诊的高热患者18例,均采用控温毯实施物理降温,分析总结降温过程中控温毯密的应用注意事项及相应护理措施。结果:18例患者在使用控温毯后腋温均下降到37.5℃,其中1h腋温下降到37.5℃有9例,2~3h腋温下降到37.5℃有6例,3h以上腋温下降到37.5℃有3例,降温效果显著。结论:医用控温毯降温效果持久,不易反弹,同时可控制降温速度,不易发生寒战反应,操作简单,安全性能高。  相似文献   

15.
甘温除热法治疗产后发热5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发热 ,常见的有感染发热、血瘀发热、外感发热、血虚发热 ,亦有气虚发热者。本文主要论述产后气虚发热。笔者从 1 988~ 1 999年用甘温除热法治疗产后发热 56例 ,疗效满意 ,现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56例患者均属门诊病人 ,其中因产程过长者 1 9例 ,剖腹产者 1 1例 ,产后出血过多者 2 4例 ,人工流产术后者 2例 ;发热出现于产后 3d者 1 8例 ,出现于产后 5d者 2 2例 ,出现于产后 1周者 1 2例 ,出现于产后 1 0 d以上者 4例 ;就诊时发热时间最短 3d,最长 1个月 ;发热伴见倦怠乏力、纳呆便溏、乳汁稀少者 2 8例 ,伴见气短自汗者 1 6例 ,伴见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外伤高热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效果,并进行护理总结.[方法]将40例颅脑外伤高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治疗组予亚低温治疗仪降温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降温疗法,比较两组降温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45.0...  相似文献   

17.
上感高热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病 ,起病急、来势猛。笔者于 1998年~ 2 0 0 1年 ,以自拟卫气双解汤治疗上感高热 180例 ,收效较为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80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年龄 7个月~ 2 4岁 ,其中 7个月~ 3岁 4 0例 ,4岁~ 13岁 130例 ,14岁~ 2 4岁 10例 ;女性 78例 ,男性 10 2例。 180例中 ,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者 6 8例 ;发热病史 1~ 5天不等 ,平均 2 5天 ;体温最高 4 0 2℃ ,最低 38 7℃ ;部分患者除高热外还伴有咳嗽有痰、鼻塞流涕、咽痛、口干等症。2 治疗方法以卫气双解汤治疗 ,药物组成 :羌活 10~ 18g ,牛…  相似文献   

18.
中枢性高热是脑卒中较常见的危重征象之一 ,主要是由于丘脑下角散热中枢受损所致 ,多见于丘脑、脑干、脑室出血及脑干梗死 ,亦常见于脑疝形成时。其临床特点是 :非感染性高热 ,多无寒战 ,抗生素治疗无效 ;体温在发病早期 (48h内 )可骤然升高至 39℃以上 ,多呈稽留热 ,体温分布不均匀 ,四肢皮肤温度不高 ,而头部及躯干温度高 ,双侧皮肤温度也不对称 ;皮肤干燥无汗 ;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 ,而物理降温则有一定的疗效。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2月本院收治脑卒中致中枢性高热患者 130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年龄 32~ …  相似文献   

19.
对致热原性发热患者的降温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对 6 0例致热原性发热患者进行观察 ,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 ,首选物理降温 ,效果欠佳 ,而正确合理地应用解热止痛剂或者是两者并用 ,则能收到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0例中 ,男女各 30例 ,上呼吸道感染4 0例 ,肺部感染 6例 ,急性扁桃体炎 8例 ,急性泌尿系感染 6例 ,降温前体温 38.5~ 39.6℃。1.2 降温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 30例。两组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 ,治疗组口服扑热息痛 0 .5~ 1.0 g,服药后半小时、 1小时各测体温 1次 ,除 2例肺脓肿患者仍为 39℃以上外 ,其余均降到 38℃以下 ;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96年1月~1998年12月对急诊中风患者进行了综合的观察与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1 对体温的观察与护理脑出血造成下丘脑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体温升高,出现中枢性高热,这是脑出血的主要合并症之一。体温升高对病人存活率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体温升高可引起酸中毒和神经组织刺激性的氨基酸释放量的增加,自由基、缓激肽增多,白细胞大量浸润,使免疫功能下降,加速了脑组织的坏死〔1〕,所以对发热的病人要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在高热尚未出现时即采取降温措施,使脑部处于低温环境,以预防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当出现高热时降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