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能计算相对危险度估计值比值比(Odds Ratio),并以此来估计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强度。但不能估计暴露危险因素后的危险度及因此所增加的危险度。也就是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Levin 等人提出的公式可计算队列研究资料的归因危险度比及人群归因危险度比(Popul-  相似文献   

2.
危险度是指由于接触有害因素而产生不良作用的预期频率,如发病、患病或死亡的概率。接触某特定的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发生的某种不良作用的概率,称为绝对危险度(R)。接触组与对照组的上述概率之比值称为相对危险度(RR)。接触组与对照组的上述概率之差值称为归因危险度(AR),有时也称为特异危险度。  相似文献   

3.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度的估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测定人群中由于某一危险因素所引起的疾病比例,即人群归因危险度(λ),对合理选用防病策略甚为重要,测定λ的公式(Pe人群暴露率。OR为比值比)已广为流行病学工作者熟知和应用。但这公式仅适用于单变量分析。如资料中有混杂因素或是多因素,  相似文献   

4.
根据脑出血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初步估计并分析了脑出血的归因危险度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结果表明高血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打鼾的归因危险度分别为91.4%、93.8%和52.7%。以上3种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为68.6%、18.5%和19.5%,提示在一般人群中控制高血压、TIA和打鼾对预防脑出血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中介绍率差、归因比例、归因危险度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介绍了单一危险因素和多个危险因素,以及分层分析时如何去除混杂因素计算归因危险度的一些计算方法。最后讲解如何以归因危险度图示评估疾病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胃癌的环境与遗传危险因素及归因危险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胃癌的环境与遗传危险因素并进行归因危险度评价。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南京地区121例原发性胃癌病例进行环境危险因素调查,并对相关酶系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环境危险因素及遗传危险性在胃癌发生中的归因危险度。结果在南京地区人群中,吸烟、食用腌制食品等两种环境危险因素与遗传危险因子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E1(CYP2E1)和N-乙酰化酶(NAT2)的基因型的人群综合归因危险度达69.7%。胃癌的发生主要是环境危险因素与内在遗传持点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对胃癌的干预应同时考虑环境危险因素和遗传危险性,在了解个体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对其相应的环境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达到Ⅰ级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民胃癌危险因素联合作用危险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多因素条件下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研究和评价了13个危险因子在中国农民胃癌发生上的联合作用,估计其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应(PARC)和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sPAR).结果表明:在胃癌发病作用上(OR值)以饮塘沟水(3.62)、性情急躁(3.33)和生气吃饭(3.25)的因素危险最大;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度(PARc)以精神心理、饮水及饮食行为因素的比例占主导地位。13个危险因素致癌联合作用的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sPAR)为91.15%.而其它因素所发生的致病效应估计不超过8.85%.探讨和研究在多因素条件下有关因素危险度的联合作用对于病因学的解释和公共卫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经济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环境污染造成健康损害的归因分析和经济损失估算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归因分析中除对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减寿年(PYLL)和减寿率(PYLLR)等指标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外,还探讨了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和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在横断面调查研究中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群归因分值(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F)是广大流行病学工作者熟悉的公共卫生学指标。PAF的计算主要根据某个危险因素对某病的相对危险度(RR)和人群中该危险因素的暴露比例(R)。文中介绍由RR和R估计PAF列线图的制作方法,以便快速简捷地估算PAF。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联合作用危险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广义相对危险度模型评价原发性肝癌主要危险因素间的联合作用关系模式,检查相乘结构对描述危险因素作用的充分性,估计其相对危险度(RR)和人群归因危险度(PAR)。结果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饮沟塘水的联合作用偏向于相乘结构,黄曲霉毒素污染(AFB_1)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饮沟塘水的联合作用倾向于相加结构。RR和PAR大小依次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饮沟塘水、黄曲霉毒素污染。有关因素危险度联合作用方式的识别对病因学的解释和公共卫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