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腔隙梗塞作为一种独立的缺血性卒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脑血管病中的常见多发病。我院从1988年12月~1991年2月经临床与CT 确诊的脑梗塞416例中70例为腔隙梗塞,现就其临床情况及CT 表现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病情观察要点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100050)梁建姝脑梗塞患者常在数分钟到数小时达到症状的高峰,少数在半天甚至1—2天内达高峰。因为脑梗塞病人在发病的最初3日,由于血栓形成继续发展成缺血性脑水肿的出现和加重,病情往往可能发生恶化或急剧变...  相似文献   

3.
24小时血压周期变化与脑梗塞发病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公认的缺血性中风危险因素。因此了解血压的生物周期变化对于探讨缺血性中风的病因,更有效地防治和适时的护理判断非常重要。鉴于国内尚未见连续观察报告,本文对40例住院患者和30例对照组进行了24小时血压的连续观察,并与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时间做了分析. 资料和方法脑梗塞患者40例,均经CT证实诊断,梗塞灶最长直径0.9~3.4cm,梗塞部位与临床体征相符.其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监测了3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内皮素 (ET)和心钠素 (ANP)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关系并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例 ,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年龄41~83岁 ,平均60.3岁 ;病程3h~3个月 ,其中1周内30例 (90% )。33例患者中腔隙性脑梗塞13例 (梗塞面积≤15mm2) ,单发性梗塞9例 (梗塞面积>15mm2) ,多发性梗塞11例 (梗塞面积>15mm2,且病灶在两个以上者 )。梗塞部位包括脑叶、基底层、脑干 (脑…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了我院1994~1997年来院疗养并经CT证实的86例脑梗塞病人的首次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6例中,男63例,女23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35岁,其中50~70岁65例;从发病到首次脑电图检查最短1天,最长2年。86例全部经CT证实为脑梗塞,首次CT检查大多数在发病后1~5天内。86例中,只有1个部位梗塞29例,其余均合并有其它部位梗塞,其中以内囊梗塞为主19例,额叶梗塞为主17例,基底节区梗塞为主13例,壳核梗塞为主16例,顶叶梗塞为主11例,其它部位…  相似文献   

6.
中医科护理     
003102中风与四时时辰变化的关系及护理对策/顾 平刀护士进修杂志一1999,14(12)一49一50 脑出血和脑梗塞分别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通过420例中风患者发病昼夜时辰及四时气象变化的观察,发现冬季出血性中风患者居多,夏季缺血性中风居多;清晨前后为发病高峰,而脑出血发病则  相似文献   

7.
硫酸镁佐治老年缺血性卒中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重,原发病和伴发症多,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我科自1996年6月至1997年12月应用硫酸镁佐治老年脑梗塞3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1996年6月至1997年12月我科收治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7例,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成都)通过的诊断要点,并经CT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59~74岁,平均66.5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9~78岁,平均68.5岁。两组有高血压病史分别为32例,25例;冠心病史30例(其中10例合并房颤),23例(其中9例合并房颤);糖尿病史28例,21例;高脂血症22例,19例;脑梗塞史8例,5例;头颅CT:基底节区梗塞18例,14例;脑叶梗塞14例(其中梗塞灶最大直径>5.0cm 8例),12例(其中梗塞灶最大直径>5.0cm 6例);丘脑梗塞3例,2例;脑干梗塞2例,2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伴发疾病、既往史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8.
进展性脑梗塞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 4 8h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1 ]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及脑干的缺血性微梗塞 ,因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并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 ,病灶直径在 0 .2~ 2 0 mm之间。两种疾病虽然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但在诊治上有差别。现将我院 1996~ 2 0 0 0年间 4 2例进展性脑梗塞误诊为腔隙性脑梗塞作以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男 2 5例 ,女 17例 ,年龄 4 3~ 79岁 ,平均 6 6岁 ;发病时间 1.5~ 18h,平均 4 .5 h;既往病史有高血压者 2 8例 ,糖尿病者 9例 ,高血脂者 2 3例 ;症状…  相似文献   

9.
脑梗塞患者RBC、MCV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颖  魏军 《临床检验杂志》2001,19(4):236-236
本文将 98例各种部位脑梗塞患者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 ,初次梗塞与再次梗塞以及不同面积梗塞进行全血细胞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我院神经内科 1999年 3月至 6月收住急性脑梗塞患者 98例 ,男 78例 ,女 2 0例 ,年龄 4 7~ 79岁 ,平均 63岁 ,初次梗塞 70例 ,再次梗塞 2 8例 ,病人均经CT或MRI证实。诊断标准符合 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健康对照组 10 0例 ,男 68例 ,女 3 2例 ,年龄 3 8~ 70岁 ,平均 5 4岁。1 2 方法 发病 4 8小时入院的脑梗塞 (Cerebralinfa…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研究很多。但是,对急性脑梗塞投药时间研究的报道甚是少见。我们根据急性腔梗塞血液流变学指标24小时动态波动的特点,设计并实施了对急性脑梗塞的应时治疗,经初步偿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来源及分组 全部病例系我院1991年以来收住的61例急性腔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观察组:32例中男19例、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微栓子信号(MES)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ME TC-404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仪对56例发病7天以内,平均3.09(±1.5)天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MES检测。结果:MES阳性率为26.8%,在大血管梗塞组(36.8%)高于小血管梗塞和TIA组(5.6%);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重型组(35.9%)高于轻型组(5.9%)。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MES检测对诊断脑梗塞类型、估计预后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发病≤24h脑梗塞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48例。发病时间12h 11例,12~24h 21例,24~72h 10例,72h 6例;缺血性脑梗塞13例,腔隙性脑梗塞24例,出血性脑梗塞11例,所有患者均行MSCT、MRI检查。统计对比MSCT、MRI对各类型及不同发病时间脑梗塞检出情况。结果:MRI对缺血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及脑梗塞总检出率较MSCT高(P0.05);MRI对出血性脑梗塞检出率与MS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发病12h、12~24h脑梗塞检出率较MSCT高(P0.05);MRI对发病24~72h、72h脑梗塞检出率与MS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SCT相比,MRI对发病≤24h脑梗塞及缺血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检出率较高,可指导临床及早采取有针对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小剂量甘露醇胰岛素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继雁 《临床荟萃》1997,12(8):365-366
我院自1993年12月~1995年12月共收治经头颅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86例,随机分组后,其中44例用小剂量甘露醇、胰岛素、硫酸镁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系我院住院患者,发病时间<7天,突发的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且持续24小时以上,并经头颅CT证实,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上通过的诊断标准.人选病例接序随机分组.治疗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44~85岁,平均63.4岁;脑梗塞面积:大面积脑梗塞(梗塞灶涉及一个脑叶以上或梗塞面积≥同侧大脑半球面积的1/4)13例,中面积脑梗塞(梗塞灶直径>20mm,梗塞面积<同侧大脑半球面积的1/4)18例,小面积脑梗塞(梗塞灶直径为1.5~20mm的多发性腔隙梗塞)13例.对照组42例,男27例,女15  相似文献   

14.
七叶皂苷钠治疗脑梗塞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脑卒中已是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脑梗塞又称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阻塞、缺氧或营养缺乏,造成神经元、神经质及血管系统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称为脑梗塞。脑梗塞是缺血性中风的总称,其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塞等。我们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脑梗塞4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发病与脑梗塞部位的相关性。方法 :对35例血管性痴呆和32例非痴呆的脑梗塞患者进行CT与临床等对比分析。结果 :血管性痴呆组颞叶、双侧基底节梗塞、梗塞伴发脑白质变性及脑萎缩明显多于非痴呆组。结论 :血管性痴呆与梗塞部位及是否存在脑白质变性和脑萎缩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张雁  孙秀健 《现代护理》1999,5(5):62-63
近年来,我们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缺血性脑梗塞33例,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48~76岁,平均56.6岁。病程3天~2.5年,平均1.5个月。共分二组,即治疗组33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及梗塞病灶面积大小,均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均在安静状态下发病,有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及/或语言障碍,在发病1周内行头颅CT及/或MRI检查,诊断缺血性脑梗塞,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  相似文献   

17.
50例青中年脑梗塞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中年脑梗塞的发病近年逐步引起人们重视。总结青中年梗塞5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发现:50例中25例有吸烟、饮酒史,有27例检查血流变异常。提示:吸烟、饮酒在青中年梗塞危险因素中占重要地位。血流变检查异常对早期发现青中年脑梗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早期TCD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早期TCD检查的意义。方法:对102例脑梗塞患者早期行TCD检查并与头颅CT所见梗塞面积的大小进行对照。结果:大面积脑梗塞发病初期病灶血管流速明显减慢,小面积梗塞亦有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改变。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早期TCD检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梗塞MRI检查序列选择.材料与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7年2月临床怀疑脑梗塞、发病时间在<14d的MR检查者116例,MR序列选择,T1WI、T2WI、T2W-FLAIR、DWI,重点观察FLAIR及DWI诊断价值.结果:116例中,111例(111/116)诊断为脑梗塞,5例(5/116)经临床证实为TIA.DWI共检出新病灶73例84个病灶(73/111),其中36(36/84)个病灶在T1WI、T2WI、T2W-FLAIR未见显示.FLAIR共检出腔梗灶或软化灶75例(75/111),其对皮层下梗塞灶显示优于T2WI.结论:对临床怀疑急性脑梗塞者应行有T2W-FLAIR、DWI序列的头颅MRI检查.  相似文献   

20.
对 8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8例均在发病后 2天~ 2周作头颅CT证实为出血性脑梗塞。其中 5例临床诊断脑栓塞 ,从而推断大面积脑栓塞是出血性脑梗塞的主要病因。出血性脑梗塞预后主要取决于梗塞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