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安全性。方法:140例UAP患被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钠组(治疗组,75例)和普通肝素组(对照组,65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U,2次/日,皮下注射,连续治疗10日;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7500U+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点,1次/日,共10日。观察两组治疗UAP总有效率及出血副作用发生率。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常规、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TPP)。结果:两组治疗UAP总有效率分别是93.3%,96.9%(P>0.05);轻微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3%,24.6%(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阿魏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SF)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LMWH)5000U,皮下注射,1次/12h,共用10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SF)300mg,静脉滴注,共用14d,LMWH疗程同对照组。14d后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心电图疗效等。结果阿魏酸钠(SF)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电图疗效,降低TC、LDL,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SF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通心络每次4粒,每目3次,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刘升科 《内科》2007,2(2):225-226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不能耐受硝酸酯类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不能耐受硝酸酯类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除不应用硝酸酯类药外,予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他汀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次,口服,3次/d,连用2周。结果 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绞痛有效缓解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67.5%,P〈0.05,以治疗组为优,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不能耐受硝酸酯类药物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盐制剂、13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于5%的葡萄糖液和(或)生理盐水250ml中滴注,每日1次,共14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改善胸痛、胸闷、气促、心悸等症状,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的症状(95.7%,65.2%,P〈0.01);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7%,43.5%,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具有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集聚、改善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52例。男23例,女29例。年龄(69.38±7.60)岁。低分子肝素5000~7500IU,bid皮下注射,连用14天。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为67.31%。低分子肝素有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减轻心肌缺血程度等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低分子肝素组、阿司匹林组3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抗凝治疗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总有效率为95.8%,低分子肝素组80.8%,阿司匹林组58.9%;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无一例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和低分子肝素组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1),而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较低分子肝素钠组更有效(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同时合用阿司匹林加强抗凝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52例.男23例,女29例.年龄(69.38±7.60)岁.低分子肝素5000~7500IU,bid皮下注射,连用14天.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为67.31%.低分子肝素有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减轻心肌缺血程度等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将38例新近发生的静息性心绞痛持续时间>15min的患者随机分组:A组(18例)给予口服阿司匹林(300mg/d)和抗心绞痛药物;B组(20例)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药物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00IU/kgqd,连续7d)。结果:A组和B组在住院7d内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性死亡、急救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分别为33%与10%、17%与0、11%与0和17%与5%,总的心性事件发生率为78%与15%(P<0.01).B组仅2例发生皮下瘀斑。表明UAP患者急性期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有效、安全和便利。  相似文献   

10.
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随机分为两组,均予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7 d,观察组加用灯盏花素静滴14 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心绞痛发作次数少,发作间隔延长,24 h缺血总时间减少,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认为灯盏花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UAP疗效显著;与其可降低血脂、改善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将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51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予以常规药物加低分子肝素钙和常规药物加普通肝素钠,比较两组心绞痛的缓解情况、心肌梗死和猝死发生情况、常规和动态心电图变化、凝血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疗效,对凝血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8例,采用常规治疗加尿激酶3&#215;10^3U/d静脉输注和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对照组105例,采用常规治疗加普通肝素100mg/d静脉输注,疗程均为7d,观察心绞痛发生与心电图改变。结果心绞痛缓解显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82.2%vs67.7%,P〈0.05);心电图改善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3.0%vs71.4%,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减低出血并发症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2002年3月~2005年1月,笔者对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住院患者选用低分子肝素钠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并对其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并对部分出凝血指标进行监测。方法4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无效而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2次/d,连用7d,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改变及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动度(P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Y),纤维蛋白原(Fib)。结果40例患者能有效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Prr、PA、apTY无显著变化(P〉0.05),Fib下降(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博璞青)、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疗效。方法 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严格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用低分子肝素钙0.4~0.6ml,皮下注射,每日2次,疗程为1周,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长期服用。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2.5%,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显效率30%,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天津大港油田港东医院内科1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各99例,西医组应用硝酸甘油10mg静脉滴注,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U,每12h1次;中西医结合组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5%葡萄糖250mL每日1次,疗程为14d,同时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结果心绞痛症状缓解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95.1%,西医组为81%,心电图显示总有效率为95.9%及71.7%(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与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同时心电图也明显改善,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硝酸甘油和低分子肝素钠组。  相似文献   

18.
血塞通软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塞通软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塞通软胶囊,每次120mg,每日2次口服,2周后改为每次60mg,每日2次口服,同时低分子肝素钙6 150U,皮下注射,每12h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67.3%,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分别为26.9%、6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生率、心电图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血塞通软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 7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对照组常规服用阿斯匹林、硝酸盐类、β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 ,5 %葡萄糖液 5 0 0ml加硝酸甘油 10mg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连用 14天。低分子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 (商品名 :法安明 ) 5 0 0 0u腹壁皮下注射 ,q12h ,连用 10天。 结果 两组病人用药后 ,心绞痛发作次数及ΣST均较用药前下降 ,低分子肝素组下降更明显 ,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5和 0 0 1) ,且无出血副作用。心脏事件在低分子肝素组亦较少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低分子肝素对控制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安全可靠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充分现代药物治疗情况下,不稳定型心绞痛短期及长期的临床转归。方法入选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院心内科门诊已确诊的、因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接受早期血管重建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7例,建立数据库。根据我国2000年发表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对每例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对劳力心绞痛根据加拿大分级(CCSC)标准进行分级,在门诊或病房进行充分的抗血小板、抗凝、抗缺血、他汀调脂等现代药物治疗,并严格控制危险因素至充分达标,同时给予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级预防。随访至少3年,记录心绞痛发生频度及程度、危险因素控制达标情况及心脏事件。结果共入选67例患者,3例失访。访期36-60个月。100%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及硝酸盐治疗;100%的高危患者及90%的中危患者接受了低分子肝素的治疗;97%的患者接受了B阻滞剂治疗;凡有自发心绞痛的患者100%接受钙拮抗剂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患者100%接受ACEI或ARB治疗。全组患者危险因素获得有效控制。治疗1周,劳力心绞痛CCSC分级下调1级以上的35例,占60%,静息心绞痛消失者14例,占32%。治疗1月后劳力心绞痛CCSC分级下调2级以上的54例,占90%,42例自发心绞痛消失,占91%。1个月内仅1例在治疗1周后停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在长达至少3年的治疗随访中,无1例再发生Q波或非Q波心梗。2例顽固性心肌缺血,因症状控制不理想分别于治疗后4个月和6个月接受PCI及搭桥治疗,仅占患者的4.5%。治疗1年仅1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行搭桥术,6例在稳定劳力心绞痛的情况下接受介入医生建议行PCI术。结论充分的现代药物治疗可使绝大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从急性不稳定期进入稳定状态,并在长期治疗和严格的二级预防中有效地防止远期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