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2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12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SimpsonⅢ级切除4例.术后随访1~46个月,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 良好的手术暴露、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保护好重要皮质回流静脉,妥善处理上矢状窦是达到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5例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24例(68.6%),Ⅱ级切除11例(31.4%)。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至5年,4例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保护好中央沟静脉、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的损伤,细致的显微操作,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和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接受手术冶疗的23例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18例(78.3%),Ⅱ级切除5例(21.7%)。无手术死亡。17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2例复发,分别补充伽玛JJ冶疗及再次手术。结论: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常可被早期发现,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可提高肿瘤令切除率,减少脯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及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者27例,中1/3者11例,后1/3者9例,肿瘤最大径4~8 cm,47例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按照切除程度划分,SimpsonⅠ级切除25例,Ⅱ级切除17例,Ⅲ级切除5例。随访时间6~49个月,SimpsonⅠ级切除的25例患者均无复发;22例SimpsonⅡ~Ⅲ级切除患者中,共有3例患者复发,均再次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术中对回流静脉、侧支静脉及静脉窦的保护,尽可能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肿瘤,可以有效提高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脑膜瘤之一, 而位于中央区附近的窦旁脑膜瘤,因常常累及矢状窦以及中央沟静脉等引流静脉,且术中易导致中央沟静脉损伤而导致术后肢体瘫痪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在全切除肿瘤的基础上,重视对中央沟静脉及重要引流静脉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10月~2010年6月,我科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16例,术中注意了对中央沟静脉的保护,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纵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大脑窦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1例矢状窦、大脑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20例,Ⅱ级切除7例,Ⅲ级切除2例,Ⅳ级切除2例。29例随访6个月至5年,13例不全性偏瘫者完全恢复,8例术前偏侧感觉障碍者均不同程度改善,4例术前上矢状窦局部完全闭塞者术后3年无复发,4例肿瘤双侧对称生长者双侧开颅术后5年无复发。2例失访。无死亡病例。结论认真分析术前影像资料,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保护中央区和上引流静脉,妥善处理受累上矢状窦,可以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PSM)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 月~2010 年1 月显微手术治疗32 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22 例,SimpsonⅡ级切除6 例,Simpson Ⅲ级切除4 例.术后随访4 ~24 个月,平均18 个月,恢复良好,无手...  相似文献   

8.
矢状窦旁复发脑膜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复发与外科治疗关系,以期降低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治疗17例矢状窦旁复发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显微手术,次全切除的行γ刀治疗。结果10例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切除多于90%)并术后γ刀治疗,均恢复良好。随访1~7年,仅1例窦汇区恶性脑膜瘤再次复发。结论 显微手术定位准确,全切程度可达SimpsonⅠ~Ⅱ级。次全切除的行放射外科治疗,可明显阻止肿瘤进一步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症状、诊断方式、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手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0例,SimpsonⅡ级切除8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月~10年(平均5.1年),复发1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保护上矢状窦,避免回流静脉的损伤是提高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4例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脑膜瘤切除程度按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26例,Ⅱ~Ⅲ级切除8例。术后随访0.5~5年,22例患者感觉或运动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8例癫痫患者中6例癫痫未再发作;复发1例,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有效保护重要引流静脉、侧副静脉及静脉窦,尽可能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肿瘤,是提高大脑镰及矢状窦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再手术治疗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复发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再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0例复发性矢状窦旁脑膜瘤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手术切除,同时对受累的矢状窦作相应的处理,其中肿瘤切除后直接缝合破损窦壁2例、切开窦壁切除窦腔内肿瘤后缝合窦壁3例、切除窦腔内肿瘤及受累窦壁后用自体硬脑膜修补4例、窦腔完全闭塞的1例行矢状窦结扎并切除.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均取得了显微镜下全切除,术后除1例遗留轻度左下肢肌力减退外,其余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处理复发性矢状窦旁脑膜瘤均可做到镜下全切除,积极、妥善地处理受累的矢状窦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同时也是预防矢状窦旁脑膜瘤再次复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2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起源于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10~2010-10收治的矢状窦旁脑膜瘤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18例,Ⅱ级切除5例;行上矢状窦前1/3结扎切断切除肿瘤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一经临床诊断,均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4例幕上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4例切除术前行血管内栓塞,其余10例直接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Simpson分级1级切除1例,2级13例。术后1 d 复查CT无术后出血。结论 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效果良好;术前栓塞治疗,可减少肿瘤血供,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接触式激光刀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效果。方法收集35例经接触式激光刀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的切除程度、术中出血量、保留窦壁完整程度及疗效。结果 35例患者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切除程度均达Simpson分级Ⅱ级,接触式激光刀使用过程中术野出血量平均50 ml,均保留矢状窦窦壁的完整性,术后无神经功能缺损者。结论位于矢状窦镰旁宽基底且质硬的脑膜瘤,用接触式激光刀辅助显微手术使肿瘤切除彻底,术野出血少,矢状窦保留完整,提高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9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肿瘤经手术全切除34例(87.2%),次全切除4例(10.3%),1例(2.5%)于术后因脑水肿死亡。长期随访(平均2.6年)32例,其中25例(64.1%)恢复良好,2例(5.1%)因肿瘤复发而再次手术。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的方法和配合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通过伽玛刀联合手术治疗的126例矢状窦旁中后1/3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均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切除,术后2个月复查MRI后辅助伽玛刀治疗.结果 126例病人均进行显微镜下手术全切除,其中SimpsonⅡ级切除97例,辅助伽玛刀治疗后5例(5%)复发;SimpsonⅢ级切除29例,辅助伽玛刀治疗后4例(14%)复发.随访5~10年,肿瘤5年控制率为93%,无死亡病例.结论 矢状窦旁脑膜瘤应力争全切除,术后残留的脑膜瘤应辅助伽玛刀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总结显微外科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20例(34.5%),Ⅱ级切除28例(48.3%),III级切除4例(6.9%),无手术死亡。结论彻底切除脑膜瘤及受累的硬脑膜、矢状窦、大脑镰是预防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复发的有效手段。合适的手术入路,矢状窦和中央沟静脉的妥善处理和保护,避免功能区脑组织的损伤,是提高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全切肿瘤51例(94.5%),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者22例(40.8%),SimpsonⅡ级切除者29例(53.7%);余3例SimpsonⅢ级切除(5.5%).术后随访6~72个月,无手术死亡.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力争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6例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矢状窦前1/3段 13例,中1/3 29例,后1/3 4例;肿瘤基底位于矢状窦16例,大脑镰22例,矢状窦和大脑镰同时受累8例。结果 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32例,Ⅱ级切除9例,Ⅲ级切除4例,Ⅳ级切除1例。41例术后随访1~5年,肿瘤复发3例,行放射治疗2例,再手术1例。结论 良好的手术显露,矢状窦及引流静脉的妥善保护和处理是提高矢状窦旁、大脑镰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附3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肿瘤的临床特点,术前行CT 、MR、血管造影检查,使用显微手术,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决定整块或分块切除,术中妥善处理供血动脉,保护矢状窦及中央静脉,以避免不良后果.结果本组主要表现为大脑半球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经MR确诊后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2例.因2例术中未能保留中央静脉而造成偏瘫,2例因脑血管病、肺炎死亡.余31例恢复良好.门诊随访2~6年无复发.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行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显微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切除肿瘤避免功能区损伤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