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陈净华  黄建民  林国经 《医学综述》2007,13(11):819-821
绝大多数感音神经聋是由毛细胞和与之相联系的螺旋神经的损伤或退化造成。哺乳动物内耳缺乏再生能力。近年研究发现,哺乳动物内耳存在干细胞,但处于静止状态。从各种干细胞培育耳蜗祖细胞来补充损失的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为感音神经聋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内耳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都可向耳蜗祖细胞分化,在内耳存活并进一步分化成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关于如何诱导干细胞向内耳环细胞分化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2.
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致病因素和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内耳毛细胞不可逆的损伤和丢失是导致永久性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要原因。如何使内耳毛细胞损伤和丢失后修复和再生,是近年来听觉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基因调控内耳毛细胞再生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为治疗感音神经性聋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现就内耳毛细胞再生的基因调控和基因治疗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内耳毛细胞是与水流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听觉有关的一类机械感受器。许多因素可导致毛细胞的损伤和死亡,对毛细胞的再生研究,是近年来耳听力专业的热门话题,并且经历了几个不同的研究过程。80年代以前,人们一般认为某些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生后,毛细胞可以继续增殖具有自我修复损伤的能力,但恒温动物的毛细胞在胚胎早期已发育相  相似文献   

4.
从出生开始,人每个耳朵的内耳约有15000个毛细胞,毛细胞能检测声波并将其转换成神经信号,使我们听到声音. 毛细胞一旦受损将不可再生,是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扩大耳朵中祖细胞(支持细胞)数量并诱导它们分化为毛细胞的药物组合,为听力损失患者提供新的潜在治疗方案. 研究的相关结果发表在2017年2月21日的《Cell Reports》期刊上.  相似文献   

5.
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在临床上多见,约占总人口的10%。主要是因为衰老、噪声、耳毒性药物、外伤、感染、肿瘤、遗传、免疫等体内外因素所致,且哺乳动物耳蜗毛细胞破坏后再生能力有限,常引起不可逆性的听力下降,治疗困难。随着内耳发育机制研究的深入和干细胞组织工程技术的逐渐成熟,科学家们发现许多因子,如EGF、FGF、TGF-α、甲状腺素等在内耳  相似文献   

6.
耳毒性药物和强声刺激都能引起内耳损伤,为研究这两种有害因素同时作用时对内耳损伤的情况,本实验比较了4组豚鼠(庆大霉素组,白噪声组,庆大霉素加白噪声组,对照组)内耳超微病理形态和听功能改变。结果庆大霉素加白噪声组呈现明显的内耳感觉毛细胞损失和听阈上升,提示耳毒性药物和声损伤之间可能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瑾  刘兆华 《重庆医学》2002,31(3):201-202
目的:检测哺乳动物内耳中具有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成年豚鼠内耳中能进行细胞再生的位点。结果:正常成年豚鼠内耳中PCNA阳性产的定位于血管纹上皮细胞,螺旋缘齿间细胞,椭圆中分上皮细胞和内淋巴囊上皮细胞的胞核内,而耳蜗内,外毛细胞PCNA免疫反应阴性。结论:上述PCN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是内耳中能进行细胞增殖的位点,成年哺乳动物耳蜗毛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8.
工业噪声主要损伤内耳的感觉细胞—毛细胞。本文用健康豚鼠,分组实验,一组直接暴露于工厂噪声环境,一组暴露于车间录制的模拟噪声,暴露频率范围、强度等条件相同。观察不同时间引起的内耳毛细胞损伤变化。噪声暴露结果,噪声暴露三h即发现耳蜗毛细胞发生变化。病理改变以外毛细胞变化为主,第三排外毛细胞最明显。作者认为外毛细胞较内毛细胞易损伤是因为外毛细胞远离蜗轴,当声音激荡时,它的振幅和位移比其它毛细胞要大。另外,还发现在內毛细胞的外侧有球形小体出现,性质待定。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的干细胞移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成仁  蔡文琴 《重庆医学》2006,35(15):1411-1414
以前一般认为,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在损伤后,死亡的神经元不能通过再生而被替换,损伤的轴突也不能再生,因此丧失的功能不能恢复。在成年哺乳动物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由于脊髓内的神经元大量死亡和萎缩,加上轴突不能再生,脊髓丧失了感觉和运动功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NS内受损的神经元在一些治疗因素的作用下能够存活,丧失的功能可得到部分恢复。另外,研究也发现在成年哺乳动物的CNS中存在有神经干细胞,能产生新的神经元代替死亡的神经元。目前脊髓损伤后的修复治疗研究取得了许多进步,其中比较有希望的治疗方法是细胞移植治疗。移植的细胞具有分泌促进轴突再生的因子、为轴突的再生提供桥梁或替换受损的神经元等的作用,这些研究的进展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特别是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其中以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应用前景最为可观。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复制能力、能够分化成为至少一种功能细胞以上的早期未分化细胞。根据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大小,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以及只能向一种细胞类型分化的单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资讯     
《中国医药导报》2006,3(26):8-9
医学前沿>>>运用内耳再生法可治疗耳聋美国一个研究小组表示,他们找到一种可以促进内耳新毛细胞生长的方法。内耳毛囊细胞是一种能够接受声振动的感觉细胞,由于年龄的增大、疾病、某些药物和现代生活的杂音而渐渐变得衰退。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每只耳朵中最初约有12000个毛细胞,而且毛细胞死亡是很多种后天性听觉缺失的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毛细胞数量会变得越来越少,在年龄为70岁的老年人中大约1/3的人会有严重的听力问题。研究显示,老鼠和人的耳蜗也有再生的能力,只是再生信号要么缺乏,要么不活跃。鸟类能够再生毛细胞,一个支持细胞可…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裔研究员发现一种会阻止内耳细胞再生的基因,在找出老年人最常见耳聋病的治疗方法方面迈出了一步。在麻省综合医院的实验室老鼠研究中,研究员发现透过消除某一基因的作用可导致对听觉十分重要的内耳毛细胞的神经末梢再生,毛细胞通常因受伤或老年而死亡。率领研究小组的华人陈正义称:“大部分耳聋都是由于失去这些毛细胞所致,我们现在找到令这些细胞重生的方法,这将令患者听觉恢复”。美国听觉研究员赫勒说,人类出生时约有5万个内耳毛细胞,细胞数目随着时间因受伤、疾病和年老而减少,由  相似文献   

12.
书讯     
《医学研究通讯》2005,34(4):46-46
美国华裔研究员发现一种会阻止内耳细胞再生的基因,在找出老年人最常见耳聋病的治疗方法方面迈出了一步。在麻省综合医院的实验室老鼠研究中,研究员发现透过消除某一基因的作用可导致对听觉十分重要的内耳毛细胞的神经末梢再生,毛细胞通常因受伤或老年而死亡。率领研究小组的华人陈正义称:“大部分耳聋都是由于失去这些毛细胞所致,  相似文献   

13.
用大白兔和大鼠,分别建立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和糖尿病模型。用听生理方法,血液生化学研究以及内耳组织化学观察,探讨其内耳损伤的机制。认为高胆固醇血症可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耳蜗内琥珀酸脱氢酶(SDH)、乙酰胆硷酯酶(AchE)活性.扰乱内耳物质代谢,从而导致毛细胞损伤,造成听功能障碍。糖尿病引起耳蜗和中枢神经损害,可能与糖尿病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内耳毛细胞的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疾病、噪声、医源性及环境化学毒物所致的内耳感音神经性聋,其实质即在于内耳毛细胞发生了变性,甚至坏死,那么受损后的内耳毛细胞是否具有再生能力,这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是近年来人们在耳聋防治领域所研究的重要内容。感音神经性聋的防治甚是困难,而从毛细胞再生这一研究出发打开对耳聋进行防治突破口,不仅有助于研究和探明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病机理,而且可以为耳聋的防治提供客观证据,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同时又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过去传统观念认为,在两栖类和某些鱼类,听感觉毛细胞能够终生产生,而且具有通…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功能的恢复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自从1928年Cajal断言哺乳动物中枢神经没有再生能力以来,脊髓损伤功能重建方面的研究停滞不前。近年来研究发现: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能够促进轴突再生,引导再生的轴突重新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与靶器官形成新的功能连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Toynbee(1860)和Haber mann(1890,1906)首先提出并证实噪声可损伤人内耳神经和毛细胞;Wittmaack首先用动物实验研究噪声对内耳的损伤以来,直到50年代早期,光学显微镜观察一直是研究的主要方法。1963年Engstrom和Wetsall首先于透射电镜下观察了豚鼠螺旋器的超微结构:但它不适于系统地,  相似文献   

17.
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功能无法恢复主要原因是轴突无法再生.近年来细胞内分子信号转导机制的探索已经证实环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促进神经元生长、修复、再生和轴突生长.成年哺乳动物神经元损伤后无法再生的主要原因是微环境中存在的大量抑制性分子和神经元再生能力的降低,其关键因素是cAMP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过强的噪声和某些药物可使内耳有感受能力的毛细胞死亡,造成一些人耳聋和平衡机能失调。据现在《科学》杂志刊登的两项研究报道,此类细胞能够再生。由伦敦大学Andrew Forge医师主持的一项研究对内耳细胞被抗生素破坏的豚鼠进行了观察。发现四周后未成熟的毛细胞开始出现。另一项研究是由弗吉尼亚医学院的Mark E Warchol和Jeffrey T Corwin进行的。这项研究发现培养皿里受损的人和豚鼠的内耳组织中毛细胞再生的  相似文献   

19.
自Cruz首次提出庆大霉素中毒后小鸡听毛细胞可以再生以来,国外学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得到了氚标胸腺嘧啶核苷DNA示踪技术的直接证实。但基底膜损害区域毛细胞能否完全再生,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毛细胞的再生程度取决于基底乳头的病变程度。为此,本实验采用大剂量庆大霉素(每kg体重80mg/d)造成小鸡内耳严重破坏,旨在观察毛细胞的再生过程及再生程度。采用10d龄小鸡(爱拔益加肉用品种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年龄对照组。实验组给庆大霉素每kg体重80mg/d,连续注射10d。分别于停药后…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观点认为鸟类及哺乳类动物听毛细胞受到后天因素破坏后则失去再生能力,从而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性耳聋。自从Cruz(1987)首次发现庆大霉素中毒后小鸡内耳被破坏的毛细胞可以再生以来,这种传统观念得到更新。进一步研究表明,虎皮鹦鹉毛细胞受损后也具有相似的再生能力。但有关鹌鹑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中毒后毛细胞再生研究,国内外尚缺乏文献报告。本研究采用性成熟鹌鹑(40d龄)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年龄对照组。实验组给以卡那霉素(KM)每kg体重400mg/d;连续肌注10d,分别让其存活1d或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