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鹏举  张利红 《中外医疗》2010,29(27):22-22
为了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本文特选取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内科治疗,治疗4周后,评定2组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说,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5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入组,治疗组(A组)采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传统康复训练,对照组(B组)单纯采用传统康复训练。通过评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疗效差异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优良率分别为76.0%和48.0%,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传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偏瘫患肢功能恢复效果较单纯传统康复训练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肢体康复训练与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5年8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所接受治疗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8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加高压氧治疗。采用患肢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0天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结果:治疗20天后观察组FMA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1)。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肢体康复训练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焦虑心理,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治疗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玉侠 《吉林医学》2011,(21):4317-4318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一般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传统训练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积极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修复是一个中枢神经系统再学习再适应的过程,康复训练能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改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射液丹参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恢复期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4例恢复期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丹参联合传统的Bobath疗法、运动再学习等系统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时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6周时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提高,均以治疗组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对脑出血恢复期肢体康复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rTMS组加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中风量表(NIHSS)、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后两组MEP、CMCT、NIHSS、FMA、BI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rTMS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rTMS可以提高运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缩短患者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药物治疗组给予康复训练及抗抑郁药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HAMD、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药物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西酞普兰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具有进一步改善抑郁症状、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FN)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入选急性期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接受FN电刺激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40例,单纯运动疗法;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NIH-SS、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结合运动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舒相平 《中外医疗》2011,30(34):10-11
目的 观察针灸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康复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7年8月至2011年6月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修订Barthel指数(MBI)对其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对照观察针灸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针灸组治疗后FMA评分、MMSE评分及Barthe1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针灸组治疗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更为明显(P〈0.05),MMS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灸疗法有助于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0例,采用运动再学习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二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评测ADL、Fugl-Meye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步行分级(FAc)评测步行能力。结果:治疗组患者的BI、FMA积分、步行分级(FA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ADL能力、步行能力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骆莉  王淑秀 《现代医学》2014,(8):895-89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酸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训练及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治疗,实验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酸刺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时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结果:治疗4周时,实验组患者Burk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ALB、TG、TC、BMI、TSF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升高(均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血ALB、TG、TC、BMI、TS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酸刺激能更有效地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增加营养摄入,从而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结合康复疗法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人发生血栓,对照组有7人发生血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行为学及脑海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生长抑素(SS)含量的影响。方法:将二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当归芍药散组、脑复康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脑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以脑复康为对照,通过水迷宫法分别观测术后14天各组小鼠行为学以及脑海马CGRP、ET-1和SS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下降,表现为游全程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加(P〈0.01),脑海马CGRP和SS含量下降,ET-1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芍药散可使模型小鼠游全程时间缩短,错误次数减少(P〈0.01),脑海马CGRP和SS含量升高,ET-1含量下降(P〈0.01),优于对照药物(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通过调节脑海马神经肽CGRP、ET-1和SS含量,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张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上述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上肢、下肢肌张力治疗后的改善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康复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1个月后,上肢:康复组的肌张力以0级为主,对照组以2级为主,康复组的肌张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下肢:康复组的肌张力以0级及1级为主,对照组以1+级及2级为主,康复组的肌张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2l天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康复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使患肢功能及肌张力得到最大程度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肝脾不和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门诊部和名中医馆门诊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肝脾失和痛经患者81例,通过统计学分析观察临床疗效.[结果]81例中总有效率为95.06%.对疼痛程度不同和病程长短不一的痛经都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胸肋、乳房、头目胀痛等(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具有调和肝脾、行气止痛之效,治疗肝脾不和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对照组(奥扎格雷钠),两组患者均予降低颅内压、脱水改善脑细胞代谢、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对照组予生理盐水250 mL加奥扎格雷钠针80 mg静脉滴注.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生理盐水250 mL加疏血通注射液6 mL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分别为50.00%、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明显提高疗效,降低血黏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外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外伤后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照组(15例)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以10 d为1个疗程。比较头颅CT两组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治疗外伤后脑梗死较单一使用依达拉奉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疗效。方法: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方中经2号方;康复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综合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方中经2号方并配合康复训练。4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4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DS)及临床疗效。结果:4组治疗后Hcy、CNDS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综合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中药组和康复组(P〈0.05),综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组和康复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康复能降低血中Hcy的浓度,提高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只进行脑梗死的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北大之路,恩经复18ug≥9000AU),18ug,im,q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周和第6周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周两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示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能较快速的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有很大临床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邱小鹰  陈红  杨明秀  肖岩  韦懿  陈炜  廖书胜 《广西医学》2014,(10):1404-140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 2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08例)和对照组(105例),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同时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明显减轻(P均〈0.05),但康复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BI高于对照组(P〈0.05),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焦虑、抑郁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