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浅谈修订后的《中国乡村医生教材》辽宁省开原市卫生学校教务处(112300)王秀娟开原市卫校是县级卫校;建校三十余年,培养的学生面向农村。近几年来,培养乡村医生的任务比较重。以前,教学使用的是全国统一中专教材,从1988年开始使用第一版《中国乡村医生教...  相似文献   

2.
1980年~1990年的11年间,西北贫困山区县级卫校随着科学教育的兴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网底”卫生人员。但就县卫校本身的课程设置、办学规模,县卫校的工作对象——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年龄结构以及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目标看,在2000年要达到每千农村人口有一名乡村医生,并达中专水平,尚有距离。在目前情况下,巩固和发展县卫校的办学规模,改革教学内容,树立预防保健思想,培训和提高现有村医生的防病治病能力将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县卫校是县级医学教育中心。我县卫校从1975年到1983年共举办各种培训班21次,共轮训县、区,乡医务人员945人次,使农村卫生技术力量有所改善。但当前全县有995个行政村,有2/3的村没有合格的乡村医生,甚至还有些村没有任何医务人员,是一个空白点,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要求村村有合格的乡村医生,那么就要培训746个乡村医生。全县78个乡,镇卫生院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51人,其中有大半是未经过系统培训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乡村医生的队伍有两大缺陷:一是素质太差,二是年龄结构偏于老化,且有断代的倾向。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两项任务:一是提高现有乡村医生的素质;二是培养新一代的乡医村生。就是必须从培训入手,开发乡村医生这一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培训乡村医生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建设好培训基地。乡村医生的培训基地应以县卫校为主。县卫校这一机构的设立很大程度是考虑到乡村医生的培养和提高。由于县处于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更贴近农村;且县卫校经过新时期的建设,多数在校舍、师资、设备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  相似文献   

5.
县级卫生进修学校 (简称县级卫校 )是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知识培训的专职机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 ,医疗体制和卫生技术人才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卫校的生命线 ,生源数量和教学质量越来越难以保障 ,县级卫校正面临严峻的生存与发展困境。本文就县级卫校今后如何生存与发展 ,从卫校的任务、现状和办学模式三方面进行探讨。1 新形势下县级卫校仍具有重要作用县级卫校大多建于 80年代初期。当时我国医疗机构不全 ,卫生技术人员缺少 ,特别是基层 ,医务人员相当匮乏。为落实党的基层卫生政策 ,完善三级医疗保健网…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乡村医生的系统化教育、在职培训和函授教育多由职业卫校、职工中专和县卫校承担。全日制普通中等卫生专业学校是我国中等医学教育的主要力量,师资力量强、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因此,中等卫生专业学校除应通过与县办卫校、职工中专建立起协作关系,对乡村医生的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外,还应充分挖掘内在潜力,在乡村医生的教育和为农村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始建于五十年代中后期的县级卫校,是我国卫生系统机构设置中的一个基层医学培训中心,也是教育系统中一个特殊的办学机构,有些地区几乎是县县有卫校。但县级卫校建校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教育投资来源、分配构成情况如何?经济运行现况及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国内尚未见这方面的研究报告。为此,我们对山东省县级卫校1990—1994年间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了解现况、发现问题、探讨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已经2003年7月30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2003年8月5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保障村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工作。 第十条 本条例公布前的乡村医生,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  相似文献   

9.
乡村医生复训增设健康教育课程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以往对乡村医生的培训缺乏健康教育知识方面的内容。1998年以来,南平卫校对全市乡村医生进行的复训增设了健康教育课程。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加贴近乡村医生工作的实际,构建符合乡村医生健康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在复训教育前后,对乡村医生复训班的学员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回音壁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的工作人员:你们好!工作辛苦了!首先感谢你们的付出,使我们乡村医生诊治疾病的技术有所提高。我初中毕业后考入本地区中专卫校,毕业后回家开了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医改实施前后我国村级卫生人力资源变化情况,发现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基层医疗卫生人力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村卫生人员数量、村医定基比和环比变化、村医相对数量、执业资格构成、村医学历构成等指标,分析医改前后村卫生室人员变化.结果 近年来我国村级卫生人员有所增加,但占全国卫生员比重下降;2011年后乡村医生出现负增长,千农业人口及村均乡村医生配备不足;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量不断增加,但比重不足26%;乡村医生以中专学历为主,大专学历不到5%.结论 村卫生室缺乏吸引人才的长足动力;农村将面临村医(尤其是高学历村医)严重短缺问题;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速度较慢.建议改善农村执业环境;提高村医收入水平,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人才;改进执业医师考试内容,提高村医报考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江西省崇义县建立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实践进行总结,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查阅法和访问关键目标人群法进行资料收集,并现场调查崇义县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和使用情况,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崇义县超过98%的农村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在提高乡村医生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部分村医和居民不愿使用电子健康档案等方面的问题。结论继续研究挖掘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功能,使其对卫生政策开发、卫生能力建设切实起到作用;提高乡村医生使用电子健康档案的积极性并扩大其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乡村医生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认知、实施现状的评价,分析存在问题,为项目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根据经济状况分类,随机抽取3个乡镇作为样本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乡村医生培训期间,整群抽取300名乡村医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乡村医生进行定性访谈。主要调查村卫生室人力资源状况,乡村医生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知、培训及对项目评价等。结果乡村医生平均年龄44.02±11.02岁,大专及以下学历占98.2%。村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知平均分57.48±18.95,合格率40.8%;不同经济状况乡镇的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40,P =0.002);乡村医生评价为好的项目是“预防接种、高血压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被调查的3个乡镇的乡村医生对高血压患者和重型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4,χ22=8.17,χ23=9.30)。84.4%的乡村医生参加过项目培训,对培训满意率为51.0%。结论乡村医生对项目认知得分较低,培训效果不理想;应对评价较低的项目及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柳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式调查柳州市12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辖区基本情况、人员及设施设备投入和服务开展情况。结果:12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医生0.32名、注册护士0.25名,每平方公里儿童保健医生0.0070名、注册护士0.0055名。39.84%的机构无执业(助理)医师,32.52%的机构近5年有儿童保健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儿童保健门诊用房面积达到自治区要求的机构不足40%;视力检查、听力筛查、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和膳食营养分析工具配置率分别为89.43%、36.59%、22.76%和9.76%。开展的7项儿童保健服务中,心理行为发育测验(24.39%)、耳及听力保健服务(74.80%)开展比例低,其他5项均超过90%。城乡机构间儿童保健服务人员、设施设备投入和服务开展情况存在差异,贫困县情况更严峻。结论:柳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与国家标准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政府有必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儿童保健人员的培养,规范儿童保健门诊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新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现状及现存模式,为构建新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适宜模式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新疆东、南、北疆9县(市)的27个样本乡镇卫生院、54个样本村卫生室进行典型调查。结果新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还未实现完全规范化、统一化。模式有高度一体化、中度一体化和低度一体化3个层次。结论加大对新疆特别是对南疆贫困地区的财政投入,加强乡村医生培训,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合理设置村卫生室编制及制定村卫生室公用经费标准细则。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对农村公共卫生相关政策的实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课题组通过网络及电话访谈,就追踪研究多年的某几个京郊村卫生室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为切入点,以历史政策纵向发展为主线,分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历史回溯、"非典"疫情促进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以及新冠疫情防治中村医充分发挥公共卫生服务的积...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卫生体制下的乡村医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乡村医生是农民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提供者,为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由于历史的原因.乡村医生这个特殊群体一直被政府和社会忽视。基于乡村医生生存和发展的视角对乡村医生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进行考察.发现在已建立的新型农村卫生体制下,乡村医生普遍面临报酬偏低、养老保障缺失、执业考试门槛高等困境。分析以往的研究和目前一些地方的改革实践认为.只有解决了乡村医生的身份定位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了我圄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总量不少但整体素质不高、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招募困难、流失严重、队伍不稳、乡村医生执业化程度低等,提出了从调整目前医学教育的专业结构、加强现有农村卫生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稳定卫生人才三个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建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国家的农村医疗卫生政策在村级存在难落实的现象。从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卫生院的角度来看,是由于村医群体普遍缺乏对接国家各项农村医疗卫生政策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能力所致。但从村医的角度来看,则是因为乡镇卫生院在人财物匮乏的尴尬处境下,向没有体制身份的村卫生室和村医转嫁危机和风险所致。实际上,医疗卫生政策难以在村级落地,主要原因在于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关系没有被理顺,具体表现为村卫生室相对于乡镇卫生院的弱势地位。理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关系的关键在于加强村卫生室的能力建设。要从加强村医人才建设方面破题,同时要破除针对村医的某些思维和政策方面的认识误区,加强对基层主管部门的问责,打通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贫困地区农村卫生室现状及服务功能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卫生室的现状及其服务功能,为探索、制定合适的初级卫生保健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8个乡内的111所村卫生室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地区平均每村有1.03所村卫生室,平均每千农业人口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4人;村卫生室基本设施的配备情况低于1998年我国平均水平;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人数为1716.37人次,平均每个乡村医生年诊疗人数为1176.00人次;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为45.55%,7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为35.59%;72.69%的居民选择到村卫生室就诊,"距离近"和"病情轻"是其主要原因,占59.34%。结论:应加强对乡村卫生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改善村卫生室的设备条件,促进村卫生室服务功能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