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应用右美托咪啶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后老年骨科患者
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阐明右美托咪啶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
率的影响。 方法: 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
>6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氯胺酮组、右美托咪啶组及氯
胺酮+右美托咪啶组(均n=30)。麻醉前,氯胺酮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1静脉注
射;右美托咪啶组给予右美托咪啶1 μg/kg静脉注射,随后以0.5 μg/kg/h-1的速
度输注右美托咪啶至术毕前30 min;氯胺酮+右美托咪啶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 静脉注射和右美托咪啶1
μg/kg 静脉注射,随后以0.5 μg/kg/h的速度输注右美托咪啶至术毕前30 min;对照组静脉
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于麻醉前、手术结束后、术后24 h分别采集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根据谵妄评定法(CAM),分别于术后1 h、
1 d及3 d 3个时间点评定患者是否发生谵妄,并对各组患者清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4
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共有13例患者发生谵妄:氯胺酮组8例(26.7% ),右美
托咪啶组2 例(6.7%),对照组3例(10%),氯胺酮+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均未发生谵妄。与对照组
比较,氯胺酮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与氯胺酮组比较,氯胺酮+右
美托咪啶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各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啶组患者睁眼至拔管时间显著延长
(P<0.05)。结论: 全麻术中右美托咪啶与氯胺酮合用能减轻氯胺酮对患者的影响,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其机制与炎症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应用右美托咪定的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6(IL-6)、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的变化,阐明右美托咪
定对其免疫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肾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
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1 h(T1)、术毕(T2)、术后1 d(T3)和术后3 d(T4)晨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TNF-α、IL-6、Scr和BUN水平。结果:与T0时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在各时点血清TNF-α和IL-6水平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T3时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
比较,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1~T3时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围术期Scr和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期间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IL-6和TNF-α水平,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骨科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20例、针刺联合右美托咪定组(A组)20例。D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15 min静脉泵入,A组术前1 h针刺患者百会、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15 min静脉泵,C组采用空白对照,3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 d对3组患者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估POCD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及针灸联合右美托嘧定组对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OC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针灸联合右美托咪定组POCD发生率低于单纯使用右美托咪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右美托嘧定能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姜远旭  程静  张雪萍 《浙江医学》2023,45(12):1287-1291,1303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新辅助化疗结肠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 年6月至2021 年 12 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 105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新辅助化疗组和右美托咪定治疗组,每组 35 例。对照组术前未接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组和右美托咪定治疗组术前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右美托咪定治疗组麻醉诱导前给予 0.5 μg/kg 负荷量的右美托咪定,给药时间为 15 min,随即持续输注 0.5 μg/(kg·h)右美托咪定,术毕前30 min停止输注。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 d检测3组患者血液中TNF-α、IL-17、丙二醛(MDA)、S-100β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于术前 1 d 和术后 7 d 记录 3 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数字符号替换测试(DSST)、数字广度(顺向)及数字广度(反向)测试的评分并计算 POCD 发生率。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术后 1、3 d 血液中 TNF-α、IL-17、MDA、S-100β 水平均升高,SOD 活性均降低,术后 7 d MMSE、DSST、数字广度(顺向)和数字广度(反向)测试评分均降低,术 7 d POCD 发生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新辅助化疗组比较,右美托咪定治疗组患者术后 1、3 d 血液中TNF-α、IL-17、MDA、S-100β 水平均降低,SOD 活性均升高,术后 7 d MMSE、DSST、数字广度(顺向)和数字广度(反向)测试评分均升高,术后 7 d POCD 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导致结肠癌手术患者 POCD发生率增加,而右美托咪定治疗可降低这些患者POCD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和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应用依托咪酯维持麻醉后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
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阐明依托咪酯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和POCD发生率的
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91例
(年龄>60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托咪酯诱导组(EP组,n=30)、
依托咪酯诱导/维持组 (EE组,n=31)和丙泊酚对照组(PP组,n=30)。各组患
者均依次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1、芬太尼3 ~5 μg ?kg-1和顺式阿曲库铵1.5 mg/kg-1静脉注
射后,EE组及EP组给予依托咪酯0.2~0.3 mg?kg-1静脉注射,PP组给予丙泊酚1.5~2.5 mg/kg-1静脉注射。术中EE组以0.6~1.2 mg?kg-1?h-1的速度输
注依托咪酯;EP组及PP组以4~8 mg?kg-1?h-1的速度输注丙泊酚。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术后24h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于术前1 d及术后1、7 d使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评定患者是否发生POCD。结果:各组术后1、7 d POC
D发生率PP组为 26.7%和13.3%, EP组为30%和10%, EE组为25.5%和12.9%,3组
患者间术后1、7 d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皮质醇浓
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患者术毕皮质醇浓度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
0.05);与术前及EP组、PP组比较,EE组患者术毕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 3组患
者皮质醇浓度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均抑制老年骨科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但依托咪酯麻醉对应激反应抑制程度强于丙泊酚;依托咪酯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早期POCD的影响与丙泊酚相似,且POCD的发生与血清皮质醇水平无关。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麻醉后急性疼痛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腹部大中手术全麻病人80例,随机双盲分为三组:Ⅰ组35例(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术中复合右美托咪定),Ⅱ组35例(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8 mg/kg、术中复合右美托咪定),Ⅲ组10例(对照组)。结果三组病例麻醉苏醒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病人麻醉苏醒影响不大;瑞芬太尼麻醉后NRS评分,Ⅰ、Ⅱ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两组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麻醉后急性疼痛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POCD)的影响。 方法 选择全麻患者 91 例,性别不限,年龄 63~80 岁,ASAI 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 组)46 例和对照组(C 组)45 例。常规咪达唑仑,顺苯磺 酸阿曲库铵,舒芬太尼,依托咪酯行麻醉诱导,诱导前 10min,D 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针,负荷量 0.5滋g/kg,再分别恒速静脉输注右美 托咪定针 0.5滋g·kg-1·h-1 至术毕前 30 min,C 组采用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 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异丙酚 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血压、尿量及输液量。于术前 1d、手术结束后 1、3、7d 时采集右颈内静脉血样,采用免疫夹心 双抗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测定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 1 (HMGB1)、TNF-α、IL-1β、IL-6。并于上述时点采用简易智能量表 (MMSE)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试,记录 POCD 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 C 组比较,D 组瑞芬太尼针和丙泊酚针用量明显减少(P<0.01),舒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 组 TNF-α、IL-6、IL-1β 和 HMGB1 水平在术后 1、3、7d 三个时点均明显降 低;D 组 MMSE 评分升高(P<0.05)。C 组、D 组发生 POCD 的例数分别为 13 例和 4 例,其发生率分别为 28.9%、8.7%,C 组显著高于 D 组(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通过抑制机体炎症因子释放,预防老年患者全麻术后 POCD 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人腹腔镜手术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4~9月,年龄60~80岁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90例。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三组院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氯胺酮组(K组)。三组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D组在诱导前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定,K组诱导前给予0.5 mg/kg氯胺酮,C组给予相同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三组患者行术前1 d,术后1、2、3 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分,计算POCD的发生率。结果①与术前1 d比较,C组和D组术后1、2 d的MMSE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K组比较,C组和D组术后1、2 d的MMSE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C组比较,K组术后1、2 d的POCD发生率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对术后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能降低腹腔镜老年患者早期POCD的发生率,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不能降低腹腔镜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20例;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0.8μg/kg静脉输注,给予对照组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BIS值及MMSE评分,并对3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手术前相比,三组患者的BIS值、MMSE评分情况均发生明显的改变,且低剂量组POCD发生率15.0%和高剂量组POCD发生率10.0%均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有利于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重症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老年重症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30)和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均进行硬膜外麻醉及复合全麻,右美托咪定组给予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谵妄发生状况及患者术后疼痛、睡眠状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1d 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1d睡眠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改善老年重症患者术后睡眠状况,但不影响患者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邓辉铃  刘炯峰 《右江医学》2014,42(5):582-584
目的 研究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使用静脉麻醉的骨科手术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麻醉前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5 mg·kg-1的氯胺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1 μg· kg-1的右美托咪啶,且在手术过程中以0.5 μg·kg-1的速率注射右美托咪啶.采用ELISA法分别于麻醉前、手术结束后及手术结束后1天测定患者血清IL-6,观察患者麻醉结束至清醒睁眼(T1)、清醒至拔管(T2)、拔管至出室(T3)三个时段的时间,应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评价标准观察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手术后及手术后1天血清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3天谵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1、T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啶能显著降低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且其机制与炎症反应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腹腔镜宫外孕术后寒战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生理盐水对照组、右美托咪啶组、输血对照组(输血组)和输血右美托咪啶组(输血DEX组)。4组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术中维持BIS值40~55。右美托咪啶组开放静脉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 μg·(kg·h)-1至手术结束前0.5 h;生理盐水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输血DEX组(术中出血大于800 mL酌情输注血液)开放静脉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 μg·(kg·h)-1至手术结束前0.5 h;输血组(术中出血大于800 mL酌情输注血液)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1 h内寒战发生情况。结果:生理盐水组、右美托咪啶组、输血组、输血DEX组寒战发生率分别为50%(15例)、10%(3例)、57%(17例)和20%(6例)。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右美托咪啶组寒战发生率降低,寒战程度减轻(P<0.05);与输血组比较,输血DEX组寒战发生率降低,寒战程度减轻(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辅助麻醉可降低宫外孕患者麻醉后寒战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术前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2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和氯胺酮组(n=30).全麻诱导后,氯胺酮组肌肉注射氯胺酮1.0 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然后插管.术后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3 d,维持良好镇痛效果.于术前1 d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并记录作为基线数据;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4,48,72 h抽取外周静脉血样3 ml,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术后24,48,72 h采用MMSE评分评价认知功能,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间患者年龄、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MMSE基础评分和麻醉药物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术后血浆IL-1β、IL-6和TNF-α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诱导前1 d相比,氯胺酮组血浆IL-1β、IL-6和TNF-α轻微升高(P>0.05),对照组则升高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24,48,72 h POCD发生率分别为33.3%,23.3%,10.0%;氯胺酮组分别为20.0%,13.0%,6.6%;对照组在第1,2天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氯胺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POCD发生率,推测可能与氯胺酮的抗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小剂量利多卡因和氯胺酮进行麻醉干预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
择拟行择期手术的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60例,年龄63~82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Ⅰ
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I组静注利多卡因和氯胺酮各0.5 mg/kg,继以利多卡因0.5 mg/(kg·h)持
续输注直至术毕;Ⅱ组静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3 d和术后2 d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计算术后成绩与术前基
础值的差值(X值),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时(T1)、术后1天(T2)及术后2天
(T3)抽取外周静脉血,ELISA法分别检测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IL-6浓度。结果X值比较,与Ⅱ组比
较,Ⅰ组数字符号测试、累加测试及循迹连线测试A均显著降低(P<0.05)。Ⅰ组和Ⅱ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6.7%和33.3%,Ⅰ
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T1时点,Ⅰ组S-100β蛋白、NSE及IL-6浓度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T2时点,Ⅰ组NSE及IL-6浓度
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T3时点,Ⅰ组IL-6浓度显著低于Ⅱ组(P<0.05)。结论术中静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和氯胺酮进行麻醉
干预可以降低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能与其降低血清S-100β蛋白、NSE及IL-6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期间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n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 方法 选取8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0.5 μg/kg右美托咪定,再以0.5 μg·kg-1·h-1剂量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并静脉泵注异丙酚、罗库溴铵,间断输注舒芬太尼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术前(T0)、诱导前(T1)、诱导后至CPB开始前(T2)、CPB开始至降温末(T3)、CPB降温末至复温初(T4)、CPB复温初至停机(T5)、停机后30 min(T6)各时间段左侧与右侧rS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分别于术前、术后7 d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并记录POCD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PCO2、HCT、Hb、MAP在不同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及组间与时间点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侧rSO2、右侧rSO2及血清TNF-α与IL-6的组间比较、不同时间点比较以及组间与时间点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均降低,同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POCD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17.50%(χ2=5.000,P=0.025)。 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预充右美托咪定并维持给药至术毕,可有效增加患者rSO2,降低TNF-α、IL-6水平炎症指标水平,从而有效改善患者CPB期间脑氧供需平衡,并降低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小儿短小手术氯胺酮麻醉后躁动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1—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科使用氯胺酮进行麻醉并行短小手术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患儿手术开始时均按照1 mg/kg的剂量静注氯胺酮,而后A组采用右美托咪定0.2 μg/(kg·h)的速率进行静脉维持麻醉,B组采用0.4 μg/(kg·h)的速率进行麻醉,C组按照0.8 μg/(kg·h)的速率进行麻醉。比较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患儿手术结束苏醒后使用Malviya评分法对患儿躁动出现率进行评估,使用Ramasy镇静程度评分对术后患儿情况进行评估,最后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儿术后1、2 h的疼痛度进行评估。 结果 A组的唤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最短,其次B组,时间最长的是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躁动率高于B和C组,C组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儿Ramasy镇静程度评分为(1.32±0.21)分,B组为(3.14±0.51)分,C组为(4.22±0.6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高于A和B组,B组高于A组(均P<0.05);术后1、2 h时A组VAS评分最高,其次是B组,C组VAS得分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使用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后行短小手术的小儿加用0.4 μg/(kg·h)的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缩短患儿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降低其术后躁动出现率和疼痛度,同时减少术后嗜睡等后遗症的出现率,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沈俊  严康明  周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3):346-349, 352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病人腹腔镜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40例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肠癌根治术老年病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D组病人麻醉诱导前10 min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继以0.4 μg·kg-1·h-1速率维持泵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使用相同方法给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记录2组病人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后(T3)、气腹后5 min(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时(T6)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2组病人术前1 d和术后1 d、5 d MMSE评分,统计术后1 d、5 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记录麻醉药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3~T6时间点D组病人的心率减慢,T2~T6时间点D组病人的平均动脉压降低(P < 0.01);C组病人术后1 d MMSE评分较D组降低,术后1 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D组(P < 0.01)。D组病人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较C组明显减少(P < 0.01),术中阿托品使用率高于C组(P < 0.05),术后寒战发生率较C组降低(P < 0.05)。结论老年病人腹腔镜肠癌根治术全凭静脉麻醉辅助右美托咪定可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降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肝癌病人术后炎症细胞因子和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择期进行肝癌切除术的老年肝硬化病人52例,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为A级,ASA 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各26例。Con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Dex组在常规全身麻醉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泵注Dex(0.5 μg/kg)10 min,并以0.4 μg·kg-1·h-1持续泵注至关腹。检测2组病人术前1 d与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48 h血S-100β蛋白、炎症细胞因子等指标,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病人认知功能。 结果 2组外周血S-100β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均较术前不同程度的升高(P < 0.05~P < 0.01);Dex组S-100β蛋白、IL-6、TNF-α水平在术后即刻、术后24 h和术后48 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Dex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Con组(P < 0.05)。 结论 Dex能降低老年肝癌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