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脊髓灰质炎发病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索马里已有近3年未出现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但2005年复燃。2006年9月8日共确诊了215例脊灰,索马里的19个地区有14个地区被感染。自2004年12月埃塞俄比亚脊灰复燃后,11个地区有4个地区被感染,共报告37例脊灰。高危地区包括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交界处及索马里北部/中部地区。肯尼亚在过去的22年中一直未发现脊灰病例。位于非洲角的国家加强了协作,使消灭脊灰策略更合理,以切断脊灰病毒的传播链。9月9~12日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同时为数以百万的<5岁儿童接种,这是非洲角最大的一次同步预防接种活动。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脊髓灰质炎发…  相似文献   

2.
自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后,脊灰野病毒流行国家从1988年的125个减少到2003年的6个(阿富汗、埃及、印度、尼日尔、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然而2002~2005年,共有21个无脊灰的国家发现脊灰Ⅰ型野病毒,这些病毒来自野病毒仍然流行的6个国家(主要是尼日利亚)。21个国家中的4个国家(印度尼西亚、索马里、苏丹和也门)的病例数>100例。到2005年底,21个被输入的国家除索马里外,其余都已经阻断或控制了野病毒的传播。本报告总结了2002~2005年脊灰野毒对无脊灰国家的输入情况,以及2006年1月24日这些国家目前野毒流行状态,并…  相似文献   

3.
1988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倡议行动启动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2012年,全球报告脊灰223例,较2011年减少〉60%,本土脊灰流行国家减少为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病例数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但WPV传播仍未被阻断,无脊灰国家/地区仍面临输入WPV的风险。同时,有些国家正面临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所致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风险。目前,不同国家/地区评估各自的脊灰发病风险,依据OPV、脊灰病毒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的风险和收益,不同国家/地区采用不同的免疫策略:仅使用IPV、序贯使用IPV/OPV和仅使用OPV。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消灭脊灰终结战略计划》中提出,2014年全球阻断WPV传播,2015年所有国家应至少使用1剂IPV,停用OPV中的Ⅱ型组分;2018年完成消灭WPV证实后,停用OPV。现对OPV和IPV的应用现状以及免疫策略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4.
1990年后,云南省逐步开展了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学监测,19990~1997年共分离到“株脊灰病毒.对毒株进行了型内鉴定及核苷酸序列分析,并及时根据野毒监测结果开展了针对性的免疫活动。7年的监测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1990~1993年,云南省有脊灰Ⅰ型野病毒的广泛传播和循环;(2)1993年后所采取的常规免疫辅以强化免疫的干预措施具有明显的控制效果;(3)在我国首次监测到输人性脊灰野病毒病例.确定了云南省边境地区和周边地区已成为脊灰高危地区,是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和中国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4)必须加强边境地区的免疫和监测工作,同时还应加强地区间、国家间和大区间的合作与协调,才能确保全球消灭脊灰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全球共有4个国家从未阻断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的流行,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是其中两个,这两个国家都存在着病毒宿主。2008年这两个国家开展了消灭Ⅰ型WPV(WPVⅠ)和ⅢWPV(WPVⅢ)的强化免疫活动,在活动中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除去受战乱影响的南部地区外,2008年阿富汗大部分地区保持无脊灰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6.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人是脊灰病毒的唯一宿主。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脊灰,目前仅有阿富汗、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4个国家有脊灰野毒株本土病例报告。随着无脊灰目标的逐渐实现,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的缺点逐渐凸现,如OPV在热带地区效力低,可引起疫苗相关麻痹脊灰(VAPP)及免疫抑制者长期排毒等,因此,继续使用OPV不能最终消灭脊灰。1996年,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推荐通过先使用脊灰灭活疫苗(IPV)再使用OPV的连续接种程序来增加IPV的使用,IPV的大量使用消除了活疫苗病毒的散播,也消除了VAPP。2008年,我国提出脊灰疫苗的免疫策略可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逐步采用IPV替代OPV。目前已有学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证实在中国以IPV替代OPV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珠海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策略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珠海市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策略和效果。方法 对珠海市历年脊灰疫情,OPV免疫接种资料及脊灰免疫学,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珠海市消灭脊灰工作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使用口服脊灰疫苗(OPV)前期(1961-1964年),无有效预防措施,每年均有脊灰病例发生,年均发病率4.73/十万;使用OPV时期(1965-1978年),发病率下降,年均发病率1.56/十万;计划免疫时期(1979-1992年)和消灭脊灰时期(1993-2000年),连续22年无脊灰病例发生,主要采取策略有:(1)常规免疫;初期不定期上门接种或突击接种,1979年实行计划免疫统一免疫程序,1987年实行冷链运转和集中门诊规范接种,1988-1996年实现儿童免疫接种率三个85%目标;(2)强化免疫;1993年开展消灭脊灰工作,在常规免疫基础上开展强化免疫活动,8年间21轮强化免疫接种率均达96.0%以上;(3)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建立AFP监测系统,开展常规报告,病例快速报告和对哨点医院进行主动监测,系统敏感性,特异性,及时性指标达到无脊灰证实要求;(4)不断加强计划免疫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结论 珠海市消灭脊灰工作效果显,常规免疫是预防和控制脊灰的有效措施;强化免疫对消除免疫空白,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敏感,特异的AFP监测系统对准确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处理,防止脊灰疫情蔓延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亚三个国家从未阻断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的传播。2003年以来,尼日利亚已导致25个已实现无脊灰国家发生WPV输入。2012年,尼日利亚政府为消灭脊灰启动应急指挥中心(Emergency Operations Centre,EOC),并执行国家应急行动计划。2013年,修订该计划的优先顺序:①提高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ental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s)质量;②对常规免疫覆盖不到的人群实施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9.
自1988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行动以来,除阿富汗、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三个国家外,本土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的传播已在全球被阻断。2013年4~12月,尼日利亚发生Ⅰ型(Type 1)本土WPV(WPVⅠ)疫情爆发,截至2014年2月11日,在非洲之角引发213例WPVⅠ病例,其中索马里190例,肯尼亚14例,埃塞俄比亚9例。  相似文献   

10.
苏丹Darfur地区 2 0 0 4年 6月 2 2日实验室确诊 1名因患脊髓灰质炎 (脊灰 )导致麻痹的儿童 ,这是苏丹在 3年多未出现脊灰病例以来 ,首次发现脊灰病例。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 ,发现其与尼日利亚北部流行的病毒相似。由于无根据的疫苗不安全的谣言 ,这一地区自2 0 0 3年 8月就停止了脊灰疫苗的接种工作。从那时起 ,在 10个非洲国家的麻痹儿童中都检测到了来自尼日利亚的脊灰病毒 (PV) ,而苏丹是最近被发现有感染儿童的。自雨季以来 ,尼日利亚出现的麻痹儿童每周都在增加 ,这说明流行已开始。 2 0 0 4年以来 ,尼日利亚已有2 5 9名儿童因感染脊…  相似文献   

11.
荆门市近五年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且造成终身残疾的传染病,2000年10月29日,我国所属西太区成功实现了无脊灰目标。提高和维持高水平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对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持续开展高质量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及时有效运转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维持高质量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是保持无脊灰状态,最终消灭脊灰的重要策略。现将荆门市2001~2005年实施消灭脊灰策略的进展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强化免疫活动对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免疫水平的影响,于2000年在不同地区以0-、1-、2-、3-、4-9岁5个年龄组计296人进行脊灰抗体水平观察并与强化免疫前1986年的监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3型脊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32%、99.32%、98.31%。3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257.80、1:164.45、1:76.46,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强化免疫前后抗体GMT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通过开展脊灰疫苗(OPV)的常规免疫,特别是强化免疫工作,兴化市健康儿童对脊灰已形成了牢固的免疫屏障,但要重视特殊人群中儿童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认国家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免疫策略的重要性。(方法)对易感人群不同免疫状况,高危人群、环境(水)脊灰病毒循环动态和AFP病人监测。(结果)幼儿第1次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后Ⅰ-Ⅲ型中和抗体GMRT分别为322.52、198.66、176.48,与全程基础免疫后的88.36、92.82、86.78;经t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1994-1998年对高危人群、环境(水)和AFP病人监测,所分离到PV经RT-PCR基因分析和温度敏感试验均为疫苗相关株。(结论)消灭脊灰免疫策略的实施,能阻断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株循环。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卫生组织 (WHO)东地中海区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在 2 3个国家中只有 4个国家流行脊灰 (阿富汗、埃及、巴基斯坦和索马里 )。尽管埃及消灭脊灰的工作已开展了很多年 ,但在 2 0 0 2年仍有几个独立的脊灰Ⅰ型野病毒的循环链。这说明监测质量和接种率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但也强调了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以最终阻断脊灰野病毒的流行。1 常规免疫接种率 从 1994年开始 ,婴儿≥ 3剂口服脊灰疫苗(OPV)的报告接种率保持 >90 %。 2 0 0 2年全国报告接种率 >95 % ,在 2 47个区中只有 2个区报告接种率 <90 %。2 强化免疫活…  相似文献   

15.
从 1 98 8年至今 ,世界范围内脊髓灰质炎 (脊灰 )野病毒流行国家减少了 99%以上 ,3个世界卫生组织 (WHO)区 (美洲区、欧洲区和西太平洋区 )已证实为无脊灰区。WHO东地中海区消灭脊灰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目前在 2 2个国家中 ,有 1 8个国家已达到无脊灰 ,只有 3个国家 (阿富汗、埃及、巴基斯坦 )仍有脊灰流行。最近苏丹发现了 1例由输入Ⅰ型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通过基因测序发现该病毒与尼日利亚流行的病毒有关。( 1 )常规免疫 :从 1 994年开始 ,婴儿≥ 3剂口服脊灰疫苗 (OPV)的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保持 >90 %。 2 0 0 3年全国 2 5 0个…  相似文献   

16.
预防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目标后,世界各国大力开展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计划免疫,脊灰发病率明显下降。目前美洲、欧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已消灭了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本病的流行国家已由1988年的125个降至2004年的6个。  相似文献   

17.
在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过程中,脊灰疫苗发挥了重要作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推广使用OPV,常规免疫接种率逐步提高到〉90%。从1990年开始,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OPV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y,SIA);1993~2000年,开展消灭脊灰的国家免疫日活动,中国所在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西太平洋区于2000年实现无脊灰的目标,继续在适龄儿童中加强OPV常规免疫和开展SIA。根据WHO制定的((2013—2018年消灭脊灰终结战略计划》,2015年所有国家要引进至少1剂灭活脊灰病毒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2016年中期使用二价OPV(I+Ⅲ型),2018年停用OPV。为确保OPV成功转换IPV,中国应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加快国产IPV研发生产进程,组织开展OPV和IPV转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的回顾及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苏省历史上是脊髓灰质炎(脊灰)的高发省份之一。消灭脊灰工作经历了(1)使用口服脊灰疫苗(OPV)前(1956~1960年),(2)开始使用OPV(1961~1969年),(3)广泛使用OPV(1970~1978年),(4)实施计划免疫(1979~1989年),(5)消灭脊灰(1990~1999年)五个时期。回顾消灭脊灰工作的进程和所采取的策略,应该强调两点(1)不断提高OPV免疫覆盖率。江苏省在开展计划免疫后,加强冷链和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提高和保证服苗质量;开展消灭脊灰工作后,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强化免疫活动,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2)加强病例报告和监测。江苏省于1991年建立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实行报病奖励制度,定期进行主动搜索,不断加强AFP病例报告和监测,如今各项监测指标已达到无脊灰证实的要求。自1993年以来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总结评价所采取的策略,对巩固消灭脊灰工作的成果,为其它疾病的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通过使用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PoliomyelitisAttenuatedLiveVaccine,OPV)、加强OPV常规免疫和开展补充免疫活动,以及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监测,消灭脊灰已取得了重大进展。1994年报告最后1例本土脊灰野病毒(WildPoliovirus,WPV)病例,200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实现无脊灰目标。随后中国实施了维持无脊灰策略和措施,但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了输入脊灰疫情。在现阶段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面临的挑战包括:WPV输入风险很大,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Poliovirus,VDPV)和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时有发生,常规免疫存在薄弱环节,脊灰疫苗免疫策略需要调整。为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直至全球消灭脊灰,中国要大力加强OPV常规免疫,适时引入脊灰病毒灭活疫苗和调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保持高水平AFP病例监测质量,及时和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WPV输入和VDPV循环事件,开展WPV、VDPV及其感染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封存和安全处理。  相似文献   

20.
我县于1966年开始使用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糖丸疫苗免疫,1980年执行卫生部和本省的计划免疫程序,脊灰发病率逐年下降。1984年至今,已连续12年无该病发生,基本达到控制目的。为进一步做好控制脊灰后的监测工作,确保国家实现1995年消灭脊灰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