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病例报道一例系统性口腔健康维护策略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调强放疗中的临床应用。47岁女性鼻咽癌(T2N2M0)患者拟行放射治疗,放疗前经口腔科协同诊疗,进行全面口腔健康评估与疾病控制,制作个性化口腔定位支架、氟化物托盘,在放疗期间及放疗术后,全程给予口腔健康管理;术后3年定期随访,患者的口腔健康状态良好,达到了预期的诊疗与维护效果,未因放疗相关口腔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放射治疗中,由于射线不可避免地对正常细胞产生辐射作用,头颈部肿瘤患者常会发生严重的口腔并发症,例如:放射治疗诱发性口腔黏膜炎、张口困难、吞咽困难、放射性颌骨坏死和放射性龋病等。这些并发症会影响甚至中断放射治疗的进行,对放射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为减小放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口腔定位支架(OPS)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其中传统型OPS对一些口腔并发症的预防起到明显的作用,但其在设计制作以及推广应用上存在一些不足,数字化OPS的研究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对数字化OPS的设计制作方法、口腔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放射治疗摆位的影响进行总结分析,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癌患者放疗后的口腔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疗是头颈部癌的有效措施之一 ,但头颈部放疗除了可以达到预期的抗癌效果外 ,还会造成正常组织的损伤 ,出现一系列的口腔并发症 (oralsequelaes) ,如 :粘膜炎、口腔干燥症 (oraldryness)、放射性龋 (radiationcaries)、牙关紧闭 (tris mus)及放射性骨坏死 (osteoradionecrosis,ORN)等。这些口腔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抗癌治疗的中断 ,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1] 。本文就头颈部癌患者放疗后的口腔并发症及其防治作一综述 ,期望对临床有所辅助作用。1 粘膜炎  放疗破坏快速分裂细胞 ,在口腔 ,则造成口腔粘膜的短期损伤[2 ] 。放疗第一周后 ,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及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arcinoma,OSCC)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微小RNA-590(miR-590)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黏膜细胞癌变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间锦州市口腔医院收治且经病理学确诊的OLP患者32例(OLP组)和OSCC患者28例(OSCC组),所有OLP患者均为初诊且经病理学确诊取材,OSCC患者均为术中病理确诊后开始取材。另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组受试者口腔黏膜组织中miR-590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SCC组患者的miR-590相对表达水平(2.75 ± 0.78)最高,OLP组的相对表达水平(1.96 ± 0.52)次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77 ± 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OSCC组与OLP组的miR-59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正常对照比较,miR-590的表达在OSCC和OLP组中显著升高,miR-590可能参与了口腔黏膜细胞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口腔医学》2015,(8):677-680
目的从口腔念珠菌本身毒性变化的角度探讨头颈部癌放疗患者口腔念珠菌的致病机理。方法通过体外实验从磷脂酶活性、溶血性和对颊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力三方面比较放疗对口腔念珠菌致病性改变的影响。结果放疗后口腔念珠菌致病菌和定植菌与正常口腔念珠菌三者之间,磷脂酶活性和粘附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口腔念珠菌致病菌的溶血性较放疗后口腔念珠菌定植菌及正常口腔念珠菌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口腔念珠菌定植菌与正常口腔念珠菌之间的溶血性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癌放疗患者口腔念珠菌的溶血性改变可能是其口腔念珠菌病易感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内口腔放疗和(或)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文献的研究质量及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按照国际循证医学标准对其中采取随机对照设计(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有关口腔黏膜炎的疗效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论著98篇,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文献22篇。从设计类型、诊断标准、疗效评定、不良反应等方面对上述文献进行分析。结论:我国治疗口腔黏膜炎的RCT文献无法进行Meta分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具有较好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头颈部癌(head and neck cancer,HNC)接受放射治疗患者临床分离口腔念珠菌的菌株定植特征,为临床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60例HNC患者,于放疗前、放疗期间、放疗结束采用口腔含漱法取样,CHROMagar显色培养基、API 20C AUX 酵母菌鉴定系统进行分离培养鉴定,比较2组念珠菌的检出率和不同念珠菌种的检出量的差异。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0例HNC放疗患者中,54例出现口干和吞咽困难,50例产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ation-induced oral mucositis,RIOM),18例感染口腔念珠菌病;60例HNC放疗患者放疗期间和放疗结束口腔念珠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6.7%和63.3%,较放疗前(26.7%)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χ2=18.320,P<0.001);54例临床分离株以白念菌为主(n=42),其次是近平滑念珠菌(n=6)、热带念珠菌(n=4)和光滑念珠菌(n=2);放疗患者口腔念珠菌致病菌的检出率量为30%,定植菌占46.7%。结论 HNC放疗患者口腔念珠菌的定植率明显升高,念珠菌感染可能是RIOM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种植修复体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头颈肿瘤科行头颈部放疗且口内有种植修复体的头颈部肿瘤患者2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行头颈部放疗且口内无种植修复体的头颈部肿瘤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放疗方式、强调放疗模式及放疗剂量等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放疗方式、调强放疗模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2、0.41,均P > 0.05)。两组患者各部位放射剂量及热点百分剂量值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种植修复体的存在不影响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疗。  相似文献   

9.
陈敬儒  李凤丹  江银华 《口腔医学》2023,(12):1134-1139
光生物调节疗法(photobiomodulation therapy, PBMT)是一种利用光子能量影响生物代谢的治疗方法。其作为一种无创性非药物治疗手段,具有缓解疼痛,控制炎症及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近年来,PBMT在口腔疾病方面应用的研究日益增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ation-induced oral mucositis, RTOM)作为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80%~100%。RTOM临床表现主要为口腔灼痛、溃疡,损伤达黏膜下层引起剧烈疼痛,影响患者饮水进食。11%的患者因不能耐受RTOM而中断放疗。有相关临床试验报道PBMT对缓解RTOM疼痛,促进组织愈合具有一定的疗效。该文就PBMT在RTOM治疗中作用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Cochrane系统评价在口腔黏膜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收集与口腔黏膜病诊治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已发表的(截至2009年第3期)与口腔黏膜病诊治有关的系统评价的全文,对其结果进行简要介绍,对该领域系统评价证据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干预措施的可靠证据依然缺乏;在预防癌症患者放疗和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干预措施中,有证据显示氨磷汀、水解酶、冰片和中药是有效的;而采用别嘌呤醇漱口液、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免疫球蛋白和人胎盘提取物治疗癌症患者放疗和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证据仍不充分;阿昔洛韦预防和治疗癌症患者单纯性疱疹的效果是有证据支持的;由胃肠道吸收或部分由胃肠道吸收的药物预防癌症患者放疗和化疗后口腔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明显;应用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维生素A或视黄醇类药物治疗口腔白斑的不良反应较常见;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措施,如环孢菌素、视黄醇类、皮质类固醇以及光疗法等,其疗效尚无肯定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的证据有限;有关治疗灼口综合征的干预措施的证据较少。结论通过提高科研设计和实施的质量,才能为系统评价提供坚实的证据,从而提高口腔黏膜病的循证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二期梅毒患者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其口腔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就诊的二期梅毒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口腔临床表现(包括病损数目和临床病损分级)与血清学检测结果[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ctin ring card test,RPR)滴度]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研究的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青年组(≤ 44岁)11例,中年组(45 ~ 59岁)10例,老年组(≥ 60岁)9例;各年龄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的口腔黏膜病损表现为黏膜斑、黏膜炎,好发部位依次为唇、舌、咽、腭和颊部。与低RPR滴度组(< 1∶128)相比,高RPR滴度组(≥ 1∶128)患者口腔黏膜病损数目较多、临床病损分级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伴有口腔黏膜病损的二期梅毒患者RPR滴度与口腔黏膜病损数目及临床病损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口腔后遗症发生的机理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治疗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由于口腔颌面部往往包括在照射野内,易导致该部位的放射损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放射治疗前、中、后一系列有计划的预防性处理,可以减轻放疗期间的放射反应,明显减少放疗后的后遗症.而这项工作不仅要求放疗医生认真地制定放疗方案,而且还要有口腔科医生的参与下完成其专业性诊治.本文简要地综述常见放疗后口腔后遗症发生的机理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口腔种植患者的口腔护理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口腔种植患者的口腔护理行为,为口腔种植患者的口腔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在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口腔科完成口腔种植义齿修复半年以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2%患者每天刷牙3次;34.8%患者刷牙时间大于3分钟;50.2%左右患者经常使用牙线和牙缝刷;30.3%患者经常使用冲牙器;仅6.7%患者做到戒烟;49.4%患者不按医嘱定期复查;65.2%患者未能进行牙周洁治。结论:口腔种植患者在口腔专业维护方面存在偏差,应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应特别注意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颈部放疗患者的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数。方法:随访1978~2001年接受过头颈部放疗的患者30例、2002年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30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对口腔黏膜脱落细胞进行微核计数。结果:正常对照组、放疗前患者和放疗后患者三者间的脱落细胞微核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时患者的脱落细胞微核数高于放疗前患者和放疗后患者的脱落细胞微核数,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映微核数的改变局限于肿瘤区和放射线对口腔黏膜上皮损伤的可逆转性,并提示脱落细胞微核数可用于放疗后患者肿瘤继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癌症患者在接受放疗或化疗的过程中 ,常易并发口腔疾病 ,特别是头部或颈部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的过程中 ,几乎都会引发口腔并发症 ,以致影响甚至抵消癌症的治疗。临床上在癌症治疗的前、中、后期进行细心而持久不断的口腔治疗 ,不仅能预防或减轻口腔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对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也有积极的临床意义。1 常见的口腔并发症癌症患者在接受放疗或化疗时常导致的并发症为 :①口腔炎 ;②牙颈部广泛脱钙及继发龋 ;③口腔干燥 (唾液腺功能紊乱 ) ;④味觉异常 ;⑤营养不良 ;⑥牙齿发育异常 :9岁前的儿童在放疗和高剂量化疗后 ,易致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动态导航技术辅助口腔种植体植入的精准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检索日期截至2022-01-31。并手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对动态导航在种植手术中种植体植入的精准度进行Meta分析。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动态导航辅助下种植体植入位置与计划中位置的偏差。结果    1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纳入666颗在动态导航下行种植手术的种植体。Meta分析结果显示,种植体平均颈部偏差为1.01 mm(95%CI:0.84 ~ 1.17,I2 = 98.2%),平均根尖偏差为1.25 mm(95%CI:0.92 ~ 1.58,I2 = 99.3%),平均角度偏差为3.08°(95%CI:2.23 ~ 3.94,I2 = 99.5%)。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航下种植区域在上颌骨和下颌骨之间的精准度(颈部、根尖、角度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30、0.711、0.301);在研究设计为模型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种植精准度(颈部、根尖、角度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 0.212、0.133、0.128)。结论    动态导航下进行种植手术是一种相对安全且高效的手术操作方法,但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研究对精准度差异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证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改良Beck口腔评分量表的评估分值,选取适合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案,为临床口腔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2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Beck口腔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制定口腔护理方案、计划,护士实施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5天口腔异味评分、口腔并发症发生率、口腔清洁度。结果:使用改良Beck口腔评分量表评估后进行相应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口腔异味评分小于对照组;口腔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口腔清洁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改良Beck口腔评分量表对手术患者进行口腔卫生评估,基于评分结果制定口腔护理方案、计划,可改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口腔清洁度,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率、口腔异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性评价芦荟治疗口腔黏膜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计算机文献检索确定所有以这为主题的已发表的文章。使用特定的关键字用PubMed、Cochrane、Database、Embase、Cbm、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17年5月收录的关于芦荟治疗口腔黏膜病的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由两名研究人员使用Cochrane Reviewer Hand booker 5.1系统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结果 25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口腔黏膜病变的研究样本患者人群从20例到120例。25项研究中包括5项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6项口腔粘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MF)、8项口腔溃疡(oral ulcer)、3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oaction oral mucositis),其他研究为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义齿性口炎(denture stomatitis)和口干(xerostomic)。大多数研究表明,芦荟治疗口腔疾病的有效性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现有任何副作用。结论 芦荟治疗口腔黏膜病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仍需扩大临床对照试验来证明芦荟在口腔黏膜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口腔黏膜病     
口腔扁平苔藓移植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实验研究;综合征涎腺组织中凋亡相关 基因免疫组化分析;国内灼口综合征疗效的循证医学研究及Meta分析;部分人群吸烟引起口腔黏膜损害调查研究;PTEN、p53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0例口腔颌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以1997年wH0的临床分型为依据,采用以切除术或刮治术为主的治疗方法,病变累及范围较广者,辅以放疗和(或)化疗。对12例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男18例,女12例,中位年龄8岁;66.7%的病例病变累及下颌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骨组织破坏和软组织侵犯。对病变局限的14例患者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病变范围较广、累及骨外软组织的6例患者,采用手术加术后放疗;对有明显全身症状的5例患者,采用手术配合化疗。随访的12例患者中,无病生存10例。结论:口腔颌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有一定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