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基层医疗机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基层医疗机构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 收集2015—2019年南京市鼓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有关基层医疗机构的不良反应报告328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8例ADR报告中,男性114例(34.76%),女性214例(65.24%),患者年龄大于70岁发生ADR 概率高与其他年龄;发生ADR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共223例(67.99%);抗感染药是引发最多ADR药品种类,共115例(36.83%);ADR的主要临床表现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临床用药安全培训及对患者的宣教,减少或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医疗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童呼吸内科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规律及特点。 方法 运用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系统,收集2013年1月—2018年5月儿童呼吸内科自愿上报的有效病例330例,归纳诱发ADR的药品品种、药物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规律。 结果 330例患儿中:男193例,女137例;0~1岁占33.33%,1~3岁占25.25%;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占73.33%,其次为雾化吸入,占14.55%;ADR的药物分类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抗感染药物(占67.27%)、呼吸系统药物(占21.52%)、中药及中成药(占5.45%),前三位药品名称分别为阿奇霉素粉针(占23.94%)、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占21.82%)、特布他林雾化液(占6.36%);ADR损伤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占36.36%)、胃肠道系统异常(占35.45%)以及神经系统异常(占15.76%),其中严重ADR 2例。 结论 本院呼吸内科患儿ADR发生的药物主要为抗感染药物,给药途径为静脉输注;儿童选择药物应谨慎,ADR的监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9年1~12月份上报的116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以及临床表现和ADR转归与评价等进行分析.结果 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8种共10类;女性55.2%(64/116),男性44.8%(52/116);静脉给药83.62%(97/116);抗感染药物56.9%(66/116).ADR的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要症状;ADR全部为一般性,并且转归良好.结论 本组ADR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易发生ADR,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高.  相似文献   

4.
林筱青 《中国校医》2019,33(5):367-369
目的 通过研究临床危急值与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性,提高ADR上报质量。 方法 抽查检验科报告的危急值项目,对涉及出现临床危急值患者的病例进行跟踪分析,对不良反应、用药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共抽查1 238个临床危急值对应病例,共发现36例疑似ADR报告,占调查期间总上报ADR例数的21.43%;主要 ADR 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占63.89%),其次是血小板减少和肝功能异常(均占16.67%);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和口服用药(分别占为58.33%和50.00%),涉及品种以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卡马西平为主。 结论 对临床危急值的监测有助于预测ADR报告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方法:对187例ADR报告,按年龄、性别、用药情况、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发ADR比例最高,其次为抗感染药物,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以提高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引发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主要因素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开展ADR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5年上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 442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结果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占82.60%;药品类别方面,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占43.56%;由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有193例,头孢菌素类引发ADR比例最高,占30.91%;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首位,占46.38%,其次是消化系统,占15.61%;新的一般的ADR有14例(3.17%),严重的ADR有22例(4.98%),一般的ADR有406例(91.86%)。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进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田晓芳 《现代保健》2011,(16):84-85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上报的9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92例ADR中,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产生ADR的重要给药途径(91.3%),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比例最高(56.52%),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9.78%).结论 应重视ADR,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方草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86-4189
[目的]分析我院2007年~2010年收集到的30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及ADR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309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9例ADR中涉及的药物有119种,以抗感染药物为首位(62.36%),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2.91%);静脉滴注给药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高(73.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8.69%)。[结论]重视ADR监测工作,规范合理用药,加强抗菌药物使用过程监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美德市人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本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上报的263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0类48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有121例(占46%);其次是中药注射剂38例(占14.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191例(占72.6%);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03例(占39.2%).结论 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171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促进我院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9年171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资料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在171例ADR中,女性与男性比例为2.6∶1,多发于20~40岁的年龄段。引发ADR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为主,占87.73%。抗感染药物是发生例数最多的一类药物,占85.38%,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例数为116例,占抗感染药物发生例数的79.45%。ADR涉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77.19%。  相似文献   

11.
336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展旺 《现代医院》2009,9(11):58-60
目的了解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336例抗感染药物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临床具体表现以及涉及药物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6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质量、注射剂联合应用的种类、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偏大有关,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尽量避免联合应用注射剂,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ADR监测中心近年来收到并网上直报的29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292例报告中男性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60%以上,年龄以19-29岁患者居多,占94例(32.19%);引起ADR的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233例(79.8%),药物剂型以注射剂(138例,47.26%)和粉针剂(104例,35.62%)居多。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59.92%(175例),最易引起ADR的药物是抗感染药物,占56.85%(166例)。结论ADR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化,需加强ADR的监测,提高ADR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保证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ADR监测中心近年来收到并网上直报的29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292例报告中男性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60%以上,年龄以19—29岁患者居多,占94例(32.19%);引起ADR的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233例(79.8%),药物剂型以注射剂(138例,47,26%)和粉针剂(104例,35.62%)居多。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59.92%(175例),最易引起ADR的药物是抗感染药物.占56.85%(166例)。结论ADR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化,需加强ADR的监测,提高ADR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保证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汪晓燕 《临床医学工程》2012,(10):1830-1831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全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1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2例ADR发生年龄段以青少年及老年患者多见;45.1%的ADR由抗微生物药引起;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占91.2%,且多发生在用药15min以内;临床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多见;经治疗后均治愈,无致死或导致严重后果病例。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对抗菌药及静脉用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严重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三甲妇儿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发生的303份严重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与剂型,对ADR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进行帕累托分析。结果303份严重的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8.18,3岁以下儿童及20~49岁年龄段的女性是ADR的高发人群,引发ADR的剂型以注射制剂为主,静脉滴注是导致ADR的主要方式,帕累托分析结果显示:抗肿瘤药、泌尿生殖系统药物及抗感染药是ADR的主要及次要影响因素,临床上以血液、泌尿生殖与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主。结论对引发严重ADR所涉及的主要药品种类和高危人群临床应重点关注,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或避免严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医院2006~2010年45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药品种类、微生物出现次数、给药途径以及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和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结果 451例药物不良反应中,女性占总例数的58.09%(262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占总例数的87.36%(394例);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为抗感染药,占总例数的71.4%(322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总例数的62.75%(283例)。结论增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