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射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宫颈癌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筛选2016年1月-2018年12月来甘肃省肿瘤医院进行宫颈癌治疗的女性患者16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9例,平均年龄为(38.7±3.6)岁;治疗组83例,平均年龄为(41.2±4.3岁)。2组皆进行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患者化疗24 h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组患者化疗24 h后注射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2组患者化疗后定期复查血常规,检查骨髓抑制差异、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随时间变化差异、化疗延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给药后12~144 h中性粒细胞数与增殖率,化疗第一周期中性粒细胞数减少、白细胞减少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中性粒细胞数绝对值在不同时间点高于对照组,在给药第5、10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治疗组的化疗延迟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EG-rhG-CSF在治疗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原研莫西沙星对比仿制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原研组45例和仿制组40例。均连续给药7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治疗总费用为成本,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评价两组患者用药方案的成本-效果(C/E)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ΔCE),并通过下降15%的不同费用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原研组和仿制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84.4%、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仿制组患者药物过敏和血糖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原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研组和仿制组的平均总费用分别为9 648.72元和8 403.11元(P>0.05),有效率的C/E分别为114.32、101.86,原研组对于仿制组的ΔCE为655.58。敏感性分析支持成本-效果分析的结果。结论: 原研莫西沙星和仿制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相当,考虑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支付意愿,仿制莫西沙星的经济学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药物性肝损伤使用不同保肝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历,收集病历信息,统计不同保肝药物治疗不同类型药物性肝损伤的疗程、费用及疗效。结果:对于肝细胞损伤型肝损伤的治疗,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疗程最短[(5.47±1.94)d,P<0.05],总有效率最高(95.5%,P<0.05),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费用最低[(664.62±273.05)元,P<0.05];对于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疗程最短[(5.38±2.02)d,P<0.05],费用最低[(575.70±215.56)元,P<0.05],总有效率最高(91.1%,P<0.05);对于混合型肝损伤,3种保肝药物治疗疗程及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费用较低[611.35±206.47)元,P<0.05]。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肝损伤,针对性的治疗能缩短治疗疗程,降低平均治疗费用,提高保肝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接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重症感染患者多黏菌素B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0名重症感染患者(CRRT组8人,非CRRT组22人)接受静脉用多黏菌素B治疗48 h后测定多黏菌素B谷浓度(Cmin)、中浓度(C1/2t)和峰浓度(Cmax),收集2组患者临床信息,并分析CRRT对药物浓度、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CRRT组CminC1/2tCmax分别为(0.983±0.872)μg·mL-1、(2.141±1.116) μg·mL-1、(4.644±1.597) μg·mL-1,非CRRT组分别为(2.333±0.967) μg·mL-1、(3.502±1.191) μg·mL-1、(7.252±2.272) μg·mL-1,2组间各浓度差异显著(均P>0.01)。疗效方面,CRRT组临床有效率(25.0%)低于非CRRT组(40.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RRT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无相关关系(P>0.05),非CRRT组Cmax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临床有效的Cmax最佳阈值为8.352 μg·mL-1。不良反应方面,CRRT组和非CRRT组皮肤色素沉着发生率分别为25.0%和9.1%(P>0.05),非CRRT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率为54.5%,均与血药浓度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CRRT会降低多黏菌素B的血药浓度,非CRRT组中Cmax浓度与临床疗效相关。对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有必要的,特别是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用药疗程小剂量(0.25 g·d-1)阿奇霉素口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165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用药3个月(A组)、用药6个月(B组)和用药12个月(C组),每组55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最大呼气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1/FVC%)、6 min步行距离(6 MWT)、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GRQ)、呼吸困难评分(MRC)、急性加重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3例患者脱落,共有152例患者(A组、B组和C组分别有52例、51例和49例)完成本研究。3组患者PEF、FEV1、FEV1/FVC%、6 MWT、SGRQ评分和MRC评分、急性加重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B组和C组患者的PEF、FEV1、FEV1/FVC%、6 MWT、SGRQ评分、MRC评分和急性加重次数与A组比较,差异分别为(0.62±0.18) L和(0.71±0.13) L、(0.39±0.09) L和(0.45±0.08) L、(5.92±1.18)%和(7.98±1.53)%、(83.69±11.27) m和(87.93±14.54) m、(15.57±3.37)分和(16.64±4.12)分、(-1.17±0.23)分和(-1.32±0.28)分、(0.67±0.09)次/年和(0.71±0.12)次/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PEF、FEV1、FEV1/FVC%、6 MWT、SGRQ评分、MRC评分和急性加重次数的差异分别为(0.09±0.03) L、(0.06±0.04) L、(2.06±0.87)%、(4.24±1.75) m、(1.07±0.68)分、(-0.15±0.11)分和(-0.04±0.01)次/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9.80%和18.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3种用药疗程均能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但用药6个月是最佳疗程。  相似文献   

6.
成舒乔  邓晟  尹桃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0):1040-1043,1063
目的: 评价国产和进口替诺福韦酯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效果。方法: 筛选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国产和进口替诺福韦酯在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中应用1年的疗效,根据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计115例,其中国产组55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45例与10例),进口组60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48例与12例)。国产组有效率(73.9%),与进口组(7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组与进口组C/E分别为62元和70.3元,△C/△E为216。以药品价格下降10%为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国产组与进口组C/E分别为55.8元和63.2元,△C/△E为194.4。结论: 进口替诺福韦酯与国产替诺福韦酯相比,有效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治疗成本更高,但ICER小于意愿支付阈值,更有药物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联合医用交联高分子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某院收治的8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者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医用交联高分子透明质酸钠凝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局部应用他克莫司。比较2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75.88±5.53)/(73.25±5.86)、(89.21±6.03)/(83.08±4.69)、(90.22±6.25)/(85.46±5.16)]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76±1.02)/(4.25±1.09)、(2.14±0.62)/(3.21±0.87)]分,差异均具有显著(P<0.05)。术后7 d、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IL-4、TGF-β均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观察组为7.1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他克莫司联合医用交联高分子透明质酸钠凝胶的关节腔局部应用能改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起到预防术后瘢痕粘连形成的作用,可改善术后疼痛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4、TGF-β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闭塞中的治疗价值及对血管性假友病因子(vWF)、血小板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NIHSS评分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某院和外院联合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闭塞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炎症因子、vWF和sCD40L等。结果: 观察组溶栓后24 h、出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5.89±0.83)分和(2.89±0.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分别为(67.39±23.10ng·L-1、(8.91±2.11ng·L-1和(10.03±2.11mg·L-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vW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CD40L为(44.39±5.93mg·L-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闭塞治疗中有较高的价值,对vWF、sCD40L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治疗化疗所致Ⅳ度粒细胞减少的最佳给药剂量,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化疗同时出现Ⅳ度粒细胞减少的病例,比较不同给药剂量下rhG-CSF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共纳入38例患者。rhG-CSF低、高剂量组和变化剂量组的短期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0.0%,83.3%,75.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8.33%,5.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剂量组和变化剂量组的成本分别为1424.06,792.50,887.6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高剂量rhG-CSF是治疗化疗后Ⅳ度粒细胞减少的最佳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TP方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应用TP方案化疗出现骨髓抑制的实体肿瘤患者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所有共计93例次骨髓抑制患者于化疗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SPSS统计软件对信息进行分析。结果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有效缓解TP方案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反应,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升高,平均恢复时间约3.2d,有效率为100%。结论rhG-CSF对TP方案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作用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司莫司汀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03例燕达陆道培医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后8周内的临床资料,包括使用司莫司汀预处理方案(司莫司汀组)的患者54例,非司莫司汀预处理方案(非司莫司汀组)的患者49例,比较2组患者的造血重建时间、各系造血细胞植入、骨髓抑制、肝肾毒性以及其他移植预处理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造血重建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司莫司汀组达到完全供者细胞嵌合的中位时间相对延长(P=0.02),司莫司汀组Ⅰ+Ⅱ级骨髓抑制发生率较低(P<0.05)。司莫司汀组在移植后2周内肝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司莫司汀组,而在移植后5周后肝损伤发生率又明显高于非司莫司汀组;2组肾损伤发生率在移植后4周内无显著差异,司莫司汀组从移植后6周起肾损伤发生显著较低(P<0.05)。司莫司汀组易发生Ⅰ度和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但不易发生Ⅲ度aGVHD;司莫司汀组较易发生感染性发热和口腔溃疡;其他移植预处理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中使用司莫司汀组的患者骨髓抑制和重度aGVHD发生率较低,肝肾损害及其他移植预处理相关不良反应无显著增加,对造血重建时间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中国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筛选上周期化疗后出现3~4度骨髓抑制的肿瘤患者,以化疗后24~48 h内预防性给予rhG-CSF的为A组;以化疗后未预防性给药,发生骨髓抑制后再给予rhG-CCSF的为B组,采用组间对照法,比较2组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 入组的145例次肿瘤患者,A组61例次,B组84例次,白细胞计数<4.0×109·L-1的发生率分别为26.23%和79.76%,中性粒细胞计数<2.0×109·L-1的发生率分别为19.67%和78.57%,2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hG-CSF对化疗后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无影响.A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 上周期化疗后出现3~4度骨髓抑制的肿瘤患者,化疗后24~48 h内预防性给予rhG-CSF,能有效控制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降低感染的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体外半固体培养集落形成和液体培养测定分析了重组的人或小鼠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正常骨髓及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重组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和重组的小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能明显促进褐家(brownNoeway)大鼠正常骨髓造血祖细胞的生长,在终浓度1000kU·L-1时,它们的刺激指数分别为28±s10,12±s4,25±s9。然而,rhG-CSF和rmGM-CSF明显地抑制其白血病细胞集落形成,其IC50分别为35±s8和1343±s634kU·L-1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同样,在液体培养中证实rhG-CSF和rmGM-CSF明显地抑制LT12白血病细胞DNA合成及饱和生长密度(IC50分别为1913和187kU·L-1)。重组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小鼠多系集落刺激因子无论在半固体或液体培养中对大鼠正常骨髓造血祖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均无明显影响。此外,还观察到大鼠急性白血病LT12细胞经rmGM-CSP(1000kU·L-1)处理8d后,6±s1%的细胞显示具有还原硝基篮四氮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消岩汤对环磷酰胺诱导Lewis肺癌小鼠造血微环境的影响,探究消岩汤对Lewis肺癌小鼠骨髓抑制的造血微环境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Lewis肺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组和消岩汤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和模型组ig 0.02 mL/g生理盐水。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组在造模后sc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15 ng/g,1次/d,连续给药7 d。消岩汤组在造模后ig 2.9 g/mL消岩汤,2次/d,0.2 mL/次,连续给药7 d。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通过细胞培养技术检测基质细胞分化能力,采用QRT-PCR法检测骨髓细胞Bcl-2和Bax mRNA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消岩汤能促进骨髓细胞从G_0/G_1期向S、G2/M期转化(P0.05);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化疗导致的成纤维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F)形成减少(P0.05);能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 mRNA的表达((P0.05)。结论消岩汤能够促进骨髓细胞向增殖周期转化,上调Bcl-2 mRNA表达,改善造血微环境,从而缓解Lewis肺癌骨髓抑制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两种rhG-CSF制剂用于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吉赛欣(国产rhG-CSF)和惠尔血(进口rhG-CSF)在外周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及移植后造血恢复中的效能差异。方法选择2000-01~2003-05在本院进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的47例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化疗后白细胞降至最低点时分别接受国产rhG-CSF和进口rhG-CSF进行干细胞动员,比较rhG-CSF使用时间及采集所得CD34+细胞数量,其中接受干细胞回输的41例再随机分组,在预处理和干细胞回输后,外周WBC达到0×109/L时分别接受两种rhG-CSF促进造血恢复,比较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恢复至≥1.5×109/L的天数及rhG-CSF使用时间。结果47例进行干细胞动员的患者中,24例应用进口rhG-CSF,23例应用国产rhG-CS,使用时间分别为6.17±2.64d和5.78±1.83d,所得采集物CD34+细胞总数分别为(5.90±5.06)×106/kg体重和(5.13±6.07)×106/kg体重,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41例接受自体干细胞回输的患者,22例应用进口rhG-CSF,19例应用国产rhG-CSF,使用时间分别为10.86±2.41d和10.83±4.75d,ANC恢复至≥1.5×109/L的时间分别为9.07±1.50d和10.00±4.20d,两者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rhG-CSF制剂在PBSC动员、PBSC回输后造血恢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均可供临床上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GC)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探讨门诊药师的药学干预能否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促进其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8年1月-3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并需长期口服GC的患者共242名,通过人口学资料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为干预组患者提供持续药学服务并每月随访一次,至患者停用或连续随访6个月,最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和结果分析。结果:242例风湿免疫科长期口服GC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的平均值为(5.28±1.79),其中115例患者(47.52%)依从性较好(6.92±0.76),127例患者(52.48%)依从性较差(3.80±0.98)。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为病程、患者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和药物与疾病知识知晓水平(P<0.05)。非干预组纳入患者116例,干预组126例。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对疾病和药物的知晓水平较非干预组得到明显的改善(P<0.01),疾病控制情况也较非干预组高(P<0.05)。两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皮质醇增多(P<0.01)和骨密度下降情况(P<0.05)有所改善,代谢型改变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可控制因素进行药学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增强其服药信念,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