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苏丹吉齐拉灌溉区分别于1973年1月和3月进行飞机喷洒N-三苯甲基吗啉。在飞机上有超低容量喷洒的装置及一个调节喷射率的流量计。喷洒幅度不超过5米宽,喷洒的药液为未稀释的FX28(16.5%N-三苯甲基吗啉浓缩乳剂)。一般情况下,飞机在离水面2~3米处喷洒,飞行速度为150公里/小时,喷射率分别为37.5升/分(2次)、37.5升/分,15升/分、7.5升/分。1973年1月进行了小规模的初步试验,分别以0.1、0.2、0.5及1.0毫克/升的剂量喷洒7条4公里的平行渠道。化学分析表明,喷洒后5~15小时  相似文献   

2.
应用超低容量空中喷洒法本文作者对此研究连续发表了4篇报道。是防治虫媒传染病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近年来有了发展。它的特点是借助飞机的每次飞行,喷洒低剂量的浓缩杀虫剂,以覆盖广大的地区。应用此项技术防制人疟媒介,目前尚缺乏成熟的经验。作者对此研究的目的,拟通过马拉硫磷超低容量的空中喷洒,以防制传疟媒介淡色按蚊,进而阻断恶性疟的传播。试验地区为海地Miragoane的溪谷。喷洒器具用Beech D-18双引擎飞机。喷洒面  相似文献   

3.
过去20多年,室内墙面喷洒持效杀虫剂防制疟疾媒介按蚊,特别是二二三和狄氏剂,一般都是很有效的,但是由于蚊类对药物产生了抗性及不接触残留药物等问题,需要寻找其他的防制方法。本文着重综述了控制疟疾蚊媒的新方法,但不包括滞留杀虫剂、改善环境卫生及水的管理等方面,仅讨论以下3种方法。一、超低容量喷洒方法近10年来,化学灭蚊的最大发展是应用了超低容量喷洒杀虫剂的方法。这种技术一般包括直接喷洒固体工业杀虫剂或浓缩的药液。超低容量喷洒首次用于灭蚊是用飞机进行的,目前则已广泛使用地面装置。  相似文献   

4.
Beecomist喷头适用于各种型号飞机做超低容量(ULV)喷洒,并能够分散药液达到极低量,仅需不到2升的药液可充满喷雾器,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飞机超低容量喷洒防制稻田蚊类的防制效果,在阿肯色州的C、E、H三个地区进行了试验。C试区用1.0唡/(口亩)二溴磷,E、H试区用95%马拉硫酸,剂量分别为3.0唡/(口亩)和1.5唡/(口亩)。E、H试区在1976年7月1、2日早晨进行,C处于7月30日的黄昏进行。飞机时速150哩、高度150呎、喷幅350呎。此外,7月1日用0.1磅/(口亩)的倍硫磷在L地区的2,000(口亩)的土地上进行低客量喷洒。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背负式灭螺机喷洒灭螺与喷壶喷洒灭螺在云南山区的费用和效果。方法选择地貌、环境、植被、耕作方式等相近的两块有螺区域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背负式灭螺机和喷壶进行喷洒灭螺,比较两种方法的灭螺效果和费用。结果背负式灭螺机喷洒灭螺效果不低于喷壶喷洒,且灭螺效率高,灭螺费用低。结论背负式灭螺机喷洒灭螺法节水、省工、省时、灭螺效率高、经济实用,适合在水资源缺乏的山区使用,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泰国从四十年代末开始采用DDT室内滞留喷洒,现在微小按蚊已在平原区消失,仅分布在丛林山麓区。1975年以疟疾控制计划代替根除规划后,DDT的喷洒范围和覆盖面有很大改变,因此有必要再次评价微小按蚊对LDDF不同程度选择压的反应及其对疟疾防治的影响。在泰国北部丛林山区选择有代表性的4个村庄,1、2两村一直使用DDT喷洒,前者喷洒覆盖面较广(至少85%),一年喷2次,后者喷洒覆盖面较少(50%),一年喷洒1次。3、4两村DDT喷洒已分别停止3年和6年。  相似文献   

8.
陆小丹  王艺  李健  邝胜利 《内科》2023,(4):320-322+353
目的 探讨内镜下直接喷洒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对结肠镜检查中结肠内气泡情况、结肠镜检查时间和术后腹痛腹胀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118例行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进行肠道准备。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根据视野情况,研究组按需使用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配制的喷洒液,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喷洒液。比较两组患者使用喷洒液前结肠清洁程度、使用喷洒液后结肠内气泡分级情况、结肠镜检查时间、术中喷洒液使用量,以及术后24 h内腹痛、腹胀情况。结果 使用喷洒液前,两组患者Boston肠道准备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使用喷洒液后结肠内气泡分级更优,结肠镜检查时间更短,术中喷洒液使用量更少,术后24 h内腹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腹胀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 结肠镜检查中,内镜下直接喷洒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可有效地祛泡,增加视野清晰度,缩短结肠镜检查时间,减轻患者术后腹痛、腹胀症状,提高结肠镜检查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在非洲津巴布韦东北部的超高疟区使用溴氰菊酯(deltamethrin或decamethrin)微胶囊混悬剂进行室内滞留喷洒的防疟效果观察。当地主要的传疟媒介为阿拉伯按蚊和冈比亚按蚊,媒介高峰和疟疾高峰季节分别为3、4月和4、5月。试验选择3个观察区:一个为溴氰菊酯喷洒区,面积约50km~2,于1983年1月喷洒,另一个为DDT喷洒区,于1982年10月喷洒,第三个地区未喷洒作为对照。溴氰菊酯微胶囊制剂为2.5%混悬液原液,经测定,平均浓度为  相似文献   

10.
以15、20、30 mg/m^2剂量的百树得水乳剂对畜窑墙面进行喷洒,喷洒后第1、2 d中华白蛉密度下降率在96.7%以上,喷洒后20 d下降率在94.8%以上,且各组间的密度下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明畜室内墙面喷洒百树得防制黑热病传播媒介中华白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土表土层灭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土表、土层灭螺效果。方法现场采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喷粉(喷粉组)进行土表、土层灭螺试验,同时与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喷洒组)作平行比较。结果现场试验显示施药后喷粉组土表、土层钉螺3、7、15d钉螺死亡率均低于喷洒组,30d后两组钉螺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施药30d后,喷粉组土表、土层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64%和73.14%,喷洒组土表、土层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57%和79.11%。结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喷粉土表、土层灭螺效果均与可湿性粉剂喷洒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镜下喷洒思密达、锡类散混合粉剂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通过胃镜下喷洒药物思密达及锡类散治疗胃溃疡96例。在治疗过程中先通过胃镜用镜下注射器以生理盐水冲洗溃疡创面,清除表面厚苔后将两种药物按1:1的比例,用镜下喷洒管喷洒溃疡表面。结果治疗胃溃疡有效为90例,6例愈合不明显。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以对DDT和666有抗性的库态按蚊为媒介的疟疾流行区,用12.5mg/m~2的溴氰菊酯和200mg/m~2的666进行滞留喷洒,在两个条件相似而隔离的自然村,于1985年6月、8月、10月进行三次喷洒作比较。每次喷洒用2.5%的水溶性溴氰菊酯18.5kg,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缅甸边境地区高效氯氰菊酯室内滞留喷洒控制疟疾媒介按蚊的效果,为中缅边境地区疟疾媒介按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7-10月在缅甸边境地区克钦邦选择3个居民点,采用0.03 g/m~2高效氯氰菊酯进行室内滞留喷洒,采用诱蚊灯法捕蚊,监测按蚊种群密度变化情况。3个试验点同时于喷洒前15 d和喷洒后每间隔15 d监测1次,每次连续观察3个通宵,连续监测75 d。结果高效氯氰菊酯共喷洒2 273户,覆盖率95.46%,消耗杀虫剂132.5 kg;喷洒前15 d, 3个居民点按蚊平均密度为4.16只/(灯·夜),其中微小按蚊占捕获按蚊总数的79.14%,密度3.29只/(灯·夜);喷洒后15 d, 3个居民点按蚊平均密度为0.47只/(灯·夜),其中微小按蚊平均密度为0.17只/(灯·夜)。喷洒前后按蚊和微小按蚊平均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喷洒后第75 d按蚊密度为1.24只/(灯·夜),微小按蚊密度为0.16只/(灯·夜),与喷洒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高效氯氰菊酯室内滞留喷洒对中缅边境地区缅甸克钦邦疟疾媒介按蚊控制效果明显且持久,但应做好按蚊对杀虫剂抗性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巴基斯坦社区室内滞留喷洒氯氰菊酯控制恶性疟和间日疟传播的效果。试验在巴基斯坦Sheikhupura水稻种植区进行,总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按人口和占地面积均匀地划分成9个小区,随机分成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5%WP)、悬浮剂(10%SC)和不喷洒对照3个组,每组重复测试3个小区,每小区选择几个村庄进行蚊媒及疟疾监测并对在校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氯氰菊酯喷洒剂量为25mg/m2,WP组每天喷洒房屋的覆  相似文献   

16.
1966~67年,曾在伊朗南部、尼日利亚北部和萨尔瓦多传疟媒介对二二三已产生抗性的3个地区采用残杀威喷洒灭蚊。1969年,Wright等报告,每平方米墙面喷洒残杀威2克,杀灭按蚊的效果能持续12周。因该种杀虫剂有在空气中散播的作用,所以能杀灭距离喷洒面一定范围内的蚊虫。Lassen等报告,  相似文献   

17.
溴氰菊酯杀灭近野栖中华白蛉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85~1986年,在陕北宜川县云岩镇方圆10km~2内400余个野外洞穴和13~14个自然村进行溴氰菊酯杀灭近野栖中华白蛉方法的研究.两年喷洒总面积达74 000m~2。经喷洒野外洞穴和村内畜窑相结合的处理措施,1986年6和8月,野外对照洞穴的白蛉密度比1985年同期分别下降79.1%和46.9%,村内对照畜窑分别下降71.5%和59.6%.连续两年的喷洒实验结果表明,野外洞穴喷洒溴氰菊酯结合村内畜窑喷洒的方法是防治陕北黄土高原近野栖中华白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在山丘地区杀灭钉螺效果。方法在石台县山丘地区选择沟渠和坡地等有代表性的有螺环境,分别采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喷粉(50g/m2)不清理环境施药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2g/m2)法分别进行清理环境和不清理环境施药灭螺,于施药后3、7、15天观察钉螺死亡情况。结果在沟渠环境中,灭螺后3d、7d、15d,粉剂灭螺效果显著高于可湿性粉剂不清障喷洒灭螺效果(χ2=20.8362~77.8524,P<0.005),与可湿性粉剂清障喷洒灭螺效果无显著差异(χ2=0.1542~3.2426,P>0.05);在坡地环境中,灭螺后3d、7d、15d,粉剂灭螺效果均显著高于可湿性粉剂不清障喷洒和清障喷洒灭螺效果(χ2=60.3545~212.8355,P>0.005)。结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喷粉灭螺效果在不清障的情况下与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效果相当,但在清障的情况下其效果显著高于可湿性粉剂喷洒灭螺,且适用于水源缺乏地区灭螺,因此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消灭新疟区的残存病例,清除病灶点,我们于1997年8月4日,使用由英国捷利康有限公司公共卫生部生产的10%爱克宁可湿性粉剂,对三亚市旅游区鹿回头村进行滞留喷洒(1995年该村曾发生因输入传染源而引起的间日疟暴发流行)。喷洒范围是住户的室内及离庭院10m以内的杂草、果丛等处。喷洒后第2d便发生成批人群的过敏反应。疫情发生后,及时采取了抗过敏的应急措施,使过敏反应得以缓解。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调查对象1 对象 查访记录喷洒过爱克宁的住户及所有成员。2 判断标准 凡喷洒爱克宁后,第2d起出现结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悬浮剂(SCN)杀灭通江河道钉螺的效果。方法选择扬中市八桥镇团结港通江河道为试区,用YAMAHA-MZ175(R)型汽油机进行SCN喷洒灭螺,SCN总剂量6g/m2,间隔5d,连续喷洒3次,观察和评价杀螺效果。结果经过3次喷洒灭螺,钉螺死亡率达99.02%,活螺密度减少99.57%。结论SCN用于通江河道喷洒取得了较好的灭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