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一艘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褐带皮蠊的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检疫对策。方法对来自美西航线的国际航行船舶"XX"轮上携带输入性蜚蠊的检查、鉴定及处理。结果鉴定为褐带皮蠊。对策应加大对国际航行船舶蜚蠊等病媒生物的监督检查力度,有效防止输入性病媒生物通过国际航行船舶携带传入传出国境,维护口岸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009年1月—2012年8月京唐港口岸国际航行船舶检疫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控制关键点。方法在2009年1月—2012年8月京唐港口岸国际航行船舶数据库中提取相应信息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出入境船舶艘次、入境船舶艘次、出入境人员体温监测、媒介生物、压舱水及疾病监测等。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检验水准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09年1月—2012年8月京唐港口岸出入境船舶艘次、入境船舶、体温监测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P<0.05)。共发现85艘船舶存在蜚蠊,疾病监测船舶为37例,共对685 789吨压舱水进行消毒处理。结论京唐港口岸制定了有效的应急预案,有效防止了国外疫情经口岸传入境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国际航行船舶外来医学媒介生物传入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0-2011两年内南通口岸的1187艘国际航行船舶截获的医学媒介生物情况进行调查,以医学媒介生物超标的船舶作为阳性组,未超标的为阴性对照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医学媒介生物检出超标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夏季到达的风险高于冬季(OR=11.413);曾检出医学媒介生物超标的船舶风险很高(OR=5.358);发航港来自欧美地区的船舶风险较低(OR=0.144,P<0.05)。多数船员是泰国和伊朗、孟加拉的风险较高,分别是中国船员的4.076和18.122倍。结论季节、曾检出医学媒介生物超标、发航港情况、多数船员国籍、载货种类有明显的风险指示价值,船龄、总吨位、免控证书等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国际航行船舶外来医学媒介生物传入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1:4频数匹配的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2007年来港国际航行船舶中选择媒介阳性船舶170艘,随机选择对照船舶680艘进行调查,并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筛选与媒介检出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校正混杂因素及变量间的干扰后,总吨位的OR值为0.711(95%CI:0.497~1.016)、到达季节的OR值分别为OR春vs.冬=3.413、OR夏vs.冬=3.328、货物种类的OR值为3.541(95%CI:1.495-8.383)、曾检出媒介生物的OR值为31.213(95%CI:8.250-118.093)、船员国籍分布的OR中外籍vs.中籍值为0.402(95%CI:0.173-0.938)、免予除鼠证书签发日期的OR值为1.372(95%CI:1.117~1.684)。结论经多因素量化分析,筛选出与船舶媒介生物携带相关的6项风险因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为国际航行船舶外来媒介生物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国际航行船员黄热病疫苗接种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搜集宁波口岸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船员的黄热病疫苗接种情况资料,同时对船长实施问卷调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受调查的423艘入境船舶黄热病疫苗接种率为98.30%,其中来自黄热病流行区或易感区的与来自其他地区的船员接种率分别是99.72%和97.31%,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船舶总吨(β=0.252,P0.01)、船长受教育水平(β=0.162,P0.05)、船长任职年限(β=0.355,P0.01),船长对《国际卫生条例》熟悉程度(β=0.485,P0.01)对黄热病疫苗接种率有影响。结论宁波口岸国际航行船舶船员黄热病疫苗接种情况基本良好,但存在不均衡性。船长因素对黄热病疫苗接种有重要影响,应加强黄热病疫苗接种监管力度及对国际航行船舶船长的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防控外来病媒生物传入的国境卫生检疫对策。方法结合外来病媒生物输入后产生危害的实例,分析2004-2009年宁波口岸首次截获的外来病媒生物物种,并从国境卫生检疫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宁波口岸通过多年来对国际航行船舶、集装箱、货物等实施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在国内首次截获褐带蜚蠊、次生锥蝇、古巴蜚蠊等3种10批次39只,以及国内仅极少数省份有分布或浙江省内无分布的物种9种12批次,有效地阻止各类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与传播。结论国境卫生检疫在防止外来有害生物传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天津港2010年所有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资料及卫生状况进行分析,综合评估影响船舶卫生状况的风险因素,并建立国际航行船舶卫生风险评估数学模型.方法 利用AMOS建立数学模型,应用主成分分析与多元回归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到国际航行船舶卫生风险数学模型.结果 筛选船员国籍、船舶经营者、来自疾病流行区、月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天津港2010年所有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船舶卫生状况的风险因素,并建立数学模型。方法利用AMOS建立数学模型,应用主成分分析与多元回归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到国际航行船舶卫生风险数学模型。结果筛选船员国籍、船舶经营者、来自疾病流行区、月份、船龄等16个危险因素,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结论通过建立影响国际航行船舶卫生风险的数学模型,使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卫生风险定量化。  相似文献   

9.
珠海口岸首次截获褐带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03年8月29日从1艘巴拿马籍货轮上捕获1只雌性褐带蠊成虫Supella longipalpa(Fabricius,1798)。该种蜚蠊起源于非洲,在美国是常见室内种,在我国罕见。其主要特征为:有2条淡褐色带状横斑位于翅基部和腹部,因此俗称其为“褐带蠊”。为防止该蜚蠊通过国际航行船舶传入我国,对褐带蠊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以供口岸检疫人员和昆虫研究人员鉴别之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常州口岸国际航行船舶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和水质卫生状况,为检验检疫执法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保障船员饮水安全,防止疾病的传播。方法 2009年5月至2009年l2月期间,对常州口岸国际航行船舶进行卫生状况调查,采集饮用水水样并进行水质检测,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此次共调查国际航行船舶221航次,现场调查情况总体尚可,合格率达到80.54%,其中化工品船卫生管理状况最好,合格率达到90%以上;常州口岸国际航行船舶饮用水水质全部指标合格率为56.11%,其中大肠埃希菌、色度、总硬度、砷、氯化物等指标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而游离余氯、浑浊度、铁、锌、菌落总数等指标合格率则低于85%,不同类型船舶、船方卫生情况、饮用水更换周期对船舶生活饮用水有影响(P0.05),来自不同国家装载的船舶饮用水水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州口岸国际航行船舶卫生管理水平尚可,但饮用水水质总体不佳,船舶类型、船方卫生情况、饮用水更换周期等因素可能是影响因素。检疫人员应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的加大国际航行船舶饮用水卫生监督力度,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饮用水水质,保障船员饮水安全,并逐步完善对饮用水卫生进行卫生管理、科学评价、合理干预、有效监督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医学媒介生物状况及其风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张家港194艘入境船舶,按照季节、国籍和船舶种类的不同,分析船舶携带医学媒介生物状况。结果蝇类、蜚蠊为船舶携带的主要媒介生物,检出率分别为37.10%和10.31%,蝇类具有季节消长规律。中国和东南亚国籍船舶、装载废钢的船舶携带医学媒介风险较高。结论进行风险分析,加强对中国、东南亚及装载废物原料船舶的卫生监督,做好高温季节的灭蝇工作,能有效防治媒介入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分析外来医学媒介生物通过国际航行船舶输入的风险因素。方法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有关外来医学媒介生物输入风险因素的4项研究结果进行了定量综合分析并绘制森林图,累计分析媒介阳性船舶、对照船舶分别为1 206和14 555艘,统计处理主要采用Dersimonian和Laird的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对4项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船龄、到达季节、来源地属传染病疫区、曾检出媒介生物、货物种类为动植物产品或矿石煤炭等5项因素与船舶携带外来媒介生物的可能性呈正关联(综合OR均大于1),其中,曾检出媒介生物、货物种类为动植物产品与船舶携带外来媒介生物有较高的关联度(综合OR均大于4)。结论经过Meta分析筛选出的5项因素是外来医学媒介生物通过国际航行船舶输入的重要风险因素,检验检疫机关应重点针对这些因素加大对国际航行船舶的检疫监管,防止外来媒介生物及其携带的病原体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掌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方法在秦皇岛港检疫锚地对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包括鼠类、蚊类、蝇类、蠓类、蚋类和蜚蠊等进行采集并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结果2000 ̄2006年共调查2000余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已鉴定确认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95种,其中鼠类2种,蚊类22种,蝇类51种,吸血蠓类12种,蚋类5种,蜚蠊3种,发现新种5个,中国新记录7个。结论调查证明了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相当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船舶外来医学媒介生物传入的风险评估方法。方法通过建立医学媒介风险logistic回归模型,同时采用层次聚类分析以实例数据进行医学媒介风险预测,与医学媒介实际检出情况进行比对,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2种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船员国籍、本地季节和历史医学媒介疫情是外来医学媒介生物传入的危险因素。医学媒介风险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灵敏度为50%,特异度为77%;层次聚类分析法灵敏度为11%,特异度为93%;以ROC曲线比较2种方法的预测效果,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和0.52,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效果略高于层次聚类分析。结论2种预测方法(AUC)均在0.7以下,准确性不高,为国际航行船舶外来媒介生物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日益严峻的国际卫生安全形势下,为了有效保卫国门卫生安全,应逐步重视风险分析在卫生检疫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卫生检疫风险分析首先要确定风险因子,在收集资料后,以Delphi等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进化神经网络等模型量化风险因子,以AHP等方法确定权重,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进行风险评估。对口岸入境大型船舶等交通工具、出入境特殊物品监管等工作的风险分析,提高了查验的针对性;对疟疾等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等国际关注的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口岸截获媒介生物等的风险分析,有效降低了公共卫生风险。卫生检疫部门按照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风险管理并持续改进风险评估方法,结合风险评价和风险交流,有效保证了卫生检疫工作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来自西尼罗热疫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媒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检疫锚地对来自西尼罗热疫区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蚊媒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05年共调查13艘次来自西尼罗热疫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类船舶阳性率平均为84.62%(11/13),已鉴定确认的蚊种达6种,分属蚊科的库蚊属、伊蚊属。凶小库蚊、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等可传播西尼罗热的媒介蚊种为优势种。结论调查证明来自西尼罗热疫区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媒的情况相当严重,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马尾口岸供水点和出入境船舶管网末梢生活饮用水(以下简称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保障船员饮水安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11月之间,对马尾口岸供水点和出入境船舶进行现场调查,并对管网末梢饮用水进行采样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马尾口岸供水点和出入境船舶饮用水水质不佳,供水点全部指标合格的水样只有9.09%,其中混浊度、铁和余氯合格率较低;出入境船舶余氯合格率2.46%,浑浊度合格率61.97%,铁合格率63.38%,细菌学指标合格率较低。结论应采取措施,加大对供水点和出入境船舶饮用水卫生监督力度,提高饮用水水质,并逐步完善对饮用水卫生进行科学评价、合理干预、有效监督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输入性蚊类与入境船舶上栖息场所微小气候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在秦皇岛港检疫锚地对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存在输入性蚊类的场所进行调查登记,对微小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进行测定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4—10月共调查168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输入性蚊类阳性率为64.28%(108/168)。输入性蚊类自5月初气温高于15℃时开始出现,至10月中旬气温低于15℃时基本消失。其密度与栖息场所的温度、湿度呈正相关关系,风速大于3m/s时蚊虫基本不再飞翔。结论输入性蚊类在入境船舶上与栖息场所的微小气候因素特别是温、湿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