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唑吡坦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伴自述失眠(SRI)患者治疗30 d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9例老年UAP伴SR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49例,2组均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治疗组同时加用唑吡坦5 mg每晚睡前口服,对照组则给予安慰剂,2组疗程均为30 d。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及SRI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肌钙蛋白I(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脑钠肽(BNP)水平,评价UAP临床疗效。同时观察2组患者30 d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0 d后2组的PSQI评分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RI治疗总有效率(89.8%)优于对照组(68.0%),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治疗后2组cTnI、H-FABP和BNP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UAP治疗总有效率(91.8%)优于对照组(72.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30 d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2%,优于对照组的18.0%(P<0.05)。结论:唑吡坦对老年UAP伴SRI患者具有心肌保护作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SRI疗效,并能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基础上明显改善患者UAP治疗效果,降低30 d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联合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及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开滦总医院就诊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多索茶碱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使用特布他林,对比2组疗效、呼吸动力学变化以及肺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肺动态顺应性、肺静态顺应性和呼吸系统顺应性指标变化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呼气峰流速(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患者中给予特布他林联合多索茶碱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动力学以及肺功能,还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合作药物治疗管理(CDTM)模式在肿瘤营养规范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亳州市人民医院肿瘤营养不良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五阶梯营养治疗法,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CDTM模式干预。比较2组肿瘤患者综合营养(PG-SGA)评分、总热量及蛋白质摄入量、生活质量(QO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营养治疗成本。结果:治疗后,2组PG-SGA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且干预组PG-SG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首日总热量及蛋白质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蛋白质摄入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干预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头晕、乏力、皮疹、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检查费用、总药物费用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M模式应用于肿瘤营养规范化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住院成本,在肿瘤营养规范化治疗药学服务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西酞普兰对慢性偏头痛(CM)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两药的有效剂量。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1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纳入加巴喷丁联合西酞普兰组(治疗组)105例和托吡酯联合西酞普兰组(对照组)105例,均治疗6个月。分别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每月发作天数、偏头痛严重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 V2.1)、头痛影响测定-6(HIT-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持续治疗6个月,2组患者头痛发作天数、VAS、HIT-6、PSQI、MSQ V2.1评分均下降,治疗组患者头痛天数下降更显著,对照组患者MSQ V2.1总评分下降更显著(均P<0.05)。2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加巴喷丁(1.2 g·d-1)或者托吡酯(100 mg·d-1)联合西酞普兰(10 mg·d-1)是理想的治疗CM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药物剂量。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加巴喷丁(1.2 g·d-1)联合西酞普兰(10 mg·d-1)能显著减少CM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偏头痛发作天数,降低偏头痛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疗效不劣于托吡酯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心舒微丸联合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力农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益心舒微丸,2组疗程均为14 d,于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实验室生化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IL-6、BNP及cTn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值和FS值均升高,而LVESD值和LVEDD值均降低(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1年随访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舒微丸联合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利于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盐酸多奈齐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及脑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收集104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胶囊,观察组给予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血清炎性因子、脑神经递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χ2=3.962,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6.722,10.246,4.090,P<0.05,P<0.01);脑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明显高于对照组(t=10.162,7.887,3.884,P<0.05,P<0.05,P<0.01);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1.54% vs 7.69%)(χ2=0.443,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盐酸多奈齐有助于提高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炎症状态、调节脑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联合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疼痛疗效、炎症指标、疼痛相关物质及神经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院治疗的100例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舒肝散。观察比较各组疼痛疗效、炎症指标、疼痛相关物质及神经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同时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炎症指标、疼痛相关物质及神经相关因子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状况减轻明显(P<0.05)。同组治疗1,2周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白介素-2(IL-2)、β-内啡肽(β-EP)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显著升高(P<0.05),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肽Y (NPY)、P物质(SP)、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同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1周后相比,IL-2、β-EP及BDNF水平升高明显(P<0.05),IL-6、TNF-α、NPY、SP、S100β及NSE水平下降明显(P<0.05)。与对照组治疗1,2周后分别比较,观察组治疗1,2周后IL-2、β-EP及BDNF水平显著升高(P<0.05),IL-6、TNF-α、NPY、SP、S100β及NSE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HN患者能显著缓解疼痛状况,减轻炎症并保护神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环丙沙星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接受治疗的72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环丙沙星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以及对患者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56%);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咳嗽、肺部啰音消失以及体温恢复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指标PCT、IL-6及CRP和肺功能FEV1、FVC以及PEF之间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指标明显更低,肺功能指标明显更高,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产生头晕、胃肠道不适、皮疹以及身体疲劳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19.44%)(P<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环丙沙星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对降低患者炎性因子,促进肺功能恢复,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羧酸氯吡格雷血药浓度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入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患者5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个体化治疗组,将个体化治疗组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组、中间代谢组和慢代谢组,并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入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统计分析各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羧酸氯吡格雷血药浓度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3个月,个体化治疗组血小板抑制率均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术后第6个月,快代谢组血小板抑制率均值显著高于中间代谢组(P<0.05);术后第5天及第1,6,12个月中间代谢组患者羧酸氯吡格雷血药浓度均显著低于快代谢组(P<0.05);各组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PCI术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和羧酸氯吡格雷血药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CYP2C19基因检测可以用于指导调整氯吡格雷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从而保障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用。方法: 选取在其院接受治疗的116例TIA患者,收治的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10月,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3组,其中A组32例(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B组20例(给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C组64例(给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治疗)。将3组治疗后的复发进展率、TIA发作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经分析,B组、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PT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APT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两两比较,C组的PT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TIA发作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C组的复发进展率较A组和B组低(P<0.05);3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TIA时,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改善凝血功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机体状态改善明显,进而降低了进展复发率,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丸辅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栀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米卡星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16例肺部MDR-AB感染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0 mg·kg-1 q6h ivgtt)联用阿米卡星(首剂10 mg·kg-1,维持剂量15 mg·kg-1,qd ivgt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米卡星10 mg·kg-1,qd,雾化吸入。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临床体征改善时间、不良反应,以及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最终纳入109例患儿(对照组53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痊愈率、临床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37.74%vs. 57.14%、66.04%vs. 83.93%和62.36%vs. 83.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3%vs. 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咳嗽咳痰消失、捻发性啰音消失、胸片阴影消失、入住ICU时间,以及CRP、PCT、TNF-α、IL-6水平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米卡星静脉滴注联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部感染MDR-AB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用药的指导作用,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前瞻性非随机对照方法,依据患者是否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进行分组,A组(未进行基因检测)和B组(基因检测组),B组根据代谢表型分UM组(超快代谢型),EM组(快代谢型),IM组(中间代谢型),PM组(慢代谢型),均采用标准给药剂量,比较各组血药谷浓度(Cmin)、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采用RT-PCR法检测基因型,RP-HPLC法检测Cmin。常规治疗前、治疗后3 d、7 d和治疗结束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细菌学情况、肝、肾功能检测。结果:A组和B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EM、IM和PM 3组间Cmin和不良反应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PM组的Cmin显著高于EM组(P<0.01),PM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EM和IM组(P均<0.01)。单因素分析表明CRP和基因型对Cmin有显著影响(P均<0.05)。结论:基于CYP2C19基因型和炎症严重程度进行伏立康唑起始剂量用药,有助于获得目标谷浓度,提高疗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血清Dickkopf-1蛋白(DKK-1)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诊治的40名AS患者为AS组,另选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AS患者均接受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 mg、每周2次皮下注射治疗,疗程24周。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清DKK-1、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PIN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CTX-1)]、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AS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疾病活动度、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DKK-1、骨代谢指标、ESR及CRP水平。分析AS组患者DKK-1及骨代谢指标与疾病活动度、ESR及CRP的关系。结果: AS组患者血清DKK-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TX-1、OC及PI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AS组患者治疗24周后,CTX-1、TNF-α、BASDI、ESR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DKK-1、IL-6、OC及PINP变化不明显(P>0.05)。AS组患者血清CTX-1水平与ESR、CRP、BASD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DKK-1、OC、PINP水平与ESR、CRP、BASDI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AS患者存在骨代谢的紊乱;DKK-1参与AS新骨形成;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能有效控制AS炎症,改善骨代谢,但不能上调DKK-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在某院收治的糖尿病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式分为口服降糖药组(A1、A2组)、注射胰岛素组(B1、B2组)、口服降糖药联合注射胰岛素组(C1、C2组),其中A1、B1、C1组为实验组,A2、B2、C2组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与用药教育、电话随访等精准药学服务。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相应对照组之间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A1组、B1组患者血糖水平均优于C1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均显著提高,且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A1组、B1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均优于C1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药学服务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