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鼻腔给药系统的有效方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鼻腔给药系统的文献,阐述影响鼻腔给药吸收因素,并对近年来中药鼻腔给药系统的新剂型、促吸收方法和发展动向作一论述。结果与结论:随着对鼻腔给药系统的深入研究,中药鼻腔给药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鼻腔给药作为一种独特的给药方式,不仅能用于鼻腔局部疾病的治疗,还能通过鼻黏膜吸收发挥全身性及脑部治疗作用,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通过分析、总结相关文献,现就中药鼻腔的给药特点、临床研究、安全性评价及鼻腔给药制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有关鼻腔给药系统自身及其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发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鼻腔给药系统的特点及其在中医药中的传统应用与最新进展。通过文献研究发现鼻腔给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有悠久的历史,而中药现代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中药鼻腔给药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鼻腔给药制剂,是指在鼻腔内使用、经鼻粘膜吸收而发挥局部或全身防治作用的中药制剂。这种制剂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不仅可用于治疗鼻炎、鼻溃疡等鼻腔局部病,而且还可用于治疗某些全身性疾病。我国古代早有通过鼻腔向脑内递药治疗中风、昏厥等症的记载。目前,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中药鼻腔给药制剂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1 鼻腔的生理结构及其给药特点 鼻腔为呼吸通道,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以一对鼻前孔通向外界,一对鼻后孔通向咽腔鼻部,鼻腔周围的四对副  相似文献   

5.
芳香中药精油在疾病治疗领域有着巨大的挖掘价值.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芳香中药精油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给药方式多样.现对古今文献中芳香中药精油在疾病治疗中的给药途径进行系统梳理,根据精油成分、给药部位、吸收特点等不同,发现大致可分为鼻腔给药、口腔给药、透皮给药、口服给药等,以期通过分析其给药途径的相关可能性,为临床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肽类及蛋白类药物鼻腔给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磊  王娟 《中国医药情报》1995,1(3):172-176
本文对近年来肽类及蛋白类药物鼻腔药系统方面的研究一综述。内容包括鼻腔给药动力学,鼻腔给药后药物的分布,吸收及其影响因素,促进药物鼻腔吸收的药剂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生化药物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腔给药系统(nasal dray delivery system,NDDS)是指在鼻腔内使用,经鼻粘膜吸收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鼻腔给药是传统的给药方式,在耳鼻喉科应用极为广泛,一般用来治疗各种鼻腔和鼻窦疾病。随着新辅料和治疗新技术的应用,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鼻腔给药制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鼻腔给药靶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善脑靶向给药的方法,讨论鼻腔给药靶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行性。方法:查阅今年来有关脑靶向鼻腔给药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鼻腔给药能够实现药物给药途径上的脑靶向。药物经脂质体包载后能明显增加其脑摄入,达到靶向给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鼻腔给药系统的文献,从鼻腔给药的特点,鼻腔的生物利用度、吸收促进剂、纤毛毒性及新剂型的研制开发动向等方面作一阐述,随着对鼻腔给药系统的深入研究,鼻腔给药会成为全身性疾病较理想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0.
鼻腔给药近年研究进展广州市医药中专(510260)张萍萍,冯昭明以往鼻腔给药主要用于局部治疗,自80年代以来,对治疗全身性疾病也有了一些研究与应用。本文简要介绍鼻腔给药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些研究进展。鼻腔粘膜易于药物吸收,粘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迅速吸收...  相似文献   

11.
鼻腔给药是治疗鼻腔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将一些常用的药物滴入鼻内,起消炎、收敛等作用。笔者根据解剖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谈谈鼻腔给药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鼻腔给药不仅用来治疗鼻炎等局部疾病.同时也作为全身治疗的给药途径,对此早在《本草纲目》中已有记载。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对于口服吸收良好的某些药物,改用鼻腔给药后其吸收效果与静脉给药相当,而对于一些口服后易受破坏难以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改用鼻腔给药后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3.
将热毒宁注射剂制备成鼻腔喷雾剂,进行家兔鼻腔黏膜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健康家兔为模型,建立空白组、鼻腔给药组和注射给药组。给药后使用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家兔血浆样品,HPLC检测血浆中药物有效成分绿原酸的浓度。HPLC结果显示,鼻腔给药组中可检测到绿原酸,且在给药后2~5 min时浓度最高,说明自制热毒宁鼻腔喷雾剂可成功透过鼻腔黏膜吸收进入血液中快速代谢。相比于注射给药组,鼻腔给药组血液中的药物有效物质含量较低,提示热毒宁鼻腔喷雾剂药物透黏膜吸收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鼻腔药物递送系统是一种非侵入式给药途径,具有无首过效应、快速起效、脑靶向等优势,是注射给药的一种可行替代途径,亦是中枢神经系统潜在的给药途径。但鼻腔生理环境复杂,且鼻腔药物递送系统为“药械合一”类制剂,药物经鼻递送效率受药物、制剂、装置及鼻腔生理等多因素影响。通过改变药物理化性质、制剂中添加酶抑制剂或吸收促进剂、设计新型药物载体等策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膜渗透性和鼻腔滞留时间,可以提高鼻腔药物递送效率。本文对鼻腔药物递送系统的影响因素和设计策略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鼻腔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鼻腔给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通过鼻腔给药治疗中风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现代医学证明,许多药物经过鼻腔给药后能够很快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从而达到治病教人的目的。现就经鼻腔给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以下简称AIS)的现代医学研究情况做一综述,为中医药治疗AIS的新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鼻腔给药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收促进剂、药物性质、剂型和载体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药物通过鼻腔吸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由于鼻腔特殊的解剖生理结构,药物吸收迅速;且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尤其对于多肽和蛋白类药物而言,鼻腔给药这种非侵入性给药方法更简单、安全并且节省费用,因此,有望成为未来全身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药物经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痫宁喷雾剂是通过鼻腔给药控制癫痫发作的制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柴胡、石菖蒲及川芎等有效成分超声乳化制成。从组方、剂型、鼻腔与脑的特殊解剖关系及相关中药药理研究等方面探讨了痫宁喷雾剂治疗癫痫发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鼻腔与脑在解剖生理上的独特联系使得鼻腔给药作为脑内递药途径成为可能。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的途径之一,可有效地使通过其他给药途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绕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脑内递药途径。就鼻腔给药脑靶向的依据、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剂型等方面对经鼻脑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 Longa 线栓法制备 SD 大鼠右侧局部脑缺血模型,脑缺血 1 h,再灌注 24 h,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鼻腔给药高、低剂量组,灯盏花素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组,每组 6 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观察各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 1 h,再灌注 24 h 时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而经鼻腔多次给药后神经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模型组脑梗死体积平均为 21.82%,鼻腔给药组的脑梗死体积为 9.37% 和 12.14%,口服组给药组、静脉给药组为 16.76% 与 14.01%,4个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鼻腔给药组明显优于口服给药组、静脉给药组,均有统计学意义;鼻腔给药高剂量优于低剂量,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防治作用优于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20.
鼻腔给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鼻腔给药的特点、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吸收促进剂、纤毛毒性及新剂型的研制开发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鼻腔给药制剂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鼻腔给药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